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文集合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一、課題:狼(第二課時)
二、課型:新授課
三、執行人:學校:編號:0111014
四、教學目的:
1、認識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
3、理清故事情節。
4、通過課文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五、教學目標
1、分解教學內容
課目內容分解表
課目名稱
知識點學習水平
識記理解應用
狼1、掌握重點詞:綴、窘、瞑、隧、洞、其、之、苫蔽√
2、故事情節√
3、分析寓意√
4、有節奏朗讀課文√
2、具體描述各知識點教學目標
知識點學習水平描述內容行為動詞
1理解通過閱讀討論了解大意理解
能解釋句中的重點詞語
2理解再讀課文理清情節歸納
應用把故事講給大家聽描述
3理解故事包含的道理討論
應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地同壞人壞事斗爭討論
4應用設身處地地朗讀課文朗讀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故事情節及寓意。
難點:理解名詞活用。
媒體的選擇與組合
1、設計思想
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及教學需要,借助計算機,以畫面和文字相結合,學生自讀和教師講解相結合,使學生從視、聽、練方面整體上把握文章,理解關鍵詞句,悟出寓意。
媒體選用表如下:
知識點媒體類型媒體內容要點教學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體課題激發閱讀興趣邊看邊想
2多媒體展示重點詞句弄懂大意邊看邊思
多媒體展示屠戶的特點服務于主題邊看邊讀
3多媒體展示狼的本性
4多媒體再現場景整體感受邊看邊說
七、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簡述
首先故事鋪墊,引入課題。然后通過領讀、全班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在此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再從結尾的議論啟發,緊扣重點,理解寓意。最后進行思想教育。
在把握故事情節時,抓住重點詞句的意義進行理解。歸納出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情節。最后復述內容。。
2、教學結構流程圖(附后)
八、形象性練習
1、觀察學生是否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
3、繪聲繪色地講出故事。
九、板書設計
屠機智、勇敢
遇懼御殺
狼陰險、狡詐
寓意: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流程圖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依、歇、喪”等5個生字。會寫“精、希、卻”等12個生字。能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樂意通過上網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資料,或動手做一做風箏,舉辦一次小小風箏展覽會。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放風箏的片斷,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制作風箏的有關材料。
一、喚起情感,導入學習
1、喚起情感: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你覺得童年最大的快樂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嗎?
2、導入學習:
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他們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出示課題,帶著情感朗讀課文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指名學生讀,一人讀一個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后自己讀一讀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復朗讀。
5、引導發現、生疑:
讀后有什么發現,產生什么疑問,與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點:一是讀中發現:“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是挺高興的,放風箏的非常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二是讀中生疑:我們的心情為什么會起這樣大的變化?)
三、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1、學習第2自然段:
⑴讀一讀:
激勵學生多人次地讀這一段。
⑵說一說: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寫了些什么嗎?
⑶想一想:
角色轉換,想象:如果是你在做著風箏,你心中會想些什么呢?
⑷找一找:
同學們所想象的可以用這段內容中的哪幾個詞語來表示或代替。
⑸結一結:
(師)原來做風箏的快樂就在于它充滿著憧憬和希望。
⑹賞一賞:
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悅)朗讀全段。
2、學習第3自然段:
⑴角色轉換:
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么?
⑵創設情境:
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放風箏畫面。
⑶引導表達:
剛才同學們欣賞了放風箏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與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轉換:
當你奔跑在空曠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飄蕩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心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受?
⑸品味課文:
用心多遍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文中孩子和我們一樣的感受。
⑹深入賞讀:
讓我們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激動、自豪)再讀全段課文。
四、課堂練習
1、自學生字,交流學法。
⑴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⑵觀察生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⑶練習書寫生字、抄寫詞語。
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五、課外延伸
上網搜集或查閱書刊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制作資料袋,放到班級園地里展示。
第二課時
一、誦讀回味,表現情感
選擇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愛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表達出感情。
二、細讀深究,體悟感情
1、學習第4自然段:
⑴讀一讀:
用心讀讀第4自然段,能發現“我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⑵說一說:
說說你讀后的發現。
⑶試一試:
能不能用讀表現出不同的心情來?(可采用多次讀的方式進行。)
⑷評一評:
你們覺得這些同學讀得怎么樣,從哪些語詞的朗讀上能感受到“我們”的快樂或難受。
2、學習第5~8自然段:
⑴師問:
假如你高高飛著的風箏斷了,飛了,你會怎樣呢。
⑵師引:
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怎么做的,請讀讀5~8自然段。
⑶生讀:
在讀中讓學生逐漸表現出孩子們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心情來。
⑷體驗: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難過而又不甘心的情感來的?
三、回顧課文,暢談感受
1、放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著急,為什么還說放風箏是快樂的呢?你有過這種生活體驗嗎?
2、學生交流。
四、實踐活動,親身體驗
親自動手做一做自己喜歡的風箏,到田野、到操場、到廣場去放一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語文教案 篇3
一、導入
1、師導: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2、播放課件“美麗的春天圖景”。提問:小朋友,在這美麗的春天里,你會做些什么?
3、春天要做事情真多,你看,這群可愛的小學生們在干什么?他們干得怎么樣?
4、引出課題:對了,植樹的季節到了。讓我們共同來學習《植樹 季節》。
5、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出示課題:植樹的季節。
2、自由讀課文。
1)畫出生字詞待教。
(2)講一講讀懂了什么?、3教師簡筆畫一棵小樹,教師動情地描述:今天我們有來種下一靠小樹,希能用心地學習,為小樹知識養料,讓小樹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
三、品讀課文
1、教師提問:春天是植樹 季節,文中哪個自然段寫出了春天的美好?請大家找一找,再認真地讀一讀。
(1)指名反饋,讀課文第2自然段。
(2)說說,從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學生自由發言,引導體會:春天里,春雨滋潤著大地,陽光溫暖著大地,是一個最適合萬物生長的美好季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讀出春天的美好與生機。
2、教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讓我們趕快趁著這大好春光去植樹吧!
(1)指名讀課文第3自然段。
(2)文中對“我們”進行了哪些動作描寫?請用筆畫出來。
(3)指名反饋。
(4)教師:文中只用了四個動作詞就寫出了“我們”種樹的過程能夠,這四個動作詞用得太準確了,讓我們回到課文中把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5)學生齊讀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兩句話。
(6)教師導言:植樹雖然辛苦,但“我們”的心中卻充滿快樂,當風吹動“我們”的紅領巾,仿佛是樹上開放了紅紅的花朵。
(7)學生再讀課文第3自然段,讀出種樹的快樂。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將“紅領巾”比作“一朵朵紅花”,表達了“我們”對小樹苗的祝福與期待,有寫出了“我們”愉快的心情。
3、教師設疑:“我們”為什么要種樹呢?大家能否從第4自然段中尋找到答案?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
(2)交流
各自讀的閱讀理解。
①爺爺奶 奶在山上植樹,大山披上了綠色的外衣。
②爸爸媽 媽在路旁植樹,大陸撐起遮陰的大傘。
③我們在郊外植樹,這里將是一片青蔥翠綠。
(3)教師:文中的介紹讓我們知道了植樹可以綠化山林,可以為人們遮陰乘涼,可以美化環境,看來,植樹的意義真大呀!
(4)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4、5自然段,讀出對樹木的'喜愛、對未來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課外查找的資料,說說植樹造林還有哪些好處。
2、教師:植樹有這么多的好處,難怪爺爺奶 奶、爸爸媽 媽,還有“我們“都積極地參加植樹造林。在這里,教師要送三句名言警句,請讀一讀,記一記。
(1)十年樹木方成材。
(2)毀樹容易種樹難。
(3)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3、學生回到文中,練習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全文。
教師:樹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因為有了它,我們才擁有美好生存環境。讓我們行動起來,關愛每一棵成長的樹木,讓我們也趁著春天這大好時光,親手栽下一棵小樹,用心地將它培育成一棵參天大樹。
六、布置作業
1、親手栽種一棵小樹。
2、設計提醒人們保護樹木的廣告語。
3、選用課時作用優化設計。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強化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正確認識事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初步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榜樣的力量,建立自信,理性對待人生,以奮發向上的精神面對職高的學習生活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概括信息的最基本方法
難點: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丘吉爾的優秀品質
課時安排
作者背景介紹
課件
導入
1,'我確信我是一個螢火蟲',作者為什么把自己比作螢火蟲
(螢火蟲有什么特質)
雖然弱小但在黑暗中頑強地發出光芒.
2,文章寫了我的早年生活當中的幾件事
入學考試
學習英語
入伍考試
軍事天分
3,我的成功是偶然的嗎
自信,樂觀,毅力
4,哪些語段可以看出丘吉爾的自信
點撥:面對場場考試失敗,面對入學考時幾乎零分,面對在差班讀書,丘吉爾是如何想的呢
分析:'我樂意……不知道的';對校長威爾登博士很尊敬,是因為他沒有因為考試考不出而沒讓我入學,而說'證明他有慧眼,能判斷我全面的能力;在差班讀,他說自己也一點也不比他們差';在幽默的語言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丘吉爾雖然成績很差,卻沒有因為這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是清醒地
知道自己的特長,并堅信自己是一只會發光的螢火蟲.
2)通過對丘吉爾課前了解,丘吉爾在事業中,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他的自信(運用課文知識,驗證自信這個觀點)
點撥:給出一個參考例子,丘吉爾投考英國皇家軍事學校,考了三次才勉強通過,父親罵他'丟人現眼';但他并不氣餒,回信表示他會以實際行動來回答父親的責難.
小結
它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我們在學習競爭的過程中,不一定要追求全部的'滿分,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好自己能力中最強的那一面,也可以脫穎而出.優秀和落后是相對的,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所能體現出自己最強的一面,那你就是最優秀的
仿寫'我的早年生活'
第一段和第二段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出塞》,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豪邁奔放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請同學們一起讀題目《出塞》。揭題《出塞》。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
1、師生共同介紹作者: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唐代詩人。京兆長安人(今陜西西安人。)他擅長寫邊塞詩。選擇邊塞軍旅生活作為寫詩的'素材。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并匯報。
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地名,又稱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帶。
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漢武帝時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戰,匈奴稱他為“飛將軍”。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度陰山——度,指越過。銀山,指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
三、學習古詩(看視頻,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讀:結合課后注釋,試著小聲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學習:在小組里每位同學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句詩的意思是: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長征不見歸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戰的李將軍依然健在,決不會讓匈奴的兵馬度過陰山的。
四、再讀古詩,體會意境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之間互相讀。
2、互相交流,談談詩中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樂府中的一首軍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他的詩作多以當時的邊塞軍旅生活為素材。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名將李廣的緬懷,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良將,驅逐敵人,保住邊疆。詩中充滿了對國家安危無限關心的愛國激情。
五、指導朗讀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識字》教案10-08
語文教案【經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