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認識8個生字和3個只識不寫的字,學寫新偏旁“風字旁”和生字“飄”。
2 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重點:初讀指導,學習生字。
一、古詩導入,創設情境。
1.齊背《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江南的景色確實美!(用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師描述:江南的天是那么的藍,水是那么的清,樹是那么的綠,人們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老師真想用一首詩來贊美它,想聽嗎?
3.學生邊看圖邊聽課文的配樂朗讀。
過渡: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二、揭示課題,讀好課題。
1 歌歌頌、贊美水鄉,所以題目是——水鄉歌
2 課題:21。水鄉歌
3 好課題
過渡:你們也想用這首詩來贊美水鄉嗎?讓我們一起讀課文吧!
三、指導初讀,感知美文。
1.整體感知課文
(1)輕地自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通順,并找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一邊不行可以多讀幾遍。
(2)交流:課文有幾個自然段?(3個)
(3)實物投影課文內容,指名學生說說哪幾個自然段。
過渡:傅老師聽說二(3)班的小朋友讀書特別好,我來考考你們。
2.初讀第一自然段
(1)讀生字和只識不寫的字
a 師在課文中點出生字:連、蕩
b 出示生字卡片,讀好生字。指名讀,評價;學生領學生讀(誰當小老師)
(2)讀容易讀錯的詞語(大家來當啄木鳥醫生)
a 卡片出示容易讀錯的詞語:水鄉、什么、處處
b 讀好詞語。指名讀,評價;男女生比賽讀,互相表揚。
(3)讀自然段
a 指名讀,評價。
b 齊讀。
(4)小結學法:小朋友想一想老師剛才請大家先讀了什么?(生字和只識不寫的字)再讀了什么?(幾個容易讀錯的詞語)最后呢?(把一段連起來讀)
過渡:老師覺得小朋友剛才讀得很不錯,我們還用這個方法來讀第二段吧。
3.初讀第二自然段
(1)讀生字和只識不寫的'字
a學生在生字表中找生字和只識不寫的字,在課文中加點,再讀一讀。
b反饋:學生說,師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和只識不寫的字,指名讀,正音,齊讀生字。
(2)讀容易讀錯的詞語(大家來當啄木鳥醫生)
a學生找詞,自讀。
b反饋:師在課文里畫出,具體詞語機動,指名讀,齊讀。
(3)讀自然段
a自由練讀
b反饋:指名讀,“打擂臺”,齊讀。
過渡:剛才學第二自然段我們也用了先讀生字,再讀詞語,最后讀自然段的方法,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讀第三自然段。老師想請大家分小組讀,看看大家會不會合作。
4.初讀第三自然段
(1)分四人小組練讀,要求:按先讀生字再讀詞語最后讀自然段的順序練讀,讀完后交流,可以全組展示,也可以推選代表展示。
(2)反饋。推選朗讀小能手和優勝小組。[因位能都讀沒平出]
過渡:小朋友們讀得這么認真又讀得這么好,一定讀懂課文了吧。
四、說說課文大意
1指名說說課文大意
2板書:水多、船多、歌多
五、學習生字
1 齊讀生字一遍。
2 情景激勵:課文中有許多的船,你要是學會一個生字,老師就讓你在一條船上掛上你的帆,并在帆上寫你的字,這條船就是你的了,你還可以給它取你喜歡的名字,比如“知識號”、“雛鷹號”等。
3 學寫“飄”(1)學習新偏旁(2)看書上的筆順描紅記筆順,在田字格中描紅。(3)用簡便方法記一記。“換衣服”、“搭積木”等等。(4)容易寫錯的地方來提醒同學。(5)在習字冊中把字寫漂亮,描一遍、寫兩遍。(6)投影反饋(7)小結方法。
4 同法學習其他字。
5 把漂亮的字掛到船上
六、課堂小結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運用正確的誦讀方法反復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精練性、音樂性的特點。
2、感知詩歌內容,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3、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4、掌握詩歌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和教學目標2
三.教學難點:教學目標3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五.教學設想:以朗讀幫助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積累的生物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音樂美,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再品析語言,了解這首詩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詩歌,整體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本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我們來探討一下,到底介紹了哪些知識?
二、檢查預習:
a)檢查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的讀音和含義。
b)檢查朗讀情況。
三、老師朗誦,要求學生注意音節的停頓,語調的變化。
四、學生朗讀詩歌,探討問題:
a)詩歌主要寫什么,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b)詩歌的主體部分是哪幾節?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詩的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
c)人們認識自然界的演變過程中,化石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d)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五、抽學生朗讀,教師作適當指導。
六、組織學生探討問題,明確答案。
a)這首詩主要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b)詩歌的主體部分是3—6節。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化石重現了一個逝去萬載的令人神往而奇幻的生物進化世界。
c)化石起到了保存物種生命信息的作用。
七、布置作業:
a)抄寫課后詞語。
b)朗讀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詩歌,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了解詩歌的主要手法,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教學步驟:
一、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詩的第一節連用了四個反問句,有什么作用?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是指什么?(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思考)
2、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3、請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一下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二、再讀詩歌,品味語言:
1、詩歌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各舉一例,并說明作用。
2、詩歌的語言講究含蓄,包含的內容卻很豐富,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化石引起人們想象出生物進化的歷程)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化石證明了世界是物質的)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化石能夠記錄生命演化的歷程)
三、三讀詩歌,總結詩歌的內容、特點。
四、拓展閱讀:艾青的《魚化石》
布置作業:
課后習題三
語文教案 篇3
《我們的手》是北師大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手"為主題來組合單元。手是勞動的工具,是創造的憑借,也是傳遞情感的介質。《我們的手》一課則是從友愛的角度選編的課文。全詩共四個小節,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這一意象,把手分別比做電線,橋,船,小鳥等.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誠,快樂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傳遞給熱愛生活的人們.各小節的結構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有音韻美和繪畫美.詩的內容淺顯。但意境深遠,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以“是”為比喻詞的比喻句,并能仿寫。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個性化識字,鼓勵交流學習經驗,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的內容。
(3)學習做批注筆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切體會文中對“手”的比喻,從而感知“手”也能傳遞人們美好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相信你們都擁有一雙不平凡的手,你們都用手做了些什么呢?”(繪畫,跳舞,彈琴……)
“看來同學們有的擁有靈巧的手,有的擁有能干的手,有的擁有智慧的手。不過我們的手還有神通廣大的本領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們的手》。”(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我們的手是怎樣的?我們的手有什么神奇的功能?……)
“好,同學們真愛動腦筋,相信你們學了課文會有更大的發現。”
(在導入課文學習中,我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巧設疑問,“用手做些什么”“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來激發學生想像探究的欲望)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由于學生的識字量是有差距的,識字能力也存在差別。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且注意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用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自學生字,與同學合作學習、交流學習經驗。)
2、請同學們再發出聲認真自由讀課文,并在書上做簡單的批注。
(第八冊的閱讀目標中提出:學生要學會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能夠做簡單的批注。所以在閱讀中,我常引導學生做簡單的批注。它的方法可以是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是注明理解的含義,還可以是勾畫感觸最深的句子……)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新詞。
(2)抽讀詩歌。
(識字過程中應本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識字與閱讀緊密結合,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學詞,學句才會激起學生的識字興趣,收到好的.效果,)
(3)同學間交流批注情況后匯報,師小結并板書
電線
橋
我們的手是 船
小鳥
(在此環節中,不僅要板書學生理解的內容,還要小結學生不理解的問題,以便后文的教學)
三、細讀理解
1、(由板書導入)齊讀黑板的板書。
思:句中的“是”字能換成什么字,使句子的意思不變?(像)由此看來這四句也是比喻句。(出示課后的金鑰匙)
師:誰也來模仿說一句帶“是”的比喻句。
(此時,讓學生造幾個類似的句子,能加強對帶“是”比喻句的理解和運用。如:“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師:書中是怎樣描寫這些比喻句的?(師引讀板書的內容,生接讀相應課文。)
2、(由學生不理解的內容引入)學習詩歌。
(1)學習第一節
師:為什么說我們的手是電線?
個別同學讀第一節的內容,其他同學思考后,小組討論匯報。(學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思想健康即可。)
(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感情朗讀)
(2)學習第二、三、四節
指名讀。思:為什么把我們的手比喻成“橋”、“船”、“小鳥”?
學生發表個性化見解,并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師適當地指導朗讀。)
(“順著學情,因勢利導”是我的教學特色。本課中,我讓學生在思考討論后,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
四、品讀感悟
1、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我們的手是電線、橋、船、小鳥,那么我們的“手”神通廣大的本領到底是什么?(傳遞美好的感情)
(此問題,先讓學生充分討論后,再采取多種朗讀方試,如:賽讀、表演讀以體會文章的內涵。)
2、師生接讀。
3、分組對讀。
4、引導學生背誦。
師:“同學們,伸出你們不平凡的雙手,看看象什么?”(楓葉、海星、如來佛的五指山……)
師:“我們還可以用手來表示什么不同的含義呢?”(再見、抱歉、ok等)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相信你們也能模仿課文寫一節詩。”(生仿寫,再選擇優秀的句子補充板書。)
(學生能夠讀懂課文,也就有了仿寫的基礎,但還必須有仿寫的內容,即有東西可寫。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畢竟生活是創做的源泉。讓學生在這些個人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自然生活中觀察、分析、體悟,學會用鮮活的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生活感受,使之“仿”、“創”結合,寫出新意。嘗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寫我心”的甜頭和樂趣。此時,教師再挑選精美的句子填入板書的括號內,使學生獲得成就感。這樣的練習既是對課文理解的延伸,又是對學生情感的熏陶,也是對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
五、總結回顧
同學們真不愧是小詩人。只要人們心手相連,就會使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愿我們能將人們美好的感情傳遞下去。
六、布置作業
1、寫好生字新詞。
2、手還會是什么?仿照課文寫幾節詩。
3、摘錄描寫“手”的詞語或句子。
(“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的不同,進行不同層次的訓練。)
[評點]
此篇課文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細節都滲透著一個理念: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手”這一傳遞美好情感的本領,在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品讀后,通過觀察、練筆感悟出來。實現了語言文字與人文情懷的同構共建。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9課。
【教材簡析】
《兩只鳥蛋》是一首淺顯易懂的兒童敘事詩。在學習了《識字三》的基礎上來學習本課,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對課文里出現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朗讀課文和理解文意難度都不大。因此,要緊扣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目標,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拓寬閱讀面。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朗讀詩歌的興趣。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師:請同學們背誦古詩《春曉》。春天來了真是“處處聞啼鳥”。(聽歌曲《苗嶺早晨》)
師:同學們聽到了什么?你們知道小鳥住在哪里嗎?(板貼大樹及鳥窩)猜猜這個鳥窩里會有什么?(板書課題,生齊讀。師注意糾正“兩”“鳥”的讀音。)
師:你怎么記住這個“蛋”字?
師:看到課題“兩只鳥蛋”,你有什么問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就知道了。翻到第39頁。
二、讀通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標注圈畫生字)
2.教師示范讀。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聲音響亮。老師也想讀一讀,請你幫我聽聽,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師范讀課文,讀后學生評價,再帶讀學生認為讀得好的句子。)
3.小組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每一小節所描述的情景,體會感嘆號所表達的語氣。
4.小組挑戰讀。以小組派代表或小組全體挑戰另一組的形式練習朗讀,對獲得好評的朗讀者獎勵一枚“鳥蛋”。
5.小組展示讀。選出小組優胖者在傘班展示,可以讀全詩,也可以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或幾小節。
6.小組討論:課文講了什么故事?
三、學習生字
1.師:課文讀得好,生字就很容易認識并記牢。
2.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1)小組內認讀課后練習“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同組同學評價。(不會的可通過向別人請教或查字典來解決)
(2)各小組上臺展示認讀效果,師生及時點評糾正。
(3)師重點指導“涼、輕、定”的發音。
(4)交流識字。哪些字你已經認識了?你是怎樣認識的?小組交流,看誰的'辦法最好。
(5)競賽識字。出示詞語大轉盤,讓學生自己轉動,轉到哪個詞就領讀三遍,看誰讀得準、認得多。獎勵識字多的同學一枚“鳥蛋”。
3.練習書寫生字,師指導“聽”“唱”“連”“遠”的寫法并范寫,生自己說“定”“向”的寫法。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
1.分小組品讀課文中的一個小節。要求:(1)一個同學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說自己聽后印象最深的詞語。(2)小組自由朗讀本小節,討論:這個小節說了什么?有何感想?
2.小組匯報,教師引導:
(1)第一小節:做動作并想象“小小的”“涼涼的”鳥蛋。(板書:取拿)
(2)第二小節:聯系生活理解“焦急不安”:你要是放學沒有回家,媽媽會怎樣?學生用“焦急不安”說一句話。理解“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放錄像讓學生看鳥蛋變成小鳥的過程)
(3)第三小節:學生從課文里找出“我”很愛護兩只鳥蛋的詞語(小心地、捧、連忙、輕輕地)。指名學生上臺做動作,板貼鳥蛋。
(4)第四小節:“真的能聽見鳥兒的歡唱嗎?”(理解“仿佛”的意思)
師:同學們,能帶著感情把課文美美地讀一遍嗎?(生齊讀課文)
二、拓展閱讀
師:讀得真好!獎勵大家看看這些可愛的小鳥圖。(課件出示各種小鳥圖片,讓學生認識各種美麗的小鳥,產生要愛護小鳥的愿望。)
師:喜歡這些小鳥嗎?讀讀這首詩歌。(課件出示)
小鳥
藍天里有陽光,樹林里有花香,
小鳥小鳥,你自由地飛翔,
在田野,在草地,在湖邊,在山岡,
小鳥小鳥迎著春天歌唱。
愛春天,愛陽光,愛湖水,愛花香,
小鳥小鳥,我的好朋友,
讓我們一起飛翔歌唱,
一起飛翔一起歌唱。
師:這其實是首兒歌,會唱的可以跟著一起唱。也可站起來,跟著歌曲一起跳。
師:鳥媽媽給大家寫了一封信,請你讀讀,看信上寫了什么。(課件出示)
鳥媽媽的信
我家屋檐下,
有一個鳥巢。
一天早晨,忽然飄下一片羽毛。
那是鳥媽媽的一封信:
請你走路輕聲些,
不要驚醒我的寶寶。
(生自由閱讀,簡單說說鳥媽媽的信上說了什么。)
師:小朋友也給小鳥寫了一封信。你們讀讀,小朋友對小鳥說了什么呢?(課件出示)
小鳥
小鳥,小鳥,
你輕輕地跳,
我栽的小樹,
它還太小太小。
小鳥,小鳥,
你輕輕地跳,
可愛的小樹,
它還在睡覺。
小鳥你輕輕地跳啊,
再輕一點兒,好不好,
跳來跳去的小鳥。
師:我們又學習了三首詩歌,認識了很多生字。下面做個練習,請大家先把詞語讀一讀。你能照樣子補充嗎?
出示:
鳥蛋涼涼的 涼涼的鳥蛋
小路長長的 長長的小路
楊樹高高的 高高的楊樹
蘋果紅紅的 ( )
( ) 小小的船兒
小手胖胖的 ( )
三、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第二單元的課文告訴我們,要愛家里的每一個人。那學了這篇課文,你想想我們應該怎么做?(x鳥,愛大自然,保護環境。)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概內容。
(二)讀準生字,了解生詞。
(三)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簡介小說的背景。
本文選自中國古代著名長篇小說《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這部小說通過對高俅等剝削者、壓迫者的描繪,展現了封建社會的百丑圖,揭示了階級壓迫是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這一真理。“亂自上作”的事實在《水滸傳》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漢們大多存在嚴重的封建正統思想,他們要把“酷吏贓官都殺盡”,為的是“忠心報答趙官家”。他們不可能最終把封建社會的代表者皇帝作為反對的目標,終于接受了招安,使起義失敗。
《水滸傳》成功地塑造了林沖、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鮮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剛烈,言出必行,果斷堅強,有勇有謀。這些性格在十字坡孫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報仇的整個情節中,在痛打蔣門神、怒殺西門慶的故事中,在景陽岡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封建統治者對充滿反抗意識的《水滸傳》深惡痛絕,但傳世的優秀文學作品總是會在社會上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成為人民的`精神食糧。
《水滸傳》在流傳過程當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陽岡一回主要寫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要求:
1.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
2.標出作品的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自學情況,掌握下面的詞語。
一飲而盡——一口氣喝完。盡:完、光。
請勿自誤——請不要自己耽誤了。勿:別,不要。
豈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難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豈:難道。
使盡平生力氣——用盡全身的力氣。平生:一生,平生力氣指所有的力氣。
(四)再默讀課文,想一想:
1.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著重寫了哪兩件事?
2.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來。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學生分段時,可讓他們先把課后第1題做好,然后根據提示再給課文分成四個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寫武松進店喝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
第二段(5~7自然段):寫武松上岡,見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恥笑,決定繼續上岡。
第三段(8~12自然段):寫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寫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岡來。
(六)作業。
1.完成書后思考練習第1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點朗讀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課文根據什么分的段?是怎樣分的?
2.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
(二)學習第一大段。
1.默讀課文,理清層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時與店家的對話,主要談了幾方面的內容?
這段主要談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關于酒的,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另一方面是關于虎的,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語言。
2.精讀課文,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寫酒,主要是想表現武松性格的豪放。寫虎,是突出武松倔強無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畫人物性格時作了哪些細致的描寫?請你們用筆畫出有關詞句。
這道題是想讓學生找出描寫人物神態動作的詞,從而體會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要點具體描述的。
(三)學習課文第二大段。
1.默讀這一段,畫出描寫武松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點。
在這一大段當中,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動。第一次:想轉身回去又怕人恥笑,決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兒有大蟲,是人自己害怕。這些心理活動突出表現了武松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
2.指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自學課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學生運用前面的學習方法,理清層次,抓住要點。
這段是寫武松打虎的過程,武松先是躲過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接著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腳踢打死老虎。
2.勾畫出表現老虎兇猛及表現武松打虎時勇敢、機智的有關動詞,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寫虎是為了突出人物的特點,用虎的“猛”襯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學情況,概括本段的內容。
(五)讀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寫為什么?
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這兩段寫了上岡和下岡,這是武松打虎這件事的起因和結果,不能不寫。而且第二段通過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反映了人物倔強、無畏的性格。結果的心理活動:如再來一只大蟲,怎么斗?讓人覺得“下岡”合情合理。
完成書后思考·練習第2題。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
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過岡之說,所以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結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
這是因為官家有榜文,店家勸武松不要上岡,而武松不聽,走上景陽岡,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額大蟲。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為武松打虎使盡了氣力,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換下岡來。
(六)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井、鄉”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井、鄉”等6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第一代國家領袖人毛主席的事跡嗎?今天我們要學習和毛主席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人物,了解時代背景。
師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毛主席的`資料(圖片、文字等),
在班內交流,了解時代背景。使學生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課件出示毛主席的相片,介紹毛主席革命歷程。)
三、朗讀課文,認識生字。
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初步懂得飲水思源道理。
1、把課文讀正確,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生詞,多讀幾遍。
3、檢查讀生詞。(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
4、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5、分自然段檢查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
6、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的“挖井人”指的是誰?“ 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誰?說說你從課文的那些地方讀懂的?
7、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8、讀課文,讀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各種形式讀,如:評讀指導、比賽讀)
9、讀石碑上的話,熟讀成誦。
四、配樂讀全文,體會飲水思源的道理。(課件可配置一首輕音樂)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上節課我們把課文讀好了,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生字。(課件出示學字方法) 拼拼音節,讀準音, 看看結構,認清形, 連成詞語,理解意, 自己學習,記得清。
二、記憶字形。
1、學生自學生字。
2、老師檢查學習效果。
3、識記生字,看誰記字的方法多。(課件出示全部生字,學生說到那個,教師點那個,出現此字的結構分析圖)
忘:上下結構,上邊“亡”下邊心字底。忘不了,忘記。
挖:提手旁,右上邊是穴寶蓋,下面是“乙”。用手拿工具挖,所以是提手旁。挖井,挖洞,挖坑。
井:筆順:二 井,兩橫一豎撇一豎。
井:人工挖成能取出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磚石。農村的吃水都是井里打來的。一口井,水井,井水。
外:左右結構,左邊半個多,右邊熟字“卜”,可與處區別記憶。外和里是反義詞。外邊,外村,外單位。
主:利用熟字“王”上邊加一點來記憶。主席,主人。
席:半包圍結構。廣字頭,里邊上是“甘” 下面是“巾”。
鄉:三筆寫成,撇折,撇折,撇。鄉親,鄉村,家鄉。
立:獨體字,筆順: 刻:熟字換偏旁。孩去掉女旁換上立刀旁。立刻:表示趕快,馬上。
念:熟字“今”加心字底。想念,懷念,都是心里在想,所以用心字底。
4.鞏固生字組成的詞。
(利用卡片)讀一讀下面的詞: 不忘 挖井人 外村 毛主席 鄉親 立刻 想念
三、指導書寫。
1、老師板書生字,學生仔細觀察,看看能發現每個字的什么特點?
2、學生發現字的特點,上臺試寫。
教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忘、想、念”。聯系第十課“意、總”兩個字的寫法。 特別指導心字底的寫法。
3、翻到98頁,在“我會寫”中,描紅、臨寫。養成邊寫邊記的好習慣。
四、實踐活動。
課外讀有關毛主席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動課交流。
板書設計:
22 吃水不忘挖井人
1、沙洲壩,毛主席,住過
2、沒有井 很遠 帶領 挖 關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
3、石碑 懷念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天地》教案03-23
語文繁星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