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教案范文9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1、詩意: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2、詞句解析。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作者的所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閑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作者的所悟。這里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
3、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于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4、拓展:楊萬里其他寫兒童生活的詩。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采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閑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漢字11個,會寫2個生字。學習弓字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
2、借助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區分合伙與合作的意思。
3、理解寓意,懂得不合作不配合是辦不成事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通過查閱書籍等方式搜集有關拉套方面的知識。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演示。出示一輛玩具車。哪能位小朋友能讓它動起來,并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做?(指名做)就這樣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有三個合伙人卻讓它紋絲不動,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共同走進這篇課文。
2、談話、質疑。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都明白了合作的力量最大。但是只要合作就能辦成事嗎?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我們今天就來共同探討。
二、自學
1、默讀課文。全文共有幾小節?并做好標記。
2、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
4、指名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來讀文,集體正音。
三、識字
1、讀字卡。做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認讀,擴詞。
2、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字形。
3、認識弓是個新部首。觀察字形,再看檢字表中弓字旁的字。
四、交流
1、自讀合作。小組討論不懂的詞語或句子。(可以一邊讀一邊想,可以、查資料或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也可問本小組同學、問老師等,將沒讀懂的'部分作以標記準備全班交流。)
2、交流自讀所得。可以幫助同學解決難題,并說出自己解決難題的方法給同學以啟發;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難題,向別人請教;可以說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解決問題,同時也了解別人的學習方法,不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上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空間,而且還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合作能力。)
3、整體感知,直入中心。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思考:本文主要講的是什么事?在第幾小節?
4、學習第二小節。讓學生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可能不理解為什么它們都在使勁拉,大車卻紋絲不動呢?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讀第三句,再借助插圖,自讀自悟,體會這不是真正的合作。)
五、誦讀
讀出天鵝、大蝦梭魚用盡全力的感覺,并且還要注意讀出詩的韻味和節奏來。
六、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想問?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學習你明白了什么?
二、有感情朗讀全文。
三、討論
1、啟發思考:讓學生想辦法讓大車跑起來。(可以小組討論,暢所欲言;也可以拿出玩具車,小組同學共同合作直觀演示。在活動中體會什么是真正的合作。)
2、自讀1、3小節,理解寓意。理解合伙、未動分毫、誰是誰非的意思。(合伙一詞可以與合作進行對比來理解;未動分毫與誰是誰非可以用換詞法來理解。)
3、用合伙與合作練習說一句話。
四、整全感知,實踐應用。
1、再次有感情朗讀全文。說說大車為什么未動分毫?(回憶全文,再次理解寓意,體會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為接下來的拓展閱讀做準備。)
五、寫字
卻、步只書寫,做語文天時再練寫,其他生字學生自學。
六、練習。
1、比一比,組詞。
托()腦()飄()
拖()惱()漂()
2、照樣子,能寫多少寫多少。
得意()()熱熱鬧鬧高高興興
誰()誰()
垂()喪()
()()煩惱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掌握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詩歌。
★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賞析詩歌的語言特點。
★了解古代勞動人民悲慘生活,教育學生尊敬勞動人民,尊敬勞動成果。
教學重難點
嘗試自讀,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
1、復習《憫農(一)》
2、板書課題,學習“憫”字。
(設計意圖:《憫農》是一首組詩,聯系舊知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憫”字的.學習意在培養高年級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和習慣。)
二、初讀求節奏
1、誰來給大家流利地讀讀古詩?
2、古詩文是有韻律的,自己試著有節奏地讀一讀。
3、配樂范讀古詩。
(初讀環節通過流利讀、節奏讀、配樂讀這三個坡度地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品讀悟情感
1、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有哪些學習古詩的好辦法。
2、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注釋。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試著讀懂詩句的意思。
4、交流匯報
(1)交流一、二行詩
① 指名讀,交流詩句的意思。
②賞析詩句的語言特點,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數字夸張的詩句?
③語言訓練:仔細觀察圖,說說從春種到秋收需要經歷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④男、女生輪讀這兩行詩。
(2)交流三、四行詩
① 交流詩句的意思
②這兩行詩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對比的詩句?
③創設情境對話:糧食都到哪兒去?
④觀察圖,了解時代背景。
⑤語言訓練:被活活餓死的農民,臨死前會說什么? 我們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行詩。
(在學生讀懂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引入時代背景、鏈接相同寫法的詩句,意在引導學生感悟詩歌語言特點,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表達的情感。語言訓練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情感。)
四、小結
1、師小結
2、布置作業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對詩歌意境的體會。
一、導入
1、杜甫是我國唐代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他寫的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
2、齊讀詩題《絕句》。
二、自由讀詩
要求:
1、坐姿端正,注意保護眼睛。
2、想辦法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三、檢查讀詩情況
1、指名讀,生評價。
2、再指名讀。
3、男生讀、女生讀。
4、齊讀。
四、學習生字
1、詩句中的生字寶寶都會讀了嗎?
⑴ 指名當小老師帶讀。
⑵ 開火車讀。
⑶ 齊讀。
⑷ 組詞。
2、學寫生字:
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生字寶寶中有兩個生字長得非常像,是誰呀?它們又有什么不一樣?指導學寫:含、嶺。
五、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生字寶寶讀好了,古詩是不是會讀得更好呢?
2、指名讀。
3、師生合作讀。
3、齊讀。
4、我們已經反反復復將這首詩讀了好幾遍了,不知小朋友讀懂了些什么?
5、自由匯報:
隨機指導讀好第一、二句。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多么美的色彩、多么美的畫面啊!誰來讀讀這兩句。再齊讀。
6、小朋友,這首詩還有什么不懂的嗎?(學生質疑、借助圖畫突破難點。)
⑴ 千秋雪:
(圖片)大家看,這就是西嶺(岷山),你們覺得它與別的山有什么不一樣?對,這座山海拔高,氣溫低,因此山上的積雪終年不化,杜甫稱它為──千秋雪。
⑵ 窗含:
請小朋友看課文插圖,詩人這時候是在哪里看皚皚白雪呀?是啊,詩人這時候坐在窗前,遠望西嶺上那千年不化的積雪。請大家讀──窗含西嶺千秋雪。
⑶ 東吳:
東吳是一個地名,它離詩人現在住的這個地方可遠了,你看,(指圖)好像有一萬里。所以說是萬里船。
⑷ 齊讀:
門泊東吳萬里船。
⑸ 再讀:
窗含西嶺千秋雪,泊東吳萬里船。
7、詩句的意思理解了,我們讀古詩一定會更棒的!齊讀。
六、體會意境
1、通過畫面理解竟境:
⑴ 師配樂朗誦:
小朋友,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詩句,邊聽邊想像,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
⑵ 學生自由匯報。
⑶ 從這你可以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⑷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的.心情怎樣?
2、師:(配樂)是的,詩人杜甫出生在戰亂時期,生活漂泊不定。直到48歲來到草堂的這段時間,生活才比較安定,心情也格外舒暢。陽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風徐徐,詩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然聽到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婉轉的鳥鳴聲,他循聲望去,看到了樹枝上嬉戲的黃鸝,翠綠的柳樹,飛翔的白鷺,高山的積雪,待發的船只。這是一幅多么和諧優美的圖畫呀,詩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動了詩弦,不禁在心中吟誦──齊讀。(動態課件)
3、讓我們再一次與杜甫大詩人的心情融合到一塊,拿起書來大聲地讀讀這首詩吧。
七、背誦古詩
1、指名背。
2、齊背。
八、拓展
詩人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寫下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詩篇。希望小朋友課后去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學習〈〈一鼓作氣〉〉,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重點: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教師導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臥薪嘗膽》這則成語故事,誰能講一講這個故事呢?
2.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則成語故事《一鼓作氣》(板書課題:一鼓作氣)這個故事又會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學習解決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
(2)圈畫出生字、生詞,多讀幾遍。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一鼓作氣”是什么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生詞卡片讓學生認讀。
(2)指名讀課文(正音)。
(3)說說對題目"一鼓作氣"的理解。
(打仗靠勇氣,擂一通鼓,勇氣振作起來了,兩通鼓,勇氣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氣就完了,所以要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3.播放故事片《一鼓作氣》,說說故事講丁一件怎樣的事?
三、精讀課文
1.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
(1)當齊國的.軍隊擂起戰鼓時,曹劌為什么不讓魯莊公出兵迎敵?
(2)曹劌的破敵方法妙嗎?為什么?
2.學生自主探究,然后與小組交流。
3.全班討論交流。
(1)指名讀課文第5自然段,用筆勾畫出曹劌說的話。
(2)因為當時齊國的攻勢很猛,如果魯軍在齊軍士氣正旺時出兵迎擊,勢必會傷亡慘重。當齊國三通鼓過后,士氣低落,此時出擊,自然會一舉殲敵。
4.播放錄音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四、感悟寓意,拓展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思考: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
(學生自由暢談,教師相機指導)
五、課堂
學生互相質疑、解疑,再說說自己在這節課中的學習方法和收獲。
作業:雙格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在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概括課文。
2、 了解“苦”與“樂”的思想感情的內涵。
3、 品讀精彩句子,學習生動描寫的方法,體會其中飽含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同學們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寫柳的詩還有很多,如“兩個黃鸝鳴翠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在這些詩人的筆下,柳是報春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離別思念的寄托。當代作家宋學孟對柳卻別有一種情懷。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懷呢?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課文《柳葉兒》。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劃出文中易讀錯或寫錯的字詞。(書空、齊讀)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文章講了一個在饑荒的年代里,我和三叔搶柳葉兒的故事。
3、本文回憶了關于柳葉兒的哪幾件事?試在“柳葉兒”前面加一個動詞來概括搶柳葉兒、吃柳葉兒
4、聽了文章,你聽出了作者對柳葉兒是怎樣的感情呢?找出相關語句朗讀品味。
(開頭1-3、結尾14-15、標題“兒”)喜愛、感激(首尾呼應)
文章以柳葉兒為線索,寫了戀柳葉兒,搶柳葉兒,吃柳葉兒,贊柳葉兒,抒發了作者對柳葉兒的喜愛、感激之情。
三、品讀課文,探究苦樂
聽過課文,你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苦不苦?
1、跳讀課文,找出體現生活之苦的`句子或語段。請你有感情的朗讀并分析。
(分析4、9、10、11、12、13小節)
(景物描寫:這是一幅多么美的圖畫啊:濕潤、清涼、朦朧、寧靜,充滿了詩情畫意。可是如果一聯想到這是在去搶柳葉兒的路上的環境描寫,一種“苦中略帶些澀”的滋味就會涌上心頭:在萬物還沒醒來之際,八歲的“我”就已經和三叔去搶柳葉兒了……把這段景物描寫和下面搶柳葉兒的艱辛放到一起來讀,景物描寫之中就自然而然透出一絲絲淡淡的哀愁。這種表現手法就是以美景寫哀情。)
2、當時的生活是極苦的,可作者卻說“全家最樂的是我”,我為什么會感到“最樂”?(小組討論)
可以逞能,可以吃飽。
兒童頑皮的天性、積極樂觀的心態、少年不識愁滋味
讀到這里,我們知道作者回味童年那段艱難歲月時是苦中有樂的,正因為生活極苦,才有了吃柳葉兒之樂,苦與樂是相依相伴的,有苦才有樂,沒有絕對的苦,也沒有絕對的樂。苦樂相依,而我們感受到更多的還是苦澀。作者用快樂的口吻來敘述艱辛苦澀的往事,實際上是用了襯托的手法,以樂襯苦。
四、擴讀課文,延伸生活
兒時的作者苦并快樂著,我們作為現代中學生,應該怎樣對待生活中的苦與樂呢?
樂觀面對苦難,倍加珍惜幸福。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學習《柳葉兒》這篇文章,我們了解了作者兒時的生活,領會了作者對柳葉兒的特殊的感情,也明白了苦樂相依的道理,悟到了對待苦樂的正確態度。讓我們時刻銘記:樂觀面對苦難,倍加珍惜幸福。
教后反思:
《柳葉兒》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在饑荒的年代,全家人靠吃柳葉兒活命的故事。內容很簡單,但要讓學生體會其中“苦中略帶點澀”的滋味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為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生活條件都比較好,在家可說是集很多人寵愛于一身的。他們根本就體會不了在那個時代的艱苦生活。所以我在設計教案時,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閱讀課文,尋找答案。一堂課上下來,學生基本能體會“苦中略帶點澀”的滋味。
從這堂課中我認識到,學生應該是課堂中的主角,要善于創設情境去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要注意恰當的點撥。我們經常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但自主決不是放任自流,它是要以正確的引導作基礎的,而真正起到導航作用的就是教師。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了解史懷哲的人道主義思想。
二、引導學生具備博愛的品質,尊重他人他物的生命。
三、引導學生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尊重自己的.生命。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介紹作者)
二、學生自讀了解作者在文中傳達的人道主義思想。(自讀——討論——總結)
三、課文解析
1、作者傳達的思想:尊重生命(生命:有生存意志的、有價值的事物)
加深學生的理解,引導討論:從尊重生命的角度談談你對佛家語:“掃地不傷螻蟻命”和夏天人們無情滅蚊殺蠅行為的看法。
2、作者認為應當如何做到尊重生命?
行善——愛護并促進生命,使其體現價值。(學生舉例:扶正被踐踏的小樹)
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懷著犧牲的精神提受難的人服務。(學生舉例:捐款)
互相信任,和平共存。(學生舉例:和談避免戰爭)
和睦相處,與人為善。(學生舉例:斡旋化解民族紛爭)
3、小結:尊重個體生命——尊重群體生命——尊重全宇宙的生命
四、拓展延伸(學生討論——老師總結)
1、關注社會
清華大學生劉海洋傷熊事件
初二學生殺母事件
關于取消死刑的提議
結論:提升思想認識,加強法制觀念,具備博愛品質,尊重他人生存權。
2、關注個體
上海交大碩士生跳樓自殺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全世界自殺人數的統計數字
活著需要勇氣?死去需要勇氣?
結論:磨礪自我性格,增強承受能力,珍惜自己的生命,堅強面對生活。
課后小結:本文教學效果相當好,能讓作者的思想融入生活,為學生點亮一盞心燈。
作者郵箱:**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從閱讀課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從小養成愛科學、愛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題方法和一般命題常識。
三.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投影、課文錄音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請你們把手放進口袋,說一說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現在有一個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蟲,你們奇怪嗎?
這個口袋里放了昆蟲的人是誰?他是哪兒人?他為什么要把昆蟲放進口袋里?大家讀一讀《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就知道了。
2.板書課題。(個別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按要求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詞正音。
萊昂小溪紡織娘厲聲垃圾鳥棲蟲居蠕蟲嗬蝸牛
(2)釋詞。(討論交流)
小溪縱橫鳥棲蟲居甜滋滋厲聲褲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二)理清文章脈絡。
1.各自輕讀課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體寫法布爾對昆蟲入迷的。
2.讀后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序號。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爾出生的時間、地點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環境。
第()自然段具體寫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
第()自然段對全文進行總結。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指導觀察。
2.指名交流難寫難記生字的記法和寫法。
“溪”,右邊中間不是絞絲旁。
3.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4.展示評議。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題方法和一般命題常識。
二.教學過程:
(一)精讀第一段。
1.讀第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交流)
2.聯系全文想一想:這篇文章是緊緊扣住這段話中的哪句話來寫的?
3.齊讀第一段。
(二)精讀第二段。
1.過渡:課文是怎樣具體寫“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非常著迷”的呢?我們現在就來學習第二段。
2.各自輕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可以分為幾層,各自寫的什么內容。(第一層:2、3自然段,第二層:4——10自然段。)
3.學習第一層。
(1)指名讀第二層,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各自談體會)
(2)重點研讀第二層。
①輕輕讀第4——10自然段,思考:這一部分哪里概括寫法布爾對昆蟲的入迷,哪里寫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讀第4自然段,畫出法布爾對昆蟲入迷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
③說說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幾個過程來寫的。(裝——扔——裝)
④具體說說各是哪幾個自然段。
⑤讀讀第5自然段。“這一天,他還揀了好多的貝殼和彩色的石子,把兩個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訴我們什么?有沒有具體寫呢?是怎么寫的?
⑥畫出描寫法布爾喜愛昆蟲的語句。
⑦指名朗讀第5自然段,引導體會法布爾當時的思想感情。
(3)過渡:法布爾滿載而歸的時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況,結果怎樣呢?
①“滿載而歸”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滿載而歸的時候,心情怎樣?請你畫出有關的語句并朗讀。
③“父母突如其來的責罵”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課文是怎樣寫法布爾扔掉他口袋中的東西時的情景的?這些描寫充分表現了法布爾的什么心情?
⑤我們從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話中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非常入迷呢?
⑥畫出相關語句后朗讀。
4.復習閱讀第二段,找出寫法布爾對昆蟲非常入迷的語句并閱讀。
(三)精讀第三段。
齊讀第三段,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四)總結談話。
1.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誰?突出寫了他的哪一個方面?
2.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3.討論:這篇文章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做題目?
4.“裝滿昆蟲的衣袋”是用一個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題目的。此外,還有什么命題方法嗎?
(1)用人物的話語做題目。
(2)用人名做題目。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昆蟲的活動,寫一篇觀察日記。
板書設計:
15 裝滿昆蟲的衣袋
著迷
迷戀
濃厚興趣
語文教案 篇9
一.復習檢查
1.說說“夜”的筆順。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
(1)指名讀。
說說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分幾句話寫的。
(2)討論:
a.“爸爸”怎么好學的?
b.結合插圖理解第二句話。“一覺醒”來說明了什么?
(3)指導朗讀。(用贊美、敬佩的語氣)
(3)小結。
2.細讀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
說說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是寫“我”和“爸爸”的對話。
(2)理解第一句話。
a.指名讀。
b.理解“好奇”。說說“我”為什么好奇?
c.用“好奇”說話。
d.我為什么會“a”、“o”、“e”地念起來?
e.指導朗讀。
(3)理解父女倆的對話。
a.討論問題,相機指導朗讀。
“爸爸”聽到“我”在讀漢語拼音時,是怎么說的'?“外國語”指什么?
“爸爸”應該用什么語氣讀?
“我”的話該怎么讀?
指名讀。
“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b.理解“多學一種語言,也就多了一樣本領。”
理解“語言”。舉例說說什么是本領。
說說你們還學會了哪些本領?引導學生用“本領”說話。
c.指名分角色朗讀。
d.小結。
三.總結課文
1.學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想法?
2.齊讀課文。
四.作業
1.填空:我的爸爸很()()。深(),我一覺醒來,看見爸爸()在燈下看書。()晨,我還沒有起床,爸爸()在陽臺上念起書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讀生字。
2.用生字口頭組詞。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教學生字字形。
床就語那言本領
2.指導書寫。
3.學生練習在書上描紅。
三.課堂練習
1.抄寫漢字。
2.寫出下面字的偏旁。
燈()床()語()領()
3.擴詞。
本()()()床()()()
語()()()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上冊教案03-05
語文《氓》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