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活動課的觀點綜述
關于活動課的觀點綜述盧小明
一、活動課程的界定
對活動課程正確界定,有助于教師科學地設計和實施這類課程。北京師范大學高洪源撰文指出:“目前對活動課程有許多不同界定,較值得討論的有以下兩種:
一種是《課程計劃》所作的界定。它將學科課程和選修課程以外的各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如班會、團隊活動、文體及科技活動統統列為活動課。這種界定強調非學科教學和活動兩個標準,但對其根本特征未作出說明。
另一種界定認為,‘活動課程是指在學科課程以外,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活動基礎上和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征的多種活動內活的課程’(《九年義務教育活動課程綱要(征求意見稿》)。這一界定抓住了‘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和‘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為特征’等根本屬性……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其一,它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教育活動。在這一點上,它與其它學科課程沒有區別。其二,它具有實踐性,即學生在現實(或模擬現實)的情境中開展活動,從而獲得直接經驗。其三,最主要的是活動中最大程度地使學生具有獨立性和自立性,從而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培養創造精神。只要具備上述三項基本特征,就是活動課程。”
上述三種界定,哪種更科學?總之,活動課程內容及其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二、活動課與學科課、課外活動的區別
李淑益講:學科課知識專一,系統性強,結構體系比較完整;活動課動態性強,知識面廣,具有新穎性、廣泛性、綜合性、靈活性、選擇性和適應性;學科課側重于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強調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活動課更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特長的發展,素質的提高;學科學和活動課雖都面全體學生,但活動課更加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
活動課屬于課程范疇,明顯有別于課外活動。北京市教育委員專職委員李洪飛說:“活動課屬于課程范疇,已被課程計劃。應按照活動課的活動性、自主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大膽探索、研究活動課程特殊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課外活動是在課程計劃以外組織的由部分學生自愿參加的,以掌握某種技能、技巧或某門學科知識為立的活動,對部分學生的提高、發展、形成興趣特長有較突出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能把活動課上成學科課,也不能以課外活動取代活動課,更不能因設活動課而取消課外活動。
三、活動課程的內容
活動課的內容是廣泛和豐富的。《關于九年義務教育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活動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社會教育活動,科學技術活動,文學藝術活動和體育衛生活動。
四、活動課程的特點
活動課是課,并且是有“活”有“動”課程。自有其個性化的教學特點。潛江市教學研究寶胡修金講:活動課的教學特點有“開放性。活動課在教學目標上,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綜合性。活動課在教學內容上極具綜合性”,“主體性。
所謂主體性,就是活動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都是不可越俎代皰,取代學生主體地位”,“實踐性。即手腦并用,注重操作訓練”,“創造性。這是活動課教學的本質反映,旨在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能力”。
趙定乾說:活動課的特點有:①自主性特點。自主性指活動課程是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開設的,或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選擇的;活動過程中,學生自始自終是活動的主體,否則活動就不在;活動成效,決定于學生(個性、群體)主動、自覺、積極參與的程度,都是起指導作用而非主導作用。②實踐性特點。實踐性指活動課程是通過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手,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直接經驗。③綜合性特點。綜合性是指活動課程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而非某一學科知識。④多樣性特點。多樣性指活動課的內容、組織形式、方法等都是多種多樣的。
五、活動課的教學設計
(一)活動課設計原則
如何設計活動課的“活動”呢?
劉修文撰文指出四個原則:依靠每個學生,遵循實踐性原則;相信每個學生,遵循自主性原則;理解每個學生,遵循趣味性原則;尊重每個學生,遵循創造性原則。
(二)活動課方案設計
活動課沒有固定的大綱和教材,需要都是自行設計教學方案,除了遵循上述原則之外,還需做到“五要”。隨國慶講:(1)活動重點要突出,(2)活動時間要把握,(3)活動內容要選擇,(4)活動步驟要分明,(5)活動措施要得力。
活動課既然是課,就應很好重視起來,上出活動課的特色,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于活動課程形式探討。”
活動課程是指在學科課程以外,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征的多種活動內容的課程活動板塊有其獨特的特征,因此,活動板塊的課堂形式也各具風格,不拘一格。活動課的形式就是沒有固定的形式。如:晨會、校內廣播、校班隊會。結合形勢和重大節假日,開展專題教育,時常根據需要分別以班級、年級、校級進行如學校開展的紀念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主題集會、愛國主義教育現場會、每天的“紅領中”專題廣播……班級活動。以班級為單位,以科技、文藝為主要內容,由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地、積極地、創造性地開展游戲,并開設了手風琴、銅管樂、游泳、書法、繪畫等十幾個特色班,開展特色活動。
分組活動。
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學校師資本平與能力、場地設施等條件,組織以科技、文藝、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活動組進行活動。有固定的指導教師、活動時間、場地,供學生自愿選擇。在實踐過程中,學校強調活動課教學過程中師生共為主體,雙向和諧活動,強調尊重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每個孩子在選擇中獲得成功,人的積極性來源于選擇,任何人都需要選擇,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更需要提供選擇。人,都是有潛在能量的,并且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潛能結構和儲能方式,沒有選擇的余地就無法開掘人的潛在能量。傳統的學校教育是沒有學生選擇余地的教育,學生從進校到出校接受的是同一模式的“就范”教育和“補短”教育,它無視教育對象的差異和每個學生發展特長的要求。既要堅持全面發展,又要讓學生個性健康和諧地發展,就要給學生以選擇的余地。在實驗的第一年,我們設置了電腦學習、閱讀欣賞、科技常識、技藝學科等項目,供學生選擇。在實踐過程中,我校平均每個學生參加活動課每周有9--11節,課余我校已組成“實用技能”“生活技藝”“聲像閱讀”“科技常識”“器樂”“棋牌”“健美”“球類”“集藏”等活動模塊。30個活動組有固定組員數百名,加上不定期活動,平均每個學生每周活動三四次。
學校傳統活動。
群眾性活動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和普及性,學校采取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夏令營及各項專題競賽活動。在活動開展的全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主選擇活動內容,自主確定活動形式,自主組織訓練過程,自主評價活動效果,讓他們在食“粗糧”的咀嚼、消化、吸收中,獲取更為充分全面的營養與學校活動板塊和課余活動模塊相配套,我們還組織每月一次的全校性主題節日活動,例如去年4月的體育節、5月的藝術節、6月的科技節。選擇給學生帶來了真正的自主訓練、自主設計和自主活動,帶來了任“雛鷹”自由飛翔的廣闊天地。
【活動課的觀點綜述】相關文章:
綜述怎么寫07-16
怎樣使聽眾接受你的觀點08-27
文獻綜述論文06-06
科技綜述怎么寫08-24
個人研究過程綜述08-24
“觀點類”材料作文高分思路08-23
撰寫文獻綜述的技巧與方法08-18
道德講堂活動建設綜述08-24
全市經濟工作綜述08-24
個人研究過程綜述范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