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新課程應用中的幾點看法
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新課程應用中的幾點看法
教學手段現代化是當今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二戰”后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持續發展,越來 越多適用于教學的科技產品問世及應用技術得到推廣,如新式幻燈機、電視機、投影機、錄音、(像)機、多 功能剪輯機等等,它為我們更新教學觀念,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歷史教學創造條件。特別是近年計算機應 用技術的廣泛傳播,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的興起,更給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注入了新的內容。多媒體教學 手段運用于歷史教學中,正以其獨特的、不可忽視的功能被越來越多歷史教學工作者所采用(近年在我國的經 濟文化發達地區此種發展尤為迅速)。因此,目前好多學校都建立多媒體教室、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隨之,多媒體教學問題也應運而生。
第一:不根據自身學科特點,濫用多媒體
就以歷史科為例,通過多媒體可以承載豐富的教學內容,展示教學圖片、視頻等教學信息。例如在講解高中《抗日戰爭》可以播放南京大屠殺影視片段,讓學生感受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學生能直觀的感受、理解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效果,記住歷史教訓。但這并不是所有學科、任何時候使用多媒體都能達到好的的效果。因為有的學科更注重技巧和方法,著重強調演示的過程,因此不可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哪種教學手段更有利于教學,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去靈活使用,沒必要非用多媒體。
第二: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是在教學過程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啟發學生去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實際在使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繁雜、教師只顧自己去講解,而學生只顧緊張的抄筆記,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這樣,一節課就這么“緊張”的過去了,老師和學生似乎都忙得不可歇腳,甚至一些學生抱怨還沒有來得及抄筆記。這實際還是老師在講臺上一個勁地表演,學生在下面當觀眾。如此的課,效果到底怎樣?能否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呢?
第三: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隨便在網上拈來一篇就開講了
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就是資源共享,大家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但這并等于照搬別人的課件和教案。更不是課前不備課,不寫教案,臨上課在網上下載別人的勞動成果。再退一步說,下載別人的課件,不加任何修改,不作補充,教學內容是否適合自己的學生呢?學生能否接受、消化,教學效果又怎么樣?我想這么做,不是“資源共享”,而是教學投機取巧,不可能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教師自身不備課、不鉆研教材,不了解學生,怎能談得上去教自己的學生呢?這對學生不利,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對教師本人也沒有絲毫的好處,因為不鉆研教材,不了解學生,更談不上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和體會。
除了以上問題外,存在的問題還很多。還待我們在實踐中去發現、總結、改正,從而把教學質量提上去。當然,只要在教學中恰當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幫助還是很明顯的。我們可以借助別人好的教學方法,利用網上好的教學資源,但一定要結合自己學生實際開展教學;在整個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設定情景或案例啟發學生去思考問題,讓學生敢說,同時教師要給予及時點撥和概括,要防止教師成為教學的“演講者”。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有必要的話,可借用其他教學工具。例如傳統的黑板和粉筆可點出重點和難點,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整個教學過程,就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也要學習。人常說,學無止境。以前說,給學生一萬水,教師需要一桶水。現在呢?教師應有一個源源不斷的水源供學生汲取,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堅持終生學習,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努力成為一個學者型教師。
【多媒體教學在歷史新課程應用中的幾點看法】相關文章:
淺談作文教學的幾點看法08-20
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情境中的幾點關注08-25
高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08-24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8-19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8-26
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08-22
網絡多媒體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08-20
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反思08-23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幾點看法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