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也能聽城里老師講課了”
“從現在開始,我們也能夠聽城里老師講課了。”這是位于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遠郊丘陵地區的馬寨鎮王莊小學四年級學生申麗娜向她父母報告的好消息。原來,自2003年以來,鄭州市二七區教育局實施了教育信息化工程,投入專項資金在農村小學安裝了寬帶網,并且實現了班班通。授課教師只要輕輕一點鼠標,見過大世面的城里老師就開始給孩子們上課了。 為了讓中小學生尤其是農村孩子享受到一流的教育,二七區教育局加快了教育信息化步伐,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在區、鄉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訂了全區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發展規劃。該項工程的總體目標是“一個建成,四個實現,三個促進”,即:初步建成覆蓋全區中小學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教育系統管理信息化,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實現教育信息與學科教學整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教育教學模式的新變革,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在具體操作中,二七區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早在1998年,該區就以積極開展計算機教育為契機,投入500萬元資金,在全區各校建起了微機室,在全市第一個全面啟動了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設。跨入新世紀之后,該區又為城區小學和郊區鄉鎮的學校配置了計算機教室。目前,全區中小學共建起多媒體教室58個、語音室12個、計算機室57個;學生人機比達到24.2∶1,城鄉教師人機比為1.34∶1,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全面啟動校校通工程的建設。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二七區教育局2003年的五項重點工程之一。為了解放思想,開闊思路,區教育局組織區屬中小學的30多名校長,三下山東壽光進行實地考察,并且確定了五項建網原則:服務教育、促進教學的原則;科學規劃、協調發展的原則;硬件為先、軟件并進的原則;建用結合、注重實效的原則和服務基層、面向農村的原則。2003年元月,全區校校通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到目前為止,該區完成了局中心網站和區屬28所中小學校園網的建設,并全部開通了互聯網業務。2004年,該區繼續實施信息入班、入戶工程,市區學校50%的班級實現班班通,農村80%的學校實現校校通,并且啟動了教師住宅小區的戶戶通工程。區財政已經制訂了經費下撥計劃,力爭2005年市區70%的學校實現班班通,農村90%的學校實現校校通;2006年市區學校實現校校通、班班通、戶戶通,鄉(鎮)學校全部實現校校通,大部分學校實現班班通。 三是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隊伍管理和使用網絡的能力。為了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育信息化隊伍,包括技術隊伍、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該區不斷加強對全區教師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力度。2004年,該區規劃初中、小學95%以上教師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60%以上教師取得計算機中級證書;高中階段95%以上教師取得中級證書。2005-2006年,全區100%教師通過初級考試,80%通過中級考試。 二七區馬寨鎮學區主任時云峰告訴記者,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鎮政府領導態度明確: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們學習的事,鎮政府都會當作一件大事來全力支持,特事特辦,決不能讓孩子們在接受教育方面受到委屈。他說,為了讓遠離市區的農村孩子享受到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僅2003年以來,鎮政府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投入資金180多萬元,而這個僅有2萬多人口的偏遠小鎮2003年人均收入才有1500多元。(本報記者郭炳德通訊員靳東霞)
【“我們也能聽城里老師講課了”】相關文章:
城里的月光作文02-13
城里的孩子作文05-18
教師講課心得體會04-29
未來城里歡樂多征文08-21
城里的孩子作文5篇05-18
聽教師講課心得體會02-06
講課經驗交流10-13
心理社團講課心得04-07
老師講課怎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08-23
我們的老師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