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給孩子發展空間
現在的孩子缺什么?在物質上他們可能什么都不缺,但他們沒有時間豐富童年生活,沒有空間發展獨特個性。在這一點上,學校和家庭都有責任 給孩子發展空間 ■文/舒毅 “家有讀書郎,急壞爹和娘”。正是中國大多數家長的寫照,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真是費盡心機,可他們更多的時候并沒有急到點子上,而是對孩子管得太多、太細,把他們的發展空間擠占得無以復加。 來自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調查顯示,連不少家長也認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是警察,稍微寬松一點的,也是“裁判”和“嚴師”。一些家長到了與孩子“同進同出”的地步。這種“嚴防死守”戰略,如今正成為許多家長管教孩子的經驗。 而據《知心姐姐》雜志社最近完成的一項讀者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被訪中小學生家長為自己孩子的學習著急上火,認為孩子“貪玩”,不著急學習。但是,針對中小學生的調查結果卻顯示,72.3%的被訪中小學生認為自己一直在為學習、考試而緊張、焦慮。 這樣會造成什么結果呢?一是孩子的天性被逐步抹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規定:“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但我們的許多孩子卻沒有自己的空間,他們過早地帶上了沉重的學習枷鎖,致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得不到發展。 二是造成溝通障礙。現在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不暢,相互理解不夠。在家里,家長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學習作為中心詞,而孩子也不愿向父母訴說心事,父母和孩子之間似乎形成了這樣一種契約關系,即我給你吃、穿,滿足你的一切需要,但你要給我好好學習,爭口氣,上大學。一旦孩子“失約”,父母就會“翻臉不認人”。如此這般的親子關系,怎能讓孩子體會親情呢? 三是造成能力的缺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我們的家長把孩子管得這樣緊,而且僅限于學習上,學生的其他社會能力能發展嗎?結果,有的孩子上了大學還不敢獨自出門,上學還要請保姆。 只有真正把屬于孩子的空間還給他們,讓他們從單一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給孩子發展空間】相關文章:
建造樓宇經濟開拓發展空間推進經濟發展08-17
孩子發展心得體會10-18
家長如何提高發展孩子的能力08-24
孩子發展心得體會3篇01-25
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必補的5大營養02-08
精神推動發展 發展促進和諧08-15
學校發展與學生、教師的發展08-23
脫貧發展方案08-22
科技的發展作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