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5-06 10:23:37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實用】合集(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實用】合集(6篇)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準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4.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學設計》。表演后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

      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四、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 二 課 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兒自己

      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

      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二、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2.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后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三、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真閱讀例文,領悟把寓言改寫成記敘文的基本方法。改寫不但要理解原文內容,還要展開豐富想象。

      2、根據《揠苗助長》這則寓言的內容,體會作者地寓意。

      3、引導學生自然的把原文的理解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表達要真切恰當。

      教學重點:

      讀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領悟如何進行寓言改寫。

      教學難點:

      明確原文內容,展開豐富想象,形象改寫。

      教學準備:

      復習改寫的基本方法。課件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同學們,改寫是一種根據原文內容,改變表達方式的習作練習。改寫,可以改體裁,如把詩歌改成記敘文:可以改人稱,如把第一人稱改成第三人稱:可以改結構,如把倒敘改成順序等等。記得我們在四年級時曾經練習了把詩歌改成記敘文。通過那次練習,大家對改寫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學們還記得如何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嗎?

      2、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啟發引導)

      3、設置懸念:那么,我們如何去把寓言故事改寫成記敘文呢?我們來讀一讀范文《揠苗助長》就知道了。

      二、學習例文,明確寫法。

      1、學習例文,領悟寫法。

      2、四人小組交流討論體會。

      3、指名匯報感受。

      4、齊讀例文提示,明確寫法。

      5、小結:由此看來,把寓言改寫成記敘文的方法與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兩點:第一是把握原文內容第二是借助想象,生動描繪。

      三、弄清要求,構思習作。

      1、知名度這次習作的要求。

      2、齊讀《揠苗助長》

      (1)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描述揠苗助長這一故事的。

      (2)如果你是禾苗,談談你的`感受。

      (3)如果你是這位莊稼人,你看到結果會怎么想?

      (4)你想對莊稼人說什么?

      小結:認真閱讀例文,領悟把寓言改寫成記敘文的基本方法。加進想象和體驗,生動地再現原文的情景,表達原文的感情。

      如何用第一人稱來敘述《揠苗助長》呢?

      (5)同桌交流體會。

      (6)指名口述。

      小姐:我們在進行改寫的時候,改寫成的作文不能違背寓言的寓意。

      四、行筆成文,相機指導。

      五、推敲打磨,修改習作。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落實朗讀,疏通文意,掌握積累文言詞語;

      分析故事情節,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點難點

      在理解古文的基礎上落實有節奏感的朗讀

      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法指導

      讀寓言——借助多種形式朗讀,疏通文意,概括情節。

      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談談對寓意的理解、認識。

      寫寓言——從鄭人的角度來重新改寫寓言故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前一階段,我們學習吟誦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懷,今天來接觸凝結古人智慧的另一種載體——古代寓言。

      二、指導學習《買櫝還珠》

      (一)讀寓言

      1、出示古文語段——

      請同學們根據注釋散讀古文,讀給同桌聽,請劃分節奏停頓

      2、請一位同學朗讀,正音,標停頓

      請同學評點其朗讀,并示范朗讀,落實節奏停頓;

      同桌對譯,再讀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積累落實,或者有哪些字無法解決需要提出

      交流,落實一些文言實詞;

      教師示范朗讀——學生散讀——學生代表朗讀(請朗讀的同學,讀出古文感覺來)——全班齊讀

      (二)品寓言

      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賣其珠”

      落實“珠”的含義:價值連城的明珠

      為了“賣珠”,他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為木蘭之柜,薰以……綴以……

      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想象一下他會有怎樣的神情、動作、心理?

      ——請為楚人設計一段內心獨白:

      (四位同學一組,一人記其余幾人補充想象,一人朗讀)

      (用兒童的語言去消化故事,檢查學生是否讀懂故事,考查學生語言的'表達與運用能力)

      2、學生交流寫作片斷

      ——2—3人,可借助動作、神情來表達心理活動,讀出楚人的躊躇滿志來

      (注意引導學生,“珠”的價值遠勝于“櫝”,這樣做是為了抬高明珠的身價,使明珠包裝華美更易賣出,包裝再華美也只是用以彰顯明珠價值的附屬品……)

      3、故事的結果是: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討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楚人此時的心理活動會是怎樣?

      鄭人最終是取“櫝”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選擇?

      ——參考點:楚人的過度包裝使得喧賓奪主;鄭人舍本逐末,取舍不當

      4、古文可概括為成語:買櫝還珠,作者(戰國,韓非)

      引出寓言:用簡單的小故事,講一個深刻的道理

      作者寫這個故事的意圖是:?

      ——諷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

      再讀古文,思考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們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內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

      5、小小的故事蘊含著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來讀一讀這則智慧的結晶

      你還知道哪些成語寓言?

      三、布置作業

      (一)展開豐富想象(二選一)

      1、補充鄭人的言行心理,將古文改寫為200字左右的故事

      2、為故事設計情節,編寫一幕簡單的課本劇

      (二)積累2個寓言故事,準備課前兩分鐘演講主題(二選一)

      1、“引經據典”,介紹寓言/成語故事,并根據寓意談談啟示

      2、“寓意一點通”,2—3人表演故事,請同學猜出其寓言典故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長城的雄偉壯麗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有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認識課后11個生字,會寫“嶺、旋”等14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課文。

      3、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地觀察和在觀察中展開聯想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你對長城有哪些了解?(學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長城是嗎?聽老師說,長城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漢、明兩代又大規模修筑。由于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殘毀不全。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一般人們談的萬里長城,主要指的是明代長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2、師:大家再看,這就是長城。你能看出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不同嗎?對,第一幅圖是遠看長城,第二幅圖是走近長城。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板書:遠、近)。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長城。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

      師:打開書,輕輕地翻到90頁。自由地朗讀13課長城,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要告訴老師:你都知道了長城的什么?開始。(生自由讀課文)

      2、解詞。

      師:剛才教室里書聲瑯瑯,分外醉人。這課有很多的生字詞語。有一些還不太好讀呢,都讀準了嗎?誰愿意接受挑戰?

      (1)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險峻的山嶺。

      蜿蜒盤旋——形容詞,像蛇一般彎來扭去。

      名副其實——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氣魄雄偉——氣魄指魄力有氣勢,形容雄壯而偉大。

      (2)嘉峪關——又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是長城最西邊的關口。

      八達嶺——是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峰名字。

      瞭望口 修筑 垛子 屯兵 堡壘 陡峭 凝結 智慧 供

      3、有了這些詞語的理解,我們再去讀課文,就容易多了。快略讀一邊課文,告訴老師,你都知道了長城的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三、精讀課文

      (一)、遠觀長城

      1、師:這么短的時間就知道了這么多,真不簡單。但同學們知道嗎?學課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間,就無法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麗,不深入到字里行間,就無法理解到長城的內在精神。所以請你再默讀一遍課文,有沒有哪個句子讀起來栩栩如生,就像眼前浮現出了長城的壯麗景象一樣?開始——找到了舉手告訴老師。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師:說的不錯,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齊讀)

      (2)、師:這句話中,把長城比作了什么?(長龍)咱們來找一找,長城跟長龍之間,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長度、姿勢、氣度)你從長度方面找到了相似,你從姿勢方面找到了相似......

      (3)師:剛剛你們說長城和長龍都很長。長城有多長?用書中的話告訴老師。

      生: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有六千多千米。

      師:你們看!這是一幅中國地圖。這是長江,這是黃河,這——是長城。它東從山海關經遼寧、河北,西至寧夏、甘肅到嘉峪關,橫跨11個省及直轄市。長不長?稱之為萬里長城,真是——名副其實。但是同學們請注意,在現實生活中真有長龍嗎?長龍是人們想象的產物,這個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而我們的長城呢?他確是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之上,他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壯麗。所以當你體會到這一點,再讀這個句子,是不是會有別樣的感覺?

      生1:不錯,聽得出每個字你都在用心讀。

      生2:好樣的,巾幗不讓須眉。

      生3:一條巨龍在你的朗讀聲中騰空而起,讓我們一起——(齊讀)

      3、師:透過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哪個詞語來形容長城?拿起筆,寫下來。

      (這長城看起來真——板書:長、壯觀、雄偉)

      (二)、近看長城

      1、師:這就是壯觀的長城,這就是雄偉的長城。你絕對不會甘于遠遠觀望,讓我們走近他,觀察他,觸摸它,體會他。細看長城,你又會有另一種感覺。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告訴老師,你都從文字當中,看到了長城的什么?(學生讀文)

      2、師:誰能來說一說,你從文字當中,看到長城的什么?

      預設(1)、

      生: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

      師:巨大的條石和城磚,這是修筑長城的材料。你愿意用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來形容腳下的長城?

      ——高大堅固。(板書)你還能從文字當中,看到長城的什么?(引入預設2)

      預設(2)、

      生: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師:好!你從城墻頂上了解了長城。還有嗎?(出示長城圖片)

      生: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

      師:你看到了城墻外沿的構造,有垛子,能告訴老師,哪里是垛子嗎?瞭望口和射口呢?還有?

      生: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

      師:好,你發現了長城的城臺。(點擊)

      師:同學們,看到這些詞語,你是否知道了,長城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啊,這是古代軍事防御設施,用來防御外族侵略。所以他必須建造得——堅固。(哪句話說出了他的堅固?引入預設1)

      3、師:現在的長城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中國各個兄弟民族之間也早已化千年干戈為玉帛。而這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卻歷經千百年風雨,依然聳立。透過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的哪個詞語來形容長城?拿起筆,寫下來。

      (這長城建造得真——堅固、高大、精巧)

      (三)展開想象

      1、師: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的感嘆是發自內心的。是的,面對這樣雄偉堅固的萬里長城,誰見了都會思緒萬千,感慨萬分。因為長城的背后有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讓我們走近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的打動了你?讓你驚訝、讓你疑問、讓你浮想聯翩?

      (學生讀文)

      2、師:誰能來說一說,那句話打動了你,讓你驚訝,讓你敬佩,讓你浮想聯翩?

      預設(1)

      生: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

      師:哪些文字寫出了勞動人民的血汗?哪些又讓你體會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呢?(引入預設3、4)

      預設(2)

      生: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師:因為這長城就是勞動人民一點一點修筑的!還有那句話讓你驚訝,讓你敬佩,讓你浮想聯翩?

      (引入預設3、4)

      預設(3)

      生: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一噸多重。

      師:多少塊條石?有多重?

      a:那么重,用塔吊車應該會輕松不少吧?那他們是怎樣把石頭抬上去的?

      b:那得多少人啊!你看————(引讀)

      預設(4)

      生: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師:為什么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年代久遠)對啊!六百多年前,那時候應該是什么樣的?那是一個科技十分落后的年代,那還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那更是一個民不聊生、水深火熱的年代!條件落后,這山更——險峻。任務卻—重!(引入預設3)看————(引讀)

      在烈日炎炎下,是這些平凡普通的人——

      在冰天雪地中,是這些衣衫襤褸的人——

      在饑腸轆轆中,是這些思鄉心切的人——

      3、師:好沉好沉的血汗和生命啊!長城,與其說是由一塊塊城磚條石組成的,不如說是由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鑄成的。可他們做到了!所以我們才會感嘆:

      生: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

      師:這里面有多少汗水,這里面有多少獻血,這里面又充滿著多少智慧,所以我們才會感嘆:

      生: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

      師:帶著你所有的聯想所有的贊美,再讀這句話,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齊——(齊讀3段)。

      4、師: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文字透漏出的畫面,是作者親眼所見嗎?對,這是聯想。是踏著方磚,扶著條石不由自主地與歷史重逢。所以現在,你還認為長城僅僅是雄偉壯麗、高大堅固嗎?此時此刻,長城不再僅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把你的想法寫下來。長城它讓你感覺————?

      (長城,我為你——驕傲、自豪)

      (四)贊美長城

      1、師:是誰最初設計了長城,是誰一步步建筑了長城,是誰一次次守護了長城,又是誰在千百年后贊美長城?此時此刻,你最想用書中的那句話來評價長城?

      生: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不僅你,連作者也這樣說——

      生: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不僅作者,全世界去過長城的人都想說——

      師:是你們的朗讀提醒了我,這句話不應該是讀出來的,應該是喊出來的——

      生: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2、師:同學們,想再看看長城嗎?(視頻)同學們,這就是長城。這是雄偉壯麗的長城,這是高大堅固的長城,這是氣魄雄偉的長城,這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長城。山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同學們,巨龍已經騰飛,必將在你們的歡呼聲中飛得更高更遠全體起立!(生起立)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長城,為我們的民族——齊讀——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思想感情,以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準備】

      預習、查字典掃除文字障礙;誦讀全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媒體】

      多媒體計算機,背投大電視,音響,網絡。

      【教學活動及設計意圖】

      〖學習過程

      感受→朗讀→探究→領悟→聯想遷移

      〖教學設計

      (課前播放動畫片《朋友》,以渲染氣氛3分鐘)

      一、導入

      主持人:剛剛升入中學的我們,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我們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開場白之后,大屏幕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抹(mǒ)眼淚 攥(zuàn) 樹杈(chà) 寒顫(zhàn)

      怦怦(pēng pēng) 逮著玩(此處逮 dǎi,不念 dài)

      三、整體感知 角色朗讀

      (播放學生自拍自演的課本劇錄像6分鐘)

      大屏幕投影: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主持人概括后,進一步引導同學思考:在這場矛盾沖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播放“情節示意圖”并講解)

      分角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于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大屏幕投影:

      評價標準:重音 語氣 語速……

      角色:媽媽 故事敘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萬芳 萬芳媽媽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著 十分嚴厲

      媽媽的語氣:咄咄逼人 堅定

      孩子的神態:低著頭不敢看 一動不動

      孩子的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哭著喊了起來

      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學生評價時,主持人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主持人小結: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四、探究 合作

      大屏幕投影:

      1、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2、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3、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展示個性。教師指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五、結束語

      主持人總結:《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沖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于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課后播放歌曲《朋友》,在動聽的音樂聲中下課)

      六、布置作業

      【教學自評】

      自評指標 自評等級

      A B C D

      目標能體現新教學理念(“三維度”)、學生達成度高。

      課型把握確切,內容設計合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課堂結構清晰嚴謹、有節奏,教師“主導”作用明顯。

      媒體使用適時適事,效果顯著。

      學生參與度高、氣氛活躍,師生互動。

      【教學后記】

      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這很容易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并錄制下來在課堂放映,更能讓學生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采用這些活動形式,學生能很快、很準地總結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語文教案 篇6

      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四年(一)班的張華同學這幾天可忙拉,她正準備著下周的的數學奧數。你看,現在她正要去李誠家請教數學題。

      。(大屏幕顯示器上出現了配樂動畫演示)

      1,配樂動畫:張華在從自己家向李誠家走去。(或者線段圖)

      ①,指導觀察,提出問題: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6分鐘,走了多少米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張華走了多少米。

      師:好,你來說說是怎么做的?

      ②,學生口頭列式回答后,復習數量關系:速度x時間=路程

      師:也就是說求張華走的路程就相當于求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出示紅字“兩家相距多少米”)

      師:有一天, 張華放學回家,正準備做作業,發現不小心將同桌李誠的作業本帶回了家,她趕緊打電話給李誠,兩人在電話里商量了一會兒,如果步行的話,有幾種辦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還給李誠?現在請同學們幫他們想一想辦法?看哪組的同學辦法最多?

      (以四人小組討論的形式)

      師:好,哪組的同學想出來的,派一名代表起來回答。

      (學生一般會有三種想法:一是讓張華帶給李誠。二是李誠自己去取,三是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在路上相遇。)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為他們想出的辦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幾個人在運動?而第三次呢?

      2,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①,設問:兩個人,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類問題中的有關知識。)

      ②揭示課題:[板書:相遇問題]

      二,指導觀察,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題

      1,示題: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走70米。

      2,讀題,提出思考問題:幾個人運動?運動的方式和結果怎樣?、帶著觀察動畫演示。

      3,動畫演示,指導觀察,幫助理解概念:

      A,電腦動畫顯示第一次(全過程)。

      交待線段的長表示兩家間的路程,線段的兩端表示兩家的住地。畫面為:張華走過的路用紅色線段表示,李城走過的路用藍色線段表示。

      B,電腦動畫顯示第二次(全過程)。

      (1),兩個人出發的時間,地點,運動的方向,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帶著問題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動畫顯示。

      (2),認識概念: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師:這是幾人在運動 [板書:兩個人]

      師:兩人出發的時間相同嗎 [板書:同時]

      師:他們運動的方向又是怎樣 [板書:相對]

      師:最后結果是怎樣的。 [板書:相遇]

      4,填寫表格,通過電腦動畫顯示,師生共同研究兩人行走的路程與時間的變化情況,把數據填寫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規律。

      (1),電腦動畫顯示,教師按動鼠標,屏幕顯示兩人同時出發,相向而行1分鐘。

      師:(1)兩人一分鐘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兩人還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書

      (2),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顯示,兩人繼續同時出發再走一分鐘填寫表格后

      指導學生觀察體會:當隨著時間的增加,兩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兩人間的距離反而減少。(3),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顯示:兩人同時出發,再走一分鐘,也就是兩人共同走了3分鐘。

      教師指著屏幕上的線段圖和表格提問:張華和李城3分鐘走的路程分別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們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鐘,兩人距離是0,這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懂得:兩人同時出發3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為0時,也就是兩人走到同一個地點,表示他們相遇了。(教師按動鼠標,在兩人相遇點上發出響聲三下,電腦顯示器隨之出現"相遇"兩字)

      教師按動鼠標,鼠標指著"390米"字眼,線段全長閃礫三下并發出聲響

      。提問學生:兩人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師:完成上面這道題,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要求同學們上課時將練習本準備在桌角。)

      (二),教學例五。 l,自學例題

      ①,示題: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 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

      師:全班齊讀。

      (2)讀題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

      思考:兩家的距離跟兩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關系?可以用關系式表示嗎

      2,指導觀察動畫顯示。

      (1)第一次動畫顯示。

      教師只需顯示電腦動畫,讓學生說出兩個人運動的時間, 出發的地點,運動的方向和結果。

      (2)第二次動畫顯示。

      教師提問: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請學生再次認真觀察動畫軟件顯示,分小組討論問題。(看哪組的做法最多。)

      板書: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兩家的距離

      3,嘗試列式計算,并分組討論列式根據。

      4,檢查學生列式情況,要求說出兩種列式根據。

      教師把一名學生的答案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讓他說出列式根據。學生先回答,教師再用電腦動畫顯示加以證實。

      5,教師演示動畫,證實學生的算法。

      第一種算法:

      師:65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強所走的紅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出聲響)

      師:70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麗所走的籃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出聲響)

      師: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來 (小強和小麗兩人共走的整段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出聲響)

      第二種算法:

      師:65+70求出什么 (動畫顯示把小強和小麗第一分鐘走的那段閃爍,并移動到下面)

      師:65+70的和為什么乘以4? (動畫顯示小強和小麗共走了4分鐘,每分鐘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個(65米+70米)

      65+70

      6,兩種算法對比。

      (1),在數學知識上有什么聯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區別

      引導學生得出:兩種解法思路上不同,結果相同,而兩種

      算法的算式之間的聯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己探索出來的,現在我們來看看大家掌握了沒?

      1。 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如圖),經過5分兩人相遲,兩地相距多少米 (用兩種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計算)

      簡略說說做法。

       拓展練習:(用多種方法解答)

      師: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這樣時間一樣的相遇問題不多,一般是一個先走了一段時間后,另一個才開始走,我們來看看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 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要求同學畫線段圖)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板書)

      師:求兩地間的鐵路長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討論)

      師:(指名)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將該同學的作業放出來。

      并提問學生,請他說出為什么這樣畫,這樣做 講出算法的思路。

      五、談談你的收獲

      師:哪位說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3-2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寫作教案11-20

    語文教案01-1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毛码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 婷婷夜色福利网 | 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的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