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ODA看日本與亞洲經濟的互補性
日本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即日本政府對外開發(fā)援助的簡稱。自1989年以來,日本ODA出現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在1991~1997年期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ODA支出國。對于許多發(fā)展中國家來說,日本已成為他們最大的政府開發(fā)援助受援國。尤其是日本ODA對亞洲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實現現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日本ODA的質量卻也是一個在其國內和國際上都有爭議的問題。本文試從日本ODA這一視角,分析日本與亞洲在經濟上的互補性,以此說明日本提供ODA的目的主要出自于其自身利益的考慮。一、日本ODA的內容、范圍和特點
1.日本ODA是擴大出口的重要手段
日本ODA被分為雙邊援助和對國際組織的貢獻和捐獻。雙邊援助分為無償援助、技術合作以及項目貸款、非項目貸款和債務重訂等。日本ODA以有償援助為主,技術援助的比例很小。而且無論是無償援助還是有償援助,都不是直接以貨幣的形式提供,而主要是以商品和勞務的形式提供。其具體做法是受援國以政府名義在日本設立資金帳戶,用受援資金支付在日本采購所需的費用。這些采購的物資、設備都是日本企業(yè)的產品,從而使兩國間的政府開發(fā)援助資金最后都轉成了日本國內有關產業(yè)的收入,一分錢都沒流到國外。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的ODA都是有條件的,它實際上是日本擴大出口的重要手段之一。
2.亞洲國家是日本雙邊ODA的主要接受國
1996年日本雙邊ODA的前10個接受國家依次為印尼、中國、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墨西哥、埃及、柬埔寨、斯里蘭卡。亞洲國家總共獲取日本ODA41.4億美元,占ODA總額的49.6%。就亞洲地區(qū)而言,東南亞各國所占份額最大,到1996年有所下降,東北亞地區(qū)則有所上升。1996年,中國和印尼分別是日本ODA在東北亞和東南亞最大的接受國。近些年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逐漸成為日本雙邊ODA受援國中的領先者。
3.日本ODA援助項目以基礎設施為主
主要發(fā)達國家在對發(fā)展中國家提供ODA援助時,主要集中于計劃援助和社會援助,包括為社會經濟開發(fā)所進行的建設項目、建設事業(yè)的援助;對發(fā)展中國家教育、保健、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援助。而相比之下,日本則是以包括運輸、通訊、能源等經濟基礎設施援助為主。在近幾年,還開始對留日的經濟困難學生提供ODA援助,以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
以1992年為例,在日本的雙邊ODA中,社會基礎設施占17.5%,包括教育、健康、水源、衛(wèi)生、人口等;經濟基礎設施占27.3%,包括運輸、交通、河流開發(fā)、能源等;生產部門占27%,包括農、工、建筑、貿易等;多部門為1.1%及其它27.1%,包括結構調整、商品貸款、債務減輕等。[1]
二、日本與亞洲經濟的互補性
日本作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其經濟地位由三個部分構成,即國際貿易、對外直接投資和ODA。通過對日本經濟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日本ODA在日本與亞洲經濟的互補方面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
日本許多經濟學家早就已經認識到,面向21世紀從世界經濟的角度來說起作用的不是美國、歐共體和其他地域,而是“西太平洋地區(qū)”(亞太地區(qū))的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對于今后歷史時期在世界經濟中起相應作用的最有資格的國家,使我把它叫做‘西太平洋地區(qū)’的一群國家”……“這一區(qū)域的發(fā)展與日本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的目光是不是要多少從西向東、從歐美世界向亞洲轉移呢?”[2]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日本回歸亞洲的意圖。另外,制約日本經濟發(fā)展的一些因素也是促使日本與亞太各國及地區(qū)進行經濟合作的重要原因。
首先,日本國內資源貧乏,日本能源的100%、糧食的70%都依賴進口。這決定了海外貿易對日本經濟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其次,近年來日本勞動力趨于減少,這種趨勢在2000年達到高峰,日本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在2020年老人比例將達到25%。勞動力缺乏問題將更加突出。
制約日本經濟發(fā)展的這些因素,可以通過與亞太國家與地區(qū)進一步的經濟合作而加以解決。日本在亞洲地區(qū)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對亞洲各國和地區(qū)的ODA來體現的。ODA成為日本促進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1.日本ODA成為減輕貿易摩擦的重要手段
戰(zhàn)后,日本的貿易增長率非常高,其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貿易順差的巨額累積。日本同美國、歐共體、亞洲的國際貿易一直都處于出超地位,而且這種貿易順差一直在持續(xù)增長。據日本大藏省1993年的貿易報告稱:當年日本對東亞的出口為1140.92億美元,進口為22.4億美元,貿易盈余達到618.52億美元,經常項目盈余比上年增長30.5%。這導致日本與他們的貿易摩擦不斷深化。
而另一方面,隨著歐洲和北美相繼宣布成立統一市場和自由貿易區(qū),日本為了削弱這兩大經濟實體所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主動加強了和亞太國家、地區(qū)的經濟交往。并且,在過去的10多年里,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都經歷了高速的增長,隨著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國內的消費能力也大幅提高,從而能為日本提供廣闊的市場。
顯而易見,與亞太國家和地區(qū)不斷加劇的貿易摩擦不利于日本經濟的長遠發(fā)展。亞太國家和地區(qū)紛紛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擴大ODA,返回一部份貿易盈余。通過提供ODA,一則可以改善日本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和經濟聯系,以此減輕因侵略戰(zhàn)爭使亞洲國家產生的懷疑和抵制;二則通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亞太經濟的發(fā)展,為自己提供長久而廣闊的海外市場。
大量的貿易盈余為日本ODA的實施提供了經濟前提,而通過ODA,又進一步促進了日本與亞太貿易的發(fā)展。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ODA本身也是一種擴大商品出口和資本出口的重要手段。
2.日本ODA為對外直接投資鋪設道路
從歷史上看,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域分布開始以亞洲為主,之后流向北美,特別是美國和歐洲的比重增加。進入90年代后,亞洲的份額又開始上升。由于日本勞動力的不足,迫使日本加速了對外直接投資,將制造業(yè)等勞動力特別緊缺的行業(yè)遷移到具有廉價而充裕勞動力的中國及東南亞等地區(qū)。另外,為了減輕與歐美等國家的貿易摩擦,日本將亞洲作為其企業(yè)的“迂回生產基地”,一次性實現日本企業(yè)的“銷售擴張和生產基地擴張”。[3]
但日本在亞洲的直接投資卻遇到了一系列的制約因素,其中包括落后的工業(yè)基礎設施、低下的勞動力素質、日趨高漲的工資以及國內市場狹窄、政治風險、中層管理人才不足等。其中落后的工業(yè)基礎設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問題。一般新興工業(yè)經濟體的工業(yè)基礎設施能夠基本滿足日本企業(yè)直接投資的條件,但像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這些國家的狀況就遠遠不能令日本人滿意。而在中國和越南,基礎設施的發(fā)展速度也遠遠落后于外資流入的速度。在這種情況下,改善亞洲國家的投資環(huán)境便成為首要問題。這也是日本ODA援助項目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原因。日本通過ODA改善投資環(huán)境,為民間資本流向亞太地區(qū)鋪平了
道路。
正因為日本提供ODA是為本國服務,所以在外人看來,日本的ODA項目質量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首先是比例問題。早在1970年,“聯合國第二屆國際十年發(fā)展的國際發(fā)展策略”中,即建議ODA捐獻國的ODA占GNP的比例應達0.7%。日本ODA雖在數量上位居第一,但占GNP的比率卻很低。以1994年為例,日本ODA占GNP的比率,在21個DAC(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國家中排名第14位。日本的無償援助比例和構成也一直低于DAC家平均水平。
其次,對于貸款的效率問題。日本外務省對日本ODA在發(fā)展中國家的效率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在1996年7月的“1996年日本經濟協會評估報告”中發(fā)表。在調查的110個項目中,67個項目(占60.9%)被認為是成功的,41個項目(37.3%)需要改善,2個項目(1.8%)失敗。
此外,日本ODA的政治色彩愈來愈濃。日本政府將ODA視為“政治大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有效途徑之一。如在對華援助上,日本政府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表示,由于中國“可能用核武器攻擊日本”,所以日本在2002年有必要削減對華ODA。而且日本某些專家也建議政府把對華ODA與政治掛鉤,中國若擴軍就停止援助。而且從2001年開始,一次性提供5~6年金額的方式將被針對具體項目進行一年一度的審查所取代。
但是,日本與亞洲的經濟關系是互補的、相輔相成的。日本要想從泡沫經濟中恢復過來,還得依賴于整個亞洲經濟的復興。因為日本是亞洲國家最重要的貸款國,如果這些國家不能解決困擾自身的發(fā)展問題,那么他們將無力償還日本的貸款,這對日本經濟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此,日本應該擔負起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的責任,為亞洲的經濟復興與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收稿日期:2002-05-20
【參考文獻】
[1] 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日本)1994[J].82-83.
[2] 中村慶一.談日本的前進道路[M].日本:新政策研究會,1998,108.
[3] 林華生.日本在亞洲的作用[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45.
【從ODA看日本與亞洲經濟的互補性】相關文章:
中國在亞洲互補性投資合作中的地位與前景08-07
匯率波動與亞洲的經濟增長08-07
亞洲貨幣合作的經濟條件與設想08-07
日本經濟持續(xù)低迷及其前景08-07
摸索新發(fā)展的亞洲新興工業(yè)化經濟體和東盟經濟08-07
《亞洲》教學反思08-17
亞洲飛人作文06-01
亞洲革命風暴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