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老鷹山鎮中心校 王 祥
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反過來又是掌握知識必備的重要條件。為了使學生順利而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得到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
思品課同其他課一樣,也應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思品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
從心理上分析,小學高年級學生要求更多地體現自我,而不像一、二年級那樣對教師絕對服從。他們對學生生活已完全熟悉,知識面也逐漸擴大,處事上從“別人要我怎么做”變為“我要怎么做”。但是,他們在尋求獨立的過程中,往往分不清是非,甚至會做錯事,違反學校紀律,對教師的教育——尤其是善意的批評、嚴格的要求,常會不予理解。對于科任教師更是如此。大部分學生知道對教師有禮貌,但對教師批改的作業、教師備課所花的勞動、教師在幫助教育學生上所花的心血卻不夠了解和尊重。為此,在講《光榮啊!“園丁”》一課時,我把課后練習“議一議”納入導入環節中,用小品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小品的內容是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發下作業本。小明認真地看著教師的批閱。小紅打開作業本,雖然上面有教師密密麻麻的批語,她卻只看了一下分數,就把作業本塞進書包,說:“成績已出來了,還看什么?”他們的行為對不對?為什么?……我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小明、小紅、“老師”(時間3分鐘)。表演完,學生們說:“小明的做法是對的,他可以從老師的批語中知道自己在那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對,今后可以揚長避短,學習成績提高快。小紅的做法是錯誤的,她的學習態度不端正,長期下去,她的學習成績只能小降,不會有提高。”我對他們的表演給予了肯定。接著,我又拿出三篇學生寫的短文,讓另外三位學生扮演“老師”來批改作業(時間3分鐘)。表演完成后,我讓他們談一談批改作業的感受。一位同學說:“我批改一本作業要3分鐘,老師批改55本作業,要兩個多小時,每天要犧牲老師很多休息時間。”一位學生說:“老師給我們批改作業,還寫了很多評語,這說明老師對學生很關心,對工作負責任。我們要尊敬老師,對老師要有禮貌。”(論文范文 www.baimashangsha.com)另一位學生說:“從批改作業的表演中,我深深體會到老師的工作很辛苦,為培養我們全面發展,付出辛勤的勞動。如果我們不看老師寫的批語,這是不尊重老師的勞動。”這時,學生們也爭先恐后地說起自己不尊重老師勞動的表現……
可以說,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分析和思考,提高了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通過討論,培養自我教育的能力
討論時,教師應針對某個問題或行為,讓持著不同看法的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其目的是通過討論,擺事實,講道理,明辨是非,知道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從而達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如:講《向殘疾人獻愛心》一課時,我通過對課文的講解,使學生懂得殘疾人在生活、學習上有許多困難,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知道同情、尊重殘疾人是人人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德,是講文明的表現。接著,我出示辨析題,引導學生討論:小佳在上學路上看見一個腿有殘疾的人往社會福利院去,便跟在后面學他走路。小芬批評他,他滿不在乎地說:“我不過是學著玩兒嘛!再說他也看不見。”他們的行為對不對?為什么?學生們各抒己見,最后統一認識:小佳取笑殘疾人,是不道德的的行為。小芬能設身處地為殘疾人著想,讓殘疾人體會到社會的溫暖、能安心地為社會做貢獻,是正確的。
因此,通過辨析討論,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在活動中培養待人接物的能力
待人接物的內容十分廣泛,如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友愛同學、助人為樂、關心集體、熱愛祖國等。待人接物的能力就是要使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待人接物的能力,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如:學完《為了祖國的尊嚴》一課后,我組織學生開展“接待外賓”的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外賓”、“中國小朋友小蘭”和“小記者”。小蘭熱情大方,很有禮貌地接待了“外賓”。“外賓”拿錢給小蘭表示感謝;小蘭不要錢,只是愉快地和“外賓”照了一張相,留作紀念。小記者采訪小蘭,問她為什么不要錢。小蘭說:“我是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我們每個人的一言一行都是與祖國的尊嚴緊緊相連的。如果我要了錢,就有損于國格,也有損于中國人的人格。熱情大方對外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做的事情。”
又如:在學了《寬厚待人》一課后,我又留實踐作業,讓學生學習在學校或家里正確處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要求家長、學生評價,最后自我評價。通過評價,鼓勵了學生的實踐積極性,初步培養了他們待人接物的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創造,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中接受感染、啟迪和教育。
總之,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品德能力,才能自覺地抵制和批判各種錯誤思想,才能積極地認同和吸收正確的思想道德認識,也才能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現象的影響,從而實現由知到行的轉化。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相關文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08-24
思想品德課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08-21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08-17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08-19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08-25
如何在英語交際能力培養中滲透文化教學08-18
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08-17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08-17
歷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