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中班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受。
2、掌握歌曲的節奏型,看圖學唱歌詞,體會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荷葉一片;故事圖畫4幅;節奏圖;彩筆筒人手一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小跳蛙》,帶領幼兒出場。
師:小朋友們,跟著老師到池塘邊去看看吧!(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學青蛙進教室)
師:咦!你們看這是什么呀?(出示大荷葉)
師:哦!原來是一片大大地、綠綠地荷葉呀!我們和荷葉寶寶一起靜靜的躺在水面上休息一會兒吧!閉上眼睛。(將荷葉放在地上,幼兒圍著荷葉坐下)
二、傾聽音樂,感受和辨別音樂的強弱。
1、播放音樂,輕風。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你感覺這是一陣什么樣的風?
教師小結幼兒的回答:哦!美美的風、輕輕的風、溫柔的風吹在荷葉寶寶身上它會怎樣動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再次播放音樂,輕風。師幼一起輕輕抖動荷葉轉一圈)
2、播放音樂,狂風。
師:哇,又來了一陣風,你感覺這又是一陣什么樣的風?
教師小結幼兒的回答:如果大風、狂風、龍卷風都吹來了,荷葉寶寶又會怎么樣動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再次播放音樂,狂風。師幼一起狂抖動荷葉轉一圈)
師:噓!風停了,讓荷葉寶寶休息會兒!(示意幼兒坐下)
3、彈奏音樂,辨別音樂的強弱。
師:今天,老師還準備了兩段音樂,我們一起來聽聽哪段音樂代表輕風,哪段音樂代表狂風。(分別彈奏,讓幼兒比較音樂的強弱)
4、游戲。
跟著老師彈奏的.音樂,幼兒做出相應的風吹荷葉的動作。
5、音樂停止。
師:風,總算停了,太陽出來了。你們知道誰最喜歡呆在荷葉上嗎?(引導幼兒說是青蛙)我們一起學青蛙跳到荷葉上吧!(集體坐到荷葉上)
師:小青蛙是怎么樣唱歌的?(幼兒模仿青蛙不同的歌聲)
教師小結:哇,你們學得可真棒!小青蛙可會唱歌了,它可是一位“天才音樂家”,我們一起來學小青蛙唱歌吧!
三、掌握《小青蛙》的節奏型。
1、出示節奏圖,比較不同,認識附點,學習打節奏。
師:第一張節奏圖上面的兩個叉叉一條橫線是一拍,那么第一張節奏圖我們一共要打四拍。(教師示范)
師:第一張節奏圖與第二張節奏圖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現第二張多了附點)當遇到附點,打拍子的時候手要抬高點。
2、教師教幼兒看圖打節奏。(彩筆筒人手一個)
3、引導幼兒發現除了老師發的彩筆筒,還可以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拍打節奏。
四、看圖學習歌詞,將歌詞帶進節奏。
1、依次出示圖片,每張圖片代表一句歌詞,引導幼兒看圖邊打節奏邊學唱歌詞。
2、教師完整示范表演歌曲。
3、幼兒跟音樂完整表演歌曲。
五、歌曲表演。
可分小組表演。一組唱歌,另一組打節奏。或一組邊唱邊拍打身體,另一組邊唱邊拍打地板。
結束:
小朋友們,你們表演得可太棒了。聽,外面有好多青蛙都看見你們精彩的節目了,都說想和你們比比賽,看誰才是第一名,走,跟著老師去挑戰吧!(播放音樂《小跳蛙》帶領幼兒出去,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優美的音樂、琴聲、輔以提問和插問,引領幼兒在游戲中充分地感受、體驗、探索音樂的變化。自主地用動作表現音樂的高低、快慢。從荷葉與風的大小變化,聯系到荷葉上的青蛙,從傾聽風的變化聲,轉換到撥動荷葉動作和表現不同的風速。在學習歌曲上,運用節奏圖與歌詞故事圖,讓幼兒自主發現節奏圖上的符號,認識這些節奏符號,學會正確地打節奏。并看故事圖,理解歌詞內容,將歌詞帶入節奏中歌唱。
活動中還有許多處理不當的地方。如:語言帶有強制性,過渡語銜接不自然;在出示打節奏的物體時,教師應講解清楚其敲打的方式,或讓幼兒自主探索;在打節奏時,可以讓幼兒嘗試一下打快節奏,也可以讓幼兒用各種物體來打節奏;歌曲表演時,可將幼兒分組表演,豐富歌曲表演形式。
中班音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反復欣賞歌曲,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懂得做個講衛生的孩子。
2、鼓勵幼兒大膽創造出與他人不同的動作表現同伴間的親熱。
3、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磁帶;動物頭飾(小豬頭飾,豬媽媽,小羊;小兔)。
活動過程:
(一)感知欣賞
1、猜謎引出:肥頭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飽睡大覺,走路搖著小尾巴,唱起歌來哼哼叫。
2、欣賞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感知歌曲中的.角色、事件。
3、再次欣賞表演,感知歌曲中的對白等。
(二)學唱新歌
1、帶領幼兒學唱新歌,提醒間奏、尾奏處的等待。
2、理解歌詞,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歌曲。
3、引導幼兒用跳躍和連貫的方法表現小豬高興、傷心的樣子。
(三)交流表現
1、幼兒自由表現歌曲,自由創造出與同伴親切的動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自由協商角色,鼓勵幼兒創編與別人不同的動作。
2、個別組合表現,鼓勵幼兒相互學習好看的動作。
(四)延伸活動
在區角活動中自由組合表現。
在游戲中進一步體會搖籃曲寧靜、祥和的意境和氛圍
1、請一部分幼兒當寶寶,一部分幼兒當媽媽(或爸爸)。媽媽抱著寶寶,邊唱邊拍哄寶寶睡覺。可互換角色游戲。
你們想不想做爸爸做媽媽哄寶寶睡覺呢?
好,現在我們先讓女孩子做媽媽,男孩子做寶寶,媽媽抱著寶寶一起唱《小寶寶睡著了》,哄寶寶睡覺好嗎?(可交換角色再演唱一遍)
2、請幼兒做布娃娃的爸爸、媽媽,哄布娃娃睡覺(爸爸輕拍寶寶,媽媽唱歌哄寶寶睡覺)。
(輕輕地)你們的寶寶睡著了嗎?現在讓我們輕輕地離開,讓寶寶甜甜地睡一覺吧。
延伸活動:
1、搜集并引導幼兒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搖籃曲。
2、選擇一些好聽的搖籃曲在孩子午睡時播放,讓孩子們在搖籃曲的樂曲聲中、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進入夢鄉。
中班音樂教案3
一、主題內容分析
《布藝制作》是八年級綜合實踐中的第三個主題。本主題安排了“問題與思考”“學習與探究”“實踐與體驗”“匯報與展示”“評價與反思”“拓展與創新”等6個教學環節。“實踐與體驗”環節設計了“掛式布藝收納袋制作”、“創意筆袋”、“布貼畫制作”等3個活動,這些內容都是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三個活動由易到難,從了解布藝制作的基本針法和步驟,到制作掛式布藝收納袋、筆袋、布貼畫等生活學習用品,層層遞進,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意識,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從而促進學生掌握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主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布藝作品,通過欣賞布藝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制作掛式布藝收納袋、筆袋等布藝品,掌握布藝制作的基本針法和步驟,學會創作布貼畫。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練習、小組合作探究等靈活掌握縫制的基本針法。并在制作布藝作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實踐創新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布藝作品的設計、布料的合理利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
(2)培養學生勞動創造美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領悟肯動腦、勤動手的重要性。
(3)增強學生節約、環保意識、陶冶情操、激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制作掛式收納袋、筆袋等布藝品,掌握布藝制作的基本針法和步驟,學會創作布藝貼畫。
難點:通過布藝作品的設計、布料的合理利用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設計思維和審美能力。
三、主題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布藝制作的欲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激勵評價相結合。
學法建議: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評價建議
評價標準:
引導學生從基本針法的掌握程度、掛式布藝收納袋、筆袋、布貼畫的美觀及實用性、創新性和小組合作的默契度等進行評價。
評價方法建議:
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注重評價激勵性、多元性、開放性,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盡可能采取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鼓勵同伴之間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音樂03-16
中班音樂教案【經典】07-29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07-26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7-20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07-22
音樂教案中班10-10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10-31
中班的音樂教案09-09
音樂教案中班10-13
中班音樂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