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5-02-26 07:03:22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通用15篇)【薦】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通用15篇)【薦】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情景,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系,形成平行線的表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現(xiàn)象。過程方法:

      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能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情感與態(tài)度:

      提高學生欣賞平行美的能力,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平行線。畫平行線。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平面”、畫平行線。

      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孩子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桌上有兩枝鉛筆,一位同學從旁邊經(jīng)過的時候,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咦,鉛筆呢?(課件演示:兩支鉛筆從桌子上滾掉在地上)。

      生:鉛筆掉下來了。

      師:那兩支鉛筆掉在地上,可能是什么樣子?你能想象一下,把他們的位置關系畫下來嗎?動手畫之前,老師提出幾個要求:今天的數(shù)學課上,我們能把這兩枝鉛筆想象成兩條直線,可以嗎?(直線有什么特征?)畫的時候用上工具尺子;各種方法盡可能不一樣,給定的時間里比比誰畫得多。

      2.初探

      用實物展示臺展示一個同學的畫法如下

      師:我們看這位同學的畫法,他畫了()種,有比他多的嗎?老師剛才提出了要求,各種畫法盡可能不一樣。現(xiàn)在這幾種畫法中,真的沒有相同的畫法嗎?

      生:不是。

      師:哪些畫法是相同的?為什么?

      生:第一種和第四種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有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師:老師懂了你的意思,就是兩條直線有一個點是重合在一起的。那就是說,兩條直線——

      生:交叉在一起。生:相交。

      師:很好。剛才有同學說了一個很好的詞:相交。(板書:相交)指著學生畫了“角”形狀的兩條直線,引導學生辨析他們是否相交?師:(手指第三種方法)這兩條直線相交嗎?生:不相交。

      師:我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相交師肯定的,但這是兩條直線,向兩邊無限延伸后,是什么結果?

      生:畫得長一些會相交的。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生:那條直線斜過來。生:這條直線靠過來了。

      師:老師知道大家的意思。原來這兩條直線之間有這么寬(指第三組直線的下半部分),現(xiàn)在這條直線向這條直線靠過來了,兩條直線間靠得越來越近了,按照這個趨勢,他們肯定會有相交的一點。

      師:哪個同學上臺,用測量的數(shù)據(jù)把大家剛才觀察的結果表示出來?師:還有不同的方法說服大家嗎?(讓事實說話)(測量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

      師:看上去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畫長一些實際上是相交的。照這樣看來,這兩組的兩條直線也是相交的。

      生:不是。

      師:怎么不是呀?那位同學用測量的數(shù)據(jù)來說服大家。

      生上臺測量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并說明:寬度沒有變化,兩條直線一直隔著這么遠,不會相交。

      師:經(jīng)過一番分析,這位同學畫的這么多種畫法中,歸根結底實際上是幾種不同的畫法?看來畫在點子紙上的兩條直線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生:或者相交,或者不相交。

      師:和你的同桌說說,你剛才畫的各種畫法中,哪幾組直線是相交的,哪幾組直線是不相交的。

      交流。(你畫了幾種畫法,實際上是幾種不同的畫法?)

      師:同學們畫的直線都在這張紙上,我們把他們說成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系有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相交,一種是不相交。我們把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相互平行。(板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來看這樣一組判斷題。

      【設計意圖】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jīng)感受了“平行”現(xiàn)象的存在,只是這種感受是膚淺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對教材中關于平行概念的語言描述學生理解尚有困難。

      3.深究

      師:我們是通過掉在地上的兩枝鉛筆,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關系。讓我們還是回到上面的話題上吧。如果桌上的鉛筆,一枝掉在地上,另一枝還在桌上,那這兩枝鉛筆所在的直線還能相交嗎?(課件演示這樣的場景)

      生:不會。師:為什么?

      生:一枝在上面,一枝在下面。畫長一些,上面的還在上面,下面的還在下面。師:很有想象力。看到兩枝鉛筆現(xiàn)在的位置不由得想到了立交橋,請看大屏幕有些汽車在地面上行駛,有些在立交橋上高速公路上行駛,我們動手做個模擬試驗,用一個手指移動演示下面的汽車行駛的路線,用一個手指演示在上面路面上行駛的路線,兩輛車從不同的方向開來,結果:兩輛汽車會相撞嗎?為什么?

      生:一個在上面,一個在下面。(多請幾個同學說一說)

      師:你們抓住了關鍵,因為兩輛汽車在上、下兩個不同的路面上,所以這時這兩條行駛路線既不相交,也不是平行,它是一種特殊的情況。而在小學階段所學的相交和平行特別強調,在同一個平面內。

      師:同學們,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圖形和線條的世界,借著這兩枝鉛筆我們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你能從下面的圖片中找出相互平行的直線嗎?(課件出示:課間10分鐘)日常生活中,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平行或是相交的直線的?

      【設計意圖】生活是學生認知形成和發(fā)展堅實的踏板,離開了生活進行教學,為學生支起的就是一個空架子。“同一平面”的含義是學生理解的一個瓶頸,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呢?

      利用剛才的情境深掘一尺:桌上的兩枝鉛筆只有一枝掉在了地上,這時候兩枝鉛筆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呢?孩子的意見會出現(xiàn)分歧,有的認為相交,有的認為不相交。多媒體適時出示立交橋,并且?guī)ьI孩子做一個模擬試驗,用一個手指頭表示下面汽車的行駛路線,一個手指頭表示天橋上汽車的行駛路線。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它們從不同的`方向開來,不會撞車的原因在于這些汽車在上、下兩個不同的平面上,而我們小學階段所講的平行與相交都是指在“同一個平面內”。以此為踏板支撐起學生對抽象數(shù)學術語“同一平面”的理解。在孩子內心世界,他們較少用數(shù)學術語、命題的方式來建構自己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的,鮮活而有貼切的表象是理解抽象概念內涵的最佳“錨樁”。

      4.操作

      師:我們的同學勤觀察、善思考,已經(jīng)認識了平行。那我們能動動手畫出平行線嗎?一邊畫,一邊總結畫平行線你用了哪幾個步驟。

      討論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生:先畫一條直線,然后再畫一條直線。

      師:有什么要補充的嗎?這兩步之間有沒有做什么?生:把尺子這樣。師:誰能幫助他表達?生:移動生:平移

      師:(板書:平移)老師剛才聽到同學這樣說:要平移!非要平移嗎?為什么?生:不平移的話,直線就會斜掉,就不是平行了。

      師:那怎樣保證是平移呢?,還記得圖形在方格紙圖上的平移嗎?請看大屏幕,正方形在方格紙上移動,它能一次平移到這一格嗎?為什么?將方格紙斜著放,正方形在方格紙上平移。

      師:如果沒有方格紙,要想平移,你覺得關鍵是什么?

      師:對了,如果要讓這個正方形,就像小火車,要想火車平移,那關鍵就得給它造一條軌道。現(xiàn)在請你拿一把三角尺,你能想辦法,讓他平移嗎?

      演示畫平行線嗎?和老師同步練習。

      學生獨立練習。

      加大難度,你能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學生嘗試,然后演示。

      再加大難度,你能過這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學生嘗試,演示。交流:在畫平行線的時候,你覺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畫平行線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難就難在,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應該要這樣畫,但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畫。知識不能很好的為技能的展開提供有力的支撐。

      5.沖浪

      想想、擺擺、填填

      (1)第一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平行,第三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平行,那么第三根小棒和第一根小棒()

      (2)先擺一組平行線,再在不同的方向上又擺了一組平行線,可能擺成()圖形。擺成的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之處?

      書第41頁第3題。自己思考,討論交流。

      6.總結。

      學到這里我們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看老師的板書,還缺個課題,你能幫幫忙,給我們今天的課取個名字嗎?能說說理由嗎?

      欣賞平行事物,感受平行美

      總結:平行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無處不在,下面大家一起來感受平行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的美。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萬,其中的奧秘有許許多多,老師相信,只要你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你不但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你還會用你的智慧來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美好畫卷。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25~126頁例1、例2,第127頁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能在活動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可能的,有些則是不可能的。

      2.在具體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術語來判斷生活中的確定現(xiàn)象和不確定現(xiàn)象。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猜想、分析、判斷、推理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活動情景中體驗生活中的確定現(xiàn)象和不確定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能用比較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對確定現(xiàn)象和不確定現(xiàn)象進行分析描述。

      【教具學具準備】

      硬幣、裝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師:上課之前告訴同學們一個消息,我們班馬上要轉來一位新同學,請同學們猜一猜,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

      2.學生猜:可能是男同學,也可能是女同學,不能確定,都有可能。

      3.教師小結: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可以確定它的結果,有的事情則不能確定它的結果。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確定現(xiàn)象。

      (1)教師:大家喜歡玩游戲嗎?我們來玩一個拋硬幣游戲怎么樣?拋硬幣之前請同學們猜一猜硬幣落地后,是

      正面向上呢?還是反面向上?

      (2)學生分組進行拋硬幣活動,注意記錄和觀察硬幣落地后,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向上。

      (3)活動后請學生用語言描述硬幣落地后,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向上,得出這件事是不確定的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語言描述:同學們的這些意思,在數(shù)學上我們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書:可能……也可能……)這個詞語來描述這種不確定現(xiàn)象。

      (5)教師小結:拋一枚硬幣,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像這樣的,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不止一種,而使人們事先不能確定的現(xiàn)象叫做“不確定現(xiàn)象”

      (板書:結果不止一種?不確定)。

      2?研究確定現(xiàn)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學生可分組摸球后,記錄摸球后的結果。教師:當盒子里全是白球時,從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結果怎樣呢?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師引導規(guī)范語言:同學們的這些意思,在數(shù)學上我們一般用“一定”這個詞來說。

      (板書:一定)

      教師:這樣放球可能從盒子里摸出黃球嗎?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不可能,不會……

      教師引導規(guī)范語言:同學們的這些意思,在數(shù)學上我們一般用“不可能”這個詞來說。

      (板書:不可能)

      教師:(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黃球)當盒子里全是黃球時,從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結果又怎樣呢?

      學生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摸球結果。教師小結:像這樣結果只有一種,我們就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確定現(xiàn)象。

      三、猜想驗證

      1.(教師將兩種球混裝)提問:現(xiàn)在盒子里裝了3個黃球和3個白球,從里面任意摸出一個,會是什么球呢?教師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語言來描述摸球結果。

      2.小組摸球,試驗驗證。

      (1)試驗要求。

      教師:老師給每組都準備了一個盒子,里面有3個黃球和3個白球。請組長負責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兩次,摸之前要先想想:會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組內的記錄員要將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結果記錄下來。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搖一搖,再繼續(xù)摸。教師: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合作,小組活動開展得又快又好。小組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2)教師小結:完成教科書127~128頁1~3題。

      2.討論生活中的不確定現(xiàn)象。

      教師:生活中,哪些是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發(fā)生的'事情?

      教師舉例,引導思考,如:“猜中指”、“石頭、剪子、布”等游戲。教師:誰來介紹一下這些游戲?你能預測一下結果嗎?

      教師小結: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不止一種,是事先不能確定的。

      學生舉例,分析游戲結果。

      教師:想一想,平常你還玩過哪些游戲,或者你能不能自己來設計這樣一個游戲,使它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不止一種,是事先不能確定的。

      要求:獨立思考,同桌互玩,邊玩邊想:這個游戲的結果是確定的嗎?為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

      教師小結: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有趣的游戲,它可能出現(xiàn)的的結果不止一種,在玩之前是不能確定的,屬于數(shù)學上的“不確定現(xiàn)象”。也正是因為結果的不確定,人們才可以反復玩,在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中去感受無窮的樂趣。

      四、全課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3

      本冊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shù)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shù),掌握十進制計數(shù)法,會根據(jù)數(shù)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shù),會根據(jù)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體會和感受大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數(shù)感。

      2.會筆算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整十數(shù)除幾百幾十數(shù)。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qū)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shù),能按指定度數(shù)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tǒng)計圖,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yǎng)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1.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大數(shù)的認識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shù)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shù)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shù)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掌握數(shù)位順序表,根據(jù)數(shù)級正確地讀寫大數(shù),會比較大數(shù)的大小,會將整萬、整億的數(shù)分別改寫成用“萬”和“億”作單位的數(shù),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大數(shù)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求出它的近似數(shù)。

      3.在認數(shù)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數(shù)感。

      教案

      課題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例1)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shù)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shù)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shù)級、數(shù)位。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揭示各計數(shù)單位間的關系的過程,掌握數(shù)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大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shù)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計數(shù)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教學難點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圖片和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

      1、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shù)?

      2、數(shù)數(shù):

      1)從689一個一個的數(shù)到712。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shù)到540

      3)從910一十一十的數(shù)到10004)從200一十一十的數(shù)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shù)?

      4、出示圖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我們經(jīng)常用到比萬大的數(shù)。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請學生試著讀一讀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更大的數(shù),板書課題: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shù)器,一千一千地數(shù),當數(shù)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shù),10個一千是多少?

      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么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shù),當數(shù)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

      利用計數(shù)器問:怎么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xù)數(shù)下去

      10個十萬是多少?

      10個一百萬是多少

      10個一千萬是多少

      學生在計數(shù)器上數(shù)數(shù)。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shù)單位。

      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

      4、把所學數(shù)位按數(shù)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個十萬

      每個計數(shù)單位都要占一個位置,按照我國計數(shù)的習慣,每4個數(shù)位是一級。

      說一說其他數(shù)位上的數(shù)各表示多少?

      三、鞏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題數(shù)數(shù)

      2、做一做的2題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萬以上的數(shù)。

      3、練習一的第1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yè):做一個數(shù)位順序表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個十萬

      個人修改

      讓學生寫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shù)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千萬位左邊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計數(shù)單位是多少?老師明確說明:千萬位左一位是億位,它的計數(shù)單位是億。在計數(shù)器上顯示“億”。

      教后反思:

      教學效果不錯,絕大多數(shù)學生已掌握

      教案

      課題億以內數(shù)的讀寫法(例2、例3)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掌握億以內數(shù)的讀寫法,概括出讀寫的方法。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根據(jù)以有的知識,通過合作、討論探究,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shù)。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億以內數(shù)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中間、末尾有0的數(shù)的讀

      教具準備卡片和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

      1、看卡片,讀數(shù),說組成

      3564、407、1000、570、603、7216、10000、3003、5400、4009、5800、6040、5708、40009

      讀數(shù)的.方法是什么?

      3、計數(shù)器上顯示數(shù),學生寫出來。

      五千零四八千九百六千三百四十三、八千零六十八,九千零一

      寫數(shù)的方法是什么?

      4、這節(jié)課我們賴學習:億以內數(shù)的讀寫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例2讀出下面各數(shù)

      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讀作:_______

      學生自己試讀,討論怎么讀?

      問:1)含兩極的數(shù)怎么讀?

      2)萬級數(shù)的讀法與個級數(shù)的讀法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數(shù)位上出現(xiàn)0有該怎么讀?

      師歸納:個級的數(shù)表示的是多少“個”,萬級的數(shù)表示多少“萬”

      4)問:怎么讀億以內的數(shù)?

      師總結歸納:先度完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shù)要按照個級的數(shù)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shù)位有一個0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5)完成做一做

      2、例3

      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萬少先隊員參加了“手拉手”活動,三千零八十萬人參加了“保護母親河”行動。

      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萬:

      三千零八十萬:

      一千五百六十九萬三千

      六百七十二萬三千一百一十三

      四萬零九十

      學生試著寫數(shù)

      討論:含有兩級的數(shù)怎么寫?先寫哪一級,什么時候寫0?

      完成做一做寫數(shù)

      問:怎么寫億以內的數(shù)?

      師歸納: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寫0占位。

      三、鞏固新知

      1、練習一的2、3讀出數(shù)

      2、練習一的第7題寫數(shù)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yè):練習一5、6、9個人修改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經(jīng)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簡明概括,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億以內的數(shù)的讀法

      教學效果不錯,絕大多數(shù)學生已掌握

      教案

      課題億以內數(shù)的讀寫法練習課型練習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練習,鞏固億以內數(shù)的讀寫數(shù)的方法,使學生能正確地讀寫數(shù)。2、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shù)的數(shù)感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鞏固億以內讀數(shù)和寫數(shù)方法的過程,提高學生正確讀寫數(shù)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shù)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shù)

      教具準備題卡

      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

      1、你們都想當小老師吧!今天我們就比一比誰是“優(yōu)秀小教師”。

      每人發(fā)一張學生課前做的練習卡。

      2、內容:判斷題:

      (1)萬級的計數(shù)單位是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

      2)讀出下面數(shù)

      4872530100031680000

      8600009012000605

      (3)寫出下面各數(shù)

      四千二百七十萬一百萬七千

      七萬零九十一千零五十萬零三十

      二、判斷反思:

      (1)請小老師判斷第一題。

      反思:

      ①第一題涉及哪些數(shù)學概念?

      ②談談你對數(shù)位的認識。

      ③談談你對計數(shù)單位的認識。

      ④談談你對數(shù)級的認識。

      (四位一分級,分為個級、萬級、億級)

      ⑤你對這三個數(shù)學概念還有什么疑問嗎?

      ⑥提問: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2)請小老師判斷第二題。

      ①觀察第一、二小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②觀察第三、四小題你覺得應該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③誰能對億以內數(shù)的讀法進行總結?

      (3)請小老師判斷第三題。

      ①想一想怎樣寫出億以內數(shù)?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學注意的地方嗎?

      (4)就億以內數(shù)的讀寫法你有什么建設性的意見?也就是怎樣能迅速、快捷、避免錯誤。

      (5)請你對自己評價一下,是否是一個好老師。

      三、鞏固練習:

      要想當一個好老師光給別人挑出問題是不夠的,自己必須概念清晰。下面請你們自己測試一下自己。

      1、出示書中的圖片練習P94題,P108題,P1111題。

      2、通過這組練習請你為自己打分。來讀

      判斷下面那些說法不合理。

      珠穆朗瑪峰高8848米;

      我今天賣出二千萬根冰棍;

      我們學校有500多人;

      我們學校有十萬人。

      3、用0、0、0、1、2、3、4這七個數(shù)字按要求組成七位數(shù)。

      讀兩個0;讀一個0;所有的0都不讀;讀三個0。

      4.第12頁第12題;第14題;

      5、合作小組用自己做的轉盤練習讀、寫數(shù)。

      四總結:請你談談當一名好老師的感受。

      五、作業(yè):第12頁的13題

      轉盤練習讀、寫數(shù)。個人修改~~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4

      億以內數(shù)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知識點較多,感覺孩子應該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雖然自己也提前意識到了,可這些問題卻讓學生一時消化不好。

      這部分內容方法掌握不好的話,特別容易出錯。由于這個單元的內容涉及到的數(shù)字大,再加上剛開學,孩子們的心思還沒能真正地回到課堂,所以這些都是難免的。

      主要存在的問題:

      1、不分級

      由于都是大數(sh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分級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能夠更清晰的讀數(shù)寫數(shù)。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明白分級的好處,采取分級和不分級的方法,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分級的好處。雖然學生知道分級的好處,在教學中,我也時刻提醒學生要先分級,可是在課堂上做作業(yè)和課后作業(yè)中,仍然有學生不分級就讀數(shù),有人出錯有人不出錯,課后了解到,有的學生對這些大數(shù)早已會讀會認,已經(jīng)熟悉,習慣了。而有的學生是因為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根本就沒考慮過,只是為了做作業(yè)而做作業(yè)。

      2、大小寫混淆

      學生做題時的心不在焉,沒有良好的做作業(yè)習慣,總是在讀數(shù)的時候把大小寫混寫。

      3、有0的寫數(shù)

      讀數(shù)對于學生來說,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寫數(shù)的時候,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多。除了不分級,還有一個原因,不使用數(shù)位順序表。但每一級中間出現(xiàn)零和末尾出現(xiàn)零時,學生寫數(shù)的時候,總是丟掉零,或者添上零。

      尤其是“寫出由下列各數(shù)組成的數(shù)”這種類型的`題目,學生做容易對0。

      4、數(shù)位與計數(shù)單位的混淆

      學生在數(shù)位和計數(shù)單位這兩個概念上總是犯糊涂了。課堂上反應的很好,可在做作業(yè)的時候,個別學生不知道什么是數(shù)位什么是計數(shù)單位,全混在了一起。

      針對這些情況,我的解決辦法是:

      1、在課堂上不斷地提醒學生要分級,把沒有分級習慣的學生留下來單獨輔導。

      2、其次嚴格要求學生的做作業(yè)習慣。我發(fā)現(xiàn)個別孩子的作業(yè)不僅不按時交,更重要的是作業(yè)的整潔度。很多孩子的作業(yè)本剛做了兩天,就臟的不得了,書寫不認真,錯了的地方居然用筆劃掉,雖然我在開學前已經(jīng)強調。所以要嚴查作業(yè)的整潔度,把漂亮的作業(yè)進行展示,讓那些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做作業(yè)習慣的學生,去欣賞一下別人的作業(yè)。

      3、多練習,及時反饋。因為第一單元知識點多,再加上不能得到更多的練習,所以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在備課時要精備,課堂上精講,給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練習。當然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去練習,并非是盲目的多做作業(yè)。

      通過這一個階段的教學,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諸多。當然也就看出我在備課和教學中沒有更多的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習慣。在心里還是把新生跟老生看成一致的標準來要求了,所以說,下個階段的重點不光是課堂教學,更要狠抓學生的學習習慣。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四年級第一學期第74-76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正確使用圓規(guī)畫圓。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圓,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和觀察活動初步認識圓。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圓規(guī)畫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次性杯子、線、圖釘、圓規(guī)、直尺、鉛筆.?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出示:在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能看到圓。(媒體)

      舉例:你還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圓?(學生介紹)

      師舉例動態(tài)的圓:水滴落在平靜的水面泛起的一個個圓形的波紋,這其實是一個動態(tài)的圓。(媒體展示動態(tài)的圓)

      揭示課題:生活中處處有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板書課題:圓的初步認識)

      嘗試探索:

      (一)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圓。

      師提供的工具:線、圖釘、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備圓規(guī)。

      學生嘗試利用各種工具畫圓。

      交流畫法:

      利用圓形物體畫圓

      利用線、圖釘畫圓

      利用圓規(guī)畫圓

      我們來看看體育老師和數(shù)學老師上課的時候是怎么畫圓的?

      比較各種方法

      你覺得用什么方法畫的圓最標準?(用圓規(guī)畫的圓最標準)

      (二)嘗試用圓規(guī)畫的圓,并認識圓心、半徑。

      介紹圓規(guī)的構造。

      圓規(guī)它有兩個腳,一個是帶針尖的腳,另一個是帶有鉛筆的腳,還有一個把手,用來旋轉的。

      學生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

      交流畫法

      先用鉛筆在畫紙上點一點,再把圓規(guī)兩腳分開一定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點上,捏住圓規(guī)的把手,把另一只裝有鉛筆的腳繞固定的`點旋轉一周。

      小組討論用圓規(guī)畫圓的要點。

      (板書:定圓心、定半徑、繞一周)

      老師示范畫圓

      小結:

      在圓中固定的那一個點叫圓心用字母O表示,圓上所有的點到圓心O都有相等的長度,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板書:圓心、半徑)(在黑板上的圓中標出圓心和半徑)

      (三)嘗試畫半徑是2厘米的圓

      學生操作

      匯報交流畫的過程

      同桌相互檢驗

      (四)探究圓心和半徑的作用

      請學生在一張紙上任意畫兩個圓。

      出示同心圓,看了這兩個圓你有什么想法?

      這兩個圓一個大,一個小,這是因為兩個圓的半徑長度不一樣。所以會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徑相同的兩個圓,那這兩個圓呢?

      這兩個圓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這是因為這兩個圓的圓心位置不同,所以會一個在上,一個在下。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因為這兩個圓的圓心位置不同,所以會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因為它們的半徑長度不一樣。所以會一大一小。

      通過觀察你能不能說說圓心、半徑在圓中有什么作用?

      圓心決定了圓的位置,半徑?jīng)Q定了圓的大小(板書)

      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拓展階段:

      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同學們知道了很多有關圓的知識。用圓可以設計出各種美麗的圖案。(出示媒體)彎月、五環(huán)、小花,你想不想也來試試!那我們就來試試吧!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 圓心 決定圓的位置

      定長 半徑 決定圓的大小

      繞一周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理解優(yōu)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重點:體會優(yōu)化的思想

      難點: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數(shù)學廣角。板書課題:數(shù)學廣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出示情境圖片:

      碼頭上現(xiàn)在同時有3艘貨船需要卸貨,但是只能一條一條地卸貨,并且每艘船卸貨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樣的順序卸貨能使3艘貨船等候的總時間最少呢?

      2)觀察圖,說說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問:要使三艘貨船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卸貨?

      學生討論

      3)可以有哪些卸貨的順序?每種方案總的等候時間是多少?

      列出表格,問:從表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引導學生思考匯報

      4)找出最優(yōu)方案

      三、鞏固新知:

      1、書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葉同時來到學校醫(yī)務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怎樣安排他們的就診順序?

      2、有210人選舉大隊長,有三位候選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選之中1人,不能棄權。前190張票中甲得75張,乙得65張,丙得50張,規(guī)定誰的票最多誰當選。若甲要當選,最少還需要多少張票?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補充練習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fā)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shù)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利通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準確地認出他們,并說出他們的特征.(課件出示銳角、直角和鈍角)

      第二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利過關,來到了數(shù)學王國.它們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似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么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qū)別的,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3、看著這些長得相似,但實際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討論,給三角形分類.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角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講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斜邊。從學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說說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并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歡的三角形畫下來,并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銳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3、填一 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歡的三角形說一說。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jié)課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jīng)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chǎn)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jù)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 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 、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 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 深化理解

      (5)全課小結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8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shù)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shù)是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shù)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shù)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shù)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shù)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shù)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shù)量=總價”就可以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shù)量=單價”“總價÷單價=數(shù)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shù)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fā)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單價×數(shù)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shù)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shù)量 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shù)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借助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難點:體會直線、射線、線段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同學們,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根線)

      生活中,到處有線存在,你能否說說在哪里看到線的存在。

      (多媒體演示:各種線,引出有限和無限)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直線、射線、線段

      認識線段

      演示:將紅外線手電筒的光線射到墻壁上。

      問:墻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大約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

      請你們畫一畫這條線大約的長度。

      這個長度是固定的`嗎?如何來表示這條線長度的固定性呢?

      小結:科學家想到要把這條線堵住,截住,就用兩個端點,把它固定住。像這樣的線就是我們已學過的線段。誰來說說線段的特點.

      認識射線

      演示: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你看到線了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線?

      請你再一次畫一畫這條線。

      怎樣表示這條線是向一邊無限延長的呢?

      為什么不在另一邊畫端點?

      師:像這樣的線叫射線。

      射線有什么特點?

      練習:把線段怎樣改變可以得到一條射線?

      (引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的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射線)

      能否在射線上找到一條線段?

      線段與射線有什么關系?

      認識直線

      剛才把一條線段額一端無限延長,可得到一條射線。如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結果是什么?

      (引出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直線)

      1.說說直線有什么特點。

      練習:能否在直線上找到一條線段和射線?

      說說射線、線段和直線的關系?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他們有什么區(qū)別?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系

      線段

      射線

      直線

      鞏固練習

      下面哪些線是線段、射線、直線

      2、判斷

      一條直線長5厘米。

      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黑板的邊長是一條射線。

      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沒有端點。

      射線比直線短。

      數(shù)一數(shù),下列共有幾條線段

      總結:今天學習后,對線你們有什么新的認識?

      板書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系

      線段

      不可延長兩個端點可以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

      一端可無限延長一個端點不可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直線

      兩端可無限延長無端點不可度量是一條直線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教科書的第111頁的第4題,教科書的第114、11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2、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鞏固條形統(tǒng)計圖,會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2.會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并能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5.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分析統(tǒng)計圖中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圖開放性地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教學準備】

      多媒體、題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本節(jié)課對“統(tǒng)計”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復習統(tǒng)計。

      2.打開數(shù)學書,看第七單元的內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課堂作業(yè)】

      1.統(tǒng)計

      畫條形統(tǒng)計圖需要注意什么?

      2.練習二十一第12題。

      根據(jù)統(tǒng)計表畫條形統(tǒng)計圖,注意找出縱軸上的數(shù)據(jù)要準確,然后回答問題。

      3.練習二十一第16題

      畫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4.讀出下面各數(shù),然后省略“萬”后面的尾數(shù),求近似數(shù)。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寫出下面各數(shù)。

      四千七百八十萬零二十

      十五億三千零八萬零九

      四億零五十萬零三

      6.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個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別畫一個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會用畫平行線的`方法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1.你會用一張長方形紙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2.解決問題。

      (1)一只山雀5天大約吃800只害蟲,30天大約能吃多少只害蟲?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條船可坐50人,要同時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小結:掌握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和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課后作業(yè)】

      完成《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第4課時統(tǒng)計

      知識點總結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復習讓學生體會到條形統(tǒng)計圖在統(tǒng)計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觀反映各數(shù)據(jù)間的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學會分析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開放性地提出問題,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簡單運用。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5—6頁例4、例5,課本第6頁“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分析具體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3、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分析具體的實際問題。

      難點: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出示下列習題: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學生口答運算順序,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后進行全班訂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4。

      出示例4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找出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確所提的問題:啄木鳥每天吃多少只害蟲?

      (2)自主探索

      教師提示學生試著用線段圖來表示圖中的數(shù)量關系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②教師引導分析,畫圖講解,讓學生明白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③探討: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虛線表示?

      (4)即時練習。

      指導完成課本第5頁“議一議”

      全班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實線表示。

      2、教學例5

      出示例5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時重點讓學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張郵票,必須先知道什么?

      三、鞏固練習。

      引導完成第6頁課堂活動中的習題。

      四、全課小結。

      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練習一第8頁第5題。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

      [數(shù)學教案]

      利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

      數(shù)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88--9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探索筆算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法的過程中,加深對商不變的規(guī)律的理解,提高運用這一規(guī)律進行簡算的意識。并能在簡算過程中確定余數(shù)的大小。

      2.通過觀察、交流、辨析,遷移等活動,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優(yōu)化意識。

      3.使學生在知識遷移的情境中,增強學好知識的信心,體會規(guī)律的生活和數(shù)學價值。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交流、辨析,遷移等活動,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優(yōu)化意識。

      [教學過程]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學習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六單元的第八課:《利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請你準備好數(shù)學書、練習本和文具,調整好坐姿,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一.創(chuàng)設情境,回顧知識

      根據(jù)450÷30=15快速說出下列各題的商。

      45÷3=15

      900÷60=15

      150÷10=15

      老師:為什么你們算得這么快?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這三道題都運用了商不變的規(guī)律: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0除外),商不變,所以我們很快的算出了結果。

      小結:看來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能使口算變得簡便,那么它能不能使筆算變得簡便呢?我們來一起探究。

      二.親身實踐

      探究新知

      (1)發(fā)現(xiàn):請看這個除法算式,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特點?

      780÷30=

      交流:它們都是整十數(shù)或幾百幾十數(shù)。

      (2)計算:這道題的商是多少?你能用豎式計算嗎?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一寫。(停30秒)

      (3)匯報:

      小平:根據(jù)以前的經(jīng)驗我是這樣算的:這是一道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先用30除78個十,商是2個十,還余18個十,再用30除180商6,所以780÷30的商是26。

      教師:說得太好啦!還有和這種豎式計算方法不一樣的嗎?

      小英:

      我和小平的算法不一樣:我將被除數(shù)780和除數(shù)30同時除以10,得到78除以3,根據(jù)商不變的規(guī)律,78÷3和780÷30的商相等。因此可以這樣計算,(呈現(xiàn)豎式劃掉0,然后再計算78÷3)

      (4)質疑:屏幕前的同學們,你認同小英的這種新算法嗎?(停2秒)如果認同,請你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的?(停2秒)

      學生:我認同小英的說法,她在豎式中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除以10,運用了商不變的規(guī)律,所以780÷30和78÷3的商是相同的。

      (5)對比:同學們說的很清楚,比較這兩種計算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我認為第二種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把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的除法變成了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運算簡便多了。

      (6)練習:看來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能使計算簡便,下面請觀察這兩道題能使用剛才的簡便方法進行筆算嗎?下面請你在練習本算一算。(停30秒)

      出示:600÷40=

      5400÷200=

      交流:算好了嗎?這兩道題有什么特點呢?請你來說一說。

      學生(小英):我發(fā)現(xiàn)這兩道題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末尾都有0,可以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第一道的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除以10,想成60除以4,商是15.第二道同時除以100,想成54除以2,商是27。這樣計算簡便。

      教師: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用整十數(shù)除整十、幾百幾十數(shù)時,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能使計算簡便。

      (1)出示:120÷15=

      (2)計算:請看這道題,我們能不能借助剛才的經(jīng)驗進行簡便計算呢?趕快試一試吧!(停30秒)

      (3)匯報:

      學生1:

      我是這樣寫的: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讓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4,變成了480÷60,這時再同時除以10,變成48÷6,口算得8。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除了同時乘4,還可以乘偶數(shù)2、6,都可以把除數(shù)轉化成整十數(shù)的除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師:你們還有其他想法嗎?

      學生2:

      我讓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除以3,變成了40÷5,數(shù)變小了,口算也得8。也可以同時除以5,也會使數(shù)值變小,方便計算。

      (3)小結:同學們的思考很有道理,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同時乘一個數(shù),可以“湊成整十數(shù)”,再進行簡便計算。也可以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同時除以一個數(shù),使數(shù)值變小,進行簡便計算。但是這些都不是唯一的方法,計算時,我們要根據(jù)算式的特點進行恰當?shù)倪x擇,目的是使計算簡便。

      (4)你能在(

      )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使計算簡便嗎?

      請你在數(shù)學書88頁做一做第二題處完成。

      訂正:第一道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乘2,變成360除以90,想成36除以9,口算得4;第二道,同時除以9,用50除以2,得25。第三道,可以同時乘2,變成240除以30得8。第四道同時除以7變成30除以6,得5。但是但是三四題的答案不唯一!是“湊成整十數(shù)”、還是使數(shù)值變小,在解題使我們要靈活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

      3.例10

      (1)計算:840÷50=

      教師:再來看看這道題,你能簡便計算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吧!(停30秒)

      (2)計算

      以下是豎式計算過程: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除以10后,變成84除以5,商是16。可是君君認為余數(shù)是4,麗麗認為余數(shù)是40,你猜猜誰說的對?

      (3)對比

      小平:我猜君君同學說的對。計算時,最后一步34減3余數(shù)是4。

      小英:我認為麗麗同學說的對。余數(shù)4在十位上,應該是40。

      教師:要想知道對錯光靠猜是不行的,怎么辦?對!驗算,請你驗算一下,檢驗對錯。(停15秒)

      小英:驗算時,我們用商16乘原來的除數(shù)50得800,如果加余數(shù)4,是804,不是原來的被除數(shù)840所以是錯的,如果加余數(shù)40正好得原來的被除數(shù)840,所以麗麗同學說得對,余數(shù)是40。

      (4)算理:為什么余數(shù)是40而不是4,其中的道理你知道嗎?

      計算時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讓計算變得簡便,但是這僅限于沒有余數(shù)的情況。要是有余數(shù)就要使用原數(shù)去思考,840除以50,先用50除84個十,商1個十,余34個十,把0抄下來,變成340,340里面最多有6個50,所以商5,余數(shù)是40。

      (5)教師:有沒有快速判斷余數(shù)的方法呢?

      小平: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是看余數(shù)是在原數(shù)的哪一位,這道題4在原數(shù)的10位上,表示的是40。

      教師:那這道題的`余數(shù)是多少呢?4300÷200

      學生:這道題余數(shù)1在原數(shù)的百位上,因此余數(shù)是100。同學們你們想對了嗎?

      (6)練習:請你用簡便方法筆算這兩道題吧!

      670÷30=

      9800÷50=

      第一道余數(shù)在哪位上,因此商是22余數(shù)是10;第二道,余數(shù)3在哪位上?因此商19,余數(shù)是300,你們寫對了嗎?

      小結: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不僅使口算簡便,也使筆算變得簡便。你們學會了嗎?接下來我們進行練習吧!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

      (1)你能很快說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嗎?

      120÷30=

      560÷80=

      4800÷40=

      360÷90=

      (2)下面的題你會做嗎?在數(shù)學書89頁第1題處完成。

      6300÷700=

      3200÷400=

      8100÷300=

      點撥:為什么這么快?因為運用了商的變化規(guī)律。

      2.

      請選擇正確的余數(shù)填在里。在數(shù)學書89頁第3題處完成。

      (1)830

      ÷40=20……

      (

      3,30)

      (2)640

      ÷50=12……

      (4,40)

      (3)1300

      ÷200=6……

      (1,10,100)

      點撥:第一道余數(shù)在原數(shù)的十位上,余數(shù)是30;第二道余數(shù)也在原數(shù)的十位上,余數(shù)是40,第三道呢?余數(shù)在哪一位上?百位,因此余數(shù)是100。

      除了用這種方法,我們還可以用商乘除數(shù)加余數(shù)的方法去選擇正確的余數(shù)。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點撥:第一題是錯的,根據(jù)商不變的規(guī)律,被除數(shù)960和除數(shù)80同時除以10,變成96除以8得12,那么960除以80的商應該也是12,因此是錯誤的。第二道題呢?是對的,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都除以10后變成6510除以21,商是310,65100除以210的商也是310.同學們你們相對了嗎?

      四.全課小結

      回顧反思

      同學們,在今天的這節(jié)課中我們一起學習了利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同乘或除以一個適當?shù)臄?shù)中能使計算變得簡便。還發(fā)現(xiàn)了當簡便計算時有余數(shù),要看余數(shù)在原數(shù)中的數(shù)位,來確定余數(shù)的大小。你們用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的!今天的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3

      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1、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法則:

      (1)先用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

      (2)再用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十位對齊。

      (3)最后把兩次乘得的數(shù)加起來。注意加進位。

      2、積的變化規(guī)律(一),兩數(shù)相乘,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乘以(或除以)幾,積也乘以(或除以)幾。

      3、積的變化規(guī)律(二),兩數(shù)相乘,一個因數(shù)乘以幾,另一個因數(shù)除以幾,積不變。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積不變,兩個因數(shù)的變化就要相反,一個因數(shù)乘一個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就要除以相同的數(shù)。

      4、積的.變化規(guī)律(三),兩數(shù)相乘,一個因數(shù)乘以2,另一個因數(shù)乘3,積就乘(2×3)。

      5、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

      汽車每小時行駛80千米,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小時,讀作:80千米每小時。

      小林每分鐘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讀作:60米每分。

      飛機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時,表示:飛機每小時飛行340千米。

      6、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7、估算

      (1)估算必須符合兩個要求:一是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二是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shù)看成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shù))

      (2)估算時所得的結果是近似數(shù),所以一定要用“≈”號。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時候應估大些,什么時候應估小些,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不能機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shù),但結果一定要接近準確值。

      ②有關帶錢問題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數(shù)學四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P74-76

      教學目標:

      1、從生活中的圓形物品出發(fā),感受生活中圓形物品的特征。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通過正確使用圓規(guī)畫圓,建立圓的初步概念。

      4、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養(yǎng)合作意識,培養(yǎng)空間觀念,感受到幾何圖形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圓上所有的點到固定點O都有相同的長度r”,認識圓心、半徑,會用圓規(guī)畫圓。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圓的概念和畫圓的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yè)單、視頻、圓規(guī)、繩子、圓形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情景引入

      同學們,一滴水滴到平靜的水面上,會形成怎樣的波紋呢?(圓形的波紋)

      在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能看到圓、發(fā)現(xiàn)圓,你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圓?

      (先小組交流,后全班反饋)

      2.欣賞生活中的圓

      (媒體展示)你們看,這是老師搜集的一些素材,請大家欣賞。

      3.學生交流對圓形物體的感受和對圓的認識

      4.揭示課題

      看來,生活中圓真是無處不在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走進圓的世界。(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二、嘗試探究

      (一)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1.交流畫法

      ①利用圓形物體畫圓。

      ②利用細繩、圖釘畫圓。(機動)

      2.介紹生活中如何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①展示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

      師:體育老師經(jīng)常在操場上畫圓,他是怎樣畫圓的呢?(媒體演示)

      ②老師演示用繩畫圓。

      師:那老師也試試看,在黑板上畫圓。

      (一端用圖釘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細繩扎上粉筆,拉直繞一圈。)

      師:借助繩子畫圓,只要固定一點,確定長度,旋轉一周就可以得到一個圓。

      (板書:固定一點,確定繩長。)

      ③認識圓心和半徑。

      師:我們把這個固定的點給它取個名字叫“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這根細繩的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

      (板書“圓心O,半徑r”)

      3.引出圓規(guī):生活中除了用這些工具來畫圓,聰明的數(shù)學家們早在很久以前就發(fā)明了一種專門用來畫圓的工具——“圓規(guī)”。

      (二)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

      1.介紹圓規(guī)的構造

      (圓規(guī)有兩只腳,一只是帶針尖的腳,一只是帶有鉛筆的腳,還有一個把手,是用來旋轉的。)

      學生第一次嘗試畫圓

      師: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畫圓?畫一個圓不成功可以在旁邊再畫一個。會的同學可在小組內傳授經(jīng)驗,互相交流學一學。(學生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師巡視指導。)

      3.老師示范用圓規(guī)畫圓

      師:請看老師是怎樣規(guī)范畫圓的?邊看邊思考你剛才的畫法和老師的有什么區(qū)別?

      4.學生再一次嘗試畫圓(畫在作業(yè)單上),并交流畫圓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原因。

      5.師生邊交流畫法,邊嘗試第三次畫圓。

      (先用鉛筆在畫紙上畫一個“×”,再把圓規(guī)兩腳分開一定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上,握住圓規(guī)的把手,把帶有鉛筆的腳繞固定的'點旋轉一周。)

      交流總結:畫圓三步驟:固定圓心、確定半徑、旋轉一周。

      6.學生第四次畫圓

      請大家再一次拿出圓規(guī)畫一個最漂亮的圓,畫完后標上圓心“O”和半徑“r”。

      學生展示,糾錯

      師:畫圓還要注意哪些地方?

      師:如果手捏住圓規(guī)的兩個腳來畫,會怎么樣?畫圓會成功嗎?

      師生小結:就像體育老師用的繩子要拉直,不能改變繩子的長度一樣。在畫圓時,應保持圓規(guī)的兩腳距離不變,即半徑不變。

      (三)探究圓的半徑的特征

      1.小游戲:比一比:在同一個圓上,誰在30秒內畫的半徑最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圓有無數(shù)條半徑。)

      2.師:請你再量一量這些半徑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是相等的。)

      (四)問題解決

      師:小胖他們小隊正準備做奪寶游戲呢!

      出示游戲圖:×××××××××(隊員)

      (寶藏)

      ①對于這樣的隊形,你覺得怎么樣?

      ②要使這個游戲公平,你能設計出一個好隊形嗎?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哪些本領?你有什么收獲嗎?

      四、課后作業(yè)

      完成綜合與實踐活動作業(yè)單“我是數(shù)學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設計師”中的任務。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課本第1—3頁中的例1、例2及相應的“說一說”、“算一算”、“想一想”。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問題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3、能正確計算有關(不含括號)的兩步式題,掌握脫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兩步(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例1、例2情境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掛圖,引導觀察,問:你們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匯報,談話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例1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獨立解決。

      ②讓學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問題,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從而探討運算順序,強調書寫格式。

      ③練習:99×11-900585÷9+15

      2、教學例2.

      出示例2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獨立解決。

      ②讓學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從而引導探討運算順序。

      ③練習:52+12×4110-11÷79

      3對比、發(fā)現(xiàn)

      引導對比所練習題,發(fā)現(xiàn)有何相通之處?

      從而引導歸納出(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后加減。

      4指導完成第3頁“想一想”中的題。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第7頁第3題:數(shù)學醫(yī)院。

      ⑴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找找錯在哪?

      ⑵正確計算。

      2、解決問題。

      練習一第7頁第2題

      四、全課小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練習一第7頁第1題。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教案數(shù)學上冊教案11-06

    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經(jīng)典)07-01

    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6-23

    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全集10-10

    人教版數(shù)學上冊教案05-08

    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8-29

    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熱門】08-27

    (精選)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0-23

    (精華)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7-01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6-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午夜偷拍精品用户偷拍卧室 | 日本欧美亚洲综合久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无线码在线 | 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 | 午夜在线观看的那种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