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注重把握“四個點”
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注重把握“四個點”楊力 (駐馬店市第一高級中學生物教師,河南 駐馬店 463000)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8-174-02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把握知識的過程中去,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思路,并為疏通學生思路提供條件。要鍛煉學生獨立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教學;學生;主人
在實際生物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往往難以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框。偏重于知識的傳授,沒有真正熟悉到學生是有思維力和創造力的教學主體,而學生長期受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輕易產生依靠心理,只能被動接受知識,不能主動獲取知識,學習中缺乏主動性,缺乏自信心,缺乏質疑性,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是一句空話。新的課程理論認為“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在學習過程中突顯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認識活動是改變過去“填鴨式”學習方式的主要目的。按照新課程安排,深入思考研究,積極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在這里,我僅針對所任教的高中生物學科,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出發點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開發學生潛能,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是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新課程理論強調,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知識內容和教學手段無不蘊含著創新教育的素材,生物教學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理應成為衡量生物教學成效的重要標準。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思維的主體性,把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營造和諧教學氛圍作為支撐點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需要和諧良好的教學氛圍支撐。和諧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僅表現為課堂上學生發言積極,互動良好,更主要的是表現為學生心情愉快,思維活躍。筆者認為應該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雙向過程,師生關系融洽,氣氛活躍,學生就越主動。生物教師除擔任班主任外,平時和學生的交流往往局限在的課堂四十五分鐘里,要拋棄舊有的師生觀念、教育觀念,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學生做心靈上的朋友,逐漸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形成師生間的良好關系;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用真心、下真勁,改變以往課堂教學古板、沉悶的課堂氛圍,引導他們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真正使高中生物課堂“活”起來;再次,引導、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學習,以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生物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我們應多設置一些實踐性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學習,然后在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啟發。這樣,在心靈與心靈的碰撞中,學生的主體性就得到了充分發揮。
三、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著力點
從哲學上講,學習是一種認識活動,需要學習者有想學習、愛學習的學習動力,而興趣則是增加學習動力的“助推器”,對學生來講,對某一學科有無興趣或有多大興趣,產生的學習效果截然不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樣需要教師在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上著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講授的內容,運用多種形式,采用多種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隨時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學教學內容是自然界生物的形態、構造、生理和生態知識,這些都是具體的,離人們的生產生活很近運用直觀手段可讓學生直接感知的,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結合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等有關的社會熱點話題,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觀察獲得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此外,生物學科內容范圍廣、領域寬。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貫徹量力性原則。教學內容過于淺顯,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失去的進一步的求知欲;相反,教學內容過度超綱,太難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安排上要遵循“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教學內容難易適度、內容適量,使學生通過積極努力可以克服困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成就感,樹立自信心,有利于增強學習生物學、探究生命奧秘的興趣。
四、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探索改進教學模式作為突破點
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著眼于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模式,最大限度調動每一個學生地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當好學生自我發展的引路人。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積極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自主學習的情景,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讓他們充分體驗勞動的艱辛,以及科學發現的喜悅,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受益者。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中學習生物,并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把學習過程變成實踐、探究、應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動手又動口,既用眼看又用腦想,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學習的訓練中,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學習生物學、運用生物學的實踐能力增強了,良好的學習品質、濃厚的學習興趣也在這種訓練與學習中逐步形成。二要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在學習某一個內容時,教師可就該課題的重點、難點內容,提出與觀察內容有關的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相互討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講授有絲分裂的內容之前,提出兩個問題:人體是由受精卵一個細胞經多次細胞分裂等過程發育而來,那么組成人體的一個體細胞與受精卵這一個細胞相比,染色體數目有什么變化?細胞怎樣分裂才能保持染色體數目不變?經過與學生討論,最終歸納總結出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其規律;三要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理論知識,也可以通過實驗去發現知識。通過基本操作訓練,分析和設計實驗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實驗課不能再是讓學生照本宣科地來被動的完成實驗,而是應該讓學生通過預習,寫出實驗報告,分析每一步可能出現的結果及原因。而且要向學生說明真正的科學實驗,有些是難以預測結果的,甚至有時會產生相反的結果和結論,要敢于懷疑、敢于創新。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主動地學,積極地學,創造地學,才能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在生物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注重把握“四個點”】相關文章:
發揮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08-20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08-07
發揮學生在評價中主體作用的研究08-05
重視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08-17
淺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08-17
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08-17
數學教學中要發揮教學素材的作用08-04
物理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策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