- 相關推薦
中日私立大學發展之比較研究
中日私立大學發展之比較研究吳 蕊(沈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沈陽 110034)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私立高等教育愈來愈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日本作為私立大學所占比重較大的國家,已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私立大學發展模式,對我國私立大學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從管理機制、經費投入及質量保證機制三方面對中日私立大學進行比較分析,提出幾點啟示如下:健全私立大學的管理體制;形成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完善私立大學質量評估估系。
關鍵詞:私立大學;發展;比較;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302-02
一、發展歷程
1.中國私立大學的產生與發展
我國私立大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創建、發展、停辦、恢復、再發展的曲折歷史。在我國,私人辦學由來久矣!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私立大學卻萌芽于清末。這一時期創建私立大學的都是仁人志士,他們希望通過興辦學校,培養實用人才,進而實現救亡圖存,帶有明顯的國家主義色彩。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公立學校的發展受到嚴重阻力,客觀上為私立大學的發展提供契機。加之各種新思想文化的不斷涌入,大大沖擊了傳統封建意識殘余,又為私立大學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因此,民國時期私立大學有了初步的發展。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私立大學實現了穩步發展。為了保證大學質量,政府正式頒布了《私立大學及專門學校立案條例》、《私立大學條例》等法令條文,不斷加強對私立大學的管理。而這種穩定局面一直維持到1949年。
從20世紀50年代起,兩次大規模的“院系調整”使得私立大學全部改為公辦,從此私立大學在我國高等教育史中消失了整整30年,直到改革開放后,私立大學又開始重建,可是復興之路又何其艱難!
2.日本私立大學的產生與發展
與中國相比,日本私立大學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穩定的過程。二戰前,日本是一個國家主義盛行的國家,學校教育也是唯國、唯公。雖然在《私立學校令》中已允許私人辦學,但是它依舊是作為國立與公立學校的補充而存在,其發展受到種種限制,進程比較緩慢。
二戰后,私立學校與國立、公立學校處于平等的地位,各個類型的私立學校得到了振興與發展。1949年頒布的《私立學校法》確立了私學教育行政組織的自主性,明確了國家與地方要對私立學校進行必要的資助等,從此,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當前在日本私立高校中,既有享譽世界的名牌大學,如早稻田大學和慶應大學,也有普通四年制本科大學、短期大學、高等專科學校和專修學校。在大學、短期大學和專修學校這三種類型中,無論是學校數量還是在校學生人數都占據了日本高等教育的絕對多數,可見,私立大學在日本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1]。
二、管理體制
1.中國私立大學管理體制不健全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原國家教育委員會等先后頒布了多項民辦教育的政策法規。在1999年以前,政府對于民辦教育的態度仍舊有所保留,對它的發展提出了種種限制性的規定。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頒布后,政府對民辦教育的態度由謹慎變成支持,尤其是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其目的就是為了鼓勵與推動民辦教育的發展[2]。
可這些法令仍存在諸多漏洞,如民辦教育機構“可以設立校董事會”,這就是說也可以不設置,沒有足夠的法律效應;對于校董事會的組成人員、任命限制條件等也沒有具體的規定;對于各個管理組織之間職能分配也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從而導致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局面。
就目前而言,我國私立大學的發展還不成熟,政府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與規范其發展依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國關于私立大學的管理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日本私立大學管理體制較完備
日本私立大學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重視教育立法的傳統,依照教育法制的不斷完善來保障學校的持續發展。早在1899年,日本政府就頒布了《私立學校令》,對私利學校的設置、辦學、管理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2]。
隨著日本私立大學的發展,關于私立大學行政管理的法律條文也不斷在更改與完善,如1957年的《關于給予私立大學研究設備國家補助的法律》、1979年的《日本私學振興財團法》、1975年《私立學校振興助成法》等,共同構成了日本私立學校教育法規體系。(教育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與我國相比,日本私立大學的管理組織分工十分明確,政府一旦批準一所私立大學成立,那么該學校所有事宜均交予學校法人進行處理,政府只是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因此不會出現“多頭處理”的局面。
三、經費投入
1.中國私立大學——以學養學
辦大學需要資金投入,而私立大學是“非國家財政收入”的民間辦學事業,政府幾乎不給予經濟上的資助,因此必須依靠學校自身。在近代中國私立大學校長的籌款視野十分開闊,不僅挖掘國內資源,還盡力號召海外有志之士進行募捐。
經過了長達30年的停滯,私立大學又重新建立起來,然而其經費來源狀況不盡如人意。政府與社會組織對于私立大學的捐助額所占的比例小,數額少,學校大部分的經費主要依靠學生的學雜費來維持。1998年,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專門組織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調查統計,其中辦學資金來源主要靠學生學費的學校有42所,靠自籌貸款的學校約有45所,共占調查學校總數的84.5%[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學校必須依靠自己來爭取資金,而通過獲得政府、主辦者捐助、社會組織捐助建立起來的學校只占15.5%,可見,我國私立大學依舊處于“以學養學”的階段,經費問題仍舊是制約私立大學穩步持續發展的瓶頸。
2.日本私立大學——經費來源多元化
與我國相似,日本私立大學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學生的學費,所以有人說:“私立大學學費之高是資本主義世界第一位的。”[4]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私立大學入學學生數不斷上升,學生人數的增加必然導致開支的加大,市場的變化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味通過提高學費來維持經費是不可取的。結果大部分私立大學由于經費的短缺而陷入了經營危機,為此,政府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對私立大學進行經費資助,這也成為日本私立大學的主要特征。
當前,日本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十分廣泛,不僅有學費的支持,還有政府財政的捐助、科研收入、團體和個體的捐贈及社會服務收入等[5]。日本政府對于私立大學的財政捐助大大緩解了私立大學的經營危機,促使其健康穩定的發展。
四、質量保證
1.中國私立大學缺乏完備的質量評價機制
當前,我國私立大學主要分為“學歷型”與“非學歷型”,其中“學歷型”私立大學所占的比例只在少數。私立大學原本是現代大學理念的體現者,必須遵循獨立、自主、自由原則,而 “國家考試”力顯“大一統”精神,兩者互相違背。“學歷型”大學的設立必須通過國家教育部的審批,由政府依據官方設置的質量標準來進行評價;政府出面唱主角,受聘于政府的專家進行實際操作,然后通過一系列量化指標來評價一所私立大學是否合格。可見我國私立大學依舊處于政府獨家控制之下,嚴重抑制了自身的自主性與靈活性。加之缺乏必要的中介監督機構,完備的自我評價機制,因此也難以實現內外結合,保障學校的教學質量。
2.日本私立大學助成與評價有機結合,充分保證教學質量
在日本,政府十分支持私立大學的發展,1975年,日本發布了《私立大學振興助成法》,其目的就是為了維持與提高私立大學的辦學條件,使其減輕經營負擔,保證教學質量[6]。雖然,日本政府與我國政府都注重對私立大學的控制,但是日本政府主要是從宏觀上進行規劃,學校依舊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在實際評估過程中政府一般不直接參與,以學校自我評估為主。日本政府還建立了相對獨立的中介評價機構——大學基準委員會,它與政府、學校及社會之間都留有一定的距離,所提供的信息比較客觀,結果也比較公正。日本具有比較完備的私立大學質量評估體系,政府宏觀調控,學校自評與中介評價相結合,為私立大學順利發展提供保證。
五、啟示與借鑒
1.健全私立大學的管理體制
日本具有相對完備的法律保證體系,私立大學的發展早已步入規范化的軌道,對于私立大學的設立、運行乃至管理皆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基本做到了依法治校的地步。所以,當前我國必須建立系統的私立大學法律體系,設立專門的管理組織機構,分工明確,為私立大學的設立、發展、計劃等提出可行性意見,從而推進私立大學的健康發展。
2.形成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
經費問題嚴重影響著學校的發展,因此只有解決經費問題,才能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借鑒日本經驗,努力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使政府明確財政資助私立大學的義務,減輕私立大學經營負擔,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除此之外,作為辦學者與社會組織機構應正確看待私立大學,不斷拓寬經費籌措視野,充分挖掘國內外資源,并吸引外資;而社會組織機構要擺脫傳統正統意識的束縛,不要覺得“正統即好,民辦即差”,積極資助私立大學,支持私立大學更好地發展。
3.完善私立大學質量評估體系
日本已經具有相當完備的內外質量評價機制,對于私立大學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的監督評價,這對于我國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在日本,政府并不直接介入評價細節,它主要起著一個宏觀規劃與指導的作用,而學校和中介組織才是評價過程的主角。因此,政府要學會審時度勢,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改變管理策略,靈活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綜合管理私立大學;大學自身則要明確評價目的,結合自身實際與特色,引入評價機制,建立校內評價制度與監督體系;而中介組織一直是我國所稀缺的,因此必須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建立權威性的中介評估機構,從而實現政府-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茍朝莉。鑒日本私立大學發展史,思中國獨立學院辦學路[J].中國高等教育,2007,(Z2)。
[2]董麗敏。中日私立高等教育比較研究[J].高教探索,2004,(2)。
[3]張博樹,王桂蘭。重建中國私立大學:理念、現實與前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16.
[4]陳永明。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較與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7.
[5]張倩葦,石勰平。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其特色[J].比較教育研究,1998,(3)。
[6]徐國興。日本高等教育評價制度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08.
【中日私立大學發展之比較研究】相關文章:
中美林業發展比較研究08-08
中日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比較研究08-07
中日幼兒美術教育的比較研究08-07
[美術論文]中日幼兒美術教育的比較研究08-17
我國期貨證券市場規范與發展比較研究08-05
關于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比較研究08-18
私立教育發展的“秘密武器”08-17
中日韓青少年教育旅游之探討與研究08-04
文化研究與比較教育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