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落實三維目標 創建生命課堂
新課程改革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傳統課堂教學非常強調“雙基”目標,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盡管這些年也曾提知識、能力、思想教育三項目標,但真正關注的是“雙基”目標。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這三維目標如何有效整合是現今教學的一大難題。在教學過程中,三維目標不是三塊,而是一個整體。如果我們把數學素養比做一個奔馳的汽車,那知識與技能就是這個車體,過程與方法就是燃油,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是點起燃油的火塞,可見三者在形態不盡相同,但三者各有側重,缺一不可。如何才能讓三者有機的結合?如何合理運用這三者來豐富我們的課堂,還課堂的生命力?
在三維目標中,我們不能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而忽視能力的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更加深遠。但不能說知識、技能不重要,知識、技能仍然是新課程重要的目標,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更重要。當然,能力的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都是依附于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實際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始終存在的,只不過我們過去沒有關注而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有一個態度、情感傾向的,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而且有可能,有相當多的學生是帶著消極的情感在學習。我們現在就是要把它變成積極的,讓學生熱愛學習,甚至有意識地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化。
反思我們以往的教學,究竟應該給孩子們留下什么呢?我們認為,那應該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數學奇境的探索和渴望。也就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成為有生命的課堂。
下面結合五年級組的研究中心——過程與方法,談談實施感受:
一、教學中重視讓學生感受知識獲得的過程。
傳統的教學是以講授為主,但單一枯燥的講授方式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活力,每節課都在沉悶中度過,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再也提不起興趣,富有生命力課堂隨之消失。要保持有活力、有生命力的課堂,就必須把學習知識的主動權交回學生。讓學生自己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特別是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很多教師怕學生不懂,一節課自己在講個不停,學生呆呆的在聽。這樣的講授方式,學生又何嘗能理解知識呢,越是抽象的知識,就越要學生自己去摸過碰過,在遇過挫折后才會成長。例如:在教學質數、合數一課時,本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濃,但在這節課教學時,以學生的學號作為研究主題,要求學生按學號所含約數的個數把全班同學分類,同學們都很有興趣知道自己或別人應被分到哪一類,所以在整個找約數個數的過程中精神抖擻、興致勃勃,充分地發揮小組的力量,分工合作。以較高的質量完成分類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充分的認識到質數、合數與1的分類是以所含約數的個數為標準,以及質數、合數的定義。探討完后,學生還能做到用不同的標準來形用自己的學號或其他同學的學號,好像1號就這樣介紹自己: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它是一個奇數。通過這種讓學生自己合作探索、自己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方式再一次燃點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讓我們的課堂再現生命火光。
二、不要讓過程與方法流于形式。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師”等,都明確的突出小組的力量勝于個人,而且在學習上,學困生也很需要其他優秀學生的幫助,所以在學習重點、難點時我們總喜歡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學習。但小組學習是否節節課都適用、用了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嗎?小組合作學習確實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諸如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但是仔細觀察,也發現有不少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里,每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講什么。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要為了突出過程與方法,而采用一些不必要的教學手段。
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構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底座,三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支撐起人的智慧和素養。單單有了知識、技能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養。而“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是可以獨立傳授的,而是只有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融為一體才是有生命力的”。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讓課堂再一次充滿生機,那就要求我們有效地把三維目標真正落實到課堂上。
【落實三維目標 創建生命課堂】相關文章:
如何落實三維目標08-05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落實08-01
談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及其落實08-17
文明創建工作目標任務落實情況匯報08-12
把握重點落實目標08-05
把握重點落實目標08-05
用三維目標引領數學課堂教學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