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數學教學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數學教學
宜城市鄭集鎮王洲小學 徐虎 余江琴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的全新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育生活,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它帶來的不僅是變革,也帶來了不少爭議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斷地向前發展。在這種新課程標準指導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不由得要思考,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數學教學?以下是我幾年來新課程教學的體會:
一、 認真學習課標理念,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師角色。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課標下,教師不能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應激發學生回答的欲望,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為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我們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交流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例如: :在教學《十幾減9》時,我一開始就給學生制造一個懸念:“
二、 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數學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托;是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動力;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學《分類》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已準備的自己最喜愛的東西[玩具(汽車、火車、坦克、手槍……),圖片(奧特曼、機器人、孫悟空、哪吒……),水果(蘋果、梨子、香蕉、桔子……)],提問:“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美、感受數學的趣,領悟數學的理,從而愛上數學,迷上數學,離不開數學,能靈活運用數學。
三、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
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生對處于動態物體的感知反應快、印象深,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正可以發揮其在教學過程中動像和靜像有機結合的優勢。因為多媒體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聲音、圖像于一體并可同時進行展現的優點,所以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擴大了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們應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自覺改變傳統的“教教材”為“教材教”,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也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從中央教育臺和湖北教育網臺上接收的數學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讓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像動畫片一樣“動”起來,豐富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活學、活用,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提高了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四邊形》時,利用從中央教育臺接收的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讓教材中的主題圖活靈活現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看到哪些是自己已經認識的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哪些是自己不認識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然后再用幻燈片展示四邊形的物品,提問:你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四邊形?啟發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爭先恐后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1:黑板面、課桌面,學生2:課本面、文具盒面,學生3:電視機面、大門面、伸縮門……,這樣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使本節的知識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實踐精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以前的課堂上,學生基本上聽講——記憶——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基本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新課程要求與之匹配的學習方式,它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數學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生在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一一評價一一傾聽一一激勵,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動中學會合作。教師應該堅持做到三個“不”。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教。盡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識,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首先讓學生做一個簡單的游戲:你們桌子上都有4個蘋果,請你把它平均放在兩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幾個?怎樣用一個算式和數字來表示。[學生1:4÷2=2個]然后再接著把1個蘋果平均放在兩個盤子里,怎么放?[學生分組切、擺后,學生2:1個都不夠,還放幾個?學生3:每個盤子放半個的半個,是1/2個 ]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導出本節新知識。最后再把1個蘋果平均放在四個盤子里,怎么放?每個盤子放幾個?[學生分組討論,動手實踐,交流探討,教師巡視。學生4:每個盤子里放半個的半個,用分數表示我想應該是1/4個]。此教學環節通過創設一種簡便易行、直觀具體的游戲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分蘋果中觀察、感悟、交流、探討突破了“平均分”這個難點,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我們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與新課程同行,一起成長。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數學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總復習07-24
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對學生數學學習進行評價08-13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08-18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08-07
淺談核心素養下如何開展數學教學08-18
新課程下如何教數學08-17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教學08-18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學08-20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