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學語文教案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詩六個生字,認識二類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這首古詩。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理解本詩的意思和作者創作意圖。
3、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贊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重點
體會詩意,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贊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難點
體會詩意,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贊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準備
廬山風光資料。
教學過程
自主設計
一、圖片導入:
展示廬山瀑布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可以聯系自己積累的有關古詩、名句等。
二、小組學習本詩中的生字。
1、廬:簡陋的房子;姓。(注意里邊不是“盧”)。組詞:廬山、廬舍、茅廬。
2、三顧茅廬:原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
引申為剛走上社會或工作崗位,經驗不足。
3、瀑:瀑布、飛瀑。爐:火爐、鍋爐、爐子。遙:遙遠、搖不可及、遙控。疑:懷疑、疑問、質問。銀:銀河、銀色、白銀、銀子、銀兩。
三、小組合作,根據預習資料和書中主力理解詩意。
1、廬山:我國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爐:指香爐峰,是廬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狀尖而圓,峰上煙云聚傘繚繞,就像一座香爐,因此得名。
四、配樂朗讀本詩。
突出學生的個性感受。
五、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⒈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一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優美語言。
⒊品讀重點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感悟槐鄉孩子自立、自強的形象。
⒋結合課文語段,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體會畫面的美,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勞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及槐鄉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
2.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1熟讀課文。2、自學生字新詞3、了解槐樹、槐花。
第一課時
一分鐘競賽(一分鐘記憶)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搖搖晃晃匆匆忙忙猶猶豫豫
甜絲絲香噴噴白茫茫綠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導入新課
槐林飄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萬樹瓊花浮暗香。心醉不知歸去路,欲把草畔做寢床。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二、初讀課文
1.教師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詞語要想像當時的情景、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如暮靄、草垛等。
三.品讀欣賞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如“釀”讀niàng,不要讀成liàng;“塑料”的“塑”讀sù,不要讀成suò。)
2、你最喜歡槐鄉的那個季節?把你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并聯系課文說說理由。
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
(1)請喜歡五月槐鄉的孩子談體會:
(槐鄉的五月令人興奮,讓人陶醉,處處浸潤著槐鄉特有的風情。)
(2)喜歡八月槐鄉的同學談體會:
(槐鄉的八月,給孩子們帶來繁忙與收獲,浸透著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喜歡的段落。
4、小結:槐花飄香的五月,是孩子們滿意的季節,他們幸福快樂;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們勤勞善良、自立自強的品格。
5、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分鐘競賽(一分鐘記憶)
熱情好客 勤勞淳樸 風土人情 令人興奮 讓人陶醉 瀟灑豪放 吃苦耐勞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勞 善良 自強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顏色 多姿的形態 飄溢的香味 筆筆融情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⒈指名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⒉上節課,我們欣賞了槐鄉的美景,感受了槐鄉孩子的幸福快樂。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體會作者優美質樸的語言。
二、品讀佳詞妙句,領悟作者用詞的準確。
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這樣寫得好處。
以下是要求學生重點領悟的:
⑴疊詞的廣泛運用,使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如:槐豆豆、香噴噴、山山洼洼、搖搖晃晃、一縷縷炊煙、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疊詞,讀一讀。
⑵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的描寫更生動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的掛滿枝頭,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頭的小辮兒。”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槐花的潤澤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滿靈氣。那美麗的樣子,真使人見人愛。“老槐樹心疼的伸出手臂為他們遮住露水,并輕輕的.哼著誰也聽不懂的歌。”槐鄉人培育了槐樹,槐樹庇護著槐鄉的兒女,如父母疼愛著自己的兒女。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擬人句,讀一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⑶側面烘托的描寫。如“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釀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從側面寫出了槐花的香,這是槐花的馨香引來了蜜蜂,引來了孩子。“雞兒熱的耷拉著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兒熱的吐出舌頭,躲在樹蔭下直喘粗氣;蟬兒熱的不知如何是好,到處扯著嗓子亂叫。”這幾句對動物的描寫,道盡了八月的炎熱,更襯托出槐鄉孩子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品格。
三、學習生字。
1、自讀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沒有最好的方法記住它?
2、用生字組詞擴展對字義的理解。
四、布置作業:摘抄好詞佳句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1、學習對對子。
2、積累語言。
3、口語交際,用好壓歲錢。
4、寫好鋼筆字,學寫毛筆字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處處留心
1、讀短文,思考問題。
2、生自由交流。
3、照樣子對對子。(對上相近或相反的事物、詞語)
4、小組交流,班內交流。
二、讀讀背背
1、讀這些成語,說說你知道哪些成語的意思。
2、師介紹生不知道的成語的意思。
3、自由背誦這些成語。
4、讀春聯。
5、分組比賽背誦春聯。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入話題
同學們受到過壓歲錢嗎?
春節給壓歲錢是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要過年了,長輩可能會給你一些壓歲錢,你打算怎樣使用這些錢?今天,我們就來開個小小討論會,交流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
三、討論交流
生自由交流,師引導學生合理而有意義地用自己的壓歲錢。
四、針對交流
第三課時
一、交代任務:寫好鋼筆字學寫毛筆字
二、寫好鋼筆字
1、出示示范字
2、觀察怎樣寫才好看。
3、讀書中的.“小小竅門”
4、練習書寫這些鋼筆字。
三、學寫毛筆字
1、看書,明確本次練習的內容。
2、觀察立刀旁和右耳旁的寫法。
3、練習書寫。
4、展評。
5、繼續練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課中的活動教學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的方面有許多,以下是其中之一。選取活動角度方面。所謂選取角度,是說在一節課中要以某種活動或某種學習活動的組合作為主要活動,教師要突出這主要活動的設計,并通過它來帶動學生在課中的積極活動。《桂林山水》的教學設計,其主要的活動角度為讀寫結合。
教師引導:
1.幫助掌握第一種語言現象。
(1)引導理解句意。出示:我看見過( )的大海,欣賞過( )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 )。
讓學生思考這句話進的是什么意思。
(2)指導領悟表達方式。“大海、西湖、漓江水” 這三者之間是怎樣連接起來的?同樣表達方式的句子還有嗎?你怎么知道的'?
(3)引導借鑒方法。提示:我( )過________,( )過________,卻從沒( )過________。
(4)輔助學習方法。(理解語言意思——領悟表達方式——運用方式表達)
2.幫助學習第二種語言現象。
(文中有關漓江水“靜、清、綠”的內容)
提示范圍:星星(多亮、美);葡萄(多綠、甜);菊花色彩(白、黃、綠)。
學生活動:
1.默讀思考后書面練習:
(1)( )的大海 ( )的西湖
(2)這句話的意思是漓江的水既不同于_______,也不同于________。
(3)圈畫連接詞(我看見過,欣賞過,卻從未見過。)
(4)相互討論,積極思維。
(5)根據自己原有認知水平,進行仿寫或創造性描寫。
(6)交流信息,互為、補充與矯正。
(7)同桌討論,歸納方法,思維過程外顯。
2.按出的學習方法,由組長組織合作學習,自讀自悟、質疑、討論、。
推薦代表按“語言意思——表達方式——仿寫練習”匯報合作學習情況,其余組進行,然后補充、矯正內容。
這樣的讀寫結合,真正從學生的學出發,為學生自主活動創造條件,并貫穿整堂課的教學,目標明確,訓練到位。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11-29
語文小學教案06-21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12-19
《小學語文》教案06-09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06-20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熱]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