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班音樂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以肢體創作帶入歌曲《懶惰蟲》。
2、學習四分休止符:通過直觀的卡片與指揮引導幼兒掌握四分休止符。
二、活動準備:節奏卡一套、懶惰蟲圖片、單響筒、響棒、鈴鼓、歌曲《懶惰蟲》
三、活動過程:
1、名字節奏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外星人寶寶想跟我們小朋友一起玩,你想不想跟他玩啊!我們用掌聲來歡迎它們。(出示?與?)他們兩個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經常一起唱歌跳舞,我們也一起跟它們唱歌跳舞歡迎它好不好?教師排出節奏:(????)幼兒想象創作肢體律動。
(2)引導幼兒將名字與卡片節奏結合在一起。鼓勵幼兒創作節奏,并試著將名字與節奏結合,
例:????
我是王小明
請個別幼兒排節奏卡,全體幼兒一起念出節奏。
2、歌曲《懶惰蟲》
(1)教師教唱歌曲第一段時,幼兒模仿蟲子的動作扭來扭去,第二段唱到肚子痛就摸肚子,第三段再模仿蟲子的動作扭來扭去。懶惰蟲這么懶,它除了肚子痛還有那里痛呢?引導幼兒創作肢體律動。
(2)教師拍?0的節奏,幼兒跟隨,不間斷的拍,教師逐漸帶入歌曲。幼兒自選樂器敲奏節奏:?0?0。
3、學習四分休止符
(1)排?□?□空格處不發出聲音,請幼兒自行發現是否拍過這種節奏。教師指揮幼兒看卡片拍節奏。
(2)將圖放到□解釋0的'意義,并綜合??
四、結束部分:
歌曲《懶惰蟲》律動退場。
0的節奏練習。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旋律的抒情、緩慢的特點。
2、學會用動作表現音樂,增進關心媽媽、熱愛媽媽的情感。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用雪花片拼搭的“野菊花”,用積木搭的“烏鴉家”場景。
2、《小烏鴉愛媽媽》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磁帶,熟悉音樂旋律。
1、引導幼兒說說聽后的感受及想到的事情。
2、要引導幼兒總結出音樂旋律抒情、緩慢的特點,知道歌曲表現的是小烏鴉愛媽媽的故事。
(二)幼兒跟唱歌曲,并試著用動作展現歌曲的內容。
1、傾聽教師在樂曲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誦歌詞“小烏鴉愛媽媽”,感受樂曲旋律與歌曲情感之間的和諧。
提問:小烏鴉為什么要急急忙忙趕回家?為什么要去為媽媽?
2、分段欣賞歌曲,熟悉歌曲內容
3、完整地欣賞歌曲,了解歌曲簡單情節。
4、在教師的啟發下,運用生活經驗,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5、隨音樂練習創編的各種關心媽媽的動作。
(三)利用布置好的場地,引導幼兒學習表演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1、先由教師扮演媽媽,全體幼兒扮演小烏鴉,聽歌曲進行表演,可通過變換不同的關心媽媽的動作進行多次表演。
2、兩人一組,或幾人一組,分角色進行表演。
(四)講評,激發幼兒產生愛媽媽的情感。
我們應該怎樣向小烏鴉學習?你想幫媽媽做些什么?
(五)活動延伸:
將幼兒在家關心、體貼媽媽的資料貼在主題墻上,同伴間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愛的甜蜜。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正是抓住幼兒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幼兒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達到情感共鳴,我認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教材給了幼兒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給了幼兒創設情感的空間,豐富了音樂活動氣氛,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活動,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活動雖然存在不足,但是幼兒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歌曲中所表達的愛,懂得喝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這就足夠了。音樂的魅力是無限大的,而我們老師們只要利用好了這個“工具”,那么我們的幼兒們就一定能從中感受到世界的真、善、美,更加快樂的成長!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x x| xx x|的節奏型,并根據節奏卡做出相應的聲勢。
2、通過故事,感知《庫企企》全曲ABC的結構型及歡快活潑的旋律。會用樂器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節奏卡、《庫企企》音樂、PPT音樂圖譜、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問好歌
二、出示“ X”和“XX”,認識和感知組成的X X│XX X│節奏卡。
1、認識“ X”和“XX”,并用拍手的形式來表示節奏。
2、老師隨意擺放出X X│XX X│,變換動作來表示節奏,并嘗試給節奏卡配上旁白。
3、欣賞音樂《庫企企》,并請幼兒在音樂當中,找出和X X│XX X│相同節奏的部分。
三、在音樂故事中,理解和感受樂曲的ABC結構型。
1、看PPT圖譜聽故事。
2、欣賞音樂后提問:在這首曲子中,哪里可以表示繞過樹林?哪里可以表示跨過小河?哪里表示口訣?
3、認真傾聽音樂中,一共繞過了幾棵大樹?腳踩了幾塊兒石頭跨小河的?最后到達城堡門口時說的是什么?說了幾遍?
4、幼兒討論這首曲子分為幾部分?并感受樂曲ABC結構型。
5、再次欣賞音樂,邀請幼兒來用動作表現音樂故事,來充分感受樂曲的'ABC結構型。
四、認識樂器,并進行打擊樂演奏。
利用音樂來玩“搶椅子”游戲。自然分組,沒有搶到椅子的幼兒為指揮,大家隨音樂進行打擊樂的演奏。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學習有節奏地念歌詞,并嘗試根據歌詞做出相應動作。
2、初步學唱歌曲,體驗粉刷匠勞動的快樂。
3、樂意扮演粉刷匠,快樂地歌唱和表演。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五顏六色的圓形貼紙、油漆刷圖片若干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并能編動作與同伴合作歌唱表演
教學方法與手段:
談話討論法、節奏朗誦法、視聽唱結合法、游戲法;白板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師:老師有幢新房子,你們想參觀一下嗎?(白板出示房子圖片)你覺得老師的房子漂亮嗎?為什么?你有什么辦法能把我的房子變漂亮嗎?
師:看!(出示粉刷工圖片)這是誰?他有什么本領?今天我也要來做一回粉刷匠,把我的房子刷的漂漂亮亮的。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白板課件中房子圖片)學習有節奏的念歌詞
(1)教師刷1/3的房子
(2)幼兒跟著教師邊念邊做動作,教師刷2/3的房子
(3)請個別幼兒上前邊念邊刷剩下的1/3房子
2、觀看視頻,學唱歌曲
師:我看到遠處小兔也在刷自己的房子呢!它的嘴巴也在動,我們來看看他嘴巴里念的跟我們的是不是一樣。
3、游戲表演
(1)發放油漆刷(人手一把)
(2)請一位幼兒做粉刷匠,一位幼兒做房子,上前示范表演
(3)幼兒兩兩合作,邊唱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師:學會了這么好聽的兒歌 回家我們一起唱給爸爸媽媽聽吧
活動反思:
《粉刷匠》這首歌曲唱起來瑯瑯上口,幽默風趣。雖然是首老歌,但卻深受孩子喜愛。從音樂本身來說,八分和四分組合的節奏型也正是中班幼兒需要掌握的.。孩子對于粉刷工具他們卻接觸不多,“粉刷匠”的稱呼聽來也是那么陌生。通過《粉刷匠》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來將孩子已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零碎生活經驗整合起來。讓孩子們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扮演粉刷工人,通過動作表述更加的加深孩子們對歌詞的理解。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只有不斷地反思、總結、修改,才會不斷地進步。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學習用身體動作和語音節奏來表現音樂。
2.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有關煎荷包蛋和冒煙的身體動作。
3.在輪流做身體動作,念語言節奏的'時候,控制好自己動作和聲音。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觀察成人煎荷包蛋的經驗。
2.幼兒用書《荷包蛋》,投影儀。
3.小鈴、鈴鼓、響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用書《荷包蛋》畫面,理解圖中內容。
1.觀看用書。
教師:大家看看圖上有什么呀?
2.幼兒觀察圖中小朋友的臉部特征,理解圖的含義。
教師:我們看看這幾個做朋友跟平常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幼兒邊聽音樂邊說語音節奏:看看看、聞聞聞、吃吃吃、笑笑笑。
二、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煎蛋和冒煙的身體動作。
1.教師哼唱曲譜,幼兒回憶媽媽在家里做煎雞蛋的動作并做一做。
2.教師反饋幼兒創編的一種煎蛋動作,一邊哼唱曲譜一邊帶領幼兒進行集體練習。
3.教師哼唱曲譜,幼兒創編荷包蛋冒煙的動作。
三、幼兒聽教師用比較慢的速度哼唱樂曲,完整地用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哼唱曲譜的前16小節,幼兒做煎蛋和雞蛋冒香氣的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煎雞蛋,讓雞蛋煎得冒出熱騰騰的香氣。
2.幼兒聽音樂,完整地做身體節奏動作。
四、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節奏動作。
1.幼兒選擇打擊樂器,嘗試演奏樂器。
教師:我來做指揮,你們看我的指揮來煎荷包蛋。
2.幼兒嘗試為樂曲配器。
教師:煎荷包蛋我們用什么樂器?冒煙動作我們用什么樂器?
3.幼兒在教師指揮下,完整地演奏樂曲。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能隨著樂曲的節奏愉悅地、大膽地表現情緒,喜歡參加音樂活動。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的歡快,能隨著樂曲的節奏愉悅地、大膽地表現情緒。
難點:幼兒在表現樂曲中嘗試和同伴共同感受歡快、愉悅的氣氛,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
【材料準備】
“潑水歌”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表演角活動,自由欣賞樂曲、感受樂曲——集體活動,感受樂曲、表現樂曲、體會和同伴相玩樂趣——表演角活動,進一步感受樂曲、體會樂曲
(1)表現角活動:自由欣賞樂曲、感受樂曲告訴幼兒有一首很好聽的歌,要想跟著音樂拍手、跳舞都可以,激發幼兒興趣。
①幼兒在老師的激發下會出現許多情況,如有的幼兒聽著音樂會有節奏地拍手,有的幼兒還會跟著音樂跳跳舞,這些都是允許的。
②幼兒自由探索可以有2—3次,老師盡可能在這2—3次活動中吸收多的幼兒參加活動感受樂曲,在表演角活動結束后的講評中發揚幼兒大膽學習新本領。
(2)和幼兒共同參與表演角活動,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表現樂曲。
老師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兒童樂園”的游戲經驗,如老師說愛玩“翹翹板”,老師就把它變成雙手插腰、下蹲的動作隨音樂曲跳起來,(跟著就音樂節奏拍二下手,再做“翹翹板”動作二次,同時大聲地說出“翹—翹—板”,還可以請幼兒說說再玩玩。
①老師以平等身份和孩子一起玩,幼兒提出什么游戲就可能在樂曲的伴奏下玩起來,如幼兒提出玩“小飛機”,大家就可以隨著音樂節奏拍二下手,再作“小飛機”動作(兩臂側平,身體左右側擺)各一次,同時大聲地說出“小飛機”。
②老師以平等身份游戲可有3—4次,同樣是盡可能在這3—4次活動中吸收孩子一起玩,在講評的`過程中可以師生同臺表演,以此更進一步激發幼兒興趣
二、集體活動:感受樂曲、表現樂曲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
(1)觀看老師的演出。
①老師定期地為幼兒表演一些文藝作品,搞一些文藝作品專場,對幼兒會有很大的影響。讓幼兒觀看老師表演的“歡樂園”,體會二個人相玩的樂趣能夠激發幼兒強烈的興趣和模仿欲。
②老師在表演之前可以引導幼兒觀察體會老師在樂曲中的情緒、老師在樂曲中的樂趣。
(2)集體活動師生共同感受、表現樂曲。
①老師以“你們想到‘兒童樂園’去玩嗎?你們最喜歡玩些什么呢?”引出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同時引導幼兒大膽地提出玩些什么游戲,幼兒講到玩什么,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跟音樂做動作,邊做邊說。
這一環節中有許多幼兒會大膽地說了玩諸如“小飛機”“翹翹板”“小轉椅”等等,這些內容很多來源于角落游戲,老師應鼓勵他們提出玩什么,還要用動作表示出來,再讓大家聽著音樂學一學。
②以“滾雪球”的方式和幼兒共同游戲。
老師以“你們講了這么多好玩的游戲,我也想去玩一玩,我要帶一個小朋友一起玩,誰愿意和我去‘兒童樂園’呢?”請出一名幼兒跟老師一起舞蹈;第二遍由老師和這個小朋友去請另外二名幼兒,以此類推直至請出全班幼兒。
【延伸活動】
(1)繼續引導幼兒大膽表現情緒、感受樂曲歡快的氣氛,體會和同伴相玩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表演角中學習交換舞伴。
(3)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幼兒創編其他舞蹈動作。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音樂03-16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8-02
中班音樂教案(經典)08-03
音樂教案中班10-10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10-31
中班的音樂教案09-09
音樂教案中班10-13
中班音樂教案(經典)07-16
中班音樂教案06-16
中班音樂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