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保險論文>淺談保險業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領域中的實踐

    淺談保險業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領域中的實踐

    時間:2023-02-20 09:06:23 保險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保險業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領域中的實踐

      淺談保險業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領域中的實踐
      
      作者:詹潔
      
      論文關健詞:商業保險 失地農民 養老保障制度
      
      論文摘要:保險業參與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在很多地方已經取得了可以借鑒的經驗,成效顯著。這種“政府主辦,商業保險公司承辦”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管理模式,能夠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公司的社會風險管理職能。保險業參與失地農民保險的主要形式為兩種:政府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模式和純商業運作模式。商業保險公司應積極參與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建立多層次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
      
      失地農民是指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由于高速公路及路網、水利、機場、城市道路等大型公共設施的興建和城市擴張中,因建設征用土地需求的增加,而造成大量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大量征用的人口。
      
      根據預測,在未來十多年里,廣西由于建設征地所造成的失地農民還會逐年增加。建立和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是當前黨和政府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解決農民老有所養問題的重要舉措,是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切實利益的政府“民心工程”.2006年11月,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探索利用商業保險制度,為庫區移民、被征地農民等失地農民建立商業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失地農民后顧之憂,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這是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積極參與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密切配合各級政府,在政府主導下發揮保險業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輔助政府履行社會管理的職能,是保險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國務院在《關于加快保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指引下,在各級政府的積極倡導和保監局的大力支持下,保險業應切實發揮自身的機構網絡優勢、人才、服務與專業優勢,積極投人到構建廣西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設中去。
      
      一、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目前,保險業參與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設主要有以下二種模式:
      
     。ㄒ唬┱c保險公司合作模式
      
      如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00年1月出臺《關于重慶市征地農轉非退養人員儲蓄式養老保險辦法的通知》,在征得農民同意的前提下,土地主管部門將被征地農民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約2.2萬元/人作為本金、向保險公司投保儲蓄式養老保險,投保后保險公司按照協議約定的5年利率每月向被征地農民(男50歲以上、女45歲以上)發放固定生活補助費,同時政府提供5年期銀行利率不足10%部分的利差補貼。
      
     。ǘ┘兩虡I運作模式
      
      如吉林白山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3月出臺了《關于轉發白山市市區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實施方案和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暫行辦法的通知》,商業保險公司通過團體年金保險承保失地農民保險,被保險人每年除獲得2.5%的保障收益外,還可以享受商業保險公司70%的投資收益,被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的年齡到保險公司領取養老金。
      
      二、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
      
      據《廣西失地農民勞動保障問題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廣西現有被征地農民133.5萬人,約占農業人口的3.4%.在廣西各地對161437名被征地農民的調查,在16萬多的被征地農民中,轉為非農業人口的僅有331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2%.在現有被征地農民當中,僅有0.66萬人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約有1萬人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目前,耕地被征用能夠得到安排就業的農民比例較低,他們主要就業方式是外出經商打工、出租房屋和耕種剩余土地。
      
      (一)失地農民安置工作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
      
      “先征用,再補償、輕安置”的指導思想長期以來困擾著失地農民的安置工作,特別是在維護涉及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的養老制度方面,一直沒有能在制度上給予明確,給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造成很大的壓力。
      
      (二)現有法律法規在保障失地農民養老保障權益方面存在缺陷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471號令《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中,就如何建立移民失地養老保障方面沒有做出相關規定,只是在第二十二條中提到“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之和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6倍。”按照有關規定,土地補償費是給集體經濟組織的,安置補助費是給安置單位的,農民只能得到個人財產補償費(含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三)失地農民征地補償和補償標準偏低,使失地后農民的養老保險問題非常突出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廣西中央直屬和地方水庫移民中約有70%為壯、苗、瑤、侗等少數民族,由于多方面原因,這些移民的生產生活十分困難,人均耕地0.5畝以下的有60多萬人,人均住房面積13.75M2,人均純收人1035元,與安置所在縣農村人口相比,耕地減少0.55畝,住房少6.73M2,純收人少795元。
      
      三、保險業參與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現實意義
      
     。ㄒ唬┍kU業的參與必將有助于實現政府部門職能的轉變
      
      社會保障部門由于其機構設置的局限性和對基金管理監督缺乏制約性,既是決策者、管理者又是經營者、運作者;同時在運作過程中無法實現對資金的保值增值,也為商業保險公司經營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
      
     。ǘ┍kU業的參與必將有利于提高行業的服務水平
      
      政府部門由于人員和服務網點有限,其直接提供社會服務的結果是必將影響工作質量和效率。商業保險公司具有強大的機構網絡,自1980年恢復營業以來,機構網絡已經延伸到經濟比較發達的鄉鎮,具有雄厚的綜合實力。失地農民分布在廣西各地市縣,保險業可以通過發揮網絡優勢、技術優勢、專業優勢為失地農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ㄈ┍kU業的參與必將有利于發揮商業保險公司專業經營的優勢
      
      養老保險是商業保險公司經營的主要險種之一,各公司在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資金運用和風險管理的經驗,有國家專門設立的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對其償付能力進行有效監督,確保了失地農民在投保了商業養老保險之后的資金安全和按合同要求給付保險金。按照《保險法》的規定,商業保險公司必須具備專門的精算人才,商業保險公司經過多年的經營,培養了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精業務的專業化隊伍,這對于減輕政府管理成本、減少政府安置壓力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ㄋ模┍kU業的參與必將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
      
      通過建立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被征地的失地農民實現了局部補償到終身補償的轉變,結束了失地農民“種田田不足,就業無崗位,養老無能力”的歷史,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對維護失地農民基本權利、促進廣西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ㄎ澹┍kU業的參與有利于社會保障體系迅速地向農村覆蓋,增強社會保障調節功能
      
      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已經推行多年,而農民的基本社會保障卻長期被排除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其原因主要局限于國家財力。通過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為他們提供不同層次的制度安排,對今后在國家財力逐年好轉的情況下,逐步將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納人社會保障體系中去,以此實現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平穩過渡。
      
      四、保險業參與構建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設想
      
     。ㄒ唬⿲ⅰ跋日饔,再補償、輕安里”的指導思想轉變為“先保障,再補償,重就業”
      
      第一,有關部門在征地前必須首先出臺相應的補償辦法、落實補償費用,由征地單位在征地時明確一次性通過商業保險為失地農民辦理不低于15-20年的基本養老保障。
      
      第二,在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確立后,征地單位可以參照基本社會保障的標準從安置補償費中給予失地農民不低于24個月的一次性生活補償,以扶持農轉非后失地農民從不適應向適應階段的過渡。
      
      第三,對農轉非后失去土地的農民納人城鎮就業、社會保障體系中,相關部門提供就業培訓、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幫助其順利渡過不適應期,實現就業。
      
     。ǘ┩怀觥拔鍌堅持”,盡快出臺廣西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
      
      法律法規的缺位是失地農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生活沒有保障的重要原因。為確保失地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必須盡快出臺廣西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以“五個堅持”為基本原則,即堅持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堅持社會基本保障與商業補充養老保險相結合,堅持個人繳費、集體補貼和政府扶持相結合,堅持個人自愿與政府倡導相結合,堅持個人帳戶與社會統籌帳戶相結合,合理確定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多渠道籌集資金,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建立多層次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
      
     。ㄈ﹦撔滤悸,出臺適合失地農民投保的養老保險產品
      
      目前,保險業符合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需要的產品不多,可選擇性不強,這對建立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長效機制是非常不利的。為此,保險業要參與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設,首先必須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在深人調查的基礎上,采集大量的數據,對農民失地保險的交費能力、交費的持續性、死亡率、市場的差異化等因素進行研究,在險種設計上實現創新。
      
     。ㄋ模┘哟笮麄髁Χ龋岣咿r民參加保險的積極性
      
      建立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由政府補貼為農民建立養老保障制度、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還是第一次。由于中國城鎮化建設,導致農民失去土地,而政策設計的缺陷致使資金缺乏并造成了農民養老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因此,保險業要站在歷史的高度,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責任,協助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同時要參照其他地區成功的經驗,在試點的基礎上擴大影響力,提高農民參加多層次養老保險的積極性,讓每一個農民都能切實感受到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保險公司能夠辦好農民失地養老保險的信心和能力。

    【淺談保險業在失地農民養老保障領域中的實踐】相關文章:

    淺談建立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障體系——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出發08-05

    淺談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對策思考08-05

    淺談中國當前農村養老保障中的問題及對策08-05

    淺談河南省農村養老保障模式分析08-05

    淺談我國養老保障有關問題的制度性分析08-05

    淺談公安警務保障工作的實踐與創新08-05

    淺談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現狀與對策08-05

    淺談我國養老保障制度面臨的問題與模式重構08-05

    淺談發展補充養老保險,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08-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精品第一区偷拍盗摄 |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本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人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