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

    時間:2025-02-26 07:11:05 二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美麗的植物園中,綜合復習前一段時間所學的知識。

      2、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解決植物園的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在美麗植物園中滲透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綜合復習前段時間所學的知識,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美麗植物園中滲透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難點:

      學生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具:多媒體、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出去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美麗的植物園去看看。

      師板書課題:美麗的植物園

      今天我們就在美麗的植物園中感受數學的奧秘。

      二、植物園導游圖

      1、觀察導游圖

      我們要去植物園要先規劃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植物園導游圖,來設計旅游路線。

      師投影出植物園導游圖

      A、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B、在班內反饋。找學生到講臺前來邊指邊說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2、解決問題

      A、解決第1小題從盆景園到樹林有幾條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讓學生先思考第1問,學生獨立找出答案后在班內反饋,找學生到講臺前邊指路線邊回答。

      解決第2問時,首先讓學生明白至少要走多少米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求最短的距離是多少米?

      學生明白后獨立思考,然后在班內反饋,重點讓學生闡明理由。

      B、結決第2、3問題

      從牡丹園到樹林有幾條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從月季園到菊花園有幾條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后,同位交流答案,要求說明理由,并相互判斷。

      在班內找學生反饋答案。

      找學生到講臺前邊指路線邊回答。全體師生共同判斷。

      三、科技館

      1、觀察情景圖

      師投影出科技館情景圖后,讓學生說出這是什么地方-科技館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和問題。

      2、解決問題

      A、求最大模型的高度

      a、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獨立思考如何判斷模型的高度。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答案。如果學生判斷有困難,引導學生可以根據笑笑的身高來估計模型的高度。

      b、班內反饋答案。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是如何估計出來的。

      模型大約高2米,因為模型的高度大約是笑笑身高2倍還少一些,所以是2米。

      B、找出模型中的角

      讓學生獨立在圖中找角。如果學生有困難,引導學生愛淘氣指的那個模型中去尋找。

      班內反饋時,讓學生指出自己找到的角,并判斷出是什么角。全體師生共同判斷。

      四、植物種類統計表

      1、觀察情景圖,找出數學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后在班內反饋,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各展區的植物種類:

      展區 牡丹園 菊花園 桃花園 月季園 樹林

      225 22 45 513408

      2、解決課本第1小題

      學生仔細觀察統計表找出哪個展區展示的植物種類最多?哪個展區展示的植物種類最少?相差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后在班內反饋答案,師生共同判斷。

      3、解決第2小題牡丹園、菊花園、桃花園共有多少種植物?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計算完成然后在班內反饋答案。

      4、自主提問并解決問題。

      同位兩人合作完成。要求一人提問,另一人解決,然后交換。

      班內反饋時要求同位兩人共同匯報。

      五、拓寬學生知識面

      展示各種生物圖片。讓學生閱讀課本86頁你知道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閱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六、班內匯報總結:

      1、說說今天有什么收獲?

      2、評價今天自己的表現如何?

      七、作業布置:

      做一張練習卷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

      復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復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分能力;

      3.

      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了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

      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生向上的動力;

      3.

      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

      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節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脫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于小朋友來說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么好方法來把這么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的效果。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教學重點:

      體驗統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法:

      探究性實踐作業。根據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并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

      出示統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計,你準備怎么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并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據”。(強調數據的準確性。)

      3、從你的統計中,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調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里有車?(家里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里有車的情況。)

      這么多同學家里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本文來源于教案頻道/]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計一個路口10分鐘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根據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分工,分發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


    面包車


    大巴車


    小轎車


    摩托車


    輛數


    6


    8


    33


    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鐘內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面包車最少。)

      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出示統計表,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

      回答問題(1)和(2)。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么建議?

      三、鞏固遷移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1、出示條形統計圖。

      讀懂統計圖。

      圖中1格代表( )份。

      說說每天的銷售情況。

      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還能發現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議?(學生自由發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據應該怎么表示?

      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指名回答說出數據。

      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課堂小結

      你覺得本節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板書設計

      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投影片、小黑板,計數器。

      教學過程:

      課件導入。

      課外小組的同學非常喜歡讀書,他們經常在午飯后到小小圖書館里汲取新鮮的養分,看,它們正聚精會神地學知識呢!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看一看。

      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1)你們知道小小圖書館的藏書情況嗎?(出示統計表。)誰能說說,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據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

      先獨立思考,再與小伙伴們說一說。

      過渡: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1)解決故事書比連環畫多多少本。

     、侏毩⑺伎迹谐鏊闶。

     、谥该麉R報,教師板書236-118=

      ③看算式,試著估算出得數的范圍。

      ④指名說說估算的過程。

      ⑤進行計算。236-118怎樣計算呢?

      請同學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抟孕〗M為單位在班內匯報、交流。

      (2)提一提。

      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求兩種書的差 的問題。

     、俑鶕貢闆r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數學問題嗎?

     、谥该卮穑處煱鍟。

     、圩寣W生嘗試利用已有的知識解答出來。

     、苤该麉R報的數,并說出計算過程。

      3.試一試。

      探索減法驗算的方法。

     。1)出示前兩幅圖,說出圖意。

     。2)結合實際討論:找回32元對不對?

      (3)總結減法驗算的兩種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頁的試一試,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4.議一議。

      探索筆算減法中連續退位的算理。

     。1)討論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 最簡便。?

      (2)各小組間交流、匯報。

      要求學生匯報時說出計算過程。

     。3)強調:筆算減法時,尤其是計算被減數末尾連續有幾個0的退位減法,個位不夠減,十位是0,要從不為0的數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減。

      (4)看黑板,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再來說一說。

      5.想一想。

      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筆算減法的法則。

     。1)自己結合學過的百以內數的比算減法法則,試著總結出萬以內數的筆算減法法則。

     。2)在小組內交流,完善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

     。3)班內匯報:在用豎式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4)在下面記一記。

     。5)運用筆算法則和應注意的問題獨立完成第58頁的試一試中的題目,并互相交流計算方法。

      6.議一議。

      討論加法算式驗算方法。

     。1)出示747+87=?獨立計算出來。

     。2)可以用什么方法驗算呢?與同伴互相交流。

      (3)匯報驗算方法。

      學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1題。

      2.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2題。

      (1)通過動物卡片游戲,練習三位數的減法。

      (2)還利用這四個動物卡片,練習列出三位數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頁的第3題。

      先讓學生判斷這三道題的對錯,然后再指出錯在哪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錯誤,并改正過來。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6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回顧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總結自己的收獲,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樣化。

      3.能根據現實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整理知識、回顧學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回顧學法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你又有什么收獲呢?學生可能回答: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我們可以解決簡單的買文具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地記賬;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們就來把這些內容進行整理與復習。(揭示并板書課題)

     。2)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

      二、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1.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出示:小明家有圖書587本,小紅家有圖書239本。

      教師:同學們,根據這兩個條件,你想到些什么?

      學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紅家的圖書很多,小明和小紅都喜歡看書……

      教師: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紅家一共有多少本圖書?小明家比小紅家的圖書多多少本?小紅家比小明家的圖書少多少本?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學生估算第1個算式,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學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學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學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師:誰估算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最接近呢?該怎么辦?學生4:同學3估算得比較接近。

      學生5: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來進行比較,看誰估算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最接近。

      學生用豎式計算,一人板演,全班齊練。587+239/826

      集體訂正后,說說計算時要同學們注意什么。

      學生: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應該向前一位進1。

      學生計算第2個減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豎式計算,看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

      2.根據現實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能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下面的動畫: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買東西,剛好買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從錢包里摸出了一些錢,發現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同學們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樣付錢?

     。1)學生獨立思考。

     。2)學生匯報。(略)

     。3)怎樣才能得出盡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復呢?小組討論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張數(張)5元的張數(張)第1種第2種第3種第4種

     。4)學生匯報,出示表格:

      2元的張數(張)5元的張數(張)第1種58第2種106第3種154第4種202

     。5)仔細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2元的張數如果增加,5元的張數就減少;2元的張數如果增加5張,5元的張數就減少2張;2元的張數只能5張5張的數;5元的張數都是雙數……

      三、反饋練習,拓展運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動物園去參觀,參觀的門票有兩種:價格最低的為30元,價格最高的為50元。明明買了3張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二的思考題。

      教學反思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6

      冊數:二年級下冊

      教師姓名:

      任教班級:

      二年級數學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復習等。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游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7

      設計說明

      鑒于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學生在認數的過程中離不開直觀的模型!靶巍弊鳛閷W生學習的載體,能將抽象的數形象化,可以較好地理解數的意義和讀寫數的方法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感。本節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圖、直觀模型,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的基礎上掌握較抽象的內容,深化對大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大數的意義,通過估算,深化對大數的認識。

      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為學習萬以內的數做好準備。同時,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估計結果,在討論中找到合理的方法和結論,從而積累對大數的感性經驗。

      2.數形結合,充分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大正方體建立“千”的直觀模型,直觀認識計算單位“千”及各計數單位間的關系,掌握數數的方法和規律,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結合計數器的有效利用,將點子圖和小棒引進課堂,使學生從數的概念等各個方面認識數,體會表示數的多種方式,進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計數器 小棒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情境圖,理解“大數”。

      (1)組織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說一說,都想到了什么?

      (2)引導學生估計:這個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

      (3)學生討論后匯報估計的結果。

      (4)引導學生進行思考:1000和我們以前認識的100相比有什么不同?

      2.揭示課題。

      大家估計的數都是比我們學過的100多得多的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0多得多的數——1000以內數的認識及讀寫。(板書:1000以內數的認識及讀寫)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使學生理解大數的`意義,從而引出課題,并為本節課的順利進行創設了良好的開端。

      ⊙探究新知,引導發現

      1.教學教材75頁例1。

      (1)復習舊知。

     、僬f一說一(個)、十、百之間的進率。

      ②說一說自己數數的方法。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完成課堂活動卡。

      (3)全班交流匯報。

      (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4)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多少個小正方體組成的?你們有什么發現?(這個大正方體是由1000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發現: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5)介紹“千”這個新的計數單位。

      (6)教師質疑:關于數數,你們有什么新的發現?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面對不同的數量,可以選擇不同的數數方法。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十進關系)

      (7)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數一數小棒,依次數出十根、一百根和一千根小棒,進一步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8)體驗一千。

      引導學生摸一摸,感覺一張紙的厚度。再出示一百張紙,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感覺一百張紙的厚度。引導學生想象一下一千張紙的厚度,出示一千張紙,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一千張紙的厚度。

      (9)師生共同總結: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扒А笔俏覀兘裉煨抡J識的一個計數單位,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十進關系。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8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一)數與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義務教材第三冊里,現在是乘法口訣全學完之后,再學習。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1)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學“整百、整千數的口算加減法”(義教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一)中)。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1)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繼續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復雜一些)。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如,在“克和千克”(第87頁的內容、第89頁第7題)和“統計”(第113頁第3題)的教學中,都安排了解決問題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銳角和鈍角)

     。ㄈ┙y計(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于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么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屬第一個層次,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數學知識,這些活動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由此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理解并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課時安排:

      1、解決問題????4課時

      2、表內除法(一)????15課時

      3、圖形與變換????3課時

      4、表內除法(二)????11課時

      5、萬以內數的認識????10課時

      6、克與千克????2課時

      期中復習????4課時

      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8課時

      8、統計????2課時

      9、找規律????4課時

      總復習????6課時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凇⑹箤W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引入

     、、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好嗎?

      動手實踐一:

     、沤處熖岢鲆螅赫埻瑢W們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茖W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菍W生匯報

      提問:誰愿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冉處熤钢厦嫠姆N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現了沒有?

     、烧垖W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⑹教師歸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字卡片數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佟⒔處熋鞔_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2、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設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愿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后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3寫在除號的'后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后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于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3、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佟⒆x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題意進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觀看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分小棒的過程。提問:總共分幾此?第一次每堆放幾根?

     、、指導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幾根該用12除以幾?等于幾?

      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號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二小題

     、佟W生獨立做

     、、集體訂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根該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比較一、二兩題

      為什么第一小題是除以3,而第二小題除以4?

      (3)、做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所表示的意義。

      4、歸納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二的第一題

      6、板書設計(略)

      五、教學設計說明

      1、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

      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③、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④、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3、教學設計

      ①、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⑴、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律;

      ⑵、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

      ⑶、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取⒔虒W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

     、、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⑴、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啤⒂"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⑶、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0

      教學目標

      1.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

      3. 進一步發展同學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4. 培養同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課件,紙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幣。

      公開課教案JIAOXUE SHEJI數學三年級培訓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了!你現在有多高,知道嗎?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師:請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約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統一,要想準確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辦呢?

      生:量一量。

      師:誰能幫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丈量結果。)

      板書:1米39厘米

      師:剛才誰估測的比較接近1米39厘米?

      師:這里面有咱們學的幾個長度單位?

      生:兩個,米和厘米。

      師:那么1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米長的紙條)

      1厘米呢?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厘米長的紙條)

      師: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評析:本節課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節課,教師由談話引入,圍繞著同學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親切、自然,切合實際,同學興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參與到學習中來,不只為這節課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心理準備,同時,又巧妙地進行了舊知的復習,為后邊的新知研討打好了知識基礎。]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1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學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2

      教學內容:教材52—53頁例1,想想做做的 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同學掌握直接撥珠的不退位三位數減法的珠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會用口算和珠算互相檢驗。

      2.繼續培養同學多種感官協調動作的能力。

      3.培養同學遷移、類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在實際計算中,繼續讓同學體會珠算的直觀與便利,滲透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能直接撥珠的三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珠算方法。

      教學難點

      按要求各感官協同運作,正確進行珠算減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一個大算盤

      學具:每名同學一個小算盤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復習撥珠方法和數位:

      在算盤上撥上下面各數,再撥去。

      335 123 212

      要求同學先獨自邊說數邊撥珠,注意指法要正確,然后同桌互相檢查撥上、撥下各數時的指法和所撥的數是否正確。

      2.復習珠算加法:

      用珠算做下面各題。

      51+23 212+136 210+608

      要求同學先獨立珠算,寫出得數,然后指名在前邊大算盤上珠算這三道題,其余同學判斷正誤。

      教師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珠算加法的?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剛才我們練習了兩、三位數的不進位珠算加法,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三位數的不退位珠算減法。

      板書課題:不退位減法(1)

      (二)教學例1、

      1.教學例1

      (1)板書:例1 用珠算計算 335-123

      (2)指名讀題

      (3)板書:335-123

      教師引導同學由珠算加法的計算方法進行類推,得出做珠算減法,也要在算盤上定好個位,撥上第一個數即被減數后,從高位減起。

      板書:1.在算盤上定好個位;

      2.撥上被減數后,從高位減起。

      定好個位后,師生一起在算盤上撥上被減數335。提醒同學要邊說數邊撥珠。

      引導同學考慮、回答:從335里減去123時

      從高位起,百位減百位、十位減十位、到個位減個位。123

      的1百要從哪一位上的數減去?然后再減什么?從哪一位上的.數減去?

      使同學明確:

      要減去123,先要減去100,從百位上撥去1,然后從十位的3撥去2、最后從個位上的5撥去3。

      同學試算。

      指名到前面大算盤上演示,并板書得數。

      教師提問:在從335里減去123時,你注意了什么?

      使同學明確:

      在計算時,要對準數位,從高位起依照數位順序依次減去減數各位上的數,要邊說數邊撥珠。

      師生一起把335-123再完整地打一遍。

      3、用差加減數的方法進行驗算

      212+123=

      2.反饋練習:想想做做的第一題。

     。1)同學試算,教師巡視,和時糾正同學出現的錯誤。

      (2)提示同學,在以后的練習中,可以利用口算和珠算互相檢驗。

      (3)提示同學用珠算得出三數的差后,可用所得的差加上減數,看是否得被減數,用珠算加法來檢驗珠算減法。

      用差加減數的方法進行驗算

      3.珠算加減法的比較。

      教師引導同學把本節課學習的珠算減法與上節課學習的珠算加法進行比較,考慮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同學總結出,珠算加法和珠算減法都要在算盤上定好個位;撥上第一個數后,從高位算起;計算時,對準數位,邊說數邊撥珠。所不同的,加法是在第一個數上加上第二個數,減法是在第一個數上減去第二個數。

      三、鞏固發展

      1.想想做做的3、4題。

      教師讀數,大家在算盤上撥數,再寫出來。教師巡視、判閱。

      2.珠算加、減混合練習。

      用珠算做下面各題,能口算的用口算檢驗,不能口算的用珠算檢驗。

      945-424

      8/9-805

      79+7-53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珠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減法,誰來說說做珠算減法應注意哪些問題?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3

      第一課時:除法(一)認識豎式

      教學內容:課本第2頁~第3頁 分蘋果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投影儀,學生準備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豎式: 4

      5丿 2 0

      2 0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 商:4表示分4盤。

      除數 5丿2 0 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頁例6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學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的多樣化,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統一美,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

      目標解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定位在學生已了解物體排列的簡單規律和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的`。通過動手操作、觀察,讓學生在發現規律,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感受多種方法內在的聯系,理解并掌握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感受知識之間的普遍聯系,體會數學的統一美,也使學生積累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感受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類按規律排列的有關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同學們算題老師猜。老師猜得都對嗎?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類問題。(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顧規律,提出問題。

      1.動手操作,擺小旗。

      2.發現規律,說小旗。

      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規律?說一說,接下來再擺第10面是什么顏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問題,猜小旗。

      按照這樣的規律擺下去,第16面小旗應該是什么顏色?

     。ǘ┳灾魈骄,解決問題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寫一寫,把自己的方法表達清楚,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匯報交流,組織研討。

     。1)預設一:畫圖法

      第16面小旗應該是黃色的。

     。2)預設二:符號法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應該是黃色的。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到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聯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激發探索規律的欲望,培養探索發現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中體驗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律的。

      【教學準備】

      1.課件、題卡。

      2.課前準備:各小組用幾種顏色的花設計一個布置花臺的方案,可選一種或幾種顏色,讓學生自由發揮。

      3.回家收集爸爸或媽媽的年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五一”節快到了,為了增添節日的喜慶,小朋友設計了布置花臺的方案,現在就請各小組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朋友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朋友的設計都挺棒,我們看得出來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規律。確實,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嗎?(板書:探索規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構

      1.教學例1

      教師:小朋友喜歡旅行嗎?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媽媽去旅游,從重慶出發,去大約300千米遠的成都。

      多媒體出示地圖,動畫演示出行的過程。

      再在電腦上出示:

      重慶到成都大約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師: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樣填?

      將教科書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讓學生完成書上第66頁例1填表,可獨立填,也可討論合作填。

      學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談一談自己的填法。

      教師:根據自己填寫的已行路程,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自由匯報自己的發現。

      學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學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學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師:說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斷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斷減少。

      2.教學例2

      教師: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笑話。

      小明今年8歲,小華今年9歲。小華對小明說:“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氣地說:“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滿9歲,就和你一樣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他們說的實際上是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探索年齡的規律。請小朋友將收集到的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年齡填在題卡上。今年5年后10年后()年后父(母)(歲)學生(歲)相差(歲)

     。1)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個表格怎樣填,說說這樣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結果。

     。2)觀察所填表格,你發現了什么?

      三、練習應用

     。1)剛才大家探索有關年齡的規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對手指的游戲。教科書第67頁課堂活動第1題。

     。2)教科書第68頁課堂活動第2題。

     。3)●○●●○●●●○●●●●()將圖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給最喜歡的、最要好的朋友。(蘊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數學接龍游戲。

      可以小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個人說一個數2,后邊的人接著說比前一個多3的數。

      也可以由大數遞減為較小數。

      四、小結

      小朋友玩得開心嗎?“五一”長假小朋友會過得非?鞓。老師知道,今年5月1日是勞動節,明年5月1日小朋友會過什么節呢?小朋友,像這樣有規律的現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認真觀察、思考,就能發現更多的規律。

    【數學二年級下冊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優秀10-25

    數學教案二年級下冊優秀06-18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優秀02-11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05-12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09-21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優秀(精選)05-26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04-17

    [優]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07-20

    (優秀)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12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必備】10-0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精品少妇一区二 | 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 | 小h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最新99国产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