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文教案匯總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這篇童話的寓意
2、學習對話描寫
3、詞語的感情色彩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童話。
〖教學難點:了解鋪墊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不明白的查字典解決:
雕刻 氣概 崇拜 模型 鋼鑿 砌成 膝蓋
鞠躬 榮耀 瞟 不屑 吆喊 囚犯 譏笑 哪叱
2、解釋下列的生詞,自查詞典:
、俪绨荩鹤鹁礆J佩。
、谀P停灰勒諏嵨锏男螤詈徒Y構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來展覽或實驗。
③鞠躬:彎身行禮。
④不屑:輕視,認為不值得。
、荽祰u:夸大地或無中生有地說自己或別人的優點;夸張地宣揚。
⑥伶俐:聰明、靈活。
、咦I笑:譏諷和嘲笑。
3、熟讀課文,思考預習提示。
(二)、課前演講
一、創新情境,導入新課。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請兩位同學即興講兩則驕傲失敗的事例。以此導入新 課)今天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講這一道理的。
二、檢查預習:
1、請三位同學上黑板分別給課前的生字注音并解釋(完成后師生共評)
2、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片段,了解預習識字及朗讀熟練程度(完成后由一學生點評)
三、作家作品簡介
葉圣陶,現代作家、教育家。名紹鈞,江蘇蘇州人!拔逅摹鼻跋﹂_始寫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葉圣陶的童話,跟的他的小說、散文一樣,是主張“為人生”而創作 的。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15分)
。、教師講解分角色朗讀的要求:
a、對課文熟練 b、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c、處理好語氣、音調的輕重強弱
2、學生自己試著自讀有關的對話,琢磨技巧的處理。
3、四人分角色朗讀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連貫,二人小石。其他學生聽讀,準備評價。
4、抽查幾個學生評價,教師小結,教師范讀片段,再抽學生朗讀對話的片段。
四、理清結構
教師給課文分段學生歸納段意。(學生先動筆寫后教師提問,括號內的教師板書)
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樣。”
敘述一個雕刻家雕成一位古代英雄的石像,為市民們所敬仰。(雕成石像)
第二部分:從“這石像抬著頭”到“堆在地上!
寫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塊由于驕傲自大,被小石頭們摔得粉碎。(石像倒塌)
第三部分:從“第二天早晨”到完。
寫大大小小的石塊鋪成了真實的路,讓人們在上面高高興興地走。(鋪成石路)
五、思考下列問題,理解課文內容:(采用個提問的方式進行)
1、大家請雕刻家雕刻古代英雄的石像目的是什么?
。榱思o念一位古代的英雄,讓看見石像的人認識這位英雄,明白這位英雄,因而崇拜這位英雄。)
2、“石像的整個姿態應該怎樣,而且應該怎樣,小到一個手指頭應該怎樣,細到一根頭發應該怎樣,他都想好了!甭撓瞪 下文,說說好在哪里?
。ㄟ@句話說明雕刻家雕刻石像時的認真態度,為下文英雄石像的雕刻成功“正同雕刻家心里想的一模一樣”作了鋪 墊。)(此題難度稍大,教師可作適當提示)
3、提問:對石像的外貌描寫表現他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ㄖ鞠蜻h大、堅強有力、不可侵犯。)
4、“為了石像成功曾經開一個盛大的紀念會”這一段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了什么?
。ㄟ\用排比、夸張,表現市民對石像落成的欣喜之情以及對英雄的崇拜。此處教師簡要講解童話想象夸張手法的運用)
5、提問:“人是最容易驕傲的,除非圣人或傻瓜!边@句話好在哪里?
。ㄓ酶挥姓芾淼乃渍Z,寫出石像驕傲自大的社會根源。)
6、“看我多榮耀!”這一段石像的話,寫出石像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驕傲狂妄、自高自大。)
7、“他這話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說,白云無精打來的,沒有心思聽他的話”這一句寫的好,好在哪里?
。ǖ谝痪溆脭M人手法,說明別人對石像狂妄自大不感興趣,都在忙著干自己的事情。”驕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擺,也是 世間的老規矩!边@句話也是俗語,寫出石像驕傲自大的方式。)
8、石像和小石頭對話中講到了“從前”和“現在”,“從前”怎么樣?“現在”怎么樣?
(“從前”是一整塊,大家是平等的。“現在”石像高高在上,成了光榮尊貴的、受全體市民崇拜的'對象。)
9、小石頭對狂妄自大,看不起自己的伙伴的石像采取了什么態度?從小石頭的對話中找出這些句子。
①批評:“從前你不是跟我們混在一起嗎?也沒有你,也沒有我們,咱們是一整塊。”
、谧l責:“你不但忘了從前,也忘了現在!”。。
、劬妫骸罢驗楦某涩F在的樣式,你的地位倒不安穩了。你在我們身上站著,只要我們一搖動,你就不能高高地……”
、車樆#骸坝貌恢M心再找別的石塊了!那時候就沒有你了,一跤摔下去,碎成千塊萬塊,跟我們毫無分別!
、萃{:“他不信,馬上給他看看,把他扔下去!”
10、面對小石頭的威脅,石像是什么態度?表現石像的什么性格?
(上面那石頭嚇了一跳,顧不得生氣了,也暫時忘了自己的尊嚴,急忙哀求。表現了石像的外強中干的虛弱本質。)
六、小結
本文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性格,并通過對話發展故事情節。石像的結果完全是他自高自大的驕傲所還帶來的, 所以我們應該要謙虛不要驕傲。
七、板書
(-)雕成石像
(二)石像倒塌
(三)鋪成石路
小石頭:批評、譴責、警告、嚇唬、威脅
八、作業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在反復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主旨,讀《伊索寓言》教案。
二、培養學生發現、研究探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蘊深刻的語句的能力。
四、提高站在正確的立場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訓練學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維。
教學設想
本單元以“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為教學重點。目的是培養、教會學生獨立發現和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而對于已知的內容,要訓練學生“于無疑處生疑”,并解決好這個疑問。
本文的語言相當含蓄、隱晦,錢鐘書先生又是以一種全新的理念性的思考來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所以教師在處理課文的過程中應以深入探討語言的含義為本,盡量引導、啟發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理解問題,可以適當結合一些當年社會上的某些人或發生的某些事來開拓學生的思路。
課前應布置好預習,掃除字詞障礙,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上,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最好讓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和解決問題,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在探討問題答案的時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或創設具體的語言環境,如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人際關系等,或聯系課文上下文等來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講述“南轅北轍”的故事,這條成語想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
答:以此比喻目的和行為完全相反。
那么,針對這條成語,我如果從反方向來思考,對這個人的行為給予肯定,可不可以呢?
根據這個成語從兩個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想,如果有人說“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或“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我們應該不應該給予肯定呢?如果單從寓言本身來說,大家理解起來并不存在困難,可一旦有了深刻的含義,就不好理解了,而且本篇文章的語言又含蓄、隱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作品,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充分運用想象、聯想能力來解決問題,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讀《伊索寓言》教案》。
二 簡介作者
三 寓言和《伊索寓言》
這樣一位大文學家,為什么對寓言發生了興趣呢?寓言究竟是寫什么的呢?
寓言,一種帶有勸諭性或諷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張手法描寫人物或把動植物與無生物擬人化,使深奧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訓,從簡單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體現出來。
四、文章內容的理解
《伊索寓言》畢竟是公元前6世紀的奴隸所作,寓言的內涵帶有某些階級局限性和當時的社會特點。
那么,當時間轉入到20世紀,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和審定這些寓言的內涵呢?
提問:同學們,人的進化又是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從茹毛飲血到人們現在的煎炒烹炸;
從草皮樹葉到西服革履;從靠兩條腿走路到汽車、火車、飛機;從兒歌“我在馬路邊,揀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到鋼筋混凝士建筑還要加上防盜門。
前面標志著人類現代文明的進步,最后一種,標志著人與人之間的防范意識增強了,而這種防范意識來緣于人類的罪惡,也就是說,人類現代文明進步的同時,人類的陰暗面也“進步”了。
讓同學們自己說出:人類的進步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人變得越來越狡猾了。
根據以上討論的結果,從人類進化的正負面效應出發,我們一同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二段,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針對解決不了問題的同學,啟發他們從剛才分析的進化一詞的含義入手,再加上本段最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運用聯想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1)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于現代文明的驕傲。”對于現代文明的驕傲”實質上就是對于狡猾的智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2)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了那些幼稚的見解。實質上就是遠比古代狡猾。
。3)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進化”實質上是越來越狡猾。
同學們看完后,教師要適時引導大家明確,作者對他們的態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反對,一類是引申。
反對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驢子和狼的故事”等。
引申的有:“螞蟻和促織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學家的故事”、“烏鴉的故事”、“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等。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熟讀詩歌,掌握其主要內容。體味詩歌的內涵以及外國詩歌的語言特色。
2、過程與方法:教師對創作背景稍加介紹,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疏通文意,最后通過討論,探討詩歌的深層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環保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朗讀作品,體味詩歌意境和語言風格以及詩人的感情。
2、理解詩歌的獨特表達手法。
教學難點
與詩人情感達到共鳴,體會作品深意。
教學準備
朗讀,解決字音,初步感知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紀弦的詩歌《一片槐樹葉》,這片槐樹葉觸發了作者什么感情?(對祖國的思念)其實,在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事物觸動我們的思緒,比如擱置在箱底的一個布娃娃,一輛玩具車,甚至一本書,一支筆,都可能引起我們的對往事的回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感受一棵老橡樹給作者的觸動。
二、聽老師范讀,注意朗讀技巧。
朗誦技巧:
①停頓
②重音。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鬯俣。表現激動、憤怒等內容速度較快;悲傷失望、哭泣等內容速度較慢。
、苷Z調升降。就是抑、揚、頓、挫的搭配。
高升調,表示鼓勵、號召、反問等感情;
降抑調,表示果敢、堅決、自信等感情;
平直調,表示一般敘述、冷淡、莊嚴;
曲折調,表示懷疑、諷刺、雙關等復雜的感情。
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ǖ谝淮锡R讀)
情感要充沛:對老樹要深情,對樵夫要立場鮮明。
三、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和朗誦,你能不能理解
詩人為什么會發出“樵夫,別砍那棵樹”的.呼喊?
明確:因為詩人與老橡樹有深厚的感情。
2、詩中哪些句子表現了詩人與老橡樹之間的深厚感情?
在文中圈劃句子。
按詩節可以歸納為4方面
我和老樹關系久遠。名揚四海,根深葉茂。
老樹見證美好往昔。我與老樹血脈相連。
。ɡ蠘涫亲髡咄羯畹囊粋背景,它承載著作者和親人溫馨生活的記憶)
3、老橡樹在作者心中是什么形象?
。ɡ舷饦涑闪吮幼o者,是歡樂的源泉,是美好生活的見證者,朋友、親人)
4、為了保護這么一棵意義重大的老橡樹,作者在詩歌中多次呼喊“樵夫,別砍那棵樹”,作者勸說的態度、語氣有什么變化?
平和真誠,老樹和我關系久遠。(娓娓敘說)
動情責問名揚四海,根深葉茂贊美老樹,責問樵夫
苦苦懇求回憶老樹見證美好往昔
嚴厲警告直訴衷情,血脈相連,情感強烈
平和勸說——動情責問——苦苦懇求——嚴厲警告
隨著他對老橡樹感情逐漸深入,對樵夫態度就愈加強硬。
。ㄗ髡甙褜蠘涞纳钋檗D化為誓死保衛它的力量)情感逐步升華
朗讀要求:
你還要將它砍下?(反問)加重語氣,高升語調。
流淚懇求。(語速較慢,語調低沉)
嚴厲警告,(語調下降、擲地有聲、表明堅決態度)
展示學習成果,請一生讀。
五、小結
作者強烈要求保護這棵老橡樹,實際上是想要留住些什么東西?
保留對美好往事和珍貴情感的記憶。(對先祖的記憶,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記憶。)珍視那些承載了自己情感和記憶的事物!
六、拓展延伸
這首詩自1830年發表以來一直很流行。當時美國正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狂飆突進的時期。先進技術帶動整個國家從傳統農業社會走向現代工業社會。工業和城市的擴張破壞了鄉村的景象,現代文明強烈沖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在新事物層出不窮又轉瞬即逝的時代,人更加懷念往日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所以人們就特別珍愛這首詩。
其實我們中國現在也處在類似的歷史階段,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我們在現代化的路上一路狂奔。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有那么一天,
當門前的大樹被移走之后,你還記得回家的路嗎?
當古街、老房子被拆遷的時候,我們到哪里去尋找往日生活的痕跡呢?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享受到了現代化的便捷和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但是許多類似老橡樹這樣承載這人類情感和記憶的事物正在逐步消失,傳統生活和現代化進程是否完全對立呢?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文化宣傳、立法、實際保護(城市規劃時保留他們、修繕、維護)
1、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它的老城區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由于免受戰爭的破壞而保存良好,現在保持著古香古色的風格。這里有中世紀建筑物,街道狹窄,一派古城風貌。老城的中央廣場還保留著一口古井,據說這是幾百年前供居民飲用的惟一一口淡水井。夕陽西下時,夕陽年齡的人們在握手樓下沉思、發呆的生命狀態。
2、臺灣路的保護3、歐洲許多城市保留存儲了大量歷史記憶的老街舊巷,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他們甚至有法律規定,不能隨意改變建筑的外觀,即使是私人住宅。
4、桂溪花園里的那座廟。
文化保護:
免費開放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過去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貌。
國家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被設為法定節日,
這些都是是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尊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我們保護老橡樹、保護古街舊巷、重視傳統節日,
實際上是對我們傳統生活方式的尊重和關照!
總結:通過剛才的探討,我們再回頭來看課文里的詩歌,如果還有人把這首詩的主題僅僅理解成宣傳環境保護,你有什么看法呢?
(它喚起了人們對往事的追憶,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向往。對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的留戀,對鄉村生活、傳統生活的珍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節家庭聚會,夏夜庭院樹下乘涼聊天)
八、布置作業
如果說老樹是作者美好生活的記憶,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
那么,有沒有什么事物承載著你的情感和記憶呢?請自擬題目,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抒發你的感受。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本課有一幅圖,圖上一位小學生正在用紙片拼圖。他手拿剪刀剪紙片,一只可愛的小花貓正好奇地望著他。他面前的桌子上有三張長方形彩紙,十幾張大小不同的圓形和半圓形紙片,還有膠水、彩筆等拼圖用具。圖中還展示了這位小學生的三件拼圖作品:大熊貓、小白兔和豬頭,都是用圓形和半圓形拼制而成的,可供學生模仿,也可以啟發學生想像和創作。
圖下是供學生口語交際時重點討論的問題:一是請學生回答自己用紙片拼成了什么,二是說說自己是怎樣拼成的。
【教學重點】
看懂圖意,拼組圖形。說說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樣拼成的。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圓與半圓形紙片,小剪刀、彩筆、膠水、薄木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份禮物,想看看嗎?(想!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圓形和半圓形紙片,讓學生說說這些紙片的形狀和顏色。)這些小紙片啊,可神奇啦!它在聰明的孩子手里,能變成非?蓯鄣男游。不信,請看這幅圖。(出示掛圖)
二、觀察圖畫,同桌交流
。薄⑻釂枺龑W生注意畫面上人與物的聯系。
圖上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圖上的三個小動物是用什么拼成的?
2、同桌交流:圖上的小動物是怎樣拼成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回答問題。如回答小兔子是怎樣拼成的時候,可按“頭──身──腿腳──尾”的順序說:“用一個圓紙片做小兔子的頭,用一個長長的半圓做小兔子的腿腳,用一個小小的圓紙片做小兔子的尾巴”。也可以按拼貼時的先后順序說。只要學生能有序地說清某一圖形是怎樣拼成的,讓人聽明白就可以了。
3、小結過渡:剛才,同學們通過看圖和交流,了解了圖上的小朋友用圓紙片拼成了什么,還知道了他是怎樣拼成的。老師相信,只要你們愿意動腦、動手,就能拼出更多更美的圖形。那么,這些小紙片還能拼出哪些圖形呢?咱們分組拼一拼,好嗎?
三、分組拼圖,小組交流
1、分組拼圖,想像創作:教師可在如何分工合作方面予以提示。如誰抹膠水,誰剪遞紙片,誰粘貼,誰涂顏色,誰準備在小組內第一個作介紹。并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允許他們用彩筆進行簡單的裝飾或加工,拼出一個充滿童心的奇妙世界。
。、動口說圖,選出代表:學生經歷了拼圖過程后,教師要引導他們在本組內動口說圖,可以說拼圖過程,也可以說拼成后的樣子。然后各組推選說得好的同學為代表。
。、小組互訪,代表介紹本組作品:小組之間相互對拼圖或發言提出意見。每個小組在聽取意見后可以對圖進行修改,或對發言進行調整。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1、各組展示作品,并由本組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我們用紙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樣拼成的?
。病⑼瑢W之間針對作品質疑、答疑:教師相機規范學生口頭語言,并注意培養良好的語言態度和語言習慣。
五、賞評佳作,拓展思路
1、選出二、三幅好作品,引導學生評說好在什么地方。
2、拓展思路,鼓勵創新:
同學們心靈手巧,老師相信,你們不僅能用圓形紙片拼圖,還能用三角形、正方形紙片拼出更美妙的圖形來。請你們回家后再拼一拼,把自己最滿意的拼圖拿到班里來展示,并告訴同學們你是怎樣拼成的,好不好?
語文教案 篇5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目標
1、領會文章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3、品味文章寓深情與質樸的語言。
學習流程
教·學添補
一、預習檢測
1、了解作者
作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人,、、學者、。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是散文。
2、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
交卸( )奔喪( )橘子( )
晶瑩( )迂腐( ) 瑣屑( )
柵欄( )差使( ) 照看行李( )
二、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各題
1、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兒,讀出了文眼,就讀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現在開頭或結尾。)
2、文中一共寫了父親幾次背影?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1、作者所描寫的背影是在什么境況下的一個背影呢?
2、文章四次對“背影”的描寫中,哪一次給你的印象最深? 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這一特定環境下的“背影”的?
3、作者善于在敘事和描寫中抓住最能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語言或動作,用平易樸實的語言去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文章中有很多處體現了這樣的特色,請同學們以文中父親所說的四句話為例,談談自己的體會。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請對你的父母說一段話,說一說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愛。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建議
一、課文主旨
這是—篇關于環境污染問題的事理性說明文,語文教案-禿鷹之死。作者從光化學:煙霧、有毒化合物、潛在的核污染、泄露的石油等幾個方面,說明工業“三廢”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揭示了現代社會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條理清晰、富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二、思路結構
文章開頭以臭名昭著的“洛杉磯煙霧”殺死禿鷹的事件,引出了“光化學煙霧”、廢氣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由現象到本質進行了逐層說明。然后又介紹了廢水污染、廢渣污染、核污染、石油污染等等嚴重破壞人類生存的問題。最后發出呼吁,提醒人們在運用新技術時,千萬不要忘記保護環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的生命,文章條理清楚、邏輯嚴密。
三、說明方法的運用
本文大量運用舉例子、列數據等說明方法,進行科學地說明。如1952年的“洛杉磯煙霧”使65歲以上的老人有近400人死亡;20世紀50年代的洛杉磯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有一千多噸有害氣體排入大氣;1970年,日本東京的光化學煙霧就使6000人受害;在談到廢水、廢渣對人類的危害時,作者指出“當今世界,人工制取的各種化合物的種類已超過500萬種,在這些化學品中,有害化學品的年產量已達400萬噸”;據20世紀70年代的情況估計,全世界每年排入環境的固體廢物超過30億噸,廢水為6000億~7000億噸,廢氣中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近4億噸。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19世紀的0.028%增加到現在的0.032%。這些典型的事例,這些統計數據既突出了“三廢”對環境的破壞,對人類的危害的特征,又讓人觸目驚心。這些事例和數據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向人類發出嚴重的警告:保護環境迫在眉睫!
另外,文中還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形象、清晰地突出了事物 特點,增強了說明的效果。
四、說明中心與順序教學方法建議
學習每一篇課文,都要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每一篇說明文都有說明對象,全文又圍繞說明對象,安排若干個說明中心,每一個說明中心又通過一至幾個段落來說明。如果抓住了這幾個說明中心,也就能理解全文的內容及說明的中心了。因此,反復閱讀、多多揣摩是關鍵。
事理說明文主要采用邏輯順序進行說明。但由于說明對象與內容的不同,邏輯順序又可分為從因到果、從主到次、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整體到部分等。因此,在學習具體的文章時,還要分析課文運用了怎樣的邏輯順序,這是學習事理說明文的一個難點,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禿鷹之死》。
教學設計示例
自讀過程:
1.設置情景,導語引入。
。úシ乓欢斡嘘P環境污染的錄像材料)剛才,大家從影片中看到的濃濃黑煙、
臟得發臭的河流和堆積成山的廢棄物,是否難以想像生活于其間的滋味。但事實是,我們確實生活在這樣一種環境之中。不信,請你看看這篇《禿鷹之死》。
2.通讀課文,了解大概內容,掌握并積累詞語。
3.研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體會圍繞中。乙、精心選材的寫作特點,掌握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4.賞讀課文,指出課文在寫法上值得借鑒的地方。
5.拓展遷移,布置作業。
。ń庹f:研讀課文是突出自讀要點,實現自讀目標的關鍵環節。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其概括能力,既而引導學生研習文章的寫作方法,掌握并運用說明文中常見的說明方法。同時,通過課文的研讀也增強了大家的環保意識。這樣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自讀點撥:]
題意簡釋。
。1)題目“禿鷹之死”的作用。
明確:既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說出了工業“三廢”所帶來的危害,顯示出文章的說明重點。
。2)因環境污染而導致死亡的生物很多,為什么要以“禿鷹之死”為題呢?
明確:用捕食小獸和其他鳥類的體強性兇的鷹的死亡,來強調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嚴重后果,警示人們要重視環保。
。ń庹f:通過對題目的解析,體味標題的意義力深對文章的理解。)
梳理脈絡。
第一部分(第1-7 段)工業“三廢”對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危害。
第一層(第1-4段)工業廢氣對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危害; 第二層(第5、6段)工業廢水廢渣對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危害; 第三層(第7段)核污染對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危害。
第二部分(第8-10段)工業“三廢”給環境和人類生活帶來的嚴峻挑戰。
重難點分析。
(1)圍繞中心,精心選材。
①說明中心:工業“三廢”對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危害。
②選材角度:從廢氣、廢渣廢水、核污染三個角度選取材料來說明中心。
③圍繞中心,增添材料:a大量氟利昂的排放導致臭氧層空洞,從而引發人類皮膚癌病增多;b金屬冶煉廠排放的含鉛或其他重金屬的.廢渣廢水可弓沒人的多種血液。磺疤K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露事故,造成數萬人的受害,連下一代的小孩也有遺害,輕者頭上不長頭發,重者患上白血病而不治身亡。
(2)說明方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倥e例子。a.為說明工業“三廢”的危害,舉了“禿鷹之死”和“水俟病”為例;b.為說明“光化學煙霧不只洛杉機有”,舉了日本東京和我國蘭州為例。舉出事實,以達到事實勝于雄辯的效果,增強說服力。
②列數字。a.為說明“洛杉磯煙霧”的危害,舉出當地老人死亡人數(400)和東京受害人的具體數目(600);b.為說明化學品中有害化學品的年產量之多,列出“400 萬噸”的具體數目;c.為說明工業“三廢”量之大,列出了“30 億噸”“6000 億—7000億噸”“4億噸”“0.028%”“0.032%”等數目;d.為說明石油對海洋的污染,列出了“五百多萬噸”的數目。列出具體的數字,真實可信,給人以確切的印象。
、圩鞅容^。為說明“現在全世界核武器的總破壞力”,把它與在廣島爆炸的兩顆原子彈的破壞力作比較,得出超過“數百萬倍”的結論。通過比較,強調所要說明的對象的特點,令人印象深刻。
、艽虮确。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語言以及組織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對比學生與楊絳的描述,學習體會作家精彩的寫法。
二、教學側重
體會楊絳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并且產生震撼效果的寫作技巧。
三、課堂預設
1、回顧上節所學:
簡述敘事內容及主題,為語言、組材特色分析作鋪墊。
2、討論語言特點:
、怕撓嫡n后第二題,舉例說明本課語言特色;
、茪w納語言特點:簡潔 樸素
3、討論組材特點:
、排e例說明敘事特點;
、茪w納敘事特點:瑣碎 平淡
4、小結楊絳作品特點:
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這種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敘述,卻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讀者合上作品,才發現一種冷冷的悲涼自心底彌漫而來,感人至深卻在不經意間,這是楊絳給我們帶來的文學。
5、討論學生習作得失:
、诺湫土曌(上節課后作業)投影閱讀;
⑵對比楊絳討論得失;
、切薷母髯陨瞎澱n后作業。
6、選擇作業:
課后練習三“改寫”或者“我讀楊絳”選一。
【附板書】
苦:生活艱苦 精神凄苦
1、 老王──以—善—良—對—待—善—良──楊絳
善: 善良樸實
語言簡潔樸素
2、楊絳作品────────────真實震撼
敘事瑣碎平淡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讀8個字 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修建半邊井的人關愛他人的品質,懂得要關心周圍的人。
教學重、難點:
體會修建半邊井的人關愛他人的品質,懂得要關心周圍的人。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
查閱的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材料,幻燈片。
學生準備
課本、課堂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認讀生字。
二、學習生字生詞
學習多音字放假 寒假 請假 假如 假設 提出不懂的詞語,其他同學通過字典幫助解釋。欽佩:敬重佩服。欽:敬重。 難怪:怪不得。表示明白了某種情況的原因,就 不覺得奇怪了。 乖巧:討人喜歡。
學生和老師一起讀認讀字,寫多音字,并給多音字組詞。 通過字典幫助解釋。 讓學生認讀 認讀字。擴展知識,學習詞語。
三、熟讀課文
1、我給大家介紹半邊井的知識,從哪里來的?
2、我們看看爺爺是怎么說的。
3、原來半邊井是因為有一半井口露在墻內,所 以叫半邊井。為什么要把一半井口露在墻外呢?
4、那是不是只有我家有半邊井?你從哪里看 出來的?
5、這些人家挖半邊井,讓窮人從井里免費挑水, 你覺得這樣好不好?這樣的`做法體現了什么? 讀一讀第三自然段。
文章最后說,鹿港是個有人情味的地方。誰知道鹿港為什么是個有人情味的地方?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了解鹿港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游客在巷子里 走來走去? 為什么會盯著圍墻下瞧個不停? 是爺爺說的過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較窮困,沒有能力雇工人挖井。為了讓他們也有井水喝,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 挖在圍墻下,井口一半在墻內,一 半露在墻外。這樣一來,那些沒有井的人家,也能來挑水喝了。 因為有些人家沒錢挖井,沒水喝, 所以把井口露在墻外面,讓他們也喝到水。 不是!坝行┤思揖桶炎约杭业木谠趪鷫ο,”肯定不止一家有半邊井。 好。體現了人與人的互相幫助, 互相關愛。 從很久之前,鹿港的人就互相幫 助,互相關愛,F在還在延續這種 關愛。 指名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通過連環問題,引 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
四、作業
1、復習1-7 課生字,聽寫。
2、熟讀所學課文,并背誦要求背誦的課文。
3、復習鞏固所學知。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天地》教案03-23
語文繁星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