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案(共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教案1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里到處都有令我們陶醉的美景。在美麗的西部,有一個被世人稱為“夢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贊美這“夢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上周末我讓大家去學這首歌,同學們學得怎么樣啊?現在就把我們的歌聲展示給在座的老師,好嗎?
二、簡介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東北部,距西寧150公里,南北寬約63公里,周長360多公里,面積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億立方米。含鹽量6‰。礦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稱“西海”“羌海”,又稱“鮮水”“鮮海”,漢代也有人稱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藏語稱為“錯溫布”,蒙古語稱為“庫庫諾爾”,意思均為“藍色的湖泊”。
三、作者簡介
xx,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曾發表過散文、報告文學、短篇小說等幾十篇。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邊讀邊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為線索來描繪青海湖風光的?
明確: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離開。
2、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說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賞青海湖的。
明確:
相關語句觀賞順序
青海湖到了,……到達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觀賞草灘
在著綠色和黃色的背后,又銜接著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的湖水……觀賞湖水
再順眼望去,在水天相連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卻的烏云……觀賞烏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萬里晴空了。觀賞萬里晴空
這淡藍色的蒼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灘上佇立著連綿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巒。觀賞草灘與山巒
陽光越來越明媚,那藍色的鏡面上搖搖曳曳倒映出三五個鳥湖島的輪廓……觀賞鳥島
我們沿著綠色的草灘,沿著藍色的湖畔,繼續趕路了。觀賞結束
作者是站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觀賞青海湖的美景,這種觀察方法就是“定點觀察”方法:由近及遠,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五、細讀課文,分析結構
1、齊讀課文,理清結構,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討論交流:
(1)本文可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
(2)文中從哪幾個部分具體描寫了青海湖?
(3)如何理解題目中的“夢幻”二字?
明確:(1)本文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為三部分。
全文共12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寫去青海湖。
第二部分(第5~11段),領略青海湖的美。
第三部分(第12段),離開青海湖。
結構圖表如下:
六、小結
我們通過這篇的學習,要學會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識,培養什么能力?
要了解青海湖夢幻般的奇妙景色,培養自己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現出來。
八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科幻小說的及作者的有關常識。
2.擴大詞語的掌握范圍。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寫作手法。
4.鍛煉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自學討論法,想象交流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境的道理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預習作業及課前準備:
1.收集科幻小說及作者的相關知識。
2.字詞積累與運用。
3.喜歡繪畫的同學用漫畫的形式來表達課文內容。
4.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哂( )笑 牟( )取 眾目睽( )睽 棘( )手 鉚( )釘 貪婪( ) 履( )行
5.解釋下列詞語
哂笑:譏笑。
牟取:謀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難辦,象荊棘刺手。
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任勞任怨:做事不知勞苦,不怕別人埋怨。
逍遙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仍自由自在。
雨后春筍:春天下雨后竹筍長的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斷出現。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的合理,心理很坦然。
不容質疑:不允許有什么懷疑,指真實可信。
一視同仁: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二、導入新課
讓學生根據課堂準備展示漫畫,解說故事內容。
(教師提議:看漫畫的內容是否與課文內容相符,看誰畫的最好,看誰表達的最精彩。)
學生交流科幻小說和作者的相關知識。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說說文章的標題“喂──出來”是什么意思。
(相互交流看法)
學生質疑,小組合作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文中的故事是否真實?
明確:不會有這樣的一個無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實性在里面。
2.你認為故事圍繞的話題是什么?
明確:環境保護問題。
3.洞真的是無底的么?
明確:表面上是,正象我們的地球,表面上無邊無際,實際上已經不堪重負
4.題目用“喂──出來”有什么作用?
明確:首尾呼應,同時有表現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環境污染中將危及人類生存。
5.洞比喻什么?
明確: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
6.文中寫了幾種人?這幾種人的共同特點是什么?生活中人是不是有他們的影子?
明確:為了自己的名利而忙碌的各種人。
7.作者要說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確:一切破壞環境的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到頭來危害的的`是人類自己。
四、探究活動
1.探討文章的主題
提示:這篇小說寫的比較通俗,但內涵深刻,有關它的主題,有以下幾種說法,你同意哪一種?說說理由。
學生看研討聯系二,小組交流討論。
設置此環節的目的,學生多角度理解,珍視學生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
2.想一想,在小說的結尾,那奇怪的叫聲以及那塊小石頭是從哪里來的?天上掉下來那塊石頭以后,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么?
(這是一個循環式結構,體現了作者“誰制造的禍害,誰去承受”的想法。)
五、布置作業
1.展開合理想象,續寫小說結尾,進一步想象生動具體的情節,可以借鑒課文的寫法。
(適合表達能力稍弱者)
2.自擬題目,寫一篇形式新穎,保護環境的科幻小說。
(適合表達能力較強者)
【八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案03-01
八年級語文《吆喝》教案01-13
八年級語文教案04-22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02-13
八年級語文觀潮教案02-06
八年級語文《蠟燭》教案03-18
八年級語文教案03-21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06-14
八年級語文《短文》教案03-27
八年級語文《愛蓮說》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