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語文教案模板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誦讀,注意語氣、語調,在誦讀中把握人物內心情感及性格,雷電頌教案。
2、 引導學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3、 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象征手法,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2、 理解文章語言所包含的深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1、 指導學生利用書籍或網絡,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接觸戲劇。
2、 課前初讀:要求學生通讀課文2-3遍,弄懂生字詞,熟悉課文內容。
二、導入新課:
1、 歷史故事導
2、 作家及歷史背景簡介
三、整體感知:
1、 課堂范讀:播放《雷電頌》的朗誦帶。要求學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語段所使用的語氣、語調、語速。
2、 你覺得本文在氣勢上有何特點?
明確:
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3、 模仿朗讀:根據剛剛所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4、 與以往的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點?
明確:是屈原的內心獨白。
5、 結合課文背景,根據你的理解,談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的內容可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層(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著一切罪惡的黑暗燒毀了吧!” )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達了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贊與向往。
第二層(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四、品味語言:
1、 精讀:
討論:《雷電頌》既然是屈原的內心獨白,那么我們就能夠從這些話中讀出屈原的內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并說說這里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學對發言同學的'朗讀及分析分別給予評價,教案《雷電頌教案》。教師可加以點撥。如:
。1)、“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這幾句對風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對風的急切的渴盼!風即是改變黑暗的變革力量,對風以及后面的雷、電的呼喚實際也就是對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的呼喚。朗讀時應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電,你這宇宙中的劍,也正是,我心中的劍。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一連串的反復,“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開,劈開,劈開!”一個比一個強烈、一個比一個堅決,我們朗讀時語氣應不斷加快、加重,以表達屈原想要沖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斷的決心。
(3)、“火,你在天邊,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這熊熊地燃燒著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嗎?” 這幾句是屈原對光明的狂熱的呼喊,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向往與追求。朗讀時應把握那如火一般熾熱的感情及雷霆萬鈞的氣勢。
(4)、“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把你這云中君燒毀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產生的根源,“土偶木!睂嶋H上就是指的世間昏庸腐朽、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當權者和官僚統治集團。表現了作者鞭撻一切污穢、橫掃一切邪惡的頑強戰斗精神,體現了他與黑暗勢力決斗到底的浩然正氣。
2、概括:
通過前邊的朗讀及對屈原內心情感的分析,你認為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明確: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著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讀中,我們還發現,課文中作者將很多事物都賦予了其它的含義。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以什么特別的含義?這又是一種什么手法?
明確:風雷電:象征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
無形的長劍:指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钡娜合瘢合笳鳠o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治集團。
象征手法。
4、討論:
《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點拔:從句式,修辭等角度
明確:A、運用擬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了愛憎
B、運用排比與反復,使句式整齊,鏗鏘有力
C、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5、配樂朗讀:全體學生配樂朗讀,再次體會屈原憂國憂民、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
五、拓展延伸:
舉辦朗誦會。同學們自行選取《雷電頌》中的片段進行朗誦,優勝者給予獎勵。另:有興趣的同學還可結合《屈原》的劇情,進行話劇表演。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培養尊敬和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培養尊敬和熱愛老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欣賞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引出新課,板書:一株紫丁香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讀幾遍。
2.分小節讀課文,學習字詞
①出示帶有音節的生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熟悉生詞。
、诔鍪静粠б艄澋纳~,進行識記。
、鄢鍪颈菊n生字,進行識記,并說一說識記生字的方法
④指導寫左右結構的字
(三)再讀課文,進行感悟
1、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節。
①指導讀“腳尖兒”,說一說,怎樣是“踮起腳尖兒”并學一學踮著腳走路的樣子。
、谥笇лp輕地讀第一節。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1)自由朗讀第二節
、偌偃缒憔褪亲隙∠愕闹θ~,你會做些什么呢?引導學生說話.
、诤⒆觽兛吹嚼蠋,會想些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
(2)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節。
3、學習課文第三、四小節
(1)學生朗讀課文第三、四小節。
、僬f一說,樹葉沙沙的.響聲,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哪些聲音?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②通過這株紫丁香,你想對老師說些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對老師的愛。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四小節。
4、學習課文第五小節。
(1)自由朗讀第五小節
①說一說,你的老師是怎么樣辛苦工作的。(進一步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
、谛蕾p教師工作圖片,加深印象。
(2)指導朗讀
(3)說一說,這株紫丁香會給老師帶來什么?
(四)、作業
1、將這首詩讀給父母聽;
2、收集贊美老師的名言讀一讀。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并能正確讀寫。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我國人民向法國和世界人民送和平神像的意義。
3、體會和平女神像的形態美,體會其蘊涵的寓意。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國人民向法國和世界人民贈送和平女神像的意義。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課時安排: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初步感知
1、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課文內容。
2、本文寫了什么內容?
3、3、質疑。自己有什么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4、師生研討,匯報初讀課文的情況。
三、學習第1、2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讀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背景資料,借此來理解這一段內容。
3、教師向學生介紹反法西斯盟軍在法國諾曼底地區發起的登陸戰役情況。讓學生感受戰爭的慘烈和最后勝利的來之不易。
4、指讀第2自然段,請同學們聽讀思考: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世界和平女神像揭幕儀式是隆重熱烈的?
5、讓學生就此段內容質疑。
四、課堂小結
1、從這兩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
二、精讀賞析
(一)學習第3、4自然段
1、默讀這兩自然段,你感受到會場上一種什么洋的氣氛?
2、放映和平女神像揭幕儀式的影片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
3、學生提出這兩自然段中弄不懂的問題。
(1)揭幕式為什么如此隆重熱烈?
(2)人們為什么如此歡樂、祥和,和平女神像的布幕揭開后,人們為什么又顯得莊嚴肅穆?
(3)怎樣理解法國官員在揭幕儀式上的.講話?
(二)學習第5、6自然段
1、快速瀏覽第5自然段,從文字介紹中了解和平女神像的外形特點。
2、放映和平女神像的放大投影,學生圖文對照,再次體會其形象特點。
3、把“中”字、“平”字及表示“世界”的第一個字母“W”連串起來,說說和平女神像向人們傳達了怎樣的寓意?
4、指名第6自然段,思考:本段中哪句話揭示了和平女神像的寓意?哪句話又表明了中國人民向法國和世界人民贈送和平女神像的意義?
(三)學習第7自然段
結合課后第2題第(2)小題,讀了這句話后,你有什么體會?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畫面,想象光色聲樂映襯下的和平女神像的美麗、高貴的形象。
三、總結積累,拓展延伸
1、學生總結學完本課后的收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感受最深的語句畫下來,再讀一讀。
3、站在和平女神像面前,你想說些什么?
板書設計:
19和平女神像
和平女神像
形象:舒展雙臂放飛和平鴿
寓意:表達和平友好的偉大主題
中國贈送和平女神像的意義
傳遞和平信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⑵ 了解“之”“于”的用法,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
、 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 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注意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揣摩簡潔、洗煉、精當的語言。
⑷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3、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能明白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
【重點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認識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設想】
1、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2、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解決生字詞。
3、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彼们趭^的一生發明了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人。
2、本文選用《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害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題解:
本文用“傷”字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皞笔前,哀憐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人”的哀傷,惋惜之情。
三、正課
1、補充課文注釋:
隸:屬于。
嘗:曾經。
“父異焉”焉:語氣代詞,代這件事。
書:動詞,寫。
自:自己。
為:動詞,題上。
自:從。
是:這。
就:完成。
賓客: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以賓客之禮相待。
或:有的人。
利:動員的以動用法,以……為利。
從:跟從。
還自揚州:從揚州回家。
賢:比……好,優秀。
卒:最終。
且:況且。
固:本來。
“得為眾人而已耶?”反問句。恐怕他連普通人還不如罷了。
2、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⑴ 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⑶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 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⑥余聞之也|久
3、對文中的“之”“于”進行歸類: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余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于邑人”,代詞。
不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卒之為眾人:語氣助詞,不譯。
環謁于邑人:到,介詞。
于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于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于人者不至:從,介詞。
4、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 邑人奇之:以…為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 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 利其然:以…為利,名詞作動詞。
⑷ 傷仲永:哀傷,哀憐,形容詞作動詞。
5、翻譯: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里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5、全文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以敘事為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為主:
、 第一部分(1~2):簡敘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苯淮岁P于方仲永的哪些情況?聯系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交代了他的籍貫、身世、姓名、家世。
“世隸耕”為下文作鋪墊,既襯托出他的非凡天資,一個沒有家學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見其大資非凡。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學”的原因。
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為方仲永的變化埋下伏筆,點出方仲永命運變化的關鍵。
、 為什么詳寫方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
本文詳寫方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這樣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圖的。
、 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
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議論中所認為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④ 課文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睂懛街儆烙啄陼r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
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寫十二三歲時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眾人矣!睂懛街儆烙诌^七年后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
、 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
“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利其然”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后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⑵ 第二部分(3):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 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僅指什么?
作者所說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資;“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認為,二者之間,后者更為重要,即后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是至關重要的,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這里要注意,“受之人”是說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而不是說人自身的后天學習和主觀努力(方仲永因其父“不使學”而根本無從學習,無從努力),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而后者并不在本文的議題之內。但我們卻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對我們認識人的天資與后天學習和主觀努力的關系不無裨益。
② 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揭示仲永才能泯滅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后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 作者認為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 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⑶ 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分:敘事部分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最終“泯然眾人”,變得平庸無奇;議論部分則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強調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過方仲永這一實例說明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道理,給人以深長的思考。
6、請把本文與《孫權勸學》相比較,說說你的人才觀:
討論并歸納:人的成長關鍵在后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而像目蒙這樣大字不識幾個的武將,通過學習,也具有了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
7、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的角度和觀點暢談感受與啟示:
要求:
、 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語言簡練。
、 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
、 時間在2分鐘左右。
(本題意在訓練學生確立觀察角度、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闡述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啟發學生從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煉觀點,不拘一格。)
8、拓展閱讀:
、 你怎樣評價仲永的父親?假設你有一個這樣的父親或兒子,會怎么樣做?
、 引用《論語》中的語句勸勸像仲永一樣的古人或今人。
四、小結
我們在學習中進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增強了語感,了解了道理: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本文作者為一位“神童”最終變成平常人而深感惋惜,并發表議論,以此引發人們的思考。
1、在語言表達上,用詞洗煉、生動:
、 用詞的精當傳神。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這一句用極其凝煉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其中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為,“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眾”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安皇箤W”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眾”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⑵ 從全篇來看,行文也是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敘,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于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
2、本文寓理于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系。前兩段敘事,最后一段議論。敘事部分詳寫方仲永幼年才能出眾的情形,而略寫此后的情況,先仰后場,對比鮮明,表達了作者的婉惜之情;然后就事說理,提出作者的見解,畫龍點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獲得啟示。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小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點內容。
2.如何使學生透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尋找、搜集與宋慶齡有關的.課外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練習導入
1.口頭找反義詞練習:
前進──簡單──謙虛──寒冷──
誰能說出這個詞的反義詞:板書:守信──
誰能用它們說說話?
2.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簡單介紹宋慶齡
1.自由讀資料袋里的內容。
2.交流:整合資料袋里的內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向大家簡單介紹你眼中的宋慶齡。
三、初讀感知
1.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輕聲讀課文,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3.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展開探討交流。
四、深入體會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能說明宋慶齡守信的語句找出來,并談談你的理解。
教師點撥時注意讀寫結合,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引導學生認識宋慶齡的這種品質是通過什么表現出來,并相機板書:語言、動作、表情。
2.提示:本單元的習作就是寫一個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寫的人也能像宋慶齡這樣特點鮮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寫這個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
3.根據學生的匯報指導朗讀。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通過大家的朗讀,一個誠實守信的小慶齡仿佛就站在我們面前。我想,此時此刻大家一定想要更多地了解這位關注我們少年兒童的偉大女性,那就請同學們完成這樣一個課外作業:在網上查找宋慶齡的有關材料,制作一張題為《走近宋慶齡》的手抄報。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上冊教案03-05
語文《氓》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