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案例
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更好地表現自己
上海市仙霞高級中學 趙艷銘
一、案例
歡快的下課鈴響了,所帶的班級剛結束的是一節數學課。備課組里正好有老師在聽課,一般情況,有老師聽課時,班級學生會更聽話、更配合一些。但是聽課老師剛進辦公室就氣憤地對我說:“小偉同學怎么回事?根本不尊重老師,傲氣十足,簡直目中無人。”向數學老師一問,原來小偉同學在數學課上不時“指出”老師幾何圖畫的不夠精確、隨意發表意見、言談間流露出一種輕視,根本不像一個學生上課時的狀態,像在故意與老師為難似的……唉,又來了,真讓人頭疼!
二、案例分析
1、小偉其人:說起小偉同學,他對學習的態度是老師們都公認的,字寫的工整,學習方法得當,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有,遇到老師能問好,經常校服穿著整潔等;大會上發言也較從容。可以說對一些同學具備一定榜樣作用。但在行為規范方面則不敢恭維:不少課上隨意言談;課余喜歡拿粉筆、廢紙團、潔具等在教室里追趕打鬧;對同學言行不得體;對集體不太關心,做事隨意且缺乏責任意識等。經常能看到他的“表演”,同學和任課老師也常常來“告狀”,每次都及時對他制止或批評指正,也覺得他是聰明學生,進行過很多次耐心細致教育,還到他家做過幾次家訪,與他家長一起和他長談,并激勵他等,但收效甚微,他依然表現出隨心所欲。
這之前已經有不少典型事例:一次值日打掃衛生時,將桶里臟水從二樓廁所窗口往外倒,跟他談話時,他覺得沒什么,不過好玩而已;另一次,因他坐在教室最后排,老師叫他幫忙把置于后黑板邊沿的黑板擦送到前面時,他反手拿了,順勢一下扔過去,砸到了前面黑板上,令上課老師和前面同學目瞪口呆、心驚肉跳,問他時,說人家叫他扔就扔了;再有一次,老師指出他作業本上的作業不夠認真時,他在老師批語后寫了“你腦抽”三個字,雖有擦過痕跡,但字仍清清楚楚存在,找他時,還說只是跟老師開個玩笑;課間與同學在教室里串跳比賽,投影屏幕也差點被拽下來,把自己也嚇壞了;征詢上團課意愿時,他舉手了,擠給他一個名額,他也去上課了,卻自說自話不參加考試,還美其名曰“不足十四歲”……
因此再提到他,第一反應就是頭皮發麻,因為一般說來,這些事情分別出現在不同學生身上可以說不奇怪,但卻都集中在一個學習思維活躍的學生身上,且屢教屢犯,作為他的班主任,我的失敗感在不斷增強。雖然每次事情之后的談話或批評教育都能使他認識自己的錯誤,但卻無法令人放松,甚至常常“鐵馬冰河入夢來”,就像有一顆不定時炸彈,總擔心他會突然出現麻煩的“創舉”,這不,又來了。
2、對小偉的分析:這次,我并沒馬上叫他來談話,而是冷靜思考,把他的所有“典型事例”進行了仔細反復的分析,并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擁有和諧家庭,家長們素質也不低,做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結合他較成功的事例:如在一次全校升旗儀式前的認真準備講稿和大膽、流利的發言;較好接受了班級交給的寒假任務及較認真完成的電子小報等。終于歸納得出一個結論:小偉特別想表現自己,希望時時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同,但又并未真正懂得如何表現。
3、與小偉的談話:第二天,招呼他到辦公室,沒有批評他,而是較放松地親切聊天一樣,先一一表揚、分析他幾次展現自己的機會抓住的不錯,體現了自己的才能。接著談到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指出社會并不青睞過分謙虛或特別內向的人,更喜歡能大膽展示自己的人,并肯定他愿意表現自己的積極性符合時代發展。他很開心地進入了談話狀態。
然后我們一起分析展示的結果:合適的表現既能增加別人對自己的了解,也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和能力,獲得更多機會等;但如果不合適的表現則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使他人看重自己,甚至可能會讓人生厭。這些談話也水到渠成,取得了他的認同。
再共同討論如何正確表現自己:如課堂上,與老師的積極呼應,既能使課堂和諧,也能激發老師授課熱情,多方面提高了課堂效率,反之對老師“挑刺”,盲目表現聰明,則會顯出愚蠢、目中無人、缺少修養,影響師生上課情緒等;在與人交往時多點誠摯、熱心,會表現出自己的寬懷和良好修養;而在做事時多點沉穩、肯干,則能表現自己的睿智和堅毅……總之,時時、處處都能表現自己,就看你如何做。他臉上露出了羞愧。
最后表示:相信他會換位思考,時刻注意如何表現自己,體現真正的聰明。
4、初步效果:談話結束時,從小偉的眼睛里,可以讀出一種心悅誠服,他認真地點了點頭,真摯地表示:一定注意自己的表現,慢慢改正,爭做一個受歡迎的好學生。
當然,小偉雖很認同這次談話,但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習慣,不可能馬上徹底改掉。值得欣喜的是:從這以后,小偉上課時,對老師的態度好多了;有時可以發現他突然意識到什么,努力克制自己的一幕;當正在進行的錯誤被指出時,他會馬上停止,接受批評也虛心多了。而且,連帶效應,班級里原來愛“附和”他的學生也少了。也但愿小偉能多點自律,盡快改善自我,為良好班風建設出力!
三、案例反思
1、教育不易,有效教育更難: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的老師基本都是“正規軍”,對于學生提出的學習方面的問題,總能或想辦法能較好解“惑”,有鑒可借,可見,“業”相對好授。而對于學生的教育方面,盡管也都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有豐富理論知識,但由于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于任何他人的特異性,絕沒有一個現成的教育模式可搬。卻有許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道”之“傳”:如學生的年齡、性格、家教、修養基礎等,老師對此的把握、心境、教育時間和習慣等,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再說,也無法即時評價“惑”解得如何。可見“道”相對難“傳”呀!
而但對學生進行教育,又是每位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之一。尤其是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的中學生,雖并非都如小偉一樣“麻煩”,但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需要進行不同方面的教育,否則可能會影響群體發展。而要想使教育更為有效,既需要多種教育方式、方法的運用,還需要對具體的人各個方面有較清楚的了解,更需具備一定預見性,才能有的放矢進行教育。接觸小偉一年半以后,也只能說,才相對準確地“把脈”,可見真正了解一個學生不容易,要使每一次教育都很有效更難。
2、教育反思:①對于學生的教育一定要盡可能建立在多方了解、分析和歸納的基礎上。②教育之后自己再多回味教育過程,并反思教育的有效性,也提高教育的師生滿意度等。③基于此,教育應該盡可能注重一個延續性,最好別蜻蜓點水,淺嘗輒止。④現在多數學生得到太多的“愛”,但常缺少嚴格的“愛”,尤其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更應嚴格教育,道理講透,力求達到“信其道”的效果。⑤班級整體是面,學生個體是點,要想班級“太平”,必須穩住一個個點,尤其像小偉這樣比較有影響的點,最好能讓他發揮積極帶動作用,至少不能起反作用。
【班主任教育案例】相關文章:
班主任教育案例08-23
班主任教育活動創新案例08-18
教育故事案例07-21
教育敘事案例08-18
班主任教育敘事案例(精選12篇)04-12
中職生教育案例08-22
從教育案例寫起08-17
贊美教育活動案例08-17
初中教育敘事案例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