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寒假備課專輯(二)
寒假備課專輯(二) 重 提 準 確 把 握 教 材 福建省安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林潤生 在倡導“大語文教育觀”背景下,在倡導“語文教學資源無處不在”的同時,仍要十分重視發揮教科書的作用,利用教科書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開發學生的智慧。而在聽課中我們發現,準確把握教材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準確把握教科書所體現的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 修訂大綱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進一步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迄今為止對語文學科性質,語文學科基本特點最為科學的概括。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大修訂教科書中有充分的體現。 1、人文性的體現 一是體現在課文的思想內容中。如課文增加了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文章,人類普遍關注的世界和平問題、資源問題、環保問題、科技發展問題,都有一定數量的選文;增加了情感性、哲理性的選文,反映親情、友情的課文比以前多了,反映人生智慧的課文也比以前多了。課文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豐富人文性的內涵,使學生在讀書培養語文能力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 二是體現在“預習”和“思考 練習”中。人文性的基石是人性,尊重人,尊重人的選擇,尊重人的探究天性,就是對人性的尊重。預習·思考練習題中的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指導學生自主探究等,都充分地體現了人文性。 2、工具性 語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教科書所體現的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即集中體現在課文的預習·練習中和運用·積累中。 二、 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的特點 大修訂教科書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年段目標的整體性,原大綱是每個年級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而且通過教科書把目標具體分解到一系列的讀寫訓練項目中。新大綱只有年段教學目標,讀寫訓練項目比原本少 ,每篇課文的教學,每次口語交際、習作教學,都著眼于年段的整體目標。 二是三個維度的整體性。在教學目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個整體,人文性與工具性是二個整體。 三是聽說讀寫是一具整體。在閱讀教學中,討論交流,就是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小練筆,就是在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三、 要準確把握課文 原教參教材說明部分寫得很詳細,為老師理解課文提供了幫助,當然也帶來了副作用,即老師對課文的繁瑣的內容分析也因之有了依據,新教參為了革除原教參所帶來的弊端,教材說明部分寫得很簡略或比較簡略,對課文思想內容只是概括說明,沒有詳盡的分析。這對老師獨立鉆研課文留有余地,但也帶來了困難。因此,提高教師自學的閱讀能力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準確把握課文,一是準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知道課文寫的是什么,表達什么樣的思想和情感,對體現課文中心的重點詞句段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不能只是大體上知道它的意思。二是要準確把握課文的表達特點。三是準確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不能準確把握課文,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就不能給予有效的幫助,“以已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現實的。 四、 要準確把握教科書的教學法的特點 教科書中蘊含哪些教學法的因素,有哪些特點呢? 一是目標因素,課文前面的預習·思考·練習蘊含目標因素,因此要鉆研預習·思考·練習題,把兩者結合起來,確定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的每個環節,都要圍繞目標教學,為實現目標服務。 二是提高重點和疑點,預習中提示重點,讓你想一想重點,自己能讀懂多少,思考·練習再提示重點,引導你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十一冊《開國大典》要求“把你感受最深的語句寫下來,在旁邊寫寫自己的體會。”思考·練習的要求是“讀句子”,從加點的詞語中體會人們的思想感情,再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詞句討論交流。 三是激發學習興趣。修訂大綱非常重視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大修訂教科書有充分體現。(1)課文的預習或是提供背景材料,或是提示課文內容要點,或是設置懸念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思考·練習中,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探究,而保持學習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學習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而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 四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合作探究。 新大綱指出:“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為落實新大綱精神,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引導學生探究的內容和探究的形式,如:提出問題供學生探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究,提示探究的重點和探究的方法,提示是自主讀書探究還是在討論交流中探究等。 引導學生通過探究而達到在讀中感悟是新教材的主要特點之一。少作思想內容的分析,是對教師能言之的,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沒有讀中的悟,就是傻讀、導讀,是對新大綱的曲解和誤解。 五、 要準確把握作業特點 大修訂教科書課文后面的作業,主要形式有二:(1)思考性的作業,這類作業,從內容上分,一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整體感知,二是對重點詞、句、段、含義和表達特點的領悟,三是引導學生想開去,說說自己的見解。(2)讀、背方面的題目,默寫、抄寫等書面作業,教材中出現的作業形式是基本形式,教學中可以加以變化,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思考題可以改為填空題的形式,要求積累詞句的題目,可以改為問題,填空題的形式。 “多讀書,少做題”,“多”與“少”是相對的概念,不要把它絕對化。“多讀書”,含多讀中的悟,“少做題”,少的是機械的瑣碎的練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智慧的題目還是有必要做,這類 還比較少,需要老師的創新設計。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大修訂教科書 雙冊教材介紹 安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林潤生 第一部分 教材介紹 一、 課文及重點訓練 1、各冊課文數量,老課文的比例,精讀、略讀課文比例 冊別與課文數量 老課文 新課文 精讀 略讀 六冊32課 26 6 17 15 八冊32課 20 12 17 15 十冊32課 22 10 18 14 十二冊26課 13 13 14 12 2、重點訓練 六冊 理解重點詞句;讀文章、想畫面。 八冊 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 十冊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按一定的順序寫 十二冊 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3、課文思想內容 豐富了課文內容,增加了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文章,如,人類普通關注的世界和平問題、資源問題、環保問題、科技發展問題,都有一定數量的課文,增加了反映親情、友情的文章,增加了傳統文化的內容,還適當地讓學生了解一些世界名著,課文的體裁,風格也較以前豐富多樣,在十二冊,繼續安排了兩課淺近的文言文,以便與初中的語文學習銜接。 二、精讀課文 (一)預習 六冊跟五冊一樣,精讀課文沒安排“預習”。 八冊“預習”中的預習要求:(1)讀課文;(2)生字詞的預習;(3)提示抓住預習重點。一是課文順序,如《西門豹》起因、經過、結果;二是課文的特點,如《倔強的小紅軍》找出對話部分,多讀幾遍;三是課文的重點內容,如《圓明園的毀滅》,要求想象當年的樣子,找出描寫毀滅部分,多讀讀想想。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八冊的預習中,自學生字詞,仍是最主要的預習要求。 十冊的預習要求突出兩點,一是抓住含義深刻的或其他重點的語句,想想它的意思;二是在讀不懂的地方或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以便在課上和同學討論,或聽老師的講解。生字詞的自學沒寫進預習,原因是到五年級識字已不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仍應該把生字詞的自學作為常規要求。 十二冊的預習要求,突出兩點,一是查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如《十六年前的回憶》《詹天佑》《草船借箭》等,二是在課文上旁注,寫感想,如《詹天佑》預習要求“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也可以在書旁簡要寫一寫自己的感想。”《賣火柴的小女孩》預習要求“在最使感動的語句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窮人》預習要求“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寫上幾句自己的感受。” (二)思考·練習 1、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和表達特點 六冊 (1)邊讀邊想象 如《放風箏》要求想象“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飄蕩著”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荷花》要求根據課文中語句和自己的想象,看到一幅怎樣的一幅畫。《李時珍》要求讀課文,想畫面。 (2)讀一段話或全文,體會怎樣寫具體。 如《海底世界》第四自然段,要求體會怎樣寫具體。要求體會《趙州橋》第 段話,圍繞什么意思寫。《故鄉的楊梅》,要求體會課文怎樣把楊梅的特點寫具體。 (3)句子的感悟和運用。 a.句子意思的感悟。 b.造句。 要求造句的一般是關聯詞。 八冊 (1)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如《古井》,要求仿照例子就重點句提問題。 (2) 重點詞句的感悟。 如《長城》,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貓》,比較句子,體會表達情感不同,自己再舉例。 (3) 引導學生想開去,發表自己的見解。 如《峨嵋道上》,對鋪路人說什么。《落花生》,想說點什么? (4) 課文表達方法。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第五自然段,即從“外洞→內洞”部分,學習細致描寫的方法。 《圓明園的毀滅》,課題是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寫輝煌的過去? 十冊、十二冊 感悟思想內容和表達特點,突出兩點,一是繼續重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在讀書中自己解決問題。如十冊的《放棄射門》要求提出問題、討論,十二冊《窮人》要求自己提問題。二是特別重視含義深刻的句子和重點語段的感悟,十冊有5、6、11、17、25課,十二冊有1、2、7、16、19課。 2、朗讀、背誦、默寫、抄寫。 六冊18課精讀課文絕大部分課文要求有感悟的朗讀,要求背誦的有11課,大都用“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種表述方式,要求默寫的有兩課中的3首詩。要求抄寫詞句的有10課。 八冊 17篇精讀課文中絕大多數要求有感情地朗讀,12課要求背誦,大都用“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種表述方式,默寫二首古詩。要求抄寫詞句的有4課。沒有要求摘錄詞句的課文,生字詞的掌握過關不能忽視。 十冊18 篇精讀課文絕大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要求背誦的有10篇課文,要求抄寫詞句的有10課。 十二冊,14課精讀課文絕大多數要求有感情朗讀,要求背誦的有7篇課文,默寫3首詩詞,要求抄寫的詞句有9篇課文。 3、選做題 六冊8題,八冊10題,十冊12題,十二冊9題,主要形式:(1)課外閱讀;(2)小練筆;(3)畫一畫,演一演。 三、 讀課文 第六冊 1、強調多讀,如“讀讀”,“有感情地朗讀”,特別是飽含情感的語段,或是描寫生動的語句,都要求 多讀幾遍。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如《我和企鵝》寫了哪幾種企鵝?有什么特點? 3、重點詞句的領悟。如《雨中》,說說“閃光的河”“點點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千里躍進大別山》要求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句話。 4、培養創新意識,一是引導想象,如《紙奶奶的生日》要求“大膽想象一下”,“你還想造出什么樣的紙”;二是學習判斷、推理,如《找駱駝》要求“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再想一想為什么老人能夠指導商人找回駱駝。”《愛迪生》先提出兩種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愛迪生的發明是因為他的天才,而愛迪生自己卻說:“天才是百分之百的靈感加上百分之百的汗水”,要求認真讀課文,為其中的一種說法找理由。 第八冊 1、繼續關注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如《獵人海力布》要求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學習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前半冊要求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如《西湖的綠》)問“從課文中體會到什么”(《父親和菜園》),后半冊問的是:“表達什么思想感情?”(《丑菊》),“想象場面,體會思想感情”(《桂花雨》)。 3、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如《丑菊》要求聯系《落花生》討論:在學法上從這兩篇課文學到什么。《黃河魂》問的是為什么不以“壺口的瀑布”為題。 第十冊 1、仍然關注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如《毛主席在花山》,“說說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重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自己解決問題。如《“諾曼底”號遇難記》要求“如果有讀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問題和同學討論,比如,船長用槍威脅爭先恐后的逃生的人,他這樣做對嗎?” 第十二冊 1、仍然關注整體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如《宋慶齡和她的保姆》,要求“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與同學交流一下讀后的感受。”《難忘的啟蒙》“看看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怎樣的品質。” 2、要求課外閱讀,如《猴王出世》,要求課外讀《西游記》。要求課外閱讀和課文有關的文章、書籍的課文達6課。 3、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如《難忘的啟蒙》要求聯系自己的一些經歷寫下來,《三克鐳》要求就居里夫人自傳里的一段話,說說自己從這段話想到什么。 三、 讀讀背背 六冊 詞語2次,名言警句2次、詩詞2次,其他語言形式(繞口令、歇后語)2次。 八冊 詞語2次,名言警句2次、詩詞2次,其他語言形式(對聯、諺語)2次。 十冊 詞語2次、名言警句4次、詩詞2次。 十二冊 詞語1次、名言警句2次、詩詞2次,其他形式(趣聯1次)。 四、 短文閱讀 六冊 神話1,成語故事2現代詩1,短文4。 問題: 1、詞語的理解。 2、主要內容的感悟。 3、原因的探究。 例《南轅北轍》那個人錯在哪里? 《畫蛇添足》,最先畫好蛇的人為什么喝不到酒,錯在哪里? 八冊 成語故事2,短文6。 問題: 1、感悟主要內容。 2、重點語段的感悟。 十冊 成語故事2,短文6。 問題: 1、領會重點句的含義。如《貝殼》最后一句的句義。 2、大多問“為什么”。 如《中華龍》為什么稱這塊雨花石為中華龍?《給予的故事》為什么面臨的選擇是艱難的? 十二冊 詩畫軼聞1,成語故事1,其他4。 1、主要內容的感悟。 2、重點句的含義。 3、欣賞和評價。 如《螳螂捕蟬》:怎樣勸說?妙在哪里? 《踏花歸去馬蹄香》那幅畫妙在哪里? 4、引導語文實踐。 《趣聯巧對》,要求試著對對子。 五、 口語交際 六冊(6次) 1、介紹1次(介紹校園)。 2、交流1次(交流紙的知識)。 3、請教1次 4、講述3(次聽音響講故事,小小新聞發布會、續說故事《豬八戒吃西瓜》)。 八冊(6次) 1、介紹(教你學一招)。 2、交流(交流物品,談感受)。 3、討論3次(自己選自己,好不好)暑假怎么過,學生結伴出門,旅游行不行? 4、推薦(推薦1 本好書)。 十冊(6次) 1、介紹 次(家用電器或家具,少兒節目)。 2、交流 次(讀書收獲)。 3、討論 次(發現朋友有缺點,怎么辦,怎么過“六一”)。 4、講述 次(春天的發現)。 十二冊(4次) 1、演講2次(如“假如我會克隆,我會……”) 。 2、辨論1次(“開卷有益”與“開卷未必有益”。) 3、評選1次(評選作文選)。 六、 語文實踐 六冊 1、每人做一兩件關心爸媽的事。 2、古詩朗誦會。 八冊 1、辦手抄報,評手抄報。 2、調查社會用字情況。 十冊 1、創辦班級圖書角。 2、成語故事會。 十二冊 1、選編自己的作文選。 2、調查:我們與周圍環境。 七、 習作 六冊8次 記實作文6次,想象作文2次。 記實作文: 1、早晨(事、場景、景色,要求寫出感受)。 2、自己和動物之間有趣的事。 3、參觀××(景物、展品,要求寫出感受,觀眾表現)。 4、自己喜歡的水果或蔬菜等(要求寫感受)。 5、印象最深的一個人(要求有外貌的描寫,寫后修改)。 6、我最高興的一次游戲(要求寫感受)。 想象作文: 1、看圖作文(補圖作文)。 2、聽音響編故事。 八冊8次 記實作文4次,想象作文2次,應用文、自由作文各1次。 記實作文: 1、我家的星期天(一家人的活動,要寫出“我”的感受)。 2、我喜愛的動物(要寫出喜愛之情)。 3、記一個場景(要寫出特點)。 4、第一次 (要寫出自己的感受)。 想象作文: 1、假如我是 。 2、編一個科幻故事。 應用文: 1、寫一本書(一篇文章)的內容概要。 大自由作文(題材不限)。 十冊8次 記實作文4次,想象作文1次,應用文2次,自由作文1次。 記實作文: 1、春天的出現(要求寫體會)。 2、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寫真情實感)。 3、我的一次成功(要求寫成功后的感受)。 4、向你介紹我的朋友(不寫朋友,也可以寫其他人)。 想象作文: 1、我想發明。 應用文: 1、寫建議書。 2、給長輩的一封信。 大自由作文。 十二冊6次 記實作文1次,想象作文2次,應用文3次。 記實作文: 1、難忘的 (人、事、景、物)。 想象作文: 1、看漫畫作文(《假文盲》)。 2、假如我會克隆。 應用文: 1、給母校的建議。 2、表揚稿、建議書、調查報告(選材范圍:我們和周圍的環境)。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看出習作練習要求的特點: 1、在寫實作文中,非常重視寫感受。 2、隨著年級升高,逐步增加應用文的比重。 這樣的安排,和國際作文教學的趨勢是相吻合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作文教學,一向重視實用,對自我表現、發展個性比較忽視。現在《語文課程標準》根據國際上作文教學發展個性與適應需要兵種的大趨勢,提出我國作文教學要注重發展個性,培養創新能力,與此同時,繼承重視實用的傳統,繼續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實際需要的協作能力,也是非常 必要的。教材的寫作安排,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同時,先注重自由表達,在進行實用訓練。【寒假備課專輯二】相關文章:
寒假備課專輯(三)08-17
專輯作文素材08-11
歷年名企考題專輯08-15
準備課(參考教案二)08-16
求職必備:歷年名企考題專輯08-17
第二單元 單元備課指要08-16
《京城特色餐飲專輯》電視節目策劃方案08-13
名企考題專輯:知名企業考題匯編08-15
高二歷史備課組總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