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案:洋務運動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教案:洋務運動,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教案:洋務運動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及對洋務運動的評價等歷史知識;通過對洋務運動的作用的客觀分析,提高學生運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事件的能力。
過程方法: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感知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辦洋務以維護清朝封建統治為目的,進而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籌劃海防、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雖未達到富強,但卻使中國邁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培養學生史論結合、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歷史知識的方法。
情感態度:使學生認識到洋務派既要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又阻擋不了外國的侵略,結果導致洋務運動的破產。洋務運動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本國封建經濟起到了一定的解體作用,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的評價洋務運動,理解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三個圖片(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
2、根據三幅圖片講述: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又受到太平天國運動的沉重打擊,統治已是風雨飄搖,面對殘酷現實,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分化,在19世紀60年代,出現了一次統治階級內部的自救運動。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洋務運動》。
3、釋題。
《洋務運動》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第二單元是近代化的探索。所謂近代化,即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
同時結合目錄了解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新課
1、組織學生欣賞一段關于洋務運動的視頻。
2、學生閱讀課本,完成自學卡。
(1)什么是洋務派。
(2)洋務運動(時間、代表人物、目的、性質、結果、標志)。
(3)洋務運動的內容。(表見后面)
3、檢查自學效果。(幻燈片出示)
最近網上流傳一本新編歷史劇《洋務運動》,請根據教材知識,判斷下列劇情是否符合歷史事實,如有錯誤,指出錯在何處。
劇情1:在乾清宮,慈禧召集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倭仁等大臣商討國事,李鴻章提出要修鐵路,遭到張之洞的堅決反對,張之洞說:“電線鐵路,冶鐵織布,變華為夷,鄙見迂疏,期期以為不可。”雙方激烈辯論,難分高下,慈禧問倭仁意見,倭仁說:“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
劇情2:1872年某月某日慈禧對奕?說:“小六子(奕?的小名),李鴻章前日上奏折,說是要引進西方的政治制度,開國會,設議院,這不是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4、解決重難點問題。
。1)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佟⒊鍪静牧辖馕鲱},(幻燈片出示)
材料1:洋務派在辦洋務洋務運動的的整個過程中機器主要靠進口,技術人員主要聘請洋工洋匠,他們在受聘期間挾技居奇,惟利是圖,如崇厚籌辦的天津機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務,委托英國人總管,籌備了三四年,耗資不少,但進展不大。
材料2:慈禧太后權利欲極重,又善于玩弄權術,大力扶植那些反對奕?和洋務派的頑固勢力,用以牽制奕?和洋務派。
材料3:1875年后,慈禧太后極力拉攏奕寰,并利用他排斥奕?,奕寰寵信日隆,勢力也隨之膨脹,而奕?的權利處于日漸減弱之勢。
材料4:“西人立國……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火炮、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
②、思考問題:依據上述材料概括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
、、重點強調根本原因。
。2)評價洋務運動出示如下問題:
、、什么事件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②、洋務運動為什么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邸⒀髣者\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有什么積極意義?
指出:洋務運動的評價:
首先,洋務運動的失敗,說明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也沒有實現維護清朝統治的目的。其次,洋務運動還是有它的進步意義的,表現在: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民族工業的興辦,也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課堂延伸
最近有的影視劇對李鴻章進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愛國者”了!但是,把課本“文獻資料·李鴻章的自白”與民間“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說法相對照,能說李鴻章是愛國的嗎?
課后小結
19世紀60—90年代,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倡導和推行了以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引進機器生產為中心的洋務運動。這一運動,雖未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它給近代中國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東西,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而使古老的中國開始順應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板書
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籌劃海防
培養新式人才
歷史教案:洋務運動2
一、教材地位:
新編教材《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二章“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共有8節,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這個階段,是中國近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國社會的政治格局、經濟結構、階級關系的新變化;中國人民的抗爭;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加劇等方面內容。頭緒多,內容豐富。
《洋務運動》是本章的第二節。洋務運動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產生,進行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實踐,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對中國社會的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學習本節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國近代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以及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抵御外來侵略等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和理解洋務派、頑固派、洋務運動的時間、主要代表、口號、主要內容,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等基本內容。
2、德育目標:
通過對洋務運動發展過程的了解,認識順應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過理解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意識。
3、能力目標:
通過對洋務運動產生的背景的歸納,培養學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過對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對比,培養學生比較事物異同的能力;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重點: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主要內容和失敗原因。
難點:全面、正確地評價洋務運動。
四、教具:學生學習提綱,自制課件。
五、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導讀—共析—鞏固”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教師以設疑、析疑為主;學生以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為主。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多邊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六、教學過程:
1、問題導讀:教師依據教材,設計了幾個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①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有什么不同?②歸納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③洋務運動為什么會破產?如何評價洋務運動?
2、異同比較:
、僭陂喿x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洋務運動的背景:
a、內憂外患,為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b、外國技術逐漸傳入;
c、慈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
d、總理衙門的推動。
、趲熒餐治鲅髣张珊皖B固派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a、不同點:對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態度不一樣;
d、相同點: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
(3)補充說明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3、學生歸納:檢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筆記,對洋務運動的“分期、口號和主要內容”是否完整歸納出來,并請學生簡要回答:
。1)兩個階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強”;70至90年代“求富”。
。2)主要包括創辦軍事工業、創辦民用工業、籌劃海防、舉辦新式教育等四個方面。然后教師扼要地點明軍事工業的性質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業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
4、深入分析:依據教材內容的提示,要求學生結合已知知識,對洋務運動破產的四個原因展開分析,重點理解“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就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進一步認識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和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是推進中國近代化進程的障礙。
5、客觀評價:洋務運動最終是破產了,但它對中國近代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引導學生客觀地、辯征地對洋務運動加以評價,這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重在提示:要從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方面去分析;切入點是洋務運動的目的、實踐及其影響。
六、板書設計:(略)
七、練習鞏固:
i、小結:目的——主要內容——結果。
ii、布置作業:P39問。
答題第二題、P40閱讀與思考。
【歷史教案:洋務運動】相關文章:
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04-03
歷史教案-歷史02-27
歷史教案-虎門硝煙02-27
高一歷史教案04-24
高二歷史教案08-04
高中歷史教案06-08
初三歷史教案08-26
初中歷史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