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5-02 06:59:4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10篇[熱](范例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10篇[熱](范例10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小標題的含義,并從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關系。

      2. 品讀文中用來表現維吾爾人的優美準確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維吾爾人樂觀豁達精神的由衷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小標題的內涵,品讀文中用來表現維吾爾人的優美準確的語言。

      2.難點: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

      誦讀、體悟、討論

      四、教學準備:

      1.維吾爾風情圖片和民歌

      2.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兩遍。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播放維吾爾風情圖片和維吾爾民歌)

      從剛才大家觀看大屏幕專注的眼神,老師已經感受到了你們對新疆地區、新疆的維吾爾人濃厚的好奇心,那么讓我們趕快進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與新疆有關的課文吧!請同學們把書本打開,翻到127頁,《和田的維吾爾》

      2.解讀標題:首先老師要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昨天回家看過課文的同學舉手。讀過三遍的'同學舉手。讀過五遍的同學舉手。(檢查預習,表揚!)

      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作者認為“和田的維吾爾”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維吾爾” 呢?

      明確: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劇,維吾爾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漸漸消失,只有在最邊遠的南疆農村和田地區,還保持著濃郁的西域特色和維吾爾民族風情!這里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維吾爾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說:只有披著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沙塵的和田維吾爾人才能展示出原裝的“西域貨”,你們認為哪些東西可以稱得上是原裝的西域貨?

      沙土、花朵、謎、歌舞等,你們是在哪里很快發現這些事物的?

      明確:通過文章的小標題能夠快速、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和寫作意圖,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4.研讀文本:剛才我們借助小標題很快地把握了所謂的原裝“西域貨”的內涵,可是大家有沒有思考過:

      1).如何理解“土一樣的維吾爾”中的關鍵詞“一樣的”呢?

      明確:維吾爾人生活的環境充滿了沙土——沙塵暴肆虐;維吾爾人的生活離不開沙土——穿戴、食物;晾曬衣服。

      土給人的感覺是什么?(純樸、豪放、粗獷)

      維吾爾人對沙土懷有怎樣的態度?

      明確:熱愛,崇拜、眷戀,即使面對沙塵暴,展現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氣與樂觀。

      語言品味:鋪天蓋地、撕扯、嘶、迎風引吭、熱烈激昂、寂寞單調、平添、韻味

      結論:和田的維吾爾人有著 土 一樣的質樸、粗獷和豪放。

      2).為什么“花”也可以作為和田維吾爾人的一種象征呢?

      明確:愛花是和田維吾爾人的天性,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里,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梁上、墻壁的掛毯上,姑娘的服飾上。姑娘有著花一般的名字和美麗的容貌,她們美麗的外表下更隱藏著堅韌的毅力,即使狂風也吹不散。

      結論:和田的維吾爾人有著 花 一樣的美麗、幽香、情調、自信。

      3).快速瀏覽第三、第四兩個標題的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維吾爾人好似 謎 一樣的神秘、不可思議、耐看。

      和田的維吾爾人好似 歌 一樣的瀟灑、豁達、樂觀。

      5.深化主旨:剛才我們從四個方面來概括了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下面哪位同學能不能只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呢?

      明確:生活在豁達樂觀、載歌載舞之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句話中出現了一對反義詞,是什么?這樣使用矛盾么?

      明確:和田維吾爾人的生活在沙土彌漫的自然環境中的確是苦的,然而他們憑著樂觀豁達的精神,不僅戰勝了惡劣的自然環境,更在這樣的環境中,創造著美,用歌聲和舞蹈來表現著美,所以,心里感覺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 隨機討論: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體驗過“苦”與“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業: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隨筆,題目《維吾爾印象》。

    語文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充分閱讀古典名著《西游記》(少年版)的基礎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點,汲取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豐富優美的語言營養。進一步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

      2、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能力、表達能力,培養他們能夠全面、客觀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學生課外閱讀西游記,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加以深入探究。

      2、分小組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準備一個與西游記有關的節目。

      教學流程:

      課前活動:

      1、課件:聽拍手歌《西游記》。(兒歌:唐僧騎馬咚隆咚……)

      2、同學們,這首拍手歌,大家都會嗎?好,和你的同桌拍手動起來。

      3、學生唱拍手歌,并相互拍手。

      4、聲音響亮,個個精神抖擻,真好!

      上課!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最近,我們二年級文學社舉行了“走進《西游記》”的讀書活動,請看大屏幕!

      2、課件:課外讀書畫面。(幾周內學生讀書的情況剪輯以及開展的講故事活動的鏡頭。)

      3、這是老師在課間捕捉到的鏡頭,誰來說說畫面中的'你們在干什么?

      4、是啊,同學們讀書可真認真,從你們讀書時專注的眼神里,老師感受到了你們對《西游記》的喜愛。

      二、介紹讀物、玩具

      1、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去搜集有關《西游記》的讀物和玩具,誰來告訴老師,你們都帶了什么?

      2、(隨機走到一生前):你帶來了什么?

      學生搜集到的書、工藝品、孫悟空造型的毛絨玩具等并簡要說說特征)

      兵器玩具:(金箍棒、九齒釘鈀、日牙鏟等兵器介紹)

      3、(對著拿金箍棒的學生)你能學著孫悟空的樣子擺個造型嗎?

      4、還有誰也帶來了玩具,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想玩一玩嗎?好,現在就玩起來吧!

      5、小組玩玩具。(學生興致高漲,拿著玩具互相玩耍。)

      6、這么多活潑機靈的小猴子啊!我們的階梯教室都快成花果山了,真熱鬧!

      7、過渡小結:聽了同學們剛才的介紹,老師感覺到了《西游記》已經走近了我們的生活,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就讓我們來比一比,誰更了解《西游記》,誰才是真正的《西游記》迷,讓我們一起走進西游知識題庫。

      三、知識題庫。

      1、首先,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有問必答!

      ⅹⅹⅹ請聽題:

      ①《西游記》是誰寫的?(回答正確)

      ②天蓬元帥是誰?(恭喜你,答對了)

      ③唐僧師徒去西天的什么地方取經?(完全正確)

      2、這樣的問答游戲你們會玩嗎?誰愿意學著老師的樣子來試試?

      3、(2—3名后)這么多同學想挑戰別人,現在我們來開火車提問。

      4、開火車。

      5、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可真高,真是問得妙答得準!下面老師想出個難點的來考考你們,有沒有信心?

      6、你能一下子說出四個神仙來嗎?(生說出任意神仙名)

      7、果然難不倒你們,誰又能一下子說出四個鬼怪名?(生說出任意鬼怪名)

      8、《西游記》里是神仙多,鬼怪多,唐僧師徒經過的地方也多,你能說說他們經過了哪些地方嗎?

      (生說)

      9、過渡小結:看來,同學們對《西游記》里的人物,地名真是了如指掌。現在讓我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看畫面猜故事!

      10、課件:西游記故事畫面。

      誰知道這是什么故事里的畫面?

      11、生看畫面,逐一說故事名。

      12、你們還知道哪些故事呢?

      13、生說。

      14、(過渡小結)是呀,《西游記》里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老師就帶來了孫悟空被唐僧趕回花果山后,豬八戒請孫悟空的故事片段,請看。

      四、八戒智激悟空。(故事續編、表演)

      1、課件:豬八戒來到花果山準備勸悟空回去的故事片段。

      2、孫悟空不愿意回去,同學們,想一想豬八戒會怎么辦呢?

      3、生想像勸的內容,師相機扮演悟空激學生說。

      4、看來,豬八戒也有聰明的時候,竟然用起了激將法!

      5、讓我們接著往下看,是不是和同學們所說的意思一樣?(課件:八戒勸孫悟空的無聲畫面)

      6、咦!他們在說什么呢?請同學們想一想,讓我們試著給剛才的動畫配配音,同座的兩個同學一個做孫悟空,另一個做豬八戒,看著大屏幕練一練,也可以加上動作,開始!

      7、生看屏幕練習2~3遍。

      8、哪兩位同學來展示一下?(你是誰?……)你們先打聲招呼,喊一下對方的名字?(八戒、猴哥)

      9、多親熱的兄弟倆啊!已經進入角色了,準備開始,先是悟空說話……

      10、2——3對表演。

      11、評:你們倆把孫悟空和豬八戒表現得活靈活現,都可以去中央電視臺做動畫片的配音演員了。

      五、人物分析

      1、同學們,孫悟空和豬八戒你們喜歡誰呢?

      2、(一生說:喜歡孫悟空),為什么喜歡他?還有誰也喜歡孫悟空?那就請你們說一說喜歡他的原因?

      3、例如說到英勇善戰:你能說說從哪兒看出孫悟空英勇善戰?(穿插小故事),看來,你確實非常了解孫悟空!

      4、小結孫悟空的人物特點。

      5、那有喜歡豬八戒的嗎?說說原因?

      6、生說。

      7、是呀,原來,豬八戒也有這么多的優點,怪不得同學們喜歡。

      8、你們還喜歡誰?

      9、總結過渡:是啊,《西游記》里的每一個人都很有特點,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正是因為師徒四人的團結合作,才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終于取回真經,修成正果!同學們,要想真正地了解《西游記》,只有去讀書,書才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今天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帶來了一本書。

      六、讀書活動

      1、(走到一生前)能告訴老師你喜歡這本書嗎?為什么呢?

      2、那你能找出一段精彩內容讀給大家聽聽嗎?

      3、讀得真好,聽了你的朗讀,讓老師也喜歡你這本書了,下課后,請同學們互相交換看書,你會知道得更多!

      4、好了,下面就讓我們來讀書,把你找到的精彩片斷讀給你的小伙伴聽!

      5、生自由讀書。

      6、有些同學讀得真是擺頭晃腦,有腔有調!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7、幾名學生讀。(相機評價)

      8、總結:

      同學們,就讓我們從小讀名著,看名篇,做一個有文學修養的人。明代的吳承恩是一個運用語言文字的高手,他以豐富奇特的想象,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神奇的西游世界,這部小說已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以及各種版本的書籍,傳遍了世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從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到你們,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快樂成長!

      9、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動畫片〈西游記〉片尾曲)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識。

      (1)本文是繼《小馬過河》之后的又一篇童話故事,旨在教育學生勤勞自勉,抓住大好時光勤奮努力,不要懈怠懶惰,得過且過,荒廢大好年華。

      (2)本課沒有直接與單元訓練點對應的段落,教學時可選擇課文的一個部分進行落實單元訓練點的練習。

      2、教材特點。

      本文是一篇運用對比手法寫的童話。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壘巢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全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第二部分(從“幾陣秋風”到“正好睡覺”)寫冬天快到了,喜鵲忙著壘巢準備過冬,而寒號鳥卻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壘巢。第三部分(從“冬天說到就到”到“得過且過”)寫冬天到了,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得過且過,還是不肯壘巢。第四部分(從“寒冬臘月”到結束)寫寒冬臘月,喜鵲在溫暖的窩里熟睡,寒號鳥卻凍死了。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號”,理解13個新詞。

      2、能按事情發展順序,把幾句話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理清事情發展順序,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學難點:準確領會寓意。

      四、教學準備。

      1、寒號鳥的掛圖或投影片。

      2、課文錄音。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1、揭題。

      (1)齊讀課題“寒號鳥”,讀準多音字“號”。

      (2)你知道寒號烏是怎樣一種動物嗎,(對課外知識豐富的的同學及時鼓勵。教師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簡介寒號鳥。)

      2、布置自學。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們學習后從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用“·”點出你認為容易寫鍺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詞或句。

      (2)讀通課文,用“……”劃出表示季節變化的句子。

      (3)填空:這篇童話通過()和()作對比,寫出了喜鵲是()的,寒號鳥是()的。

      3、檢查自學情況。

      (1)聽錄音范讀課文。(聽后自評并糾正)

      (2)指名讀一讀劃出的詞語。(互相交流評點)

      (3)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教師點撥:“懶”字中間“束”羽寫成“束”。)

      (4)指名填空并齊讀。

      4、練習按時間順序組句成段。

      (1)指名讀讀用“……”劃出的表示時間的句子。

      (2)將學生讀出的句子按順序出現。

      (3)學生獨立默讀體會,哪些句子跟季節變化有關,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節變化?(刪去跟季節變化無關的句子)

      (4)這些跟季節有關的句子應該怎樣排列?為什么?

      (5)練一練:《作業本》第5題。

      5、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全文。

      (2)說一說:課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寫“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寫,“寒冬臘月”的事。

      6、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讀懂三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哪句話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導看插圖)

      (2)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學生理論,互評)

      (3)齊讀第1自然段。

      第2課時:

      (一)復習鞏固,整體切人。

      1、根據簡筆畫,說話導入。

      2、整體回顧,說說這是一只()的寒號鳥。()的喜鵲。

      (二)學習2——5自然段。

      1、默讀2——4自然段,思考: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一一一”劃出)

      2、檢查,出示幻燈(1),抓“累”字體會寒號鳥懶惰。

      3、還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出示小黑板(1):寒號鳥不聽勸告,躺在崖縫里對喜鵲說:“……”。

      4、抓“不聽勸告”深人體會寒號鳥懶惰。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喜鵲怎么勸告?(結合指導讀、指讀、評點、范讀、自讀、齊讀)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不聽勸告?(圈圈劃劃,自讀體會,結合指導讀寒號鳥的話:指讀rarr;評點rarr;自讀rarr;男女生對讀)

      d.指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寒號鳥不聽勸告結果怎么樣?(結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導讀“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讀rarr;指讀評點rarr;女生齊讀)

      (三)學習6——8自然段。

      1、回顧學法:抓“不聽勸告”這幾個重點詞語提問解答,深入理解課文。

      2、啟發學生圍繞“還是不聽勸告”自己提問,師小結后出示小黑板。

      a、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b、誰怎么勸告?

      c、從哪里看出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

      d、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結果怎樣?

      3、學生輕聲自讀,思考上述問題。

      4、四人一小組討論,準備匯報。

      5、匯報自學。(學生自由匯報,老師隨機點撥,穿插朗讀訓練)

      點撥要點:

      ①問題b,比較喜鵲說:“……”喜鵲來到崖縫前勸寒號鳥說:“……”體會感情變化——指導讀好語氣。

      ②問題c,結合理解“得過且過”,指導讀出寒號鳥不耐煩的語氣。

      ③問題d,結合理解“最后的哀號”、“漫山遍野”等詞,引導學生想象寒號鳥在冰天雪地里發出最后哀號時的樣子。指導讀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顧全文,深化認識。

      1、齊讀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樣是寒冬臘月,為什么喜鵲能在溫暖的窩里熟睡,而寒號鳥卻在黑夜里凍死了?(結合完成作業本)

      3、訂正作業,隨機小結,完善板書。

      4、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小結學法,用幻燈打出:抓重點詞,提問解答。展開想象,感情朗讀。

      (五)分角色扮演朗讀。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背景:】

      本節課是一篇擬人化的童話散文。課文生動形象,認生字、寫字是重點。本節課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的活動中心,以“讀”的訓練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語文的人文性。

      【教學目標:】

      1、會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竹筍的生長過程。

      【重點:】

      認字、寫字,感情誦讀。

      【難點:】

      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方法及方式:】

      情感式教學法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主題:

      師: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同學們知道它愛吃什么?

      生:竹子。

      師:竹子在小的時候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出示筍芽兒的圖片)

      生:筍芽兒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小筍芽兒是怎樣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呢?(出示課題)

      板書:筍芽兒(指導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卡,認讀生字,識記字形。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4、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全班擴詞練習。

      5、小組互讀課文,看哪個小組讀的好,讀的認真,讀后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小組互評)

      三、朗讀感悟,角色扮演:

      1、師范讀,想一想,筍芽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板書內容)

      2、師:從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筍芽是在成長的,讀一讀,做做動作,生邊讀邊做。

      3、春天這么美,小筍芽在誰的關心,愛護下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的?(生答,師板書)

      4、小組選派代表分角色朗讀。

      5、師: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么?(生討論回答)

      6、師: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生舉手回答)

      四、指導寫字,學生練習:

      1、師板書:強調字的結構,偏旁部首;“口”字旁的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寫得太大;其中“喚”字的第六筆“撇”要上下貫通,不能寫成豎、撇。

      2、生練習生字。

      五、課外拓展:

      生搜集有關描寫竹子的好詞好句。

      六、作業:

      畫一畫竹筍的生長過程。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竹子的生長過程,形象生動的刻化了筍芽兒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繪聲繪色的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本節課以孩子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去體會,去感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表達的興趣和欲望,培養表達能力。

      2、能清楚地介紹自己的想法,并能夠抓住同學的.特點介紹。

      教學重點:

      能清楚地介紹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位老朋友,她就生活在我們中間,誰平時觀察得仔細,誰就能最先猜出來。

      下面請大家把可愛的小耳朵豎起來:

      個子不高,身體較瘦,梳著個馬尾辮,臉白白凈凈,平時愛穿淺黃色衣服,寫著一手漂亮的字她是誰呢?

      二、相互交流

      同桌間相互描述,看誰猜行準。

      要求:

      1、首先要確定你平時觀察最仔細、最了解的同學。

      2、一定要抓住特征或特點,如他的樣子、愛好、特點、習慣說清楚。

      3、不能說出他坐在哪兒,姓什么?

      4、語言要簡練,吐字要清晰,猜的同學要認真聽。

      三、說話練習

      各組選一名同學到前面描述,大家猜。

      注意:其他同學不許接話、搶話,要學會傾聽。

      四、課后作業

      1、向爸爸、媽媽描述親屬的樣子、特點。請他們猜。

      2、把課堂上描述同學特點的句子寫在日記本上。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認識海燕的形象,體悟海燕的豪情。

      2、通過討論,認識在當下學習海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走近海燕。

      1、引入

      在20世紀初的俄國,革命斗爭蓬勃興起,偉大的作家高爾基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以謳歌像海燕一樣的革命先驅。如今,革命的風暴已漸行漸遠,我們今天重讀《海燕》,一起來感受經典對現代生活的啟迪。

      2、假如提供3種背景音樂——快樂的、優傷的、激昂的,選擇最適合本課的。

      3、在背景音樂中,讀課文。

      二、細讀文本,探究海燕

      1、感受環境

      ①劃出海燕活動的環境。②通過聲音再現這一環境。齊讀。③寫海燕為什么要寫環境?

      2、認識海燕

      ①在這樣的環境下,海燕有怎樣的表現?用括號標出。②作者對它有怎樣的情感?

      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一情感?

      ③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表達你對海燕的情感?

      ④選其中的一節,自由讀出這種情感。展示。交流。

      ①寫海鳥的目的是什么?②其他海鳥的特點是什么?體味作家用詞的精妙。③通過閱讀來表現這種情感,

      4、由文及人

      ①你是海燕,你會對這烏云、狂風、雷電說什么?②作為讀者,你想對海燕說什么?

      5、再次深化

      教師在音樂聲中背誦

      (三).融入自我,感悟海燕

      探討:革命的風暴已漸行漸遠,我們今天學習《海燕》應該學習什么?

      小結:

      時代需要張揚堅忍不拔的剛性精神,社會期盼洋溢奮力前行的硬派之風。堅實厚重,以凌厲和富有血性方式,融入社會變革洪流之中,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責任,接受生活的'苦難與磨練,頂天立地,豪情四溢。

      當陰柔之風甚囂塵上,當陽剛之氣蕩然無存。我們需要這熠熠生輝的硬漢形象,需要這震撼人心的陽剛力量。

      一個忘記血性的民族,必是精神弱化的民族;一個失去血性的民族,必是失去競爭力的民族。

      愿你就是人生暴風雨中的海燕!

      有時間,齊讀最后三節。

      語文課的語文味,這節課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

      ①以讀來貫穿整個課堂。通過聲音來觸摸這個偉大的靈魂,努力尋求恰當的聲音形式來準確表達文本的感情。

      ②注意引導學生揣摩字詞。在言語實踐中發展言語,是這堂課努力遵循的,應該說這是良好語感能力養成的重要途徑。

      ③充分利用文本資源。雖說拓展能展現課堂的廣度,但細讀文本,充分感受文本的魅力,更有利于積極閱讀的形成。

      ④強調對學生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培養。任何一種語言形式背后都躍動著一種生命形式。有學生的閱讀體驗作基礎,與文本背后潛藏著的思想作對話,努力實現學生自我生命成長和提升的過程。也許有人質疑立意過高,但我還是認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四:課堂小結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2、了解德國奇麗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風情。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重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里,各個國家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師將帶你們去一個遙遠的國度——德國去看一看。

      2、(課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風貌)看,這就是德國的哥廷根。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學而著名,因為在這所大學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北京大學的教授季羨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學十載,到1945年才回國。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這塊故土,感慨萬千,寫下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課件;出示課題)——《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引讀課題:誰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讀)

      自己的花是給誰看的?(讀)

      誰的花是給誰看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帶著要求自由朗讀課文。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你認為優美的語段多讀幾遍。

      (2)作者季羨林先生時隔35年,再次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時,發出了怎樣的贊嘆呢?找到那句話,用波浪線畫下來。

      2、檢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檢查字音(課件;出示詞語)頗、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應接不暇

      (2)檢查字形:特別提示“脊”字的寫法:上半部分先兩邊后中間。

      3、生反饋。(生讀)(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齊讀)

      三、細讀課文,品味“奇麗、奇特”。

      導語:究竟是什么樣的風情民俗讓作者發出如此由衷的贊嘆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能夠體現景色奇麗、民族奇特的語句。用心讀,用心體會,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麗

      誰來說說,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景色奇麗?(生反饋)

      (課件: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1)全班齊讀,讀完這段話,最先跳入你眼簾的是哪個詞呢?那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生答)還有哪個詞呢?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生答)(課件:詞語變紅)

      (2)用一個字來形容這里的花怎么樣?――(美)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讀詞語,讀出這種美來。把它們放到句子里去讀讀。(生讀)多美的花呀,誰再來讀讀?

      (3)花美是一“奇”,請問景色奇麗還“奇”在哪里呢? (花多)哪個詞說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課件:詞語變紅)一個窗子前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就是許多錦簇的花團連在一起,姹紫嫣紅,那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啊!是不是讓我們感覺到這條街有多長,這花的路就有多長,這條街沒有盡頭,這花的路就主、沒有盡頭,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難怪會讓看的人――(應接不暇)(課件:詞語變紅)你們說奇不奇?(奇)帶著這種感受,一起來讀讀第二句話。

      (4)在德國僅僅是一條街有這樣的奇麗的景色嗎?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詞)(課件:詞語變紅)

      在德國,每一條街都是這樣奇麗的景色,條條街都是這樣奇麗的景色,如果你走過這里的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

      走過另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這樣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漫步在街頭,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這塊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

      (5)欣賞奇麗的景色(課件:德國街頭的奇麗景色)

      (6)看到這樣奇麗的景色,你想說什么嗎?(生答)我想此時此刻,大家一定被這奇麗的景色陶醉了,老師也被這奇麗的景色陶醉了,走在這樣的街頭,我真想賦詩一首,我們一起來吧!(課件:詩)

      2.感受民族奇特。

      導語:在這優美的詩歌聲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那么民族的奇特又體現在哪里呢?

      (課件: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讓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戶戶)(課件:詞語變紅)

      家家戶戶就是說――(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養花,真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調查調查,家里有養花的請舉手。那能不能說我們是家家戶戶都在養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國卻是家家戶戶,所有的人家都在養花,奇特嗎?(奇特),可見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把他們這種愛花的情感讀出來吧!(生讀)

      (2)還有哪里讓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課件:詞語變紅)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們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們想,假設現在你們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開,你們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們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國人都是把花的笑臉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對著自己,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讀)(再讀)

      C、我們中國人是怎樣養花的?(把花養在屋子里或養在陽臺上。)養花是為了給自己――欣賞,而德國人卻把花養在外面,你們說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國人如此奇特的養花方式,多么令人驚奇呀!辛辛苦苦栽種出來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卻能看到――(嬌艷的花朵),顯然,德國人養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給別人看的)。養花給別人看,你們說這個民族奇特嗎?一起把德國人愛花、養花的真情讀出來吧!(齊讀)

      (4)家家戶戶都養花,養花的'方式又如此的與眾不同,難怪季老要說:這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課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那種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1)結合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課件:出示句子)

      (2)具體理解,從哪些句子看出“人人為我”,又從哪些句子看出“我為人人”?

      (3)自己看別人的花,別人也看自己的花。這一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也就是說:我種花給別人看,別人也種花給我看

      我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我著想。)

      我為別人服務,(別人也會為我服務。)

      我為別人奉獻,(別人也會為我奉獻。)

      在德國,人們心中都存有這樣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這樣,(引讀)

      (4)這里的每個人都已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化做了無聲的行動,化做了滿街的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他們在為別人奉獻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這確實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境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嗎 ?(生舉例)

      (5)當我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們付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種下愛的種子,就會收獲愛的果實。正因為德國人有著這樣的境界,才讓我們見識到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民族――(引讀)(因為在這里:每一家都是這樣――)他們所要表達的這種境界就是――

      老師希望同學們把這八個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動中,相信你們會收獲更多的美麗。

      五、理解體會“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1)轉眼間35年過去了,當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來到德國時,德國發生了變化嗎?

      (2)齊讀(課件: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3)“美麗”指什么?還指什么?

      (4)35年過去了,德國街頭那美麗的花海,德國人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沒有改變。

      (5)這樣奇麗的景色,這樣奇特的民族,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不值得我們贊美嗎?讓我們帶著敬佩,帶著贊美再來讀一讀這句話。(齊讀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總結回顧,拓展積累。

      今天這節課,我們跟隨季老先生來到了德國,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更收獲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份心靈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課件;我寫出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

      課后,同學們可以多讀讀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課件《季羨林散文集》《談人生》《留德十年》)

      板書設計:

      18、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景色奇麗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民族奇特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積累12條成語,能熟讀成誦

      2、閱讀故事《綠手指》,能復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參加集體討論,意思能表達清楚,能與別人合作討論交流,扮演不同的角

      色,適時適當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體、有條理地記下發生在熟悉的人的身上的一件事。

      二、教學時數:(5課時)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記下的成語和熟悉的人的材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復習學習過的成語,背一背

      2、出示練習的成語,明確要求:比一比,誰用最少的`時間把它們記下來

      3、學生自由讀成語,試著理解成語的意思,背誦。

      4、比賽背誦成語

      5、交流其他成語,指名學生寫到黑板上。

      〈二〉、閱讀故事,理解內容。

      1、獨立閱讀短文,借助工具書查詞查字,理解短文內容。

      2、分小組學習,先讀短文再說說“綠手指”的含義,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派代表說說對“綠手指”的理解。

      4、討論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5、交流閱讀后的感受和收獲。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談話興趣

      1、教師談自己購書的經歷。

      3、導入話題:如何購書?

      〈二〉、回憶購書活動,拓展話題。

      1、回憶以前的購書經歷,說說自己在活動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增加購書經驗。

      〈三〉、小組內討論:

      1、如何扮演各種角色

      2、在形成一個方案的基礎上小組進行演練。

      〈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比賽。

      〈五〉、全班同學評議,給予肯定與鼓勵。

      〈六〉、課堂小結

      1、交流購書心得。

      2、作業:自己去體驗購書。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作文興趣

      〈二〉、交流啟發,拓寬思路

      1、全班交流回憶童年與小伙伴的生活。

      2、向小組成員介紹自己熟悉的人,要講得有條理

      3、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介紹。

      〈三〉、讀習作要求,明確作文要求

      1、選擇的人必須是自己熟悉的、喜歡的。

      2、選擇的事應該是印象深刻的。

      3、事情要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四〉、學生嘗試作文,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議學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續完成作文。

      2、完成練習冊。

    語文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介紹有關擴展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附:板書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 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10

      自然景:高柳夾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曝沙之鳥、呷浪之鱗

      人文景:游人

      情: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若脫籠之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郁、煩躁→輕松喜悅→感嘆贊美

      滿井所見景物景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楊柳之美麥田之美

      人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物曝沙之鳥呷浪之鱗

      所感: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3-28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經典]語文教案07-25

    【經典】語文教案07-3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可以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最新永久免费在线视频 | 色妞在线视频网址免费观看国产片 | 亚洲第一福利天堂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