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學生為本,指導高三地理復習
以學生為本,指導高三地理復習
(2010.3)《崇文教育》2010年度
北京市崇文門中學 趙欣
高三復習是對高中階段學習成果的綜合總結和檢閱,是教師指導學生對高中知識進行梳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準備參加高考的一個系統工程。因此,以學生為本,指導學生完成好高三地理的復習,便成了地理高考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培養興趣
在我校特殊辦學體制的引導下,高中學生上了高三才會分班,不是文、理科的分班而是分為高考和高職班。
能進入高考班的學生都是學習中的佼佼者。面對高考,許多學生是既緊張又興奮,所以高三復習開始,他們還都信心十足,但一段時間以后,當他們看到成績不像想象中的在大幅度提高,而且還會忽高忽低,難免就要灰心。這時就需要老師幫他們找回自信。
全方位地了解學生,是教師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的第一步。常與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師溝通尤其是常與學生本人對話,傾聽學生訴說,師生共同剖析原因、商討對策,可使學生覺得被人關注而勁頭大增,也便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雖然不是他們的班主任,但學生的問題和特點通過課堂和課下的接觸也能暴露出來,及時地指導和提醒,學生還是可以理解和接受老師的良苦用心的。
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的第二步是采取精神灌輸法和激勵法,這對于高三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在激勵狀態下發揮的潛力是平時的3至4倍,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勝過無數次枯燥的說教,老師甚至在學生錯誤的答案中也能發現小小的創意而加以鼓勵。
老師還應找同學中刻苦學習的典型和進步事例進行大肆宣揚,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樣不僅可以激勵暫時學得較差的學生, 同時被表揚的學生也會更加努力。
二、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系統、合理的復習計劃。
高三復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高考競爭中取得理想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為了確保該目標的實現,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了解整個高三階段復習的統籌安排和教師的復習計劃,并幫助學生根據教師相應的要求制定出最符合自己實際,最有利于自己成績提高的具體的復習計劃。該計劃內容應盡可能詳細,目標要具體,既有階段目標又有整體目標。
高三一年中會有三次大型考試,區統練和兩次模擬。一年復習也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復習應該是全面系統的,仔細得不能放過一個知識點。統練到一模之間是第二個階段,這時的重點是專題復習,如果說前一個階段是橫向織網,這個階段就是縱向梳理。二模之后進入第三個階段,這時到高考之前要做大量的練習,對前面復習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尋找答題技巧,掌握考試時間和答題節奏,以此做好充分的高考準備。
區里每在12月份就要進行第一次統練,考試的范圍與高考相差無幾,有的學生第一次大考成績不理想,就一味攀高、求急,急功近利,不再按計劃行事,使后面的復習亂了方寸。此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幫助學生認真分析總結模擬考中失分的題目,通過模擬考知己知彼、查漏補缺,但又不能唯模擬考是問,要讓學生看清前一階段復習取得的收獲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后面復習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時效性。
三、指導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關注熱點
如果說高考是一場不帶硝煙的戰爭,重點和難點就是通往勝利之路必經的一座座堡壘。怎樣才能攻克這些堡壘,成功地打贏高考這場戰役呢?
首先,教師可在本年高考考綱出臺之前印發前一年的地理考綱,通過對近幾年來考點、熱點以及在往年高考試卷中所占分值的分析、新舊考綱的對比來把握重點。其次,指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理解、討論歸納,自己找出重點、難點。讓學生學會逐漸發現:教材中粗體字的標題多為各課時的重點;一節課當中教師費時最多,音量最高,舉例最多之處也多為一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
對于地理時事和熱點問題,教師在第一輪復習中應采取不回避的態度,逐漸培養學生養成關心國家大事、收集地理時事與信息的習慣,引導學生用所學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釋地理時事,既可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覺得“地理有用,地理是生活中地理,是身邊的地理”而興趣大增,也對相應的地理知識起到強化作用。
四、強化思維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地理學習能力是指一般學習能力基礎上為地理學科所獨有的地理學習與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對各種類型的地圖、地理圖表的判斷、繪制、分析,善于觀察、發現和分析地理現象,善于獲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高考文綜試題通過大量引用課本外的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作為載體后背景,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設問角度,反對死記硬背,淡化知識覆蓋面。
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機械重復多,整理加工少;背誦結論多,思考過程少;被動做題多,獨立思維少;復習時間多,效率提高少”。這種復習方法不利于高考取得多好成績。高考命題已從“以知識立意”轉向“以能力立意”,因此復習內容也應以能力立意,學好多角度遷移和轉化知識,不應把重點放在背誦和記憶知識方面。因而,復習什么內容、抓什么重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通過知識和現實問題的復習,增強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1.討論:精心設計情境,讓學生討論,在傾聽不同意見中集思廣益,不同思維方法中相互啟發,從而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2.求異:引導學生在常規的一般水平的基礎和應用的基礎上,沖破原來的思維結構,加強引申性的思維訓練,讓學生標新立異、別出心裁、自由思考、想象猜測。
3.質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大膽挑剔,不唯師,養成多層面思考、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五、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方法和答題技能
這一點我覺得對于高三學生可以說至關重要。地理是一門文理兼備的學科。需要記憶的偏文科內容,比如地理概念、地名、地理分布、地理數據,甚至地理原理,這些就要根據地理學科特點引導學生采用圖文結合記憶、教具輔助記憶、理解記憶、聯想記憶、對比記憶等,而在單元或章節知識小結時指導學生運用知識網絡法,根據重難點知識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因果關系整理出科學實用的知識網絡,形成頭腦中清晰的知識脈絡。還有需要計算、推理的偏理科內容。這些知識的復習就需要拿出學習理科科目的精神,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習題練習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圖表也是高考命題中永恒的主題,幫助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提高讀圖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大多數知識都能轉換成圖表,所以圖文對照及圖文轉化法應該貫穿整個復習過程中。
不僅復習有方法,答題應考的技巧也大有講究。
做題之前先審題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但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審題?我教給學生的做法是:用平常的心態看懂題意、看清圖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尋找關鍵詞語、限制性詞語、問題所涉及的時間、地點、地理背景等,審題要慢,下筆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題、偏題、漏題。
具體到各類題型又有不同的方法:
讀圖題:要扣準圖名和圖例,不放過圖中任何信息(如經緯度、箭頭、注記等)。無圖考圖題,先將文字轉換成圖形等。
計算題:不放過題目中任何一個已知數據,注意各數據地理含義的區別,注意總值、平均值、比值、增長值的區別。
材料題:仔細閱讀材料,提取科學準確的信息,切忌答題想當然,材料形同虛設。但答案也不是材料內容簡單的照抄和堆砌,而是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和原理,經過分析得出的結論。
最后下筆還要三思。選擇題中的選項要逐一認真分析,一看就對或完全陌生的答案更要謹慎。客觀題要看清題目的設問,按要求一步一步作答,答案要有條理性,詞句要準確、精煉。總之,太易的題可能有陷阱,太難的題也會有提示。
在整個高三復習過程中,老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則學生不僅在地理高考乃至整個高考中受益,而且能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終身受益。
【以學生為本,指導高三地理復習】相關文章:
以學生為本的準則08-17
以學生為本 科學執教08-17
中職生理解剖學教學如何以生為本08-19
“以生為本”教學模式初探論文08-15
以生為本,把握重點,讀得“活”08-17
構建“以生為本”的新型“識字教學觀”08-19
如何構建以生為本的政治課堂08-20
以學生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08-07
高三地理復習中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