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多媒體課件中背景音樂的制作和應用
音樂具有的表情功能 、色彩功能、結構功能不僅是音樂的靈魂,在多媒體課件中的恰當應用,亦可成為多媒體課件的點睛之筆。
多媒體課件中的音樂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然音樂,一是MIDI音樂。
自然音樂廣泛存在于錄音帶、錄像帶、光盤及各種計算機文件中,應用Windows系統所帶的錄音機及各種錄音程序即可錄制成所需格式音樂文件,如.wav。
MIDI音樂是一種電腦合成音樂,在各種市售游戲及多媒件教學軟件中,其背景音樂絕大部分都是MIDI音樂,當我們找不到所需的音源時,可以自制MIDI音樂。不少人以為編制MIDI音樂需要價格較高的MIDI鍵盤才可進行,其實,由于應用程序的不斷發展,利用軟件編制MIDI音樂已經十分方便,我們只要給計算機裝上類似于CAKEWALK的應用程序,用鼠標將曲譜寫到譜表中,電腦即會自動演奏,演奏的音色,力度,滑音等也十分容易控制。如果想把MIDI文件錄制成通用的波形文件,我們用聲卡的應用程序--組合錄音機的系統錄音功能,即可達到目的。
除專門的音樂課件中的音樂和效果音樂,多媒體課件中的音樂主要作背景音樂之用,對于背景音樂的作用,有著不同的看法,筆者以為合理的應用,可以起到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1、渲染感情,提高效率。
制作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更科學,合理。使學習者學習起來更輕松,愉快,高效,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對于藝術成份較多的課件,如文學作品、美術作品,配上感情特點相一致的音樂,對于課件本身而言,視覺形象能暗示音樂的內涵,音樂又能解釋視覺形象中難以言表的內容,所謂“言之不足歌之”,視覺形象之外的思想內容很容易傳遞給學習者。對于學習者而言,視覺、聽覺,甚至還有運動器官協同工作,共同作用于同一個目標,既符合認識規律,也適合人的情感需要,產生積極的學習愿望,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此類例子屢見不鮮,如在教學風畫畫時,選配與之相適應的明快的小提琴曲,很容易激起作畫的熱情和能力。
2、維系注意,消除情性。
音樂是一門時間的藝術,它只有在時間的不斷展開中才能逐步展現其形式和內涵,多媒體課件所呈現的內容本身所具有的前后聯系,趣味性往往不夠,客觀上很難使學習者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和穩定,將這些內容和流暢的音樂聯系起來,借用音樂對學習者所引起熱情來完成學習任務。對于學習者而言,學習內容成了獲得對音樂愉快感受的“伙伴”,當注意力減弱,思想出現惰性時,后續的音樂又會以一個新的感覺將學習者拉回來。清華大學洪恩公司出版的許多多媒體教學軟件中,對于一些知識的介紹常配有明快而輕松的MIDI音樂,使人學起來不感到枯燥零碎。
3、張馳統一,以動促靜。
事物總是波動前進的,一節課是這樣,一個小節也是這是,甚至一名話也需要以抑揚頓挫,多媒體課件中內容難易、多少等特點也應有波動性。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安排的多媒體呈現的主體內容與背景音樂之間沒有內在的思想聯系時,適當的錯開的主體與背景之間的“波峰”與“波谷”有助于調整學習過程的張馳結構,當一小段學習任務完成時,背景音樂暫時占據主導地位,此時的背景作為一種過渡,是一種美好的結束,是一段短暫的休息,又是一個美好的開始。我們知道,美好的、能激發想像力的開始或結束總是令人難忘的。因此背景的這種暫時的“前顯”,有利于主體的更順利的發展。
以上幾點認識,有些可能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依筆者之見,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背景音樂的多種功能是可以發揮出的。
1、對于主體與背景音樂之間的情感聯系較強的課件,要充分發揮音樂自身所具有的表情功能,選擇音樂的主題與課件主題相一致,與學習者的情感水平、認識能力相適應,而不是根據設計者的感情、趣味設計,才能達到預期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多和音樂工作者合作。
2、對于非藝術性課件,所選背景音樂也應淡化人的思想感情,平淡而有趣味,體現出背味。我們可選取或寫一些節奏簡潔,速度平穩自然,音高變化幅度相對較小,演奏力度均衡,裝飾音少的音樂。要做到這一點,編制MIDI音樂是較容易實現的。
3、提高背景音樂的可控性。我們知道,不同的教師,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甚至是同一人在不同的時間對音樂的感知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多媒體課件中設計的背景音樂應方便于使用者的控制和選擇,按照現有的硬軟件水平,使用者應便于控制背景音樂的有無,音量的大小,音樂的種類、長度,演奏的速度,演奏的調式,這樣才有利于充分發揮背景音樂的作用。
【多媒體課件中背景音樂的制作和應用】相關文章:
多媒體課件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8-17
多媒體課件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08-17
多媒體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08-15
作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08-18
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08-17
多媒體教學在美術課堂中的應用08-17
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8-16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8-19
高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