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美術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 學目 標
知知識與技能目標:能使用水彩畫的工具,利用一些特殊的材料產生有趣的畫面效果,描繪與、雪情景。
過程與方法目標:了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特點,用線描、色彩表現雨、雪景,制作保護水的招貼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珍惜生命之水,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 點
培養學生的節水和環保意識,嘗試設計招貼畫。
招貼畫創意設計。
教法學法
探索、欣賞、設計、創作。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討論主題
1、組織教學,巡視紀律和學具準備等情況。
2、導入新課。
問:地球是個水球,為什么又缺水呢?我們怎樣來節約用水?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來保護和愛惜水?
3、板書課題:保護生命之水(設計招貼畫)
二、方法探究
招貼畫的基本要素:(出示)
1、要設計好招貼畫,首先要了解招貼畫最基本的形式構成要素。
形式要素有: (1)廣告語:簡單、明了、意義貼切。 (2)畫面:色彩對比強烈、主題突出。
2、欣賞各種招貼畫,對照要素進行分析。
3、步驟與方法學習。
、贅嬎己昧碎_始畫草圖(可用筆畫出圖形和文字的位置,并標出色塊。②草圖定好了開始繪制。③用軟件中的文字工具打出主題廣告語。
三、自主作業
1、作業要求:學習活動二,設計一副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
2、教師巡行、個別指導,提示。
四、總結評價
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簡評,總結。
1、學生舉例回答。
讓學生針對在網上查的資料進行討論,怎樣開展保護水的宣傳活動。
1、同桌交流后匯報。
2、欣賞、分析、交流。
3、學習設計繪制的步驟。
學生創作,按照要求進行設計創作。
評價作業的構思創意。
教學反思
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通過紙公雞的制作,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立體動物造型的'一般規律。
2.提高學生手工制作的能力和審美能力。
3.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作業要求:用掛歷紙每人制作兩只紙公雞。
。ㄈ┙虒W重點:雞的紙造型方法。
(四)教學難點:多種不同的構思、設計和制作。
(五)課業類別:工藝制作課。
。┯镁邷蕚洌海保處煟菏痉冻善、書、掛歷紙、剪子、膠水、學生作業。
。玻畬W生:書、剪子、膠水、掛歷紙。
。ㄆ撸┙虒W過程:
第一節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保故窘處熓痉冻善,學生觀看,板書課題。
。玻磿19-20頁,自學制作方法。
。常處熜〗Y:演示制作過程:
(1)雞頭:扇形卷粘成一個錐體。
。2)身體:裝飾粘貼翅膀,尾巴及花紋。
。3)整體成型:
三、學生用手中的掛歷紙自行設計制作公雞,教師輔導:
四、課堂小結:
展示優秀作業,加以表揚。
附:板書設計:
紙公雞
制作過程:
(1)雞頭:扇形卷粘成一個錐體。
。2)身體:裝飾粘貼翅膀,尾巴及花紋。
。3)整體成型:
第二節
一、導入新課:
以前節一個錐體的公雞引入新課——多個錐體制作的公雞。
二、講授新課:
。保鍪窘處熓痉冻善贰
。玻v解演示多個錐體組成的公雞。
。1)在前節基礎上將身體獨立用錐體制作。
。2)演示:
三、學生設計制作,教師輔導:
四、展示全班學生作業:
五、課堂小結:
美術教案 篇3
問題提出
作品傳達了怎樣的主題?
教學目的
1、 能利用置換的方法,創作出新的視覺形象。
2、學生經歷圖片欣賞、分析、“同題異構”的競賽活動,發展創造力;形成設計的意識,并進行表現創作。
3、在美術的`創意活動中發展創造力,逐步了解設計的方法,形成設計意識。
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師:圖片欣賞完了,我發現好多同學都笑了,誰能告訴我你發現了什么?
師:原來這些圖片都是由兩種不同形象的局部組合而成的,我們就是我們在四年級學的 “物象重組”。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作品傳達了怎樣的主題,是怎樣將事物巧妙的進行置換的?這樣的置換在表達主題上有什么特別之處?(深化主題,使創作的結果更具意義)。
2、命題創作練習:
(1)、放:有一個事物發散開來,比一比誰的想法更多。
。2)、收:將同學們的想法進行比較看看哪個想法對主題的傳達效果更好。
3、進行“同題異構”的方法開展想像。
三、創作表現:
獨立完成,在表現上以手繪為主,還可利用實物照片、圖片進行拼貼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開展自評互評活動。
五、知識拓展:
欣賞大師的招貼置換作品,拓展學生的思路。
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置換的方法,創作出新的視覺形象。
教學難點:在美術的創意活動中,發展創造力,逐步了解設計的方法,形成設計意識。
總結反思
學生通過經歷圖片欣賞、分析、“同題異構”的競賽活動,發展了創造力;形成了設計的意識,并進行了較好的表現創作。
在美術的創意活動中發展創造力,逐步了解了設計的方法,形成設計意識。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巧妙構思折剪畫冊。
2、大膽地添畫繪制畫冊。
3、在制作、觀賞、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畫冊的折剪添畫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有新意的變化,變化的統一性。
設計理念:本課以小畫冊為內容題材,融制作、繪畫、活動為一體開展學習。學習活動的開展體現制作與玩樂的結合,讓學生在巧妙地折剪、繪制活動中探究制作小畫冊的方法、秘密,而學生之間開展的對畫冊的評述交流活動可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樂趣。本課教學設計建立在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尋找制作中遇到的障礙,尋求解決的方法,最終制作出一本神奇的`小畫冊。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創造機會,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便于學生討論研究問題,可采用分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制作、交流。
課前準備:自制小畫冊、白紙、油畫棒、剪刀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情入境
1、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荒唐的故事:天亮了,小兔子伸伸懶腰,睜開眼睛一看,又是一個艷陽日。她的心情特別好,唱著歌走進洗手間,準備刷牙?墒,她抬頭一看,自己居然變成了一只大灰狼……后面發生了什么故事,老師暫且不講,由小朋友自己來想。(教師邊講,邊翻開畫冊,讓學生感受神奇小畫冊的奧秘)
2、將小畫冊貼在黑板上,請幾個小朋友來翻翻看:
你發現了什么?有趣嗎?怎么樣,這個小畫冊好玩吧,我們也來試一試做一做吧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制作《神奇的小畫冊》,板書課題。
二、探究質疑,掌握方法。
1、討論:神奇小畫冊是怎樣制作的呢?
2、請學生上臺來嘗試折。
3、老師小結:小朋友真是很聰明,已經想到小畫冊的制作方法。
教師示范:
。1)用兩張紙折成書本形狀。
。2)在已折好的紙上剪一個缺口,小畫冊就剪好了。著重解決解決折剪處添畫、銜接問題,處理好剪部位與小畫冊變化中的聯系。
(3)在畫冊上面畫出圖形即可。
三、拓展思維,進行添畫。
1、欣賞有趣的學生作品
。1)、互相有關聯的四張連在一起的小畫冊。
(2)、已經脫節的四張相連的小畫冊。
2、討論:小畫冊除了畫人物之外,還能畫什么?
3、分組比賽:各組同學按座位順序逐個上臺輪流畫。
4、評析作業,想一想:怎樣才能使畫面翻動后頭和身子仍然會有機的連接起來?解決銜接問題。板書:巧妙銜接。
四、暢談構思,創造表現
。ㄗ鲆粋神奇的小畫冊,然后畫上有趣的形象。)
1、同桌互助,討論:我們講一個什么故事?
2、看看討論結果,肯定他們的創意,并及時提出建議。
3、著手繪制,自由空間(教師指導)
學生開始繪畫。大膽想象,互相交流,表現出自己想象的故事情景。
五、作品展示、評價小結
個別學生將自己的畫以講故事的形式說出來。
你喜歡誰的畫?為什么?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滿足表現的愿望,激發他們學習美術持久興趣。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ㄒ唬 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應會: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的生活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ǘ╇[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點,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ㄒ唬┲攸c:
1. 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 認識中國畫、油畫、木雕、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帶給人的不同美感。
3. 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ǘ╇y點:不同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了解。
。ㄈ⿲W習材料:童年圖片資料等。
三、教學設計
。ㄒ唬﹦撛O意境
欣賞有關童年的攝影作品。認識攝影作品;貞涀约和晟钪械'幸福往事,感受幸福。(回憶童年趣事這個環節,是放在課堂中的前置作業。一般常規教學,則是提前一課布置學生的前置作業。)
(二)互動探究
課件出示各種不同形式的童年主題的美術作品。分析欣賞。
布置小組討論:1、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能猜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繪畫或制作的嗎?
2、 你能看出作品中發生的故事嗎?
設計意圖: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 如果與自己的童年做對比,你有什么感受?
分析欣賞《流民圖》。
討論:1、這些孩子的表情怎么樣?他們渴望什么?2、這些孩子穿什么樣的衣服?3、他們的身體狀況又是什么樣的?
(三)綜合建構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自己的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四)拓展
我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可是有一些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還不能上學,看到這些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節學科之間的綜合課,以美術學科為主。結合音樂的課程內容進行學習;顒釉O置為學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情感體驗,透過美術、音樂、文學感受相織的藝術情感。讓學生產生共鳴,選擇自己的繪畫表達方式進行交流學習。
教材中的一些學生作業是聽聽畫畫的一種呈現方式,聽的過程以學習活動的展開為線索,通過聽聲音——聽歌曲——聽曲子這三個過程營造美術、文學、音樂學科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根據實際繪畫能力,選擇自己喜愛的表現方式表達對藝術的感悟和共鳴。
本課試圖構建視覺與聽覺之間的通道,潛在地在幼小孩子的心中埋下綜合性藝術智慧的種子,將美術 ( 繪畫 ) 、音樂 ( 旋律 ) 、文學 ( 歌詞 ) 三種藝術,形式的美積淀、滲透到學習之中,不斷提高學生對美的直覺判斷和表現能力。對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將呈現極大的學習熱情,作業表現將呈現異彩繽紛,如教材圖例所示。
教學目的
1 、認知:感受音樂旋律、節奏的律動起伏,欣賞與歌曲匹配的畫面,激活感覺聯通,讓學生明白對音樂的感覺可以用色彩與線條來表現。
2 、能力:能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聽歌曲的感受。能用簡單話語表達內心的感受。
3 、情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綜合性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感悟音樂、文學與美術的聯系,重視自我感受和表現。
重點難點
激發學生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熱情,能聽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畫下來,并注意視覺 聽覺的協調運動。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l、繪畫
播放克萊德曼鋼琴曲 ( 乒乓之歌 ) 與兒童歌曲《表情歌》多媒體選段不同旋律與節奏自然銜接的音樂,學生聽并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隨著音樂做律動。學生可選擇—種顏色蘸在手上,在專門的.墻壁上或大張紙上隨音樂的旋律涂抹作畫 ( 畫完后,用濕布把手擦干凈 ) 。
2 、回味
讓學生相互說說在作畫時的感受,如:聽音樂作畫時的心情。手觸摸顏料時的感覺,不同的色影碰到—起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速度、力度影響了線條的粗細、長短、轉折等的變化 ) 。
學生以嘗試表現的方式體驗音樂和美術相交融活動的感覺。才會急切地投入到綜合學習的活動中來。
二、綜合學習活動
1 、 觀看課件配樂的抽象、具象圖畫:優美的歌曲運用平緩的線條,調和色彩來表現。活潑的歌曲運用起伏的線條、對比色彩來表現。
2 、播放貼近兒童生活的歌曲,讓學生聽一聽并隨著歌曲齊唱。
3 、請喜歡舞蹈的學生上臺挑選彩帶或彩球,根據歌曲運用色彩配合律動即興表演。 4 、欣賞與歌曲匹配的畫面,并請學生想象歌詞大意。用簡單富有感情的語言描繪場景。通過學習活動,激活音樂、文學與美術的感覺聯通,明白音樂的感覺可以用色彩 線條來表現。
三、 創作表現
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聽歌曲的感受,借助多媒體呈現聽覺效果,把流水、下雨、刮風、鳥叫、車鳴、敲擊聲、運動聲。兒童歌曲 ( 《大自然的聲音》、《小月亮》的聽聲音與聽曲子聽歌詞自然而流暢地銜接起來播放,學生傾聽。選擇印象最深。最愿意表現的繪 畫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表現工具不限,如用彩筆進行具象表達;用毛筆、水彩、油畫棒進行抽象表達。
四、 學習活動評價
自評與互評都參考下列條件:
1 、自己是否對本次學習感興趣
2 、是否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
3 、自己是怎樣理解音樂。并能否大膽地用繪畫形式表現聽歌曲的感受。
4 、在體驗練習及創造時有無注意清潔 ?
5 、是否與同學和睦相處,不發生沖突 ?
6 、能否發現自己或別人在學習以及創造表現的優缺點 ? 還可以怎樣表現會更好 ?
五、 學習遷移
出示—些繪畫作品,讓學生聯想到—些曲子或歌曲,看看作者是怎樣表達對音樂美術的感受,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綜合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畫家和小朋友的畫再次證明。音樂和美術是相通的。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精選】08-02
[經典]美術教案09-28
[精選]美術教案08-07
【經典】美術教案08-17
美術教案[精選]08-15
(經典)美術教案07-27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