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七色光,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形成按紅、橙、黃、綠、藍、靛、紫次序連續分布的彩色光譜。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書七色光,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通過形近字的學習,使學生區別形近字,不寫錯別字。
讓學生積累語言,感受古詩文的美。
使學生增長知識。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通過形近字的學習,使學生區別形近字,不寫錯別字。
教學難點:讓學生積累語言,感受古詩文的.美。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語文七色光一,去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二、探究新知
練
1. 辨析形近字組詞(教師出示小黑板)
魄(氣魄) 辨(分辨) 染(染紅)壯(壯士)
賢(圣賢)撒(撒落)漸(逐漸)魂(靈魂)
辯(辯解)柴(柴草)妝(化妝)撤(撤退)
覽(閱覽)慚(慚愧)廟(廟門)屆(屆時)
園(園地)圓(圓圈)
這道題的每組字都是形似易混淆的字,通過組詞檢測學生對形近字的區分能力。從字的結構上看都是合體字,都是形聲字,可以介紹一些形聲字的特點,以便提高學生對形近字的辨識能力。
2. 引導學生做第二題,讓學生養成用詞推敲的好習慣。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日積月累
1. 學生自己搜集帶月和日的詞,進行匯報,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只是組織者。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讓學生體會、感受詩
教 學 流 程
個性化設計
文的意境,然后找到原詩、原詞讀。讓學生積淀古詩詞。
知識窗
讓學生了解、知道太陽、月亮的別稱。能記住的記住,以便今后更好地學習。
窗外事
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了解太陽能的知識。然后進行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8個字。
2、能從“佩服”、“干凈”、“贊嘆”、“胸有成竹”4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能通過討論懂得“我”贊嘆的是什么。
5、了解阿玲指揮小象幫助別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和阿玲熱心助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了解阿玲指揮小象幫助別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和阿玲熱心助人的好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小象的聰明乖巧是阿玲訓練和指揮的。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方法,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8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通過討論懂得“我”贊嘆的是什么。
4、了解阿玲指揮小象幫助別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字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阿玲指揮小象幫助別人的事情,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一聽到大象這個動物的名字,你都知道些關于它的哪些知識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下曼谷的小象,看看它能給咱們帶來什么。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糾正字音。
3、小組互相檢查,做到正確、流利。
4、默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中的這只小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1個詞語或是1句話表達你的感受[Y1]。
2)那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Y2]?
3)匯報。讀一讀畫下的句子。
4)那么通過小象的種種表現,你對小象和阿玲表現有哪些感受?小象為什么會如此乖巧呢[Y3]?
5)多么乖巧的小象啊!我心中暗暗贊嘆……,“我”贊嘆的是什么呢[Y4]?
(二)學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1)讀一讀,指名讀。
2)重點指點讀音:乘濘沖
3)重點指點字形:胸晰乖
2、出示生詞:司機婦女繡花奇跡佩服干凈乖巧贊嘆銅鈴聲胸有成竹
(個別讀、小組間互相檢查讀一讀。)
3、把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做到正確流利。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四)練習朗讀課文。多種形式讀:小組讀,評出好的讀,自選段落讀……
三、作業: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本課的生字及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從“佩服”、“干凈”、“贊嘆”、“胸有成竹”4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3、通過阿玲的三次微笑,加深學生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和阿玲熱心助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感受小象的聰明乖巧和阿玲熱心助人的好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詞語意思,能從“佩服”、“干凈”、“贊嘆”、“胸有成竹”4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曼谷的小象這節課。
二、新授:
1、自由讀課文,讀己的語氣。
2、默讀課文,找出阿玲微笑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來。
3、匯報有幾次微笑。
4、指名讀。
1)第一次:“她沖我們微微一笑……”,你能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阿玲是個怎樣的`人?
(結合課文,理解阿玲愿意幫助我們。)
2)第二次:“阿玲抽回了手,笑瞇瞇的搖了搖頭……”,這句話又表現了什么[Y5]?
3)第三次:“她卻擺擺手,笑瞇瞇的……”,這句話呢[Y6]?
5、帶著你們對小象和阿玲的感受,再讀一讀這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6、從“佩服”、“干凈”、“贊嘆”、“胸有成竹”4個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
1)從課文找出有這4個詞語的句子,說一說詞語的意思,體會用法。
2)結合對此語的理解,選擇其中的兩個造句。
3)集體訂正。
三、課堂:阿玲的這種熱心幫助人的好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希以后也爭做一名熱心幫助人的少先隊員。
四、作業:造句。
[Y1](聰明,乖巧……。)
[Y2](找出相應的語句或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來。)
[Y3](啟發學生通過阿玲指揮小象的動作及小象拉車、洗車的動作,理解小象的乖巧和阿玲的訓練有方。)
[Y4](談談自己的感受。)
[Y5](結合課文,說明阿玲不滿足小象只把車拉出泥潭,表現阿玲幫助人要完全徹底。)
[Y6](結合課文,談感受,表明阿玲熱心助人而不求回報的好風尚。)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致的描寫。
2、讀背并積累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學生讀例句,討論這些句子對于抒發美好情感的作用:
⑴ “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側面烘托出桑娜對家人的熱愛。)
⑵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品質。)
⑶ “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現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時那種興奮的心情,暗示“我”對拉好琴充滿了信心。)
2、回憶本組課文,找出其他類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習作中是如何運用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
4、課后積累相關的句子。
評:通過交流讓學生再次回顧本單元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來抒發美好情感的,還安排了交流自己的習作中這樣的典型描寫,使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活學活用,不但豐富了積累,還教會了學生理性寫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二、日積月累
1、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天我們一起欣賞有關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讀句子,把句子讀通順。
3、同桌互讀,借助工具書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輕諾必寡信”意思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民無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對當局失去信心,那么國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意思是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誠,是萬事萬物共同遵循的準則;真誠待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少;與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
5、學生自由吟誦。
6、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三、課外書屋
1、自由讀。
2、交流最感興趣的地方。
3、交流課外閱讀的其他歌頌人的`美好心靈的作品。
4、拓展閱讀:
綠山墻的安妮(片段)
那天晚上的節目是一連串“激動人心的節奏”,至少對于觀眾席上的一位傾聽者來說是這樣的。當唱詩班唱起《飛翔在遠處的嬌嫩的雛菊上》時,安妮凝視著天花板,好像那上面有著彩繪的天使;當薩姆·斯隆用動作表演“塞克里怎樣使母雞抱蛋”時,安妮大笑不止,使得坐在她附近的人們也笑了起來,不過他們是受了她的感染,并非覺得有趣,因為這個選篇即使在阿馮利也已經老掉牙了;當菲利斯先生用最激動人心的語調朗誦馬克·安東尼在凱撒遺體前的演說時,安妮感到,只要有一位羅馬公民帶頭,她就會當場站起來參加叛變。
只有一個節目使她不高興。當吉爾伯特·布萊恩背誦《萊茵河畔的狂歡》時,安妮拿起羅達默里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一直看到他背誦結束,而當她一動不動直僵僵地坐著時,黛安娜卻把手掌都拍痛了。
她們回到家里,已經十一點了。她們飽嘗了歡樂,又懷著更大的喜悅議論將要到來的幸福時光。每個人好像都睡熟了,房子里靜悄悄的,一片漆黑。安妮和黛安娜踮著腳尖輕輕走進客廳。這是一間狹長的屋子,有門通向客房。屋子里溫暖舒適,壁爐的余火把屋子照得朦朦朧朧。
評:語文教材及其課堂,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的應該是鑰匙作用,它通過有限的篇章,開闊學生眼界,打開學生心門,有目的地將學生引領至真善美的世界。但更多的積累感悟,人生觀的樹立,高尚人格的形成,都應該來自于學生廣博的閱讀,故學生的學習不應局限于課堂,不應局限于教材。這兩個環節特別注重課外的積累,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對人間真情的體會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最延展至自己的生命。
語文教案 篇4
知識和技能
1.理解、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文言文的能力,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入體會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聰穎機智。
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兩則》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文章都是以家庭、親情為主題。而《世說新語.詠雪》一文雖是文言,但淺顯易懂,詞意雋永。勾畫了古人家庭的生活畫面,兩代人在婦幼文化氣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種生活的雅趣和生活的樂趣。學習時,聯系自身情景及文化背景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能做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經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能深刻體會到家庭中親人之間那種人情美。但因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在其認識作品時會停留在表面,會被故事所吸引,卻很難關注語言背后的深意,所以,應通過教師情境的創設和適時的引導把學生領進語言的殿堂,深刻體味文章的情感和意蘊,培養良好的閱讀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2.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難點
深入體會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聰穎機智。
教學媒體
朗誦配樂:
音樂放送:《塞北的雪》
教學方法
情境設置法:運用談話和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氣氛,感受雪之美。
誦讀教學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生在朗讀中感受理解親情美,欣賞語言美。
語文活動式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導入,激發想象
播放生歌曲《塞北的雪》
提問:歌曲中如何描寫塞北的雪?用了那些修辭?
朗讀課文——理解讀
1.請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做出朗讀評價。(準確、流利、注意停頓、節奏及情感的把握)
2.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學之間互聽互評。
3.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疏通文意——積累讀
1.自讀課文,找出文中重點字詞,并理解。
2.找出文中描寫雪的句子,說說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何時、何地、何人發生何事。)
圈點評注——品味讀
語文活動設計:我為他們來頒獎。
題目:如果讓你為這次家庭聚會中的人物頒獎,你將會為誰頒發什么獎,為什么?
(運用圈點評注法,抓住文章關鍵詞句。)
想象聯想——創造讀
我們來詠雪:
再讀課文,說說你能聯想到那些描寫雪的詩句,也可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己來詠雪。
課堂小結,升華情感
結合音樂,談一談。
聽讀,朗讀,點評。
自由朗讀。
學生齊讀。
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標出,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進行小組間合作,感受文中洋溢著家的庭溫馨,人物的聰穎機制
拓展思維,詩意表達
情境的創設,喚起學生對白雪的想象,激趣將學生引入課堂。
教師朗讀,學生誦讀,三位一體,將文中情感融入課題。
通過學生的交流、思考,初步感知文章內涵。
深入理解課文,把握文章脈絡,品味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深化文章理解,提升學生閱讀與創新能力。
板書設計
外在之形(形似)溫馨和睦
內在之神(神似)聰穎機智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在理念上有學生意識,涉及的問題都是在學生精神需要的基礎上引導、發現。有語文意識,有語文味道,深入發現語言美感。找到了學習語文的大規律:從整體感知到局部深入、從內容到語言的方式,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層進性。為了更好地在課堂上,體現自主——合作——探究這種學習模式的實效性;我把全班分成了九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中六名同學。這樣,在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一組內組長發揮帶動作用。
本課的設計還有很多的不足:本堂課課堂的容量不小,課堂時間不足。學生沒有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的時候應該有明確的指導,學生該做什么,怎么做,讓學生心里有數;課堂環節環環相扣,教師對課堂的掌握過于細致,交流品讀語言的方式有些單一,這樣顯的太過于理智,感性不足,要弱化對課堂的掌控;解析課文和指導朗讀時經歷牽掣過多,時間分配欠佳,導致后面的詩文拓展無時間解決,也就沒有了效用,這個地方的處理也欠妥當,沒有時間處理,也完全可讓學生記誦岑參《白雪歌》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上這些都是在今后教學中值得注意和探究的問題。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孩子們懂得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一定的用處,千萬不能不動腦筋,盲目地模仿和跟從別人的道理。
重難點: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小貓圖,問:小朋友們喜歡貓嗎?喜歡它什么呢?貓會抓老鼠的本領和它身上的器官是分不開的,你能說一說嗎?
2、大家說的真不錯,你們對貓可真了解。可是有一只愛美的小化貓,竟然學著自己的主人刮起了胡子,結果在一次抓老鼠的行動中撞得頭破血流,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在只可愛的.小化貓呢?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1課――小貓刮胡子(板書課題,學生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畫出課后的生字,再讀兩遍。
2、給每個自然段編上序號。
3、選擇自己最愛讀的自然段,讀給全班聽。
4、學生評議。
5、全班齊讀課文。
6、教師范讀,學生聽,聽后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識字
1、出示識字卡片,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后,開火車認讀。
3、出示詞語讓學生讀:刮胡子、肥皂、干干凈凈、鏡子、狡猾、腦袋、追捕、鼻青臉腫、耐心、頭破血流
四、寫字
1、出示要書寫的8個生字,學生認讀,拼出拼音。
2、給這8個生字組詞。
3、和小組同學一起用自己的好辦法識記生字。
4、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討論。
5、教師范寫,重點注意:干、血、凈、臉、旁
6、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7、教師講評。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干干凈凈、頭破血流、胡子、洗臉、旁邊
2、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到第二自然段。
1、看課文插圖,圖上畫了誰和誰?它們在干什么?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以下詞語:兩腮、聚精會神、
4、看圖,看看圖上小花貓是怎樣看主人刮胡子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齊讀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要讀出主人刮胡子的聚精會神,小花貓看主人刮胡子的認真。
6、主人走后,小花貓會想什么?又會做什么?趕快讀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指名讀,然后齊讀。
7、小花貓是怎樣刮胡子的呢?課文沒有寫出來,你能說一說嗎?
8、齊讀課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5到8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
2、為什么小花貓會鼻青臉腫呢?
3、貓的胡子有什么作用呢?請一位同學朗讀第7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找原因。
4、指名回答。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花貓為什么學主人的樣子,把胡子刮掉了?它錯在哪里呢?
3、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試著邊表演邊講這個故事,把故事講得生動、具體。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動人故事中,懂得動物也有偉大的母愛。
2、根據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樣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掌握本課12個生字;掌握“梧桐、絨毛、掩護、嘶啞、搏斗、龐大、危險”等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朗讀錄音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2、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課文描述的是怎樣一件事。
三、自學課文。
要求:學生讀懂每一段課文講的是什么意思。
自由讀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出來。
四、檢查預習、自學情況。
1、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組成詞語。
2、理解詞義:搖撼、扎煞、絕望、拯救、龐大、安然、無可奈何等。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文章層次。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分析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歸納段意。
(第一段(1):寫“我”的獵狗發現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段(2-6):寫老麻雀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嚇退了獵狗;第三段(7):寫了“我”急忙帶著獵狗走開了。
六、作業。
1、寫生字和詞語。
2、根據課后的練習1體會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內容,理解重點句子意思,并體會句子中的'感情。
2、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
教學過程:
一、復習,進入新課。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讀后回答問題: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時間:打獵回來時。地點:林蔭路上)
(二)學習第二段,自由讀課文,讀后師生討論問題。
1、討論事情發生的起因。
(1)獵狗發現了什么獵物?(發現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態?(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無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與“無可奈何”這兩個詞可以用來描寫人或動物的哪些方面?(神態、心理等)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出生不久,是從巢里掉下來的?(它拍打著小翅膀,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指導朗讀:“猛烈”寫出了風很大,要重讀;“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寫出了小麻雀毫無辦法,要突出它沒辦法,不知怎么辦好,聲音要拖長一些。“嫩黃”與“絨毛”要讀得稍重一些。(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然后指名朗讀。
2、討論事情的經過。
(1)獵狗發現小麻雀后,是怎樣做的?接著又發生了什么意外情況?默讀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個問題。(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指導學生讀這句時,要突出緊張的氣氛。②回答上述第二個問題。(突然,一只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怎樣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引導學生討論理解。“絕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時老麻雀是什么樣子。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現出老麻雀的絕望。
(2)老麻雀這么急切地飛下來,要做什么?齊讀第五節。學生回答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拯救”一詞怎樣理解?一只麻雀斗得過一只獵狗嗎?老麻雀知不知道這一點,從哪里可以看出來?(讀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過,為什么還要飛下來?(讀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怎樣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要引導學生回答得充分、具體。
(3)面對如此無畏的老麻雀,獵狗是怎么做的?默讀第六節。想一想獵狗為什么會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說明了什么?指導朗讀:“愣住、“這么大”兩詞要重讀,兩個“慢慢地”要讀得聲音長些,表現出獵狗的發愣和猶豫。
3、學習第三段。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喚回獵狗,把它帶走。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兇猛的獵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無畏,老麻雀偉大的母愛令人欽佩,令人感動。
四、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新詞,理解“志同道合、投緣、鄭重、拜見、風塵仆仆、歡暢、感慨”等詞語的意思,仿照例句寫句子。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人物語氣。
3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概括出主要內容。
4理解課文主旨,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講信用。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旨,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講信用。
教學難點:
理解“感慨、拜見”等詞語的意思,仿照例句寫句子。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5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文
1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十分講究誠信。(從孔子的學生曾子殺豬的故事,引入。)你還有什么守信的故事和大家交流嗎?
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守信。板書課前同學們提的問題,通過課前的預習,你知道答案了嗎?
(誰對誰守信?發生了一件什么事?給你什么啟示?)
3齊讀課文,思考 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全班朗讀),要求:讀準字音,通讀課文,用自己掌握的`方法理解詞語(課上交流詞語解釋):
PPT:投緣 志同道合 鄭重 拜見 風塵仆仆 感慨
分別解釋詞語,挑幾個造句。(投緣,志同道合)
三、研讀課文,感受守信
1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些詞語體現了張劭和范式重承諾,守信用?
2研讀相關句子:
⑴出示句子:范式鄭重地對張劭說:“我們約好,2年后的今天,我到你家去,拜見你的父母雙親以后,我們一起再回京城繼續求學。
讀句子,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嚴肅認真的語氣,表示他很重視這樣的約定。)
指導朗讀
⑵出示句子:張劭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到村口去等候好朋友。只見筆直平坦的大道上,一個風塵仆仆的行人正在急急趕路。(風塵仆仆,可以換成別的詞嗎?風塵仆仆,說明了什么?)
如果把句子改成,“只見筆直平坦的大道上,一個的行人正在趕路。”好不好?
⑶出示句子:母親說:“你們分別已經整整兩年,他的家鄉離開我們這兒又有千里之遙,相約的話恐怕早就忘記了。你相信他會來嗎?”
母親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說他不會來?
張劭十分肯定地說:“范式是個很首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失約的。
讀出對朋友的信任的語氣。
⑷結果他有沒有失約呢?出示句子:張劭迎上前去一看,果然是好友范式。他倆激動地擁抱在一起,歡喜得不知說什么好。
果然一詞,體現出張劭對好友范式的一種信任。
3聯系上下文思考,張劭父母為什么而感慨呢?
說話訓練:看著范式和張劭歡暢得交談著,張劭的父母感慨萬千,他們想:
4結合語言活動室2完成練習
例:張劭等候好朋友。
張劭到村口去等候好朋友。
張劭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到村口去等候好朋友。
我們迎接爺爺。
我們 迎接爺爺。
我們 , 迎接爺爺。
四、復述故事,語言實踐
1學了課文,你怎么做到守信呢?小組探討。
2向別人講述一件守信的事。
板書設計:
8.守信
誰守信? 1 范式承諾
對誰守信? 2 母親 路程遠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時間長
結果怎樣? 3 張邵 打掃屋里屋外
范式 風塵仆仆得急急趕路
教學反思:
總共2課時,在練習上,如語言活動室的時間花得太多。復述故事的時間過長,而練習設置得太少,造成一節課很慢。
對學生的回答,總是給予好的,不能很好得引導到我想要的答案。
指導朗讀欠缺,大多為齊讀,形式以后要多樣些,可以設置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表演讀別人學習讀,比賽讀等等。
語文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聯系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羸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交流討論,感悟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匯報紀昌是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a。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叫他開弓放箭?
b。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領,就要( ),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c。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重點指導“冒”“妻”“刺”。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 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得他,又會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是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的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四、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比較字形:腸、燙、湯。
指導書寫:睬、蔡。
課后反思:(略)
語文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梭羅曾在瓦爾登湖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寫成了一本“超凡入圣”的《瓦爾登湖》,《神的一滴》就是這本書的一部分。梭羅以他特有的視角,描摹了他眼中的瓦爾登湖,可近可親,可目可人;然而,作者離開之后,砍伐、工業及冰藏商人的貪欲,給美麗的瓦爾登湖帶來了不幸。不過,瓦爾登湖并不因此消亡,她倔強的生長著,讓作者讀出了她的莊嚴與純潔,給作者的精神帶來了快樂,靈魂得到了凈化。 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優美與深刻的文字,編者才把它安排在蘇教版必修1中“像山那樣思考”專題的“湖山沉思”版塊中。學習本文,對于本專題目標的達成,具有諸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親近自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能夠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梭羅與《瓦爾登湖》,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含義。
2、能力目標:以文本為觸發點,調動學生的閱讀經驗與生活直覺,點燃他們的對于自然的潛在的感悟與靈性,促使他們思考自然,獲得美感;課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閱讀讀本中“與大自然晤談”的相關散文,讀懂自然這本大書。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文本的交流,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引導他們思考與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合作探究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
難點:能夠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引導他們思考與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四、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是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他們被沉重的升學考試纏繞著,失去了親近自然的機會,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有一些孩子逐漸地淡漠了與自然的關系,另一些孩子很渴望走入自然的懷抱,但是,由于學習的緊張與壓力,以及對于自然美的捕捉與感悟的能力退化,而不懂得欣賞大自然。
五、教學方法
1、采用師生共讀共賞共評的方法。 主要是讀出美感,讀出問題,讀出自我,平等對話,分享思想。所謂讀出美感,就是讀出文本的語言節奏與形象特質,體現美文美讀的思想;讀出自我就是師生讀出文本所傳達的與自己生活、生命體驗中相通的東西;讀出問題即師生讀出自己困惑或思考的問題;平等對話就是師生、生生應在以文本為媒介的基礎上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分享思想,即把課堂當成一次思想的盛宴,做到共同分享,共同成長。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
(一)朗讀全文,要求學生圈點勾畫出課文中感情色彩濃烈的詞語。
(二)體味賞析感情色彩濃烈的詞句。
①你眼中的瓦爾登湖是個什么樣子?②你會有跟梭羅一樣的`親近大自然的欲望嗎?③回味一下我們在大自然的環抱中曾經產生過什么樣的美好感受?④到學校的人工湖畔靜靜地坐一坐,你眼中的人工湖與瓦爾登湖有什么異同?
2、教師的教學準備:PPT課件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布置:多媒體教室,五人一組。課前學生交流、探究自己的查閱結果。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二)情境導入、展示目標
(1)播放班德瑞《藍色的愛》,營造舒緩、自然優美的課堂氣氛,并用幻燈片展示一組瓦爾登湖圖片。在舒緩的曲子中,教師引導學生:“藍色的愛”就是大海的愛,湖泊的愛,班德瑞以優美的旋律把我們靈魂的浮躁清刷得干干凈。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畫》教案02-22
語文識字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