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政治課教學中輔助教學資料的引用

    政治課教學中輔助教學資料的引用

    時間:2022-08-17 19:25:41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政治課教學中輔助教學資料的引用

    政治課教學中輔助教學資料的引用
    廣東南海桂城中學 吳英

    政治課教學中輔助教學資料的引用

    時針已指向二十一世紀,無論是從教育社會化、信息化、個體化的角度。從維持性學習向創新性學習轉變的角度,還是從改變學科分類和知識綜合化整體化角度等來看,跨世紀教育轉變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由此,當前政治課的改革就要把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思想等方面的改革都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上來。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如何根據高中政治課改革的要求找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以解決政治課脫離社會實際與脫離學生實際的問題,適應“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要求,培養跨世紀人才,就成為一個具體的、切實的課題。

    一、 把握“轉”機,尋找“出路”

    改革必須符合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也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要提高高中政治思想課教學質量,尋找“出路”的關鍵在于把握好以下幾方面的“轉”機:

    (一) 從素質教育理論看,素質教育普遍性、發展性、全面性要求實現三個轉移:

    1.知識學習轉移到能力的培養。“為人生做準備”。這是教育社會化的根本要求。在此意義上,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應在幫助學生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上重要的導向作用,而且還應隨經濟發展日益加速而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得到評價與分析、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組織材料與查明關系、綜合、在新的領域應用、創造性、利用不完整的信息作決策、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溝通的能力的培養,使其面對工作技能的不斷變化而應付自如。

    2.學習重心轉移到啟迪心智、孕育潛能、增強后勁上來,具體地說,就是致力于培養學生攝取信息與表達信息的基本素養,將學到的知識“活化”,能夠“投入運轉”,具有很強的生成力。(這種生成力是指通過內在結構體現知識系統之間的必然聯系以及有效的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是社會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因此,高中政治課改革必須著眼于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與能力。根據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儲存在記憶中的知識有三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背景性(上下文)知識”。以往的教學把大部分時間(70%)用于闡述“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上,現在應致力于把握“背景性知識”以及區分(選擇)和綜合(重新建構)知識的能力以及創造性等認知能力。這是實現掌握知識及改善運用和擴展知識的認知能力的雙重目標之最佳途徑,由此實現從“授受教學”(教師奉送答案)向“問題解決”(教師引發思考)的轉變。教師以一名鼓勵者、促進者、溝通者、幫助者和咨詢者等角色發揮作用。

    3.由單一教育轉移到全面的基本素質教育,保證學生獲得道德、審美、價值規范、情感態度等基本素質。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也應注意學生身心發展的整體性、全面性,防止學生道德滯納、人格失調、思想混亂。

    把握好以上“轉”機,方能保證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 從社會學理論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社會轉型與社會變遷中青年群體所發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模式類型的轉化——青年轉型同步發展。當代青年轉型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 生理上由晚熟轉向早熟,此為轉型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2. 心理上從被動反應轉向自覺認知適應型。

    3. 勞動類型上從體力型轉向智力型,青年擇業意識轉向重智力勞動。

    4. 社會角色類型上由單一型轉向多樣型。角色選擇上擯棄了“君子重義,小人重利”的價值觀,樹立了按勞分配、平等競爭、等價交換、效益至上等現代社會價值觀。

    5. 在生活方式上,消費生活、生產勞動、社會交換等從封閉型轉向開放型。

    了解和研究青年轉型的基本理論,有助于從實際出發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找到“入腳點”,從而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三) 從教學關系上看,由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型轉為教與學雙主體。據有關調查統計資料顯示,30.8%的學生認為政治課要吸引人主要因素在教師,其中教師駕馭教材和駕馭課堂的水平最重要,40.8%的學生則認為主要因素在教學內容,其中教材外輔助資料的學習、運用最重要。由此看來,教師如何駕馭教材運用輔助資料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極大。教師通過引進和利用輔助資料拓展教育空間,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有利于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啟發性;學生通過學習和運用輔助資料,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全面提高各種基本能力和素質有更大的能動性。

    綜上所述,將理論與社會實際,學生實際相結合,高中政治課教學改革必須從科學、合理引進和利用教材外輔助資料“入腳”,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改進和提高以適應各種“轉”機的根本要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原則”引路,勇于探索

    運用輔助資料開展教學是高中政治課備課和上課的基本環節和內容,但在新形勢下,必須要從引進及利用的根本原則出發,對輔助材料的內容、類型、運用的方法、途徑等方面進行改革,以適應由教育轉型、社會轉型、青年轉型而帶來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為核心原則,堅持教材內容為主,教材外輔助資料為輔的引進原則,對教學內容作深加工。本著這些原則,我在高中政治課教學引進和利用輔助資料上作了如下嘗試:

    1. 適應社會信息化特點,青年學生生理心理早熟以及生活方式開放的特點,(1)增加、擴展輔助資料引進的信息量、范圍、種類,使教學內容密度大,信息量足,時代感強,形式多樣、豐富。從而滿足學生胃口。(2)引進途徑以課堂為主,課外為輔,用輔導、推薦等方式收集資料,推動課堂學習。(3)精選輔助資料,配合教材內容,對所選資料進行整理、組合,或擴展,或壓縮,使40分鐘教學內容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層次清晰。通過以上三方面基本準備工作,使輔助資料更具科學性、教育性、適度性,不喧賓奪主,不嘩眾取寵,不堆砌材料,使教材更充分地發揮作用。

    2. 適應青年學生的自主意識、開放意識、角色多重性以及培養人才多種基本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探索輔助資料的多種運用方式:

    (1) 聯系法。理論學習聯系社會實際、學生實際,充分利用事實材料。a理論學習與生動、典型、有現實意義的事例結合,此為最基本的方法。如講主觀能動性結合張健橫渡英吉利海峽和太行山區人民艱苦奮斗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的感人事跡;講政黨制度中多黨輪流執政的實質,結合美國總統大選(小布什當選)系列報道,深入淺出,說服力強,易激發學習熱情。b將知、情、行統一于輔助資料中,既保證了教學內容和結構的完整性,又將知識學習和能力、素質要求緊密聯系。c所選資料充分體現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d注意文理滲透,以理輔文。如用化學的物質能量轉化實驗說明“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用物理光的折射體會“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等。

    (2) 引路法。以各種輔助資料引入新課,新穎別致。a科學理論引路,如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來論證理解“貢獻和索取的關系”,然后對“貢獻是人生價值主導方面”展開討論。b著名論斷引路,如用“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引出“發展的觀點”,“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引出“共性和個性的關系”。c數據圖表引路,如用“中、美、日、印等國一百萬噸工業產值(美元)數據”引出“資源配置的重要性”。c典型問題引路,如“團員燒香拜佛是不是宗教信仰自由的表現?”等。用各種輔助資料引路,既有新鮮感,又使材料相對集中,既調動學生思維,又有很大啟發性。

    (3) 主題法。提出學習主題,教師收集材料,將理論知識學習、材料運用分析、思想素質教育和諧統一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典型的是“討論法”。

    (4) 激活法。通過新穎、信息感強、邏輯性強、趣味性強的輔助資料靈活多變的使用,激起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課堂富有生機。a導入新課活,如小故事、事政新聞等,以撬“頭”來帶動擺“尾”。b總結全課活,利用輔助資料達到畫龍點睛、承上啟下、舉一反三、情感升華、落實行動等作用。c典型材料設問活,如結合荔枝上市、落市價格變化的實例,將商品、價值、使用價值、價格、供求大小、價值規律等眾多知識點聯成網絡,層層設問,環環緊扣,直至水落石出。d反項思維設置障礙,以“死”激活,即使用一些看上去與結論相悖的輔助資料進行教學,能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思考,自主尋找答案。

    (5) 情景法。主要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政治課教學。現代多媒體技術集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形象生動。如用網上漫畫一只紅杏出墻來說明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用課件水變牛奶、牛奶變水的小魔術分析現象和本質及其關系等。學生積極參與融入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以上方法可根據教學目標綜合使用,使學生融成對問題的整體認識。

    三、 排除“障礙”,拓寬新路

    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在輔助資料的引進和利用上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輔助資料的運用要適度,要保持其輔助性、補充性,不得“越位”,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用好輔助資料,以彌補教材的不足。

    2.教師要做好材料的分類、篩選、綜合、更新等工作,注意材料的代表性、時效性及教育價值。

    3.材料使用要到位:加工選用到位、課堂引進時機到位、綜合教材到位、層次發分析到位、使用教學時間到位、教學過程六環節中材料利用整體把握到位。

    4.材料使用要注意讀、議、析、結四環節,尤其要重視分析,從而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

    努力排除以上“障礙”,才能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政治課利用輔助資料開展教學,有助于轉變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在學習期間分析材料、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需求和能力,以及得到道德、審美、價值規范、情感態度等基本素質的提高。

    因此,教材外輔助資料的有效利用是對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方法改革的有機和諧的結合點,在新形勢的需求下對其加以改革和探索,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不可或缺,不可忽視的一環。

    面對教師來說注重輔助資料的引進和利用,能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掌握、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能使教學基本功得到提高,能全面塑造個人形象,增強個人魅力。

    研究教學轉型,青年轉型,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的有關理論和實踐,講究輔助資料引進和利用的科學性、教育性是必要而且重要的,輔助資料的有效運用不僅使教材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用,而且成為改革教學方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每一位現代教師都應重視輔助資料在教學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信息時代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

    參考書目:

    《學與教心理學》 《思想政治教育學》 《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

    《教育原理》 《新編

    [1] [2] 下一頁


    教育學教程》

    上一頁  [1] [2] 


    【政治課教學中輔助教學資料的引用】相關文章:

    政治課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感受08-17

    排球教學中如何引用體育教學模式08-19

    政治課教學中的意境08-17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08-26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08-17

    淺談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輔助教學08-20

    政治課教學中的“三觀”統整08-17

    初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體悟教學08-15

    德育工作在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08-17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美術課中的應用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 夂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