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實用的語文教案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生活中,或者從電視上,你們一定聽過這個詞“活見鬼”。板書課題,齊讀。我們一起來討論在生活中哪些情境下人們可能會用上這個口頭禪。
過渡:其實啊,這三個字就出自一則小笑話,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
二、初讀課文
1.檢查預習。
(1)指名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字音、詞語。
(3)師范讀課文,讀出停頓。
標注停頓的課文。
(4)學生練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進行反饋。
2.借助譯文,了解大意。
三、品味文言。
1.過渡:文章的大意弄懂了,我們來個對讀。我讀白話文,你們對應讀出文言文。
2.思考:通過白話文和文言文的對讀,你們有什么發現?(語言簡練)
3.生齊讀古文
4.對照譯文,理解字詞。
四、深入研讀
1.用橫線畫出文中可笑之處。
學生反饋
2.重點理解句子: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指名讀文,想象第一個闖入者是什么樣?
過渡:這第一個呀,還算說得過去,最逗的就是第二個闖入者,想象一下,他又是什么樣兒呢?
3.引讀: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做糕的人剛剛起來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指名讀(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我們這些讀者又是何等的幸運,在作者的'文字間目睹了這樣的畫面──再讀。
4.兩個人都看到了對方的狼狽相,于是──(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兩個人在大笑,難道他們僅僅在笑對方此時的狼狽嗎?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兩個人的經歷。
生自由讀古文前半部分
5.想象二人為何都說遇見了鬼呢?分別以赴飲者和投傘下者的口吻來說說,分析他們各自的心理,完成以下問答:
走了那么久,對方卻不說話,赴飲者心生疑慮,他在想……
于是他用腳撩試對方,卻沒有碰著,心就開始慌了,他想……
于是,赴飲者……
投傘下者又是怎樣的呢?
久之,不語,他在想……
對方以足撩之,他在想……
對方奮力擠之橋下,他在想……
當他從河水中掙扎上岸的時候,他在想……
5.自由朗讀古文
五、總結:
1.我想問問,文章里到底有沒有鬼?(沒有)我說有,而且還同時存在兩個,誰知道兩個鬼藏在哪兒?(……)沒錯,兩個人心中各藏有一個鬼。知道這是什么鬼嗎(……)是膽小鬼。
引讀:正是因為有這一幕──(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才有了炊糕者晨起看到的場景──(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引讀:正是因為有這一幕──(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才有了令我們讀者捧腹的畫面──(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
2.思考:現在,誰來說說看,二人相識愕然,不覺大笑,僅僅是因為看到了對方的狼狽嗎?
3.簡介作者。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會認5個生字,1個多音字,會寫4個生字,查閱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自主積累詞語。
3.體會這首詩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有感情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唐代李商隱曾經有一首詩描寫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傳誦的美好詩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現代著名詩人戴望舒也寫了一首這樣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在天晴了的時候》。
2.讀課題,請學生談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詞和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朗讀,識記。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詞,作上記號。
(3)指名朗讀,糾正。要求讀通順。
3.了解課文的內容提示:從詩的結構來入手。
(1)小組討論。(2)相互交流。
三、再讀課文
4.默讀全詩,想想課文哪些詩句寫出了雨過天晴時的景物,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
5.朗讀全詩,體味詩句之美。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2.朗讀課文。
3.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朗讀全詩,說說文中描寫了哪些雨過天晴的景物?(教師板書)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鳳蝶……
二、交待目標
這首詩描畫了一幅清新的雨過天晴圖,讓我們繼續欣賞這幅圖,來品味詩中的語言,感受詩中的美景,記住這首詩。
三、品味詩句、練習背誦
(一)引導學生品讀詩句。
1.指名讀描寫小路的詩句。
2.為什么小路會是涼爽又溫柔?學生討論匯報交流。
3.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4.背誦詩句。
5.小結學法:
(1)朗讀詩句,理解詞語。
(2)展開想象,再現畫面。
(3)聯系積累,豐富畫面。
(4)有感情地朗讀,練習背誦。
(二)自學課文再交流討論。
你喜歡哪句詩,說說為什么喜歡?(在討論中引導學生結合重點的詞句來說)進一步體會詩句的美好,想象畫面練習背誦。
(三)你還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說一說。
四、朗讀、背誦全詩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模仿這首詩的寫法,把你觀察到的雨過天晴的景象寫出來。
《在天晴了的時候》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早期詩歌多抒寫個人的孤寂心情,感傷氣息較重,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情感和對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得明朗、深摯。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一、 學習作者有疑必察、反對臆斷、重視實地考察的精神。
二、 自主地在全文找出所需要掌握的重點。
三、 理清文章思路,熟悉課文,為背誦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思考、理解“二疑”、“三笑”“一旨”,從而抓住全文的綱。
教學設想:
一、采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激趣氛圍,提高課堂效果。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發揚民主,倡所欲言,積極參與課堂,培養其良好的思維習慣以促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
教學過程:
1、 導語:中國歷代名人當中,提起“烏臺詩案”,也許有十分之一的中國人能想起他;提到“唐宋八大家”,可能會有一半的人想到他;如果再念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詩句,只怕就會有八成以上的人脫口而出他的名字;若要再加上遍布全國各地大小餐館中“東坡肘子”這道菜,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在中國真正稱得上家喻戶曉的文化名人,就只有蘇軾莫屬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被譽為“全才”的宋人所寫的游記名篇《石鐘山記》(師點擊“課題及作者”)。
2、 作者簡介(由學生自己抓要點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然后師點擊.課件作.總結、補充說明。
3、 石鐘山介紹(點擊幻燈片依圖介紹)。
4、 整體把握全文(演播全文,結束后點擊“應注意的字詞”。)
5、 掌握重點(要求學生結合文下注解自由誦讀、自主地.總結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師就特殊句式作補充講解)。
6、 把握行文思路(找出二疑、理解三笑、徹悟一旨學習作者.寫作考辨記的方法及其人文作風)。
7、 布置作業,為第二課時作準備
(欣賞歐陽修《醉翁亭記》與本文作對比閱讀。)
語文教案 篇4
一、明確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二、理解父親形象的深刻內涵。
三、預習檢測,熟悉情節。
師:同學們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讓我們一起回顧小說的情節。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哪幾部分
生: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師:下面請幾位同學分別概括小說的幾個環節,說不全的其余同學補充:
生1:小說開端圍繞三級青石板臺階,寫了青石板臺階的來歷,青石板臺階給家人帶來的方便,以及父親在臺階上洗腳的片斷。
(師板書:三級青石板臺階)
師:父親的一句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哪句話
生:“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底。”
生2:小說之后著重寫了父親為建高臺階而做了認真而漫長的準備。
(師板書:準備建造高臺階)
師:做了哪些準備呢
生3:今天撿回一塊磚,明天撿回一塊瓦,往一個黑瓦罐里塞角票,忙時種田,閑時上山砍柴賣錢,就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
師:故事的高潮階段主要寫了什么
生4:寫父親修臺階時的興奮和喜悅,以及臺階修好后的悵惘。
(師板書:建好九級新臺階)
師:臺階建好后,父親應該盡享他的收獲和喜悅了,小說是這樣寫的嗎
生4:不是,寫父親建完了九級高臺階后身體累垮了,連一桶水都挑不動了,父親非常難過,他老了。
(師板書:父親老了)
四、精讀小說,分析人物。
師:我們熟悉了情節,大家再思考一下,“臺階”在文章結構上起了什么作用
生:貫穿全文的線索。
師:但小說主要為了表現臺階嗎
生:小說主要為了表現父親,臺階只是觀察和表現父親的一種獨特的視角。
師:小說為了刻畫父親的形象,成功的使用了細節描寫,那么,什么是細節描寫呢
請大家看屏幕:(人物的細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外貌、肖像和心理進行細致的刻畫,從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對人物性格的塑造。)
師:小說使用了第幾人稱來敘事這種方式便于描寫人物的心理嗎
生:第一人稱,不便于描寫心理,但是便于觀察。
師:好,讓我們精讀小說,分析人物形象。
大家看要求:(找出文中最能表現父親情感和性格的神態、動作、及語言的細節描寫,并概括父親的性格特征。)
學生在文中尋找,用圈點標注法分析語段,找到的同學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師巡回輔導。
師:好,哪位同學先來嘗試分析
生1:父親在三級青石板臺階上洗腳的細節“┅┅因為沙子多的緣故,父親要了個板刷在腳上沙啦沙啦地刷。后來父親的腳終于洗好了,終于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幾幾的,是泥土的顏色。”這里是對父親洗腳動作和父親皮膚顏色的描寫。
師:找的很準確,那么從這段描寫中,我們了解到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1:用板刷刷腳上的泥沙說明父親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也可以看出父親生活的貧困和艱辛;“黃幾幾”是泥土的顏色,更是父親的膚色,看得出父親的樸素和敦厚。
(師板書:吃苦耐勞、樸素、敦厚)
生2:父親在準備建臺階時,有這樣一段描寫:“父親坐在綠蔭里,經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是對父親神態的描寫,父親雖然忠厚老實,但看到別人家高高的臺階,內心世界還是時時有波瀾的。
師:你分析的很好,你能發揮想象,說說父親到底想了些什么嗎
生2:父親應該在想:“我家什么時候也能蓋起高臺階的房子呢不行,光羨慕是不行的還得一步一步的朝著目標奮斗啊!”
師:想象很合父親的身份,那么這里可以看出父親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生2:有志氣,有理想
師:你剛才分析的很到位,可你讀的缺少點感情,能重新試一下嗎
生2有感情的讀。
(師板書:有志氣,有理想)
生3:在建好了新房,大家都來給他慶祝時有這樣一段描寫:“許多紙屑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是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這一段既有對父親的動作的刻畫,又有對父親神態的描寫,寫出了父親在眾人仰慕是的不自在。
師:父親應該揚眉吐氣才對啊,可為什么不自在呢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在做怪呢
生3:┅┅
生4:我覺得是自卑心理,因為前文介紹到“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這說明他的自卑心理是長期存在的,而蓋好了新房后一下子受到別人的仰慕,這種心理反差造成了父親的'尷尬。
師:你能深入人物的內心,分析的很透徹,你能用一個合適的詞來概括這種性格特征嗎
生4:謙卑
(師板書:謙卑)
師:小說還有反映父親這一性格特征的細節嗎
生5:有。“第二次他再坐臺階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總覺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級他還是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挪臺階的細節正是父親謙卑心理的外在表現。
師:大家找找有沒有典型的語言細節描寫
生6:“我們家的臺階低”父親的這句話貫徹了全文。
師:父親為什么總是重復這句話這看出了父親的什么心理
生6:因為在家鄉有這樣的風俗:“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鄉親們在一起常常戲稱:你們家的臺階高!”父親說這句話正是他追求高地位的反映。
師:在家鄉,地位高意味著什么
生6:意味著會受到鄉親們的尊重。
師:父親的這種追求也是六十年代初新中國農民的普遍追求。這是時代的進步所致。那么父親耗盡一生的心血只為建造高臺階的整個過程,體現了父親怎樣的性格呢
生6:堅忍不拔,持之以恒
(師板書:堅忍不拔)
五、嘗試寫作
師總結過渡:小說正是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一個個傳神的細節,猶如人體內的細胞,人失去了細胞,將失去生命,文章少了細節,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我們領會了細節描寫的神韻,我們也來嘗試一段描寫怎么樣,大家有沒有信心寫好!(生答:有)
大家看,小說有這樣一段情節:“我只好讓在一邊,看父親把水挑進廚房里去。廚房里又傳出一聲扁擔沉重的叫聲,我和母親都驚了驚,但我們都盡力保持平靜。”作者寫到這里,沒有將我和母親展開描寫,留下了一段空白。
請大家看要求:(出示屏幕):請你發揮想象,給小說補充一段情節,對母親看到父親閃腰時的心理、動作或神態進行深入、細致的描寫。50字左右。
(學生寫,教師巡視)
學生寫作展示,師生共評: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漂”;讀寫“喜歡”等9個詞語,并初步學會運用;會用數量詞“一顆”“一棵”“一片”“一滴”。
2、能給“大海上能航行輪船和軍艦”換一種說法。
3、會背誦這首詩。
4、感受集體的力量大,初步培養熱愛集體的思想感情,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和游戲。
教學重點:
課文各節內容的理解,用因果句式說話,概括每節的意思;用“喜歡”造句。
教學難點:
明白物與事(集體力量大)的聯系,以事物來揭示道理。用多種句式給“喜歡”造句。把排列錯亂的詞整理成句。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2、看圖,朗讀,理解課文第1節的內容,明白“我”喜歡繁星的原因。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教學喜字。
(2)誰能接著課題往下說,你喜歡什么?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范讀課文,初知內容。
說說:課文中的我喜歡什么?
(2)自由讀課文,讀準知音。
(3)檢查字詞
重點正音:洋、航、量、晶、行、頂、喜、集、體。
重點分析:晶、喜、輪
這是一首詩,每三行為一節,每節之間空一行,共有幾節?指名分節讀,及時正音。
3、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節。
問:我喜歡什么?為什么?
(2)出示一個月亮、一顆星
你有什么感覺?
(3)出示:滿天星斗
你覺得怎么樣?
(4)你喜歡什么?為什么喜歡繁星?
(5)指導說話:你喜歡繁星,是什么原因?用……因為……句式說話。
什么原因,所以你喜歡繁星?用因為……所以……說話。
(6)指導朗讀。讀出我喜歡的感覺。
(7)說說節意。
第一句:我喜歡什么?
第二句:為什么喜歡的原因。
(7)齊讀這一節。
5、書寫指導:喜、晶、集
完成課堂作業第一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詞。
2、朗讀、理解課文第二、三、四小節,明白“我”為什么喜歡樹林、海洋、集體的原因,懂得“集體的力量大無比”的道理。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字詞。
晶是什么結構?集體是什么意思?
2、回顧第一節學法。
(1)齊讀第一節。
(2)說說:你喜歡什么,為什么喜歡,用……因為……句式說一說。
(3)第一節講了兩層意思。
3、自由朗讀二、三、四節,說說每節寫法上有什么相同。
4、看圖,朗讀,理解課文二、三、四節,用學習第一節的方法來學習。
(1)學習第二節
指名讀,思考:我喜歡什么,為什么?
出示一棵樹,理解不頂用。看圖說說為什么一棵樹不頂用。
你喜歡什么,為什么喜歡樹林?用我喜歡……因為……說一說
再用因為……所以我喜歡……說一說。
指導朗讀。
(2)學習第三節
看看圖,讀讀課文,說說一滴水和海洋有什么關系?
為什么一滴水漂不起紙片,大海上能航行輪船和軍艦?
老師演示試驗。
說說你喜歡什么?為什么喜歡海洋?
指導郎讀。
(3)學習第四節。
這一節講什么?
我為什么喜歡和集體在一起?
指導郎讀。
5、課文哪一節最重要?為什么要寫前面幾節?
6、郎讀課文。
7、做課堂作業2、3、4。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總結全文,進一步體會“集體的力量大無比”,初步培養熱愛集體的思想感情。
2、用“喜歡”寫一句話。把排列錯亂的.詞語整理成通順的句子。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1、郎讀課文,指導行為。
(1)分節讀課文。
(2)說說我為什么喜歡繁星、森林、海洋、集體。
(3)用自己看到的或親身經歷過的事來說說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無比。
(4)小結。學了這首詩,我們知道一個人力量小,集體力量大。我們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我們要熱愛集體,為集體出力,為集體爭光。只要我們團結起來,齊心協力,我們的力量就大無比。
(5)看圖說說誰做得對,為什么?
(6)說說自己平時是怎么做的。
2、學習用“喜歡”寫一句話。
(1)喜歡:就是喜愛的意思。課文中的“我”喜歡繁星、森林、海洋。“喜歡”可以說喜歡一種事物,可以說喜歡一種活動,也可以說喜歡做某一件事。
(2)看圖,說說圖上花了誰在干什么?再用上“喜歡”來說一說,然后寫下來。
3、學習把排列錯亂的詞語連成句子。
(1)讀詞語。
(2)說說第一句是講什么地方怎么樣?
(3)說說第二句是說什么大無比?
(4)把詞語整理成句子寫下來,加上標點符號。
4、背誦課文
(1)朗讀課文
(2)教師領讀第一句
(3)背誦全文。
板書:
繁星一顆星
樹林一顆孤樹
海洋一滴水
大家一個人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8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寫作教案11-20
[精選]語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