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金山畫王”中的圖庫來組合、繪畫故事畫的背景、人物等諸要素,創作一幅“海底的故事”,并運用以前學過的仙女棒等工具來裝飾畫面。
2.在插入圖案時強調近大遠小的變化并表現出遮擋關系。
3.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以“乘坐潛水艇到海底看一看”的形式為學生創造學習情境,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在插入圖案后通過調整“調整大小”“水平翻轉”“垂直翻轉”“旋轉”等幾個按鈕,調整圖案的大小、方向。
2.多個圖案插入時注意通過調整大小、位置獲得“遮擋”、“近大遠小”等空間效果。
3.畫面的創作要富于趣味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系統,支持軟件:金山畫王、powerpoint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創設情境。
學生進入教室前,教師操作課件使電腦屏幕出現海底和潛水艇的畫面,并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的教室被老師變成了一個大大的潛水艇,我要帶大家到海底去探險,你們愿意跟我一起去嗎?快快登上潛水艇,找到自己的座位,我們這就出發!”
“歡迎大家乘坐潛水艇,我是導游miss. zhao,請大家坐穩,我們馬上要到深海去了。”教師操作課件創造出潛水艇緩緩駛向海底的情境,“現在我們到了水下多少米了?您從潛水艇的窗口看到什么了?讓我們一起和魚群打個招呼吧!hi!”“現在到哪兒了?(水下50米)你看到了什么?那不是海葵屋嗎?誰在那兒?(尼莫和馬林)它們好像在說話,你能猜出他們說的是什么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其實馬林和尼莫說的是‘鯊魚又要開大會了,我們快去看看吧!’你也想看看嗎?讓我們一起用金山畫王把海底的故事畫下來好嗎?”(板示課題)
活動二:
探究、體驗。
打開金山畫王界面,“你們想,鯊魚會在哪兒開大會?”(請一位同學上來幫老師從背景庫中選擇合適的背景插入)“如果素材庫中的背景不合你的意,我們還可以在‘檔案管理’中點擊紅色鼠標,從別的文件夾中尋找合適的背景插入。”
“背景有了,誰來幫我把第一條鯊魚請來?”(請一位同學上來操作如何在圖庫中找到鯊魚,再拖動到畫面中)“它太大了,能不能讓它變小一點?”(用鼠標左鍵拖拉圖像上方的斜箭頭來調整大小)“我想讓它轉過身來可以嗎?”(水平箭頭可以水平翻轉方向)“怎么把它移到最合適的'位置上來呢?”(用鼠標左鍵按住圖案中心的十字箭頭拖動,可以將圖案平移) “誰再把第二條鯊魚請來?”(再插入一條一樣大的鯊魚)“這樣的畫面你看了舒服嗎?為什么?(太堵了)讓我們把其中的一條魚變小一點吧!把變小的魚放到后面好還是放在前面好?這不就是我們在美術課上學過的‘近大遠小’嗎!(再插入一條魚)我們還可以根據他們離我們的遠近制造出‘遮擋關系’來。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仙女棒’工具來裝飾畫面。不錯吧?在你們的電腦上試試看你能不能順利地把鯊魚請來開大會。”
學生嘗試。
活動三:
總結、構思。
“通過剛才的嘗試,你認為用金山畫王畫故事畫難嗎?那你能總結出一幅完整的故事畫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板書:1.誰2.在哪里3.干什么)
“那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小朋友們用金山畫王畫的《海底的故事》吧!”(引導學生欣賞,評述,激發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欣賞作品的童趣。)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較為復雜的人像比例、結構,提高對人物面部表情、頭部結構的認識,從而達到刻劃對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對日后進行創作有較好的幫助,并通過頭像的訓練,對事物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也是素描教學的較高級階段。
教學重點:
對人物頭部結構及人物神態的刻劃。
教學難點:
對人物頭部解剖結構的表現。
教學方法:
講授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直觀與討論相結合。
教材:《素描》劉虹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參考書目:
《現代素描肖像》 孫建平 著 天津美術出版社 ISBN 7-5315-0323-5/.0323
《伯里曼人體結構繪畫教學》 喬治.伯里曼 著 廣西美術出版社
ISBN 7-80674-065-1/.48
《素描基礎知識》 郭紹剛 著 嶺南美術出版社 8260.0718
《素描技法》馬玉如 陳達青 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8027.7210
〈〈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素描教程〉〉貝洛烏索夫.柯爾布.卡別依金 著 曹春生 譯
ISBN 7-5059-1262-3/.324
學時:6╳10
人物頭像素描
一、 人物頭像素描的意義
1、人物是素描研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很多專業畫家研究的對象。我們可以從很多大師那里找到他們畫的人像素描,并可見其所具有的藝術質量,那些充滿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創作畫中的設計稿,但是卻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2、研究素描頭像的作畫技法應對有關藝術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時對藝術的思維、觀點進行培養和錘煉。這樣有利于在繪畫成長的過程中發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應該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練習程序。
二、人物頭像寫生
1、深入研究素描頭像的一般規律
深入研究素描頭像的一般規律,從頭骨研究開始并借助頭骨及肌肉解剖知識以及面部細節的幫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視時頭部的`關系和表現方法。
2、掌握構圖的基本原理
在畫頭像時要掌握基本的構圖規律、原則,要看好紙的大小,而后開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線等輔助線的勾畫,再確定頭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運動趨勢,然后輕輕的定位描畫。
3、頭像的畫法步驟
掌握畫素描頭像的方法和步驟,始終進行認真的觀察、細致的比較,堅持從全局出發,從大處入手刻畫,注意結構和比例關系。小的細節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長短不一的直線表示則可。
確定臉部的大輪廓、體積特征和比例之后,標出明暗交界線的位置,要考慮面部的高點和低點,細部的加工要仔細研究形體。從各方面多角度觀察模特。找到對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漸加重暗部顏色的同時,更加清楚地畫出明暗面、中間色,并使色調從屬于整體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細節。
畫素描的過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關系、構圖和模特的特征上,訓練學習習慣,從不同角度觀察模特兒,在任何時候都清楚頭部各個面在空間中的狀態,頭部骨骼和肌肉、在臉部不同表情狀態下其結構在細節上的相互聯系,明暗和色調以及對細部造型研究,所以這些都必須統一于一個整體,做到畫面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完整性。
三、頭部造型結構
1、頭骨的結構:
頭骨是由呈球狀的腦顱骨、額骨、顴骨、眼眶凹穴,以及連接牙齒的上下頜骨所構成。
2、簡化頭部的形體的觀察方法:
頭部的體積,可以借助最簡單的立方體來理解,再進一步分析正面和側面是不同方向的兩個面。
3、頭部的動勢和透視:
找到頭部的中心線與眼、鼻、嘴三條平行線成直角相交,頭部傾斜時他們的關系不變。
四、頭部的標準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標準比例:發際到眉毛為上停,眉毛到鼻底為中停,鼻底到下巴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臉部最寬處為五個眼睛的距離。
3、不同角度的透視變化。
五、臉部的表情
1、重視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態:
要熟悉他們的形體結構,理解五官由于臉部表情的變化而形成的變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觀察掌握結構,各角度的透視變化。
3、肌肉對表情所起的作用:
頭部骨骼決定頭的形狀,臉部肌肉決定臉部的表情,學好解剖知識掌握臉部肌肉收縮對表情的影響。
六、素描頭像的其他因素
1、頭、頸、胸的關系:
要簡單的理解成幾何形體,掌握解剖知識,及前后關系。
2、頭發的表現:
頭發的不同樣式,體現了人的各種身份和性格,表現時要注意大型和整體關系的把握,注意遠近虛實的刻畫。
3、頭部質感和色感的表達:
認真觀察每個人的不同的皮膚顏色和身份特征,年齡、性別等因素,依靠線條和明暗來刻畫對象。
4、背景和頭像的關系:
背景的刻畫是為了更好的突出頭像,起到烘托主題的作用。
七、素描頭像的技法及工具
1、結構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結構素描主要指以線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實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調子。
2、工具:鉛筆、碳筆、木炭條,
專業的素描紙、繪圖紙、宣紙、新聞紙等,畫板、畫架、橡皮、定畫液等。
八、素描頭像的三個階段
1、大體階段。,
先觀察,首先看對象的特征,主要任務是整體入手,安排構圖、定位置、確定結構輪廓用長短不一的直線,要求動勢、頭、頸比例和基本型正確,畫出大的明暗交界線及投影位置。
2、 深入刻畫階段
深入刻畫,是進一步地刻畫對象,根據作業要求、時間長短來確定,刻畫的細致程度,以長期作業為例,要更加細致地調整外輪廓線和內部結構線,達到造型精確,更加仔細地觀察并牢記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認識,表現對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動,做到畫面人物形象生動,但深入刻劃階段要求從整體出發,分清主次,著重刻劃和神態有關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劃階段主要是正確處理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的過程。
3、調整完成階段
調整階段,主要任務是上大色調和整體到局部,局部到整體的這樣過程,要多動腦,少動手,對畫面進行全面檢查,對畫面黑、白、灰的調整統一的過程,不要進行大的修改,以觀察概括和加強減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劃,屏棄瑣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質的東西的描寫,努力做到使形象準確、鮮明、生動、做到畫面的完整和諧統一。
完成階段,畫到什么程度是一張素描頭像的完成呢?一張完整的作品,要求畫面色調統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線條排列及輪廓線處理有虛實軟硬的變化,并盡力做到自己極限,錯的地方要及時修改,按步驟制作,要求到任何階段畫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張完成的作品,跟人的個方面素質、修養密切相關,在一定時間里要多讀、多看大師的作品,從中吸收精華。
九、作業要求
1、長期作業:時間要把握好,嚴格的按步驟要求進行,多些理論的分析,完成在解剖、透視、三大面、五大調子、結構等方面全因素的寫實頭像。
2、短期作業:時間控制在四課時左右,要求造型準確,結構嚴謹,線條流暢,作業具備完整性和可觀賞性.
3、 時間安排: 短期作業:四—六課時一副
男、女青年頭像。
長期作業:十—十二課時一副
中、老年頭像。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了解人體的基本形態結構,培養立體造型能力。
2、掌握立體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驟。
3、養成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教學設計:
活動:發揮想象,用泥巴捏幾個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
一、“我變小了”想一想
1、課件(1)背景音樂,魔法師話外音。
2、學生蹲下聽音樂,想象情景。
二、“做個小人”試一試
1、師生一起隨意捏個外形。
2、指名展示,師生共同調整。
三、“捏捏泥人”動一動
1、課件(2)小泥人不同動作,配歡快的音樂。
2、師生同做“小泥人體操”。
3、師捏泥人動態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樂一樂
1、課件(3)小泥人圖片欣賞。
2、師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學生下位自由展示。
4、師:巧妙利用材料,運用各種泥塑方法進行美化。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課件(4)組合泥人圖片欣賞。
2、分組討論。
3、小組合作表現。
六、自我展示評一評
1、學生下位自由觀賞交流。
2、指名介紹、作品。
3、師下課。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1水資源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有關資源的知識,初步學習招貼設計的基本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綜合應用活動,提高對水資源的危機感的認識,知道用美術的方式關注生活
3、初步學習利用招貼畫宣傳節約水資源,喚起以實際行動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水資源知識,能設計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招貼
2、難點:巧妙地設計并進行一次以節約用水為主題的美術宣傳活動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彩色水筆或油畫棒、紙張
(教師)多媒體課件、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單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環,認識世界水日等知識,初步了解我國的水資源建設事業發展史、文化等。
2、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名畫家筆下水姿態的欣賞體會,完成第一次練習;用合適的線條畫某一種水的姿態
3、展示學生用線條描繪的各種水姿態的作業,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評價
4、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水資源被破壞前后的現狀對比,啟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水資源
5、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調查了解家鄉水資源的現狀,總結保護水資源的方法,制定針對該辦法的宣傳活動方案
6、學生在進行小組作業時,教師巡視并進行評價
7、引導學生展示介紹完成的作業,相互欣賞并進行評價
8、啟發學生觀察、研究中國國家節水標志的設計手法,教師介紹其他地區先進的水資源保護方法
9、拓展:要求學生課后尋找關于水的各種知識材料
第二課時
1、請學生展示第一課時學習后搜集的關于水的各種知識的資料
2、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根據課本的圖片欣賞,討論以下2個問題:
(1)什么是招貼畫?
(2)招貼畫的特點是什么?
3、教師在學生小組代表匯報之后進行小結:招貼畫通常包括創意圖形和標題兩個部分:創意圖形可以用各種手法來表現;標題可大可小,要與圖形協調地編排設計在一起
4、欣賞各種愛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學習招貼設計的多種方法
5、提出本課時的作業要求:設計一幅愛護水資源的宣傳招貼畫
6、學生完成招貼設計,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輔導
7、引導學生展示完成的招貼畫,互相觀賞并進行評價
8、教師小結本課內容的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關注水資源,進行水資源保護的宣傳活動。
2磚石上的雕刻
一、教學目標:
1、欣賞和了解磚石雕刻作品的有關知識
2、運用刻、挖法,學習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磚石雕刻作品的實用性和藝術價值,體驗造型的樂趣,養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驟和方法
2、難點:根據材質的特點,巧妙構思,創作出具有一定主題的浮雕作品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師)課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五、教學過程:
1、引導學生欣賞浮雕作品《五四運動》圖片(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之一),說說作品帶給你什么感受
2、教師小結,出示課題《磚石上的雕刻》
3、引導學生欣賞歷代磚石雕刻藝術作品,進一步感受中國傳統磚雕作品的藝術魅力
4、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第7頁的泥板雕刻步驟圖,師生共同探究:怎樣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制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師適當進行示范
5、提出作業建議: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創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賞同齡人的作品,進一步學習泥板雕刻多樣的表現方法,拓展創作思路
7、學生創作,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輔導
8、展示評價:以“泥雕作品展覽會”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賞不同材質的雕刻藝術品:玉雕、木雕等
3墻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墻文化(功能、類別)和藝術特點,感受不同風格的墻的藝術美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活動等,學習如何靈活運用多樣的排列,組合方法將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穩固的獨特的“墻”
3、感受豐富多樣的.墻,提高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并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靈活運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穩固的“墻”
2、難點:靈活運用多樣的排列、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現一面獨特的“墻”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彩色水筆、紙張、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師)多媒體課件、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單
五、教學設計:
1、解釋課題后引導學生欣賞圖片,感受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墻
2、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運用關鍵詞(材料、形狀、色彩)選擇一面墻進行介紹
3、教師小結:墻的種類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狀、穩固對建造一面墻來說,非常重要。介紹墻的組成部分:墻腳、墻頂和墻身。點明墻腳的重要性
4、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各種材料的墻,小組討論:這些不同的材料的墻帶來了怎樣不同的美感
5、教師啟發學生創新:還可以用哪些材料來表現墻?假如只用泥又該怎樣創作表現墻呢?
6、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師創作墻體圖紙,讓那個學生欣賞同學創作的磚塊墻圖紙方案,感受磚的多樣性,同時強調注意墻的穩固性和趣味性
8、引導學生欣賞陶藝大師創作的墻作品和同學的泥塑墻作品
9、教師提出本課時的作業要求
(1)運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穩固的墻
(2)靈活運用排列、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現一面獨特的“墻”
10、學生在進行小組作業時,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輔導
11、引導學生展示介紹完成的作業,互相欣賞并進行個別評價
12、拓展:啟發學生觀察、欣賞各種藝術墻
4、家鄉的古塔
—、教學目標
1.了解家鄉古塔的特征、歷史與文化。
2.學習用紙版畫的方式表現家鄉的古塔,提高造型能力。
3.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與思路。
塔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東方建筑,它承載了東方各國的歷史、宗教、美學、哲學等諸多文化元素,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探索和了解東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它雄偉壯觀、結構精美,在遼闊的大地上,隨處都矗立著它的身影。這些古塔雖然歷經滄桑,但魅力依舊,直到今天仍受人敬仰,得到了妥善的保護。
本課以《家鄉的古塔》為題,目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出發,通過搜集、了解家鄉古塔的歷史與文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古塔這一建筑形式。在感受傳統歷史文化特色的同時,引導學生嘗試從美術角度、美術表現方式上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動。
為了提高學生欣賞塔、表現塔的能力,書中提供了大量的祖國各地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古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古塔全景圖,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圖片。這些均體現了古塔的一般特點和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特性。通過觀察、比較,幫助學生認識、掌握塔的建筑特點。
教科書中選用的同齡人作品具有代表性,兩者都是用紙版畫方式表現的,但因印制的工具材料不同,出現了迥然不同的畫面效果。教科書中提供的步驟圖簡潔明了,有助于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紙版畫制作的步驟和方法,為學生的造型活動奠定了基礎。
在創作中要鼓勵學生嘗試使用紙版畫的不同印制方法進行表現,幫助學生提高感受力、觀察力和創造力。學習用美術的手段記錄傳統歷史文化的方法,增強學生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2.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一般紙版畫或單色粉印版畫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觀察分析古塔的結構特征,用紙版畫完成家鄉古塔的創作。
難點:理解并掌握紙版畫底版制作中古塔的拼擺、粘貼順序和古塔特征的表現。
三、課前準備
(學生)各式紙材、剪刀、膠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滾筒或水粉顏料和水粉筆或彩色鉛筆等)。
(教師)課件、各式紙材、剪刀、膠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滾筒及玻璃板或水粉顏料和水粉筆等)。
四、教學過程
1.欣賞杭州著名的古塔,提問: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古塔的傳說與故事?一起與同學分享。
2.出示課題:家鄉的古塔。提問:你的家鄉有古塔嗎?說說它的特點。
3.欣賞古塔的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古塔的文化。
(1)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2)塔的材質有哪些變化?
(3)塔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么特點?
4.師生共同研究紙版畫表現古塔的步驟。
5、同齡人作品欣賞,學習作品的優秀之處。
6、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7、展示評價。
8、拓展延伸。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兒歌,以其特有的節奏、韻律,向小讀者展開了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兒歌配畫正是利用兒歌的這一優勢,引導學生把讀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兒歌那種難以言表的情緒體驗,用繪畫語言表現出來。讓學生在兒歌配畫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形象的基本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運用邏輯思維指導造型、運用兒歌中的情景充實表現內容的目的。
參考教材
課業類別:繪畫創作課。
教學目的:
1.加深學生對美術與文學藝術關系的理解,促進學生知識的全面發展;
2.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豐富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對藝術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兒歌配畫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從兒歌中提煉出可視可塑的藝術形象;畫面主體形象與兒歌中心內容的一致性。
教具準備:收集優秀少兒繪畫作品及與之相對應的優秀兒歌。
學具準備: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首兒、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觀察學生情緒,檢查學習準備情況,穩定課堂學習秩序。
二、導入新課
教師選擇學生所熟悉并喜愛的兒歌(或課本中的兒歌)有感情地朗誦,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可用錄音配樂帶導入新課的工作。)
三、講授新課
1.分析兒歌內容。
①作品中描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②你們在作品中看到了些什么?
③作品中的人(物)與景,反映的時間、季節有哪些特征?
2.賞析圖例。
①出示范圖,提問:這位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自己對兒歌的理解的?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板書課題。)
②畫中的形象與兒歌中所說的相吻合嗎?
(引導學生把自己感覺到的文學形象與畫中的形象進行對照,說出大致相同的地方。)
③為什么有的.地方與你設想的不一樣呢?
因為每個人觀察事物的方法,對兒歌中形象的想象不同,所以每個人根據兒歌所畫出的畫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只要與兒歌的內容保持密切的聯系,這幅兒歌配畫就是成功的。
3.欣賞幾幅同齡人的作品。
①《小記者》小作者緊扣主題,把小記者在初春時忙碌的情形表現出來,既表現了少年兒童豐富的課余生活,又把春天的氣息濃縮于畫面之中,給觀者帶來了一片喜洋洋的氣氛。
②《彩傘》生活中用于遮擋烈日和雨水的花傘,成了小朋友與父母密切聯系的紐帶。小作者抓住“我撐彩傘接媽媽”一句,用生動的形象和特定的雨景,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兒歌的全部內容。
③《雪花姑娘》小作者在仔細分析和理解兒歌作品的基礎上,展開了自己豐富的聯想。畫中溫柔美麗的雪花姑娘與兒歌主題相互呼應,畫中小朋友的活動與空中的雪花姑娘相互映襯,顯出一派生動活潑的歡樂場面。
④《大公雞》人們常見的公雞在這幅畫中,被裝扮得分外獨特。這不能不使我們由衷地佩服小作者大膽的創造力和豐富的聯想力。你們看看畫中的大公雞,再讀讀歌中的那只公雞,小作者表達得多么生動、多么貼切,似乎他的每一筆,都合著兒歌的節奏和韻律。
4.兒歌配畫的方法和步驟。
從上述五幅作品可以看出,要根據兒歌的內容畫好一幅好畫,就必須做到:
①仔細分析作品的內容,找出作品中自己最熟悉的形象。
②用鉛筆畫出兒歌中的形象與場景(注意與兒歌中所說的要有一致性。
③在不偏離兒歌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聯想結果。
④選擇適合于反映兒歌內容的色彩,說明時間或氣候條件。
教師可結合提問、講解、演示,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配畫過程。
5.色彩與畫面和兒歌的關系。
①能反映兒歌的季節特征或天氣情況。
②有助于突出主體形象,渲染畫面氣氛。
③具有美化畫面的作用。
6.著色的一般方法和規律。
①冬季清晨:多用藍色、紫色作主調(即大塊色,配以少量的對比色,以拉開空間層次的距離)。
②夏季晴天:多用暖色(紅、橙色)作大面積色,其他小面積色塊與大色塊在協調中進行對比。
一般情況下,先涂大色塊,再涂小色塊,主體形象色彩鮮明,與背景反差較大,背景色的選用以鄰近色為主。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回輔導
作業:把自己所選擇的兒歌內容畫出來。要求能反映兒歌的主要內容和情景,構圖飽滿,主次分明,色彩協調。
輔導要點:
①找出兒歌中形象最鮮明的句子。
②添畫場景。(與原作的意境大致相同,能較好地起到襯托主體形象的作用。)
③調整賓主關系。
④選擇主色(針對兒歌中的色彩基調進行選擇)。
⑤其他形象的色彩(依據兒歌的特點,發揮自己的想象)。
⑥補充細節,整理畫面。
五、小結
講評優秀作業,請學生談自己的創作體會。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本課繼續進行左偏旁的教學。主要是進行“口、日、月、扌、木、禾”等偏旁和“唱、鳴、明、暗、服、肢、持、護、村、桃、積、科”等字的書寫練習。口字旁,較方。右豎比左豎短。唱字,右部橫的間隔均勻,上下對正。鳴字,口偏左上,豎折折鉤的橫稍長。日字旁,較窄,右豎比左豎長。明字,日偏左上,橫的間隔要勻,暗字,右部中間橫要長,上下對正。月字旁,窄長,橫的間隔均勻。服字,左右長短相等,右部稍寬。肢字,右部比左部稍長。提手旁,豎鉤與橫的交叉點偏右。持字,右部比左部稍長,橫的'間隔均勻。護字,右部比左部稍低,點須獨立。木字旁,豎要直,點比撇的起筆稍低。村字,右部比左部稍長。桃字,兆比左部寬。禾木旁,首撇較平,橫比首撇偏左。積字,左長右短,科字,左右寬窄相等,右部比左部稍長。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提手旁、木字旁、禾字旁及12個單字的書寫要領。
2、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學習習慣。
3、在書寫訓練中進行愛學習的教育。
教學重點:
偏旁和單字的書寫
教學難點:
如何記住書寫要領
教學方法:
教法:示范引導法 學法:讀練結合
教學準備:
視頻展臺、錄音機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指名上臺書寫:
體 行 涼 消 地 珠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二課。(板書課題)
二、教學口字旁
1、指名讀口字旁書寫分析。
2、指名上臺書寫,并講解要領。
3、生關上書,在草稿本上練習,然后再和字帖進行對比,找出問題所在。
4、生完成練習。
5、生默讀“唱”和“鳴”的書寫分析,邊讀邊用手比劃,要求要把字“印”在腦中。
6、指名上臺書寫,其他學生在草稿本完成書寫。
7、對比找問題,然后在書上完成練習。
8、總結學法:先讀帖,后練習,再對比,最后鞏固。
三、自學其他偏旁的書寫
1、生按剛才的方法自學其余字的書寫。
2、生練習時,師放音樂,巡視輔導。
3、生進行行款練習時,老師提醒學生注意還要把練習內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寫完一個字再去看下一 字怎么寫,要一氣呵成。
四、作品展示
選擇部分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師指出作品中的優缺點。
五、教學總結
附:板書設計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教案01-07
小學美術教案06-12
(經典)小學美術教案10-08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18
小學美術的教案07-22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23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5-29
小學美術教案[經典]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