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07 18:09:36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精選)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學習目標】

      1.能熟練掌握商是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2.能正確計算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一些商品的單價如下:

      商品名稱 籃球 排球 羽毛球

      商品單價 39元 25元 18元

      (1)李老師帶了520元,最多能買幾個籃球?還剩幾元?

      (2)帶425元買排球, 最多可以買幾個?

      (3)琳琳帶了180元錢去買羽毛球,可以買幾個?

      2.完成課本第91頁練習十六的第5題。

      (1)先獨立判斷商是幾位數?

      (2)同桌討論:怎樣能很快判斷出商是幾位數?

      (3)思考:除數是兩位數,商的位數與被除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4) :除數是兩位的除法,如果被除數的前兩位夠除,則商的位數等于被除數的位數減( );如果被除數的前兩位數不夠除,則商的位數等于被除數的位數減( )。

      二、提高練習。

      1.判一判。(對的打“√”,錯的`打“×”。)

      (1)2863÷28 商的最高位是十位。( )

      (2)□820÷30 商一定是三位數。( )

      (3)□820÷36 要使商是兩位數,□里只能填2。( )

      (4)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余數最大是98。( )

      (5)被除數的末尾和中間有幾個零,商的末尾和中間就一定有幾個零。( )

      (6)在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數-商×除數=0。( )

      三、課堂達標

      1.填一填。

      (1)630里有( )個70,420是60的( )倍。

      (2)6□8÷80≈8,□里填( )最接近實際結果。

      (3)要使□51÷46,商是兩位數,□中最小填( );如果商是一位數,□中最大填( )

      (4)537÷63把63看作60試商,商容易變( )。

      2.筆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723÷49= 542÷38= 467÷23=

      3.完成練習十六第8題

      4.6.11 商的變化規律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3、5 的倍數的特征。

      2、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 或3 的倍數。

      3、知道奇數和偶數,能判斷一個數是偶數還是奇數。

      教學重點:

      2、3、5 的倍數的特征。

      教學難點:

      3 的倍數的特征是難點。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講解導入:同學們,我們在前幾節課中已經掌握了倍數和因數的特征。像2、3、5 這些特殊的數,它們的倍數又有哪些特征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

      二、探究2 的倍數的特征。

      1、引導:同學們都看過電影吧?電影票的票號和電影院入口一般都是怎樣設置的?

      2、出示教材第17 頁主題圖,問:雙號的號碼有什么特點?

      3、引導學生明確奇數和偶數的概念:在自然數中,是2 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 也是偶數),不是2 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板書)

      4、組織學生做“你說我判斷”的游戲:同桌合作,一個同學任意說一個數,另一個同學判斷一下對方說的是奇數還是偶數;交換角色再做。同桌之間互相說一些數,并判斷是偶數還是奇數。

      5、出示“做一做”的題目,讓學生完成。(巡視;學生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探究5 的倍數的特征。

      1、剛才我們學習了2 的倍數的特征,了解了奇數和偶數的概念,現在我來考考大家,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樣:所有同學,學號是奇數的請舉手。(停頓,等學生舉完手)所有的同學,學號是偶數的請舉手。

      2、好,同學們對奇數和偶數掌握的還是不錯的。下面我們繼續做游戲:學號是5 的倍數的同學請舉手。

      3、同學們想一想,哪些數是5 的倍數?5 的倍數有哪些特征?

      4、出示教材第18 頁的表,讓學生找出1 至100 中的5 的倍數并涂上顏色。提問:涂一涂,你能從表中看出什么規律?(指名板演)

      5、觀察一下這些數的個位數,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6、讓學生做教材第18 頁“做一做”的練習,先分別找出2 和5 的倍數。

      7、讓學生再找一找既是2 倍數又是5 的倍數的數。提問:你是怎么找到的?

      8、不錯,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找到10 的倍數。有些同學還發現了既是2 的倍數又是5 的倍數的數一定是10 的倍數。同學們在觀察這些是10 的倍數的數,大家能不能總結出10 的倍數的特征?

      四、探究3 的倍數的特征。

      1、剛才我們學習了2 和5 的倍數的特征,那么3 的倍數又有哪些特征呢?請同學們先把3 的倍數找出來,在進行小組討論,看看3 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觀察這些數,大家能不能找到3 的.倍數的特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討論)

      3、用老方法不能得出3 的倍數的特征,怎么辦呢?提示:同學們再看看12 這個數,研究一下它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看看能發現什么?

      4、表揚學生的發現,鼓勵學生繼續探討:非常棒!同學們在研究一下15、18、21,看看這三個數是不是也符合這個規律。

      5、現在大家是不是可以總結出3 的倍數的特征了?(教師同步板書)

      6、現在同學們用自己得出的結論做“做一做”第1 題,看看其他數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7、組織學生做“我說你判斷”的游戲。

      8、讓學生自主完成“做一做”第2 題。

      五、總結。

      組織學生說說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以及有些什么收獲。

      作業

      1、下列哪些數是2 的倍數,而不是5 的倍數?在對應的括號內畫“√”。

      8 10 24 120 88 185 ()()()()()()

      2、找出下列各數中是3 的倍數的數。

      45 76 121 273 690 1234 29 94 302 57 850 20xx

      3、寫出三個既是3 的倍數又是2 的倍數的數。

      4、寫出三個是3 的倍數但不是2 和5 的倍數的數。

      5、在方框中填一個數,使每個數都是3 的倍數。

      8 5 1 34 78 31

      板書設計:

      2、3、5 的倍數的特征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材分析

      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限于教學時間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舉了少數簡單的事例進行說明,使學生對數的產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材展示了古代人們如何計數、如何逐步發明各種記數符號等,直觀形象地介紹了數的產生、發展的歷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使學生了解數的產生,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初步認識億以上的數;

      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使學生經歷認識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的全過程,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數的產生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數的產生,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初步認識億以上的數

      【教學難點】

      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數的產生

      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二、計數符號、計數方法的產生[來源:學&科&網]

      (打開課件)

      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一樣多”、“多”或“少”。

      1、計數方法

      那時人們只能借助一些物品來計數。

      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來源:Z。xx。k.Com]

      例: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

      例: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說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一對應。

      2、符號

      以后,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著文字的發展又發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

      師:看來數的產生來源于生產、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紹一些記數符號。

      出示課件:巴比倫數字:(略)中國數字:(略)羅馬數字:(略)

      3、自然數

      問:你們知道阿拉伯數字是怎么產生的嗎?

      現在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師問:你們觀察一下,這些自然數是怎樣排列的?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差是幾?最小的自然數是誰?最大的呢?

      學生小組討論完派代表發言,最后請同學進行總結。m]

      最小的自然數是零,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無限的就是一個一個地數,總也數不完,數出一個很大的數以后還可以數出一個比它多1的大數。

      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三、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嗎?

      ◆教學反思

      略。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變化的觀點。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直線、射線和角的含義;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難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三角板、小組討論表單。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孩子們,現在的你們已經了解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都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發現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知識是從什么地方開始的。請孩子們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圖片(有明顯的太陽光,建筑物的線條很明顯),學生認真觀察。

      師:這圖是從生活中拍攝的,很美吧。我們今天探究的數學知識就藏在這些圖里面,畫面上藏著許多的線,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劃一下你找的線。(生比劃)

      師:你比劃的.是哪些線?(請2-3名學生說)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復習線段

      出示有線段圖,從圖中抽象出線段。

      教師:剛才有孩子找到了這些線,這種線的名字叫什么?線段。

      教師:孩子們認真看看,線段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有兩個端點,是直直的,有的線段長,有的短等等。

      2.學習射線

      教師:還有的孩子找到了這些線(出示太陽光圖,除去顏色抽象到射線)這種線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板書射線,認識射線的特征

      3.學習直線

      教師:剛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許多的線段和射線,還有一些曲線。可是還有一種在我們生活中找不到的線,卻在我們數學王國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認識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線,動畫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畫一條直線。

      4.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師:現在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他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呢?

      接下來就需要大家一起認真觀察,討論找一找他們三線的區別和聯系,活動之前請大家聽清楚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

      請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把報告單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組團結探索找出三種線的區別和聯系。

      報告單:

      關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試畫角等)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再來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書36頁自學。

      (1)自學,可以說一說、畫一畫、比一比。

      (2)小組探討,確定交流內容。

      4、集體交流。(視學生交流情況,老師及時引導)

      (1)學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出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你也來畫幾個角。

      畫角(先自由畫,再一生實物投影演示)說說你是這么畫的?(定點,引出兩條射線)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練習四1、2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學習內容:

      人口普查-寫多位數

      學習目標:

      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習重點:

      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學習難點:

      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學習過程:

      一、前置練習

      1.讀出下面各數。

      56900讀作:( )

      40080500讀作:( )

      370600讀作:( )

      1459032700讀作:( )

      你能說出這些數的讀數方法嗎?

      2.說一說多位數的.數位順序,再說一說是怎樣分級的?

      3.寫出下面各數,并說一說怎樣寫萬以內的數。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九千零五十

      討論:這些數是寫法是什么樣兒的?把數的寫法寫下來。

      二、探究學習

      (一)整萬數的寫法。

      1.問題:結合剛才寫數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數應該怎樣寫呢?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看法,再試著寫一寫。

      七萬 寫作: ()

      七十萬 寫作:()

      七百零八萬 寫作:()

      九千零五十萬 寫作:()

      小結:我們發現這些數都是 的數,所以把數寫在 級上,然后在 級寫 就可以了。

      (二)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寫法。

      1.剛才是整萬的數,如果你已經會寫了,再試試下面的數你能不能寫出來。

      十萬三千二百四十五 寫作:()

      想一想:你是怎樣寫這個數的,把你寫這個數的方法與小組成員交流一下吧。如果自己沒寫出來的話,要

      仔細聽聽別人方法呀。

      小結:我們發現這個數含有---級,要先寫---級上的數,再寫 級上的數,每一級上的數都按照

      的方法來寫。

      (三)中間及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體驗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據統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3、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4、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5、全班匯報交流。

      三、鞏固新知

      1、完成102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第103-104頁3、4、5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學生對除數十位上的數較小,個位上的數又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1.讓學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筆算下面各題。

      33)2 8 0 38)1 8 0

      獨立試做,反思做法,達到靈活運用

      讓學生觀察復習3得兩道題是用什么方法試商的?各有什么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2)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14026=

      (3)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試商方法進行試商。完成后說說有什么感覺?

      (4)小組討論有沒有別的`試商方法。然后進行小組匯報交流。

      (5)教師把學生說的幾種情況板書,讓他們比較那種方法簡便一些,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選擇合適你自己的試商方法。

      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方法簡便些?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中除數有什么特點?這類題目用什么方法試商簡便些?

      使學生認識到:遇到除數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幾,這樣試商比較簡便。

      三、練習

      練習十五第512題

      第5題,全班共同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第6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做完后,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引導討論兩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7~11題,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計算的方法又體會了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第12題,是開放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條件,獨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總結。(略)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有些學生可能在課前已經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但可能在理解“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上遇到困難。在這堂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解決“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遷移得到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探索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并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

      重點難點: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設想:

      圍繞“長方形面積公式”這個重點問題,我力圖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讓學生對面積與長寬進行觀察、比較、思考,組織學生圍繞長方形面積和長寬之間有什么關系進行討論,歸納分析問題,從而引導概括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根據遷移規律,充分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順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積公式。這樣使學生了解了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又形象地溝通了正、長方形之間的聯系。

      本節課練習題的設計,力求緊扣重點,層次清楚,并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得出后,安排一組專項練習題,旨在及時鞏固所學會公式,獲取足夠的反饋信息,以便教師及時調理教學節奏。綜合練習題,有一定的靈活性,旨在強化應用兩個面積計算公式,形成計算技能。最后提高練習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的,意在因材施教,發展智能。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請學生說說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出示一個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請學生說出它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對前面知識的復習,喚起學生對鋪小正方形這種測量方法的`回憶,為下面的探索活動做好準備。同時,學生也感受到密鋪這種方法的局限性,產生探究計算方法的渴求。

      二、探究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

      (一)活動一:測量大紙板的面積。

      1、估計大紙板的面積。

      2、請學生用擺1平方分米正方形的方法測量大紙板的面積。

      3、活動,匯報測量方法和結果。

      (1)密鋪的方法。

      (2)間隔擺的方法。

      (3)展示沿著長擺一行,沿著寬擺一列的方法。

      點撥:用乘法計算,一共有多少個正方形,面積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4、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小正方形的個數怎樣求呢?

      5、請學生想一想,如果要測量操場、游泳池的面積,用這樣的方法測量好嗎?為什么?

      揭題:這樣會非常麻煩而且有時無法操作,所以我們就要學習一種更簡便的計算面積的方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為學生提供的1平方分米正方形是不夠鋪滿紙板的,這就迫使學生采用只擺一行、一列,然后用乘法計算出總面積。明確表示面積單位的小正方形每行個數、行數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為下面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做好充分準備。

      (二)活動二: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擺長方形

      1、課件出示活動要求:任意取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在桌面上任擺長方形,并在小組中記錄數據。

      2、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匯報

      追問:大家發現了什么?發現所擺成的長方形長、寬與面積有什么關系呢?

      3、總結公式:長方形面積=長X寬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到我們可以通過求表示面積單位的小正方形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并明確通過每行能擺幾個小正方形、擺了幾行,這個長方形的長寬便是多少。

      (三)活動三:估計長方形面積

      1、請學生估計手中長方形面積。

      2、測量長方形長9厘米,寬6厘米。請學生說說面積是多少。

      追問:看到長9厘米能想到什么?看到寬6厘米想到什么?

      引導想象每行擺9個,擺6行。(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發展學生的二維空間觀念,也再次得出了用每行個數乘行數得到表示面積單位的小正方形個數,繼而計算出長方形面積的方法,并深化理解小正方形每行個數、行數與長、寬的關系。

      三、鞏固長方形面積計算,引出正方形面積公式

      1、出示兩個長方形,已知長7cm、寬4cm和長為8cm、寬為5cm計算它的面積。

      2、出示邊長為5cm的正方形,請學生計算面積。

      引導:其實它是一個什么圖形呢?(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長和寬相等,都叫做邊長)

      指名回答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根據回答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出正方形面積公式。正方形面積公式可以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而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掌握,所以不占用更多的教學時間。

      四、夯實基礎,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運動會的宣傳板長2米,寬8分米,求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后全班交流。

      點撥:通過這道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審題時要看清單位,在計算前要將單位先統一)

      設計意圖:這道看似簡單的題目卻由于單位的不同會有部分學生出錯,通過對錯例的辨析,引導學生關注單位、培養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

      2、課件出示:正方形宣傳板四周彩帶長28分米,求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后全班交流。

      3.設計宣傳板,有一塊面積為36平方分米的宣傳板,它的長和寬可能是多少呢?

      設計意圖:通過與生活緊密聯系的三道題的計算,夯實對于公式的應用并切實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體會數學的價值。

      五、生活中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應用。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比如求體育場地面積、給長方形桌子選配桌布,壓路機壓過的路面面積也可以用今天學過的知識來解決。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教學“練習與應用”第8-11題,“探索與實踐”第12-13題,以及“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除法和乘法的口算能力,提高除法運算的品質;

      2、經歷交流思考的過程,發現生活中的間隔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參與性,進一步促進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復習第8題。可以用簡便的方法。

      二、解決問題。

      1、指導完成復習的第9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2、指導完成復習的第10題。

      重點理解“有3頭奶牛”是必要條件。

      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3、指導完成第11題。分析每種方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問題。

      4、探索與實踐,完成第12題。先計算,再比較、交流。

      5、探索與實踐,完成第13題。交流。

      6、指導完成復習的思考題。

      交流時注意讓學生說清楚思考的全過程。

      7、評價與反思。

      三、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一、教學內容: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代表多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2.使學生初步體驗收集動態統計數據、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根據數據的大小確定1格表示多個單位。

      難點: 動態數據的收集方法。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吃什么早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P96例2中四(1)班同學喜歡的'一種早餐統計表。今天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生在書上畫出統計圖,教師巡視。

      2.思考:

      (1)書中有兩幅條形統計圖,每幅圖的1個格代表幾個人?

      (2)最喜歡哪種早餐的人最多?

      兩種圖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結果。

      (3)你認為哪幅圖表示數據比較合適呢?為什么?

      (4)如果喜歡牛奶的是5人,在右圖中怎樣表示呢?

      一個格表示2人,那么半個格則表示1人。

      3.教學例3

      (1)出示例3: 想一想1格表示1個單位或2個單位合適嗎?為什么不合適?每個格表示1個單位或2個單位太麻煩,數據太大,怎么辦?

      (2)出示條形統計圖。在書上完成。并回答問題。

      (3)學生展示畫圖結果,并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當數據較大時,每格代表的數據也應該相應增大。如(3)可以表示10個單位。

      (三)鞏固練習

      1.P97 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訂正

      2.P99 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訂正

      教師指導:因為周末銷售量增加,因此好的建議是,周末進行促銷活動,增加銷售量。

      (四)拓展延伸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1格表示2個單位

      1格表示5個單位

      1格表示多個單位

      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并應用它去解決問題。

      2、學會速度的寫法

      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應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介紹學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陸、海、空到宇宙方面)的運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動物的運行速度等等

      2、你還知道哪些運行速度?學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速度的概念,學會速度的寫法,1)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我們把人騎自行車1小時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還可以說成:人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6千米。可以寫成16千米/時。(用統一的符號表示速度)

      2)普通列車每小時行106千米。特快列車每小時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鐘走60米

      師:還可以怎么用數學語言敘述?

      這些用每秒、每日等等

      3)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符號怎么寫呢?

      師:每小時,每分鐘都表示單位時間。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小時、每分鐘

      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獨立計算并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改變其中一題,求時間或者求速度。

      問: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與路程有什么關系嗎?

      三、鞏固新知

      1、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可寫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鐘500米,寫作--

      3、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寫作--

      4、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小強每天大約跑步多少米?

      5、練習八第8、9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練習八第10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除法法則、估算及驗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過程,鞏固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和認真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商的位置。

      教學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教具 圖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個70

      3)( )÷( )=20……19,除數最小是( )

      4)322÷40的商寫在( )位上。

      5)475與195的差里有( )個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個雞蛋,每30個裝一箱,這些雞蛋需要( )個箱子。

      3、說說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練習內容

      1、計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xx÷87 10332÷84

      2、計算并驗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適當的數字,再計算。

      商是一位數 商是兩位數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解決問題;

      1)一個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買幾個排球?

      2)一部電話機94元,一部掃描機846元,掃描機的單價是電話機的幾倍?

      3)探究題

      小英做一道除法題時,把除數48看成84,結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確的商是多少?

      4)競賽題

      三、總結

      通過這幾節課的學習,你學會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了嗎?說說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四、作業

      91頁5----8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說教材

      《筆算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

      第一課時

      筆算乘法是本學期的重點內容,學生在已掌握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相對容易一些。

      數學目標:

      1、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計算順序和積的定位。

      2、通過兩位數乘三位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對比引導學生歸納出一個因數是三位數的乘法規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順序。

      難點:一個因數是兩位數乘法的積的的定位。

      說教學互動環節

      1、舊知鋪墊:

      引導學生回憶兩位、三位數、一位數的筆算和估算。

      復習舊知:一方面鞏固學生的知識,一方面為本節課的新課學習做鋪墊。

      2、點出例題:

      讓學生審清題意,認真思考,先獨立估算,再交流探索。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自己很容易列出這道算式,啟發學生,讓他們自己建構知識,交流探究出

      “145×12”知道這是一個新內容。先讓學生估算,并說出估算方法。讓學生經歷運用兩位數三位數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乘法計算的運用價值,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學生自己探索交流處“145×12”時,問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根據什么列豎式計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這一過程學生經歷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數兩位數的算理和積的定位。

      3、鞏固練習

      當學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式時,這一內容還不夠扎實,所以及時給出練習,學生思維得到更深刻的認真!

      給出四道練習題,都是三位數乘兩位數,讓學生分小組上臺版演,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集體訂正,加強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掌握,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遷移,類推到三位數乘兩位數。

      再鞏固

      我設計了三道:“小馬虎”做的題目,讓學生發現錯誤并改正,“小馬虎”的計算可能就是我們學生中容易犯的錯誤,這樣為我們的'學生提了醒,當學生找出了“小馬虎”的錯誤時,是快樂的,可能有類似的學生得到了提醒。

      4、課堂小結

      學生簡要回顧,敘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感受所學的知識價值。

      反思

      本節課得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間,注意了學生的互相交流,啟發共同提高的能力培養,在這里教師創設情意后,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討論、探索。引導學生自己能發現問題自己解答,教師適時引導,循序漸進,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求知、探索的能力。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的生活事例,讓學生學會選擇合理、快捷的方法解決問題。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3、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教學難點: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謎語導入

      世界上有一樣東西,它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珍貴而又最被人忽略.當它失去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它的重要! 請問,這究竟是什么……

      引出并板書課題:合理安排時間

      二、 動手操作,主動探究

      1. 師:家里來客人時,你給客人沏過茶嗎?想一想,你平時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準備呢?

      2. 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出示工序圖課件){請學生說}

      3. 師:如果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少時間?14分鐘(學生回答)

      4. 師:如何盡快的讓客人喝上茶呢?同學們能幫小明這個忙嗎?

      5. 師: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交流討論之后把你的設計方案用你喜歡的`方式寫在練習本上,并算算你們的安排需要多長時間?

      6. 動手操作,主動探究:

      (1) 學生動手擺出方案,師巡視

      (2) 學生展示,介紹自己的安排,和所用時間

      預設:

      A: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找茶葉(1分鐘)

      1+1+8+1=11(分鐘)

      B: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找茶葉(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1+1+8+1=11(分鐘)

      師:對于這兩個方案,那個更好呢?

      師:請同學們點評。

      7. 師講解流程圖:為了更清楚地表示這些事情的先后順序,我們用箭頭來連接表示先后順序,把可以同時做的事情寫在一起。這種表達做事情順序的圖示叫做"流程圖",用流程圖表示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做事的先后順序和所用的時間,還可以很快的指導節省多少時間。

      8. 師進行小結:我們在做多件事情的時候,一方面要考慮好做各項事情的先后順序,另一方面考慮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三、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 小紅感冒了,要吃藥休息,需要做:找杯子倒開水 (一分鐘)

      等開水變溫(6分鐘) 找感冒藥 (1分鐘) 量體溫(5分鐘)

      幫小紅想一想,怎樣合理安排時間才能讓她盡快休息呢,用流程圖表示出來。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數學廣角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我們剛才做的這些,都是采用同時做幾件事的方法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從而來合理安排時間,在合理安排時間的同時,還要講究科學。最后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做一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八: 板書

      合理安排時間

      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同時

      洗茶杯(2分鐘)

      1+1+8+1=11(分鐘) 找茶葉(1分鐘)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

      2.學會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并能回答簡單的問題。

      【學習過程】

      一、自主探究

      1

      2.根據上面的數據,完成下面的統計圖,3.解決問題。

      (1)仔細觀察上面的兩個條形統計圖,它們有什么不同?

      (2)仔細觀察,喜歡( )的人最多。

      (3)如果最喜歡牛奶的5人,你認為在右圖中怎樣表示呢?

      (4)你認為用哪個圖表示這里的數據比較合適?為什么?

      二、課堂達標

      1.同學們你最喜歡下面哪個卡通形象?

      2.下面是四(1)班同學調查的結果。

      第一組:

      卡通形象 喜洋洋 麥兜 圖圖 孫悟空

      人數 5 0 4 3

      全班:

      卡通形象 喜洋洋 麥兜 圖圖 孫悟空

      人數 18 5 14 10

      通過這兩個統計表,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3.把統計的結果分別在下面用條形圖表示出來。

      4.根據統計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第一組的每格代表( )人,全班的每格代表( )人。

      (2)通過條形統計圖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01-15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9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12-1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集10-10

    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05-08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6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5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1-25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6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频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一 | 亚洲免费高清性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