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歷史與現實結合提高歷史教學實用性
讓歷史與現實結合提高歷史教學實用性廣西柳州市一中 施錚錚
【摘 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歷史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似乎毫無用處。因此,在學生的心目中,歷史只是枯燥無味的記憶的代名詞。學習歷史,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應付會考,甚至應付高考,學完也就忘了。其實,我們教師可以讓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更緊密,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能讓歷史成為有一定實用性的學科。
【關鍵詞】歷史與現實 歷史教學
為什么要學習歷史?一古一今兩位偉人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倍珴蓶|的回答是:“向古人學習是為了現在的活人!备爬ǖ卣f,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歷史經驗變?yōu)楝F實財富。而傳統歷史教學把歷史知識交給學生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這種教學只會讓歷史教育走向墳墓,因為它忽視了事實——歷史不是過去,而是鮮活的現在;歷史也不是分數,而是讓學生體味人生。因此,我們教師要把歷史與現實交匯,創(chuàng)造出富有生氣的中學歷史新課堂,提高歷史教學的實用性,使學生真正有收獲。
一、要讓學生學會用歷史解讀現實
當前,我國周邊局勢緊張。比如,我國與菲律賓在黃巖島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雖然,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知道黃巖島歷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學生會有疑問,黃巖島離我國較遠,而離菲律賓較近,為什么它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有證據嗎?難道中國倚強凌弱?因此,我們教師在教授古代史知識時,就應該講清楚這個內容。首先,國際法和國際實踐早已認定“地理鄰近”不是解決領土歸屬的國際法原則。世界上一個國家的部分領土距離本國較遠而離其他國家較近的情況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賓的“地理鄰近”論行事,天下豈不大亂。根據國際通行準則,判斷和證明一個國家對一片領土是否擁有主權主要基于兩個方面,即歷史依據和法理依據,二者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我國擁有對黃巖島的領土主權是有著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的。其中有四大鐵證。鐵證一:中國最早發(fā)現黃巖島。在中國大量歷史文獻中可以發(fā)現,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民就首先發(fā)現包括黃巖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及其海域,并首先予以命名,稱之為“漲海”、“漲海崎頭”。早在1279年,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時在南海的測量點就是黃巖島。詩人陣志歲《黃巖島》詩曰:“駕我萬里舟,漁我黃巖島。郭公繪海圖,千年在版早!辫F證二:中國對黃巖島進行了長期的開發(fā)利用。黃巖島海域是我國漁民的傳統捕魚場所,自古以來,我國漁船經常赴黃巖島海域進行漁業(yè)生產活動,漁民還在島上修建了碼頭等設施。鐵證三:中國最早將黃巖島列入版圖、實施主權管轄。從法律層面上看,中國對黃巖島擁有主權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對該島長期行使著有效管轄。作為官方行為,元朝時期的“四海測驗”就體現了這一點,而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教學論文 www.baimashangsha.com)鐵證四:因為歷史特殊,所以菲律賓的領土范圍是由一系列國際條約確定的,包括1898年美西《巴黎條約》、1900年美西《華盛頓補充條約》和1930年《英美協定》等。這些條約明確地界定了菲律賓領土的西部界限在東經118°。黃巖島位于東經117°51′,根本不在上述條約界限范圍內。講清楚這幾點,學生才會真正覺得黃巖島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不是人云亦云。
中日關系是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有些學生對中國乃至亞洲人民反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不是很理解。而中國近代史下冊第二章《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中,并沒有講到這個問題,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補充。靖國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以來為日本軍國主義戰(zhàn)死的軍人及軍屬,包括二戰(zhàn)中的14名甲級戰(zhàn)犯。因此,該神社被東亞各國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征而備具爭議性。日本領導人參拜供奉有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說明日本沒有反思自己的問題,沒有承擔自己的責任,而且對戰(zhàn)爭沒有負罪感。在這里,我選取了《東京審判》中的一段視頻。在遠東軍事法庭上,美國律師質問東條英機:“如果讓歷史重來一次,你以及你的政府是否會再一次發(fā)動戰(zhàn)爭?”東條英機非常冷靜并且斬釘截鐵地說:“是,我會!”看到這里,學生們倒抽一口冷氣。這個民族并不認為侵華戰(zhàn)爭是個錯誤,對戰(zhàn)爭沒有負罪感,這意味著戰(zhàn)爭有可能重來,悲劇有可能重演。而德國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大不相同。1970年12月7日,當時的聯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他向紀念碑獻上花圈后,肅穆垂首,突然雙腿下跪,并發(fā)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愿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辈m特以此舉向二戰(zhàn)中無辜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同是戰(zhàn)爭發(fā)動國,同是領導人,一個跪拜戰(zhàn)犯,一個跪拜死難者,這就是德日對戰(zhàn)爭認識的差距。因此,我們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總之,從歷史上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豐富或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歷史將會帶給我們更多、更豐富的經驗。
二、要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佛山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后小悅悅經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小悅悅事件讓很多學生感到震驚。甚至有位學生和我談起這件事,憤慨地說:“老師,現在社會上這么多丑惡的現象,這個國家不值得愛。”我當時愣了一下,不知道應該怎么回答。作為歷史教師,我想我有責任讓學生樹立愛國觀念。第二天,我要講授《洋務運動》,并且必須要把愛國教育融入到課堂當中。上課一開始我就講明,從19世紀的40年代至9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發(fā)動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戰(zhàn)爭,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但是,中國人民從愛國的立場出發(fā),為了國家的獨立,對外國侵略進行了英勇的前仆后繼的反抗。正是由于這種不屈不撓的反抗,才避免了中國完全殖民地化的局面。在這之中,地主階級洋務派提出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主張,對近代中國國家出路進行了最初的探索。洋務運動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而在這節(jié)課的尾聲,我講到,雖然洋務運動失敗了,但是,他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意義非凡。并且,中國人并沒有因為失敗停下救國救民的嘗試。在此之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做出了抗爭。最終,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因此,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好好珍惜。最后,我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我國畢竟還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與當今發(fā)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只是,這是暫時的,我們要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前景。在大的方面,同學們要像先烈一樣,當祖國面臨危難時,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而在小的方面,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也要伸出援助之手,不要再發(fā)生小悅悅的悲劇。這節(jié)課后,我感覺到,學生的思想是有變化的。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現代史中的這些史實,引導學生從中吸取豐富的精神食糧。
總之,歷史教學中結合現實主題,實現歷史與現實交匯,大大增強歷史教學的時代感,使學生認識到歷史與現實是分不開的,使學生在走進歷史的同時能夠走出歷史,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樣,歷史教學才會有更強的生命力和實用性,才能體現其價值。
【讓歷史與現實結合提高歷史教學性】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要尋找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08-07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08-18
歷史教學中怎樣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系08-14
如何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08-18
加強歷史研究性學習,提高歷史探究能力08-12
歷史與現實的輪回08-17
歷史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方法略談08-17
用現實因素激活歷史教學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