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寫作要求]
1、抓住特點:仔細觀察所寫景物,捕捉在特定季節中所寫景物的特點。
2、層次清晰:注意描寫要有層次,學會定點觀察,移步換景。
3、突出重點:安排好詳略,突出所寫景物的最鮮明的特色,不“平分秋色”。
4、靈活寫景:有意識地選用描寫景物的方法:擬人、比喻等。
[描寫景物的方法]
1、把景物擬人化。
2、用比喻的方法來描寫景物。
3、用色彩來描寫景物。
4、用比較的方法老描寫景物。
[參考例文]
秋天
以前,我認為秋天是最最令人討厭的季節,我恨秋天。那天我慢慢地走著,路邊那些丑巴巴的楊樹的葉子枯黃了,大著旋兒落下來,有的像小孩蕩秋千,有的像水滴落在地上,還有的像飛機降落,我悲哀地望著枯黃的葉子,知道它們已經不行了。可是,到了姥姥家,推開笨重的大鐵門,浮現在我眼前的不是那些丑巴巴的枯樹,不是那些已經枯黃、腐爛的葉子,而是那些美麗的菊花!阿,秋菊開得是那末燦爛,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秋光燦爛……
還有那火紅火紅的雞冠花,美麗極了。后來,我越來越喜歡秋天了。
每天,在電視里、電腦里看到金光閃閃的水稻,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橙色的橘子收獲時,我的臉上總會浮現出快樂的笑容。
今天,我背著書包高興地走著,路邊那些可愛的楊樹的落葉“沙沙”地響,好像對我說:“秋天來了,多穿一些衣服,別凍壞了身子。”到了學校,花壇里有那美麗的月季花,有紅的,有粉的,還有黃的……爬山虎的葉子已經慢慢地變紅了,把墻染成了一片紅色。
“沙沙沙”……“沙沙沙”……秋雨落在枯黃的葉子上,和落葉一起飄下來,好似一對要好的舞伴。秋雨落在凋謝的花瓣上和花瓣一起落下來,真美呀!阿,原來秋天這么美呀!我愛秋天。
[參考題目]
觀察秋天的景物,寫一篇文章,記下所觀察的景物和當時的感受。題目自擬,但標題中必須含“秋”字。
第十次作文
第十一次作文指導
[訓練目標]
觀察與描寫訓練:寫景,做到層次清楚。
[寫作指導]
寫景,要寫真景物,寓真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為一體。好的景物描寫應該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賦景物以人的感情,或喜,或悲,或愛,或憎,或樂,或愁,景中有情,情景俱出。如:
在赤水河畔的赤水市有一片一望無際的竹海。竹海與赤水河相生相伴,血脈相連。茫茫竹海為赤水河涵養水源,讓它源源不斷,滔滔赤水河又為竹海推波助瀾,使它生息繁衍。他們相濡以沫,營造出一片綠色世界。
茫茫竹海同古老的赤水河一樣,充滿了神奇美妙的色彩,流傳著無數傳奇般的故事。
有人說,竹海生于遠古。幾千年前,漢、苗、彞等兄弟民族就生活在這片竹海之中。他們自稱為竹王的子孫,以竹為自己的圖騰,用竹的高節、虛心塑造著自己的靈魂,而竹海又以無窮的財富養育著他們。各民族親如手足,共同營造這美好的家園。
也有人說,竹海源于近代,源于赤水人的辛勤勞動,源于赤水河的滔滔乳汁。
赤水市的葫市鎮是竹海的中心,也是竹海的發祥地。據說這一帶原本沒有楠竹。二百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黎理泰的年輕人,從東海之濱的福建搬來了三株楠竹,靠著赤水人用辛勤的汗水澆灌,靠著赤水河用肥美的綠水滋養,這三株楠竹終于繁衍出一片又一片蔥綠的楠竹林。如今這里已擁有連片楠竹30余萬畝,各色各樣的雜竹林15余萬畝,成為名揚九州的國家森林竹海公園。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望著這綠浪排空的汪洋大海,你的心難道不會生出躍躍欲試的激動嗎?
車在竹海中前進,你會感到綠浪中“游泳”的無比愜意。一會兒象跌進了墨綠色的波谷,一會兒又象被拋向了綠浪滔天的浪尖。那份刺激勁兒喲,絲毫也不亞于在亂石崩云,濁浪排空的太平洋中搏風擊浪!
“潛”入這綠色的海底,漫步進入楠竹林中,你更會激動不已。一根根粗壯的楠竹拔地而起,筆直向上,擎天柱般地撐起一片綠色的天穹。嘿,那氣勢,簡直讓你恨不得立刻變為一根虛心高節的擎天柱不可!
鉆出綠浪,便是綠浪環繞、高聳入云的“觀海樓”。危樓之上,憑欄遠眺,滾滾濤聲鋪天蓋地而來。這時,在你的面前猶如展開一幅歷史滄桑的畫卷。無論是火紅的旭日躍出莽莽竹海,還是如血的殘陽西沉滔滔綠浪,都會勾起你無限的遐思,牽動你憂國憂民的心腸。
明月上高樓,玉兔浮綠浪,滿眼清暉世界。輕風徐來,暗香撲鼻。把酒臨風,你會禁不住意氣風發,寵辱皆忘!
竹海四季,美不勝收。夏秋滿眼翡翠蔥蘢,珍禽異獸活躍其間;隆冬遍地瓊花玉樹,冰晶玉潔蕩胸滌懷。春天萬物盎然,一派生機。那竹筍在地下熬過了凍地冰天的“煉獄”之后,沖破陳年積土,掀翻猙獰頑石,迎著春風旭日,直指藍天。微風一吹,春筍嗖嗖拔節之聲如歷歷在耳。此時此刻,你會感到一股無比巨大的生命力量充滿全身。竹海中的“天鑼”“地鼓”更是神奇無比。在一面數十米高的弧形丹巖絕壁之下,只要你一開口說話,便有鏗鏘“鑼”聲自天而降,瑩繞于竹海之上,回蕩于耳畔身旁,為你擊節,為你叫好。
去“天鑼”約一公里有一丹巖石級,便是“地鼓”。這三百六十級石級,只要你一踏上其中二百四十級,便有“咚咚”之聲應履作響,鏗鏘激越,恰似大地之神奏響吉祥的鼓樂,為你的人生旅途祁吉祥、壯行色、鼓舞你一往無前,所向披糜!
景物描寫,怎樣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
1、要賦景物以人的感情。不能為寫景而寫景,景中要有情,情隨景而出。如《春》,作者寫“春草圖”,抒發了對春的生機的贊許之情。
2、情與景要和諧統一。心中有怎樣的情,筆下就有怎樣的景,情和景應該是統一的。如:“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向家中走去。一路上景色真美:野鴨在溪水中漫游,羊子在草地上蹦跳┅┅”文中的情與景顯然是不協調的。
3、要充分展開聯想。由眼前的景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物,既擴大景的內容又自然地抒發了作者的情懷。如《春》中的“春花圖”寫桃、李、杏爭芳吐艷,聯想到秋天果實累累,開拓了更美的意境,抒發了對春光的喜愛之情。
第十一次作文
仔細觀察周圍的景物,寫觀察日記。要有情感。
語文教案 篇2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說說四幅圖上各畫了什么,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讀課文,自己喜愛的內容可多讀幾遍,把生字讀正確。
2、學習要求認讀的生字,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生字,結合識字認識偏旁“月、雨、口、禾”。
三、朗讀感悟
1、讓學生反復讀課文,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如,每節講的是一個季節;這篇課文講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特點;課文寫得很有趣。
2、在了解課文內容、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再讀課文,通過朗讀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3、借助插圖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四、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五、拓展延伸
1、讓學生匯報自己課前在大自然的觀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畫,模仿課文來說說秋季的景物。
2、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愛哪個季節,再畫一幅畫,把畫的內容講給同學聽。
3、布置學生課后收集有關描繪四季的畫片、兒歌等,在同學間交流。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 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 培養同學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導言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激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資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績 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沛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績最高。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身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只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和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示了人人愛勞動以和勞動充溢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示什么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溢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溢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 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 培養同學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交流資料
互相交流查閱的有關唐代田園詩歌并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二)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并進行指導。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首詩歌表示的樂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1點面結合
2動靜結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并默寫詩歌
四小結:
1詩歌的朗讀
2詩歌內容的理解
3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
1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2預習《山中雜記》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字,體會“張”字在不同詞語中的不同含義。復習鞏固本單元字詞,積累詞語、佳句。
2、感受發現的快樂,養成積累詞語、佳句的好習慣。培養同學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能力。
3、能有感情地讀背《鞋》這首詩,能根據所給內容進行口語交際,并使同學感受到家長的關愛。
【教學重點】
引導同學發現識字方法。積累詞語,朗讀、背誦詩歌。培養同學的聽說能力。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錄音課件。
3、生字卡片。
4、一張空白賀片。
【課時布置】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知
1、讓同學觀察一組象形字。
2、同學談觀察后的發現。
3、對同學的發現給予肯定。
并與今字對照,指出學習識字時更需要積極地去探索和發現。
4、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發現、探究識字方法
1、字卡出示“漂、飄、完、園”四個字:
同學認讀后把字卡貼在黑板上。
2、觀察、比較這兩組生字:
同學談發現。
3、小組內交流、匯報:
尊重同學獨特見解,鼓勵同學敢于發表自身的意見。
4、同學匯報后,板書“票、元”兩個字:
同學認讀、組詞、理解詞義。
(板書符合教學內容的組詞)
5、出示“直”、“扁”兩個生字:
生認讀后把字卡貼在黑板上。
6、指導加偏旁組成新字并組詞:
師板書。
7、觀察、比較這兩組生字:
同學談發現。
8、閱讀學習伙伴的話,觀察四組生字,總結識字方法:
“加一加、“減一減”。
9、分別說出:
各組字分別用的哪種識字方法。
10、課件出示6個生字:
同學認讀。
三、聯系生活,體會“張”字的不同含義
1、出示“張”字:
同學認讀。
2、找出班內姓“張”的同學,說明:
“張”可以表示人的姓氏,如:
張爺爺。
(師板書)
3、出示其它帶“張”字詞語:
同學自學,理解字義。
4、生匯報交流,師引導同學理解詞義:
⑴ “張貼”、“東張西望”、“張開嘴巴”,同學用動作演示詞義。
⑵ “一張畫”實物講解。
⑶ “開張”配畫,并在句子中理解詞義,如:
某某飯店今天開張了。
5、引導同學根據“張”字不同意思進行擴詞練習。
四、鞏固方法,課外延伸
1、課后,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2、體會生活中“張”字的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認讀詞語
1、導入:這一單元我們已經學過不少漢字了,看看這些字詞和你們成為朋友了嗎?
2、大屏幕出示詞語,同學認讀:
⑴ 指名讀:
指導讀準輕聲和平翹舌音。
⑵ 開火車讀。
⑶ 同桌互讀、互聽、糾正字音。
⑷ 組內交流,理解詞義。
⑸ 指導同學用“照顧”、“精彩”等詞進行口頭造句。
⑹ 全班交流積累的詞句。
二、讀讀背背
1、結合拼音,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師范讀:
同學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認讀、理解詞語:
組內討論,理解“依偎、港灣、享受、溫暖”四個詞語。
(認讀積累,為閱讀掃清字詞障礙)
4、同桌互讀:
在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5、分段閱讀,理解詩歌:
第一段:
考慮:
我家的家庭成員都有誰?
第二段:
結合詩的內容展開合理想象。
第三段:
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家的那種溫馨、寧靜、和睦的氣氛。
6、指導背誦詩歌。
7、配樂朗誦。
三、實踐活動
1、積累看電視、上活動時認識的好詞、好句。
(張貼在墻報上,展示自身認識的字、詞、句等)
2、體會家的溫暖,為家做一件力所能和的事。
〖板書設計
日積月累 讀讀背背
《鞋》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我該怎么辦
一、創設情境
1、播放動畫:
畫面上,知心姐姐講述小明生活中遇到的煩惱故事。
激發興趣,引起同學思索。
2、讓女生看,男生閉眼睛。
3、女生把看到的故事講給男生聽,男生聽后在全班講,大家傾聽,引導同學評一評誰說得最清楚,誰聽得最仔細,評議誰做得對。
商議怎樣幫小明想方法。
二、合作探究
1、分組商議:
想什么方法說服小明的媽媽爸爸?
2、小組商議:
個別同學發言,大家傾聽他的想法,然后評議。
3、確定本小組的方法。
4、全班討論:
哪個小組的方法比較合理,最后選定最好的方法。
5、讓各小組內的同學采用自身小組喜歡的方法扮演家長、小朋友、同學等角色。
6、扮演勸說家長的過程:
說服“家長后”,請“家長”談談,為什么接受了“小朋友”的要求。
7、各小組選出優秀的,上臺扮演。
三、創新發展
讓同學說一說自身有哪些類似的經歷,自身又是怎么做的?
說一說自身會做哪些家務?
教教其它同學。
交際感言:
用一句話,一句廣告語、一幅畫、一首歌,表達學習后的情感體驗,呼吁給小朋友一個生長的世界。
四、安排同學看展示臺的內容
〖板書設計
我該怎么辦?
溝 通
說清楚 聽仔細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滬教版培智實用語文第一冊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自我,熟悉家庭、學校的環境和人員、認識常見的動植
物和自然現象。認識常見的生活用品。
2、學會飲食、穿衣、如廁等基本技能。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適應學校生活。
4、識讀簡單字詞、會書寫簡單筆畫
重點難點: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進行分層次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
生習慣。
總課時:65課時
第一單元頭手足
教學內容:滬教版培智實用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人》
第二課《耳鼻口目》。
教學目標:1、知道自己的身體部位并學會指認,了解其作用
2、識讀字詞、會書寫筆畫
3、愛護自己的身體
教學重難點: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識讀字詞
第一課人
教學內容:第一單元P1-P3
教學目標:
A組:
1.學習生字:人、頭、手、足,會認讀,理解意思。
2.能聽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頭、手、足。
3.學習寫基本筆畫:點。
B組:
1.學習生字:人、頭、手、足,會認讀,理解意思。
2.能聽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頭、手、足。
3.描寫基本筆畫:點。
C組:能安靜的坐在座位上。
重點、難點:1.學習生字,讀準音,理解意。
2.學習寫基本筆畫:點。
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看圖認讀字詞
教具:掛圖、字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坐得最神氣!(糾正學生坐姿)
二、發音器官訓練
發音兒歌:
《大公雞》jq
大公雞,真美麗,紅紅的雞冠花花衣,每天清早喔喔啼,它叫我們早早起。
三、新授
看圖理解圖意
1、出示掛圖:人
問:這是什么?
師領讀,學生齊認讀(要求A組學生必須認讀B組學生盡量認讀。)
說話:我是人,你是人,我們都是人。
學生齊讀
2、出示掛圖:頭
問:這是人的什么?
老師領讀,學生齊認讀
老師指名讀
3、出示掛圖:手
問:這是人的什么?
老師領讀,學生齊認讀
老師指名讀
4、出示掛圖:足
問:這是人的什么?
老師領讀,學生齊認讀
生答師小結:腳又可以叫足。(分清腿和足)
出示字卡:足
再老師領讀,學生齊認讀,指名讀,
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
5、齊讀四個生字:人頭手足,
老師找個別學生讀,糾正錯誤發音
四、總結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我們的`身體部位:頭手足,同學們要愛護自己的身體部位,保持清潔,不要受傷。還認識了四個生字,希望同學們以后見到它們能夠認讀它們。
五、作業
A組同學自己復習書中圖片含義
B組同學在幫助下復習書中圖片含義
六、板書設計
圖1圖2圖3圖4
頭手足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認自己身體部位
教具:掛圖、字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糾正學生坐姿
二、發音器官訓練
發音兒歌:
《小白兔》tai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三、復習、新授
出示掛圖讓學生指認
導入:昨天我們已經認識了頭手足,今天我們繼續來看一看它們都長在身體的哪里。
1、老師邊指圖片邊指自己的身體部位示范給學生看。
2、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
師:你的(頭、手、足)在哪里?
A組學生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
B組在老師知道下完成
3.游戲——比一比,看誰又快又準。
老師出示詞卡,學生指相應的部位,并讀出字。
四、指導讀書
讀書時要做到哪些呢?
1.學兒歌:腳放平,背挺直,肩要平
2.書本穩穩手中拿,還要稍稍向外斜
五、總結
昨天認識了頭手足,今天我們又知它們長在了哪里,希望同學們下了后能夠好好復習。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筆畫書寫筆畫
教具:掛圖、字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糾正學生坐姿
二、發音器官訓練
發音兒歌:
《大公雞》jq
大公雞,真美麗,紅紅的雞冠花花衣,每天清早喔喔啼,它叫我們早早起。
三、復習新授
出示掛圖,請學生指認自己相對應的身體部位。
導入:大部分同學已經能夠認識頭手足了,而且也能正確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了,那今天咱們再來認識一個關于漢字的新朋友筆畫。我們今天要學的筆畫叫做:點
(在多媒體上出示課件)
1、問:這個筆畫叫什么?
老師領認讀,學生齊認讀,個別讀
2、老師在黑板上書寫筆畫:點
學生書空,上黑板練寫
2.認識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認識豎中線和橫中線。
3.在田字格中點的書寫。
(1)看一看書上點寫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2)師范寫,生描紅。
(3)在田字格中書寫。
4.講解寫字姿勢:
(1)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筆,手指稍稍彎曲,不使勁握筆桿。師巡視指導。
(2)寫字時,頭要正,上身稍向前傾斜,左手壓住本子,右手輕輕移動。
(3)眼離書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端一寸。
六、總結
看圖認讀生字。
七、作業
A組:書寫基本筆畫:點。
B組:描寫基本筆畫:點。
板書設計:圖1圖2圖3圖4
手足人頭
(點)
第二課耳鼻口目
教學內容:第一單元P4-P6
教學目標:
A組:
1.學習生字:口、耳、目,會認讀,理解意。
2.能聽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口、耳、目。
3.用“這是**。”句式練習說話。
4.學習基本筆畫:橫,并會書寫。
B組:
1.學習生字:口、耳、目,發音正確,理解意。
2.能聽指令,指出自己身上的口、耳、目。
3.描寫基本筆畫:橫。
C組:能安靜的坐在座位上。
重點、難點:
1.學習生字:口、耳、目,會認讀,理解意。
2.用“這是**。”句式練習說話。
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看圖認讀字詞
教具:掛圖、字卡
教學過程:
一、發音器官訓練
發音兒歌:
《小白兔》tai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二、復習導入
看卡認讀:
人、頭、手、足
學生齊讀并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
師:我們頭上有什么呢?
三、新授
1.看圖認字。
出示掛圖:口
問:這是什么?
師領讀,學生齊認讀,指名讀
師解說嘴又可以叫做口
師出示字卡:口
老師領讀,學生齊認讀,指名讀
問:口可以做什么?
學生練習說(吃飯喝水唱歌說話。。。)
2、出示掛圖:耳
問:這是什么?
老師領讀,學生齊認讀
師出示字卡:耳
學生齊認讀,指名讀,糾正錯誤發音
問:耳用來干什么?
學生自己練習說
3、出示掛圖:目
問:這是人的什么?
老師領讀,學生齊認讀
師小結:眼睛又可以說成“目”,板演象形,
出示字卡:目
老師領讀,學生齊認讀,指名讀
學生齊讀三個生字:耳鼻口,找個別讀,糾正學生錯誤發音。
4、練習句型:這是XX?
師指掛圖:這是什么?
A組學生獨立練習說完整句子
B組學生在老師輔助下練習說
四、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四個身體部位耳鼻口,希望同學們能愛護身體部位,保持清潔,不要受傷。還認識了四個生字,希望同學們以后見到它們能夠認讀它們。
五、作業
A組同學自己復習所學內容
B組同學在幫助下復習所學內容
C組同學家長負責把課堂內容重新講解給學生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認身體部位
教具:掛圖、字卡、PPT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糾正學生坐姿
二、發音器官訓練
發音兒歌:
《小白兔》tai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三、復習
語文教案 篇6
習作指要
1.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查閱資料,使學生弄清蘋果的常見品種,栽培的歷史,生存條件,營養功效等,獲取寫作的第一手材料。
2.引導學生有條理地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寫明常見品種、生存條件、營養價值及幾種常見蘋果在外形特征、品質、類別等方面的差異。
3.經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盡力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教學要求]
1.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參觀訪問果園、商店認識水果品種以及查閱有關資料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懂得:接觸社會,有目的查閱資料是獲取寫作材料的重要來源。
2.練習按所提出的問題和所提供的卡片資料及自己在閱讀和參觀訪問時所獲取的新鮮資料,介紹某種事物的方法。
3.借助寫作練習,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摘抄、制作、運用資料卡片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按順序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
難點: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課前準備]
1.利用活動課帶領學生參觀訪問本地的幾家水果店,認識幾種常見的蘋果,看看它們的形狀、顏色、品種等,了解它們的`特點、產地、什么時候成熟,屬于幾類果等。填好參觀記錄表(表式見書上第65頁)。
2.組織學生去圖書館查閱有關蘋果的資料并做記錄。
3.訪問蘋果園的農藝師,了解蘋果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
蘋果是許多人都喜愛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稱世界四大水果,盡管如此,蘋果的種植史、生存條件、栽種地域和營養功效等人們往往知之甚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教材提供的資料,結合我們的參觀訪問以及到圖書館查到的資料,以(蘋果家族)為題寫一篇作文,來向人們介紹一下我們都愛吃的蘋果。(板書:蘋果家族)
二、自學課文
1.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這一次作文練習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們本次習作可從哪幾方面去寫?
(3)課文對完成本次習作有何具體要求?
2.討論交流。
[討論第(2)題時相機板書:蘋果的常見品種、蘋果的栽培史、蘋果的生存條件、蘋果的栽種區域、蘋果的營養功效]
過渡談話:以上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通過學習我對本次習作練習的目的、內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這還不夠,同學們對寫作的內容掌握得可能還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學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張卡片回答了習作練習中提出哪一個問題?
4.討論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們在課前參觀訪問、查找資料中獲取了哪些資料?它回答了作文練習中提出的哪一個問題?
2.交流討論,并逐一分類補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確寫法
1.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
以(蘋果家族)為題,按所提問的順序介紹蘋果。
2.交流習作內容。
(1) 分小組互相練說。
(2) 指名說。
(3) 評議(鼓勵學生要大膽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資料,并提示學生要注意運用過渡語句·)
3.獨立作文。
4.評議修改,布置學生以習作為藍本,準備做蘋果展銷會上的小推銷員。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繁星教案03-15
《語文天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