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認識東西南北的教學目標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認識東西南北的教學目標,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認識東西南北的教學目標1
〖教學目標〗
1、經歷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的實踐活動,體驗“前北、后南、左西、右東”,感知方向的相對性和培養方向感。
2、在指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在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材分析〗
辨認東南西北是學生在學習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教材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場上,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體驗“前北、后南、左西、右東”,培養方向意識,發展空間觀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認識地圖上的四個方向。教材在設計上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城郊結合地區,生源較復雜,大多數的孩子來自農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有一部分孩子來自城區,父母的文化程度較高;還有一部分的孩子來自偏僻的外地,隨打工的父母來此校讀書。學校條件較好,有課件室,并有輔導制作課件的教師,還有多媒體教室。
我班共有學生47人,班額較大。但多數學生聰明好學,思維敏捷,有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大膽發言、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這一要求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具有相當大難度的`。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注重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探索中體驗東、南、西、北的位置關系,并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新。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出去游玩嗎?
生:喜歡!
師:淘氣和笑笑也特別喜歡出去游玩。星期天,淘氣和笑笑做完作業后,就一起到公園去玩耍。你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啊!
(多媒體演示淘氣和笑笑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境。)
師:天漸漸黑了,淘氣和笑笑商量著該回家了。可他們東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來越暗了,他們急得哭了起來。
(多媒體演示淘氣和笑笑迷路的情境。)
師:孩子們,怎樣才不會迷路呢?
生1: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游玩。
生2:在來的路上作上記號,回去的時候沿著記號回去就不會迷路了。
生3:他們可以向別人問路呀!
生4:只要在來的時候用心觀察,記住路上有哪些景物,就不會迷路了。
師:孩子們的辦法真不錯。其實只要我們學會了辨認方向,走到哪里都不會迷路了。你們愿意學這種辨認方向的本領嗎?
生:愿意!
師:好!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學學方向與位置。(板書:方向與位置。)
(評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讓學生認識到會辨認方向的重要性,使學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際觀察,體驗方位
師:孩子們,咱們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認一認方向,好嗎?
生:好!
師:請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排好隊到前操場去。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太陽從哪個方向升起嗎?
生:東邊。
師:你能用手指一指東邊嗎?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認識東西南北的教學目標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54頁例1、練一練和練習十二的第1、2兩題
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東(西)、南偏東(西)的含義,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科學性。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描述物體方向和距離的過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與態度: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眼光觀察日常生活現象、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測量角度、用角度表示方向。
教學準備:
直尺、量角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鋪墊,游戲導入
教師發指令,學生做有關方向的游戲:請X X同學站起來,以這個同學為中心,為觀測點。
(1)請正南面的同學起立。
(2)請西北面的同學舉起左手。
(3)請東北面的同學舉起右手。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以某同學為中心點,在黑板上畫一個坐標圖,相鄰的圈的實際距離為1米。
2、出示A點說說實際位置。(正北、2米)板書:方向距離
總結:只有確定方向和距離才能確定位置。板書:確定位置
三、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學習用()偏()描述物體的`方向。
(1)說說B點和C點在什么位置。(正西和正東方向)
(2)出示D點,讓學生說說在什么位置?(出示北偏東)板書:北偏東
(3)資料說明:以航海學為依據,人們都知道輪船在海洋里航行,茫茫大海很難找到參照物,所以是以羅盤(指南針)確定航行的方向,指南針的一端指著南、另一端指著北,先確定的是南北方向,所以航行的方向以南、北為標準,所以都表述成北偏東、北偏西、南偏東、南偏西。
(4)認識四個方向:北偏東、北偏西、南偏東、南偏西,并用手勢來比劃一下。
2、認識用()偏()多少度精確表示方向。
E、F點的位置,都是()方向()米。小組討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總結:角度不同
3、小結:含有角度的方向、距離更加精確。
四、練習鞏固、提升認識。
1、鞏固練習
說說廟山在張集小學的位置
說說揚子公園在張集小學的位置,用南偏西來規范方向。
說說廟山在張集小學的什么位置?以及在楊廟小學的什么位置?讓學生討論后說說為什么同樣一個地方會出現不同的位置?
2、練習:完成“練一練”第1、2題
(1)從上圖看,燈塔2在輪船的北偏()55°的方向。
(2)燈塔2到輪船的實際距離是()千米。
第1題讓學生直接口答并指一指。第2題學生獨立測量計算后再組織交流。要求能完整地說出“燈塔2”在輪船北偏西55度方向的8千米處”。
3、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出示題目,要求:先讓學生在圖上指出北偏東、北偏西,再指出南偏東、南偏西等方向。再求科技館到學校的距離時要引導學生根據學校到少年宮有500米的距離,推出圖上一小格表示100米距離。從而推到出學校到科技館、新華書店、郵局的距離,完成填空,最后組織全班交流。最后要讓學生能完整地說出少年宮、科技館、新華書店、郵局等場所相對于學校的方向和距離。
(此題讓學生從多角度來練習,加深理解。)
4、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要求完整地說出荷花池、玉龍潭、飛霞閣相對于學校的方向和距離。首先要學生量出角度,并通過測量圖上距離、運用比例尺計算出實際距離。
(此題中量角器量出角度是難點之一,但不是本課重點,量的方法要讓學生明確:量角器的0刻度線要對準南北軸線。)
5、拓展與欣賞
生活中還有很多行業、很多領域會像這樣來確定位置,一起來欣賞一下。
“體育訓練中,有時需要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位置。這是跳傘運動員在一次訓練中落地的位置示意圖。用方向和距離就可以描述運動員落地點與靶心之間的位置關系。”
“科技、軍事、航天,航海等領域中,也需要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位置。這是一個飛機場的雷達屏幕,以機場為觀測點,每兩個相鄰圓之間的距離是10千米,飛機A在北偏東30度方向30千米處。”
五、暢談收獲,課堂評價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你以及你們小組的表現怎樣?
板書設計:
確定位置
中心點
方向距離
教學反思:
《確定位置》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東南西北以及其他幾個方向以后的后續學習,結合比例尺,和距離和方向進一步精確確定方向。
縱觀這節課,有幾點收獲。
一、強調了知識的建構
一開始從學生認位置游戲開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回顧舊知。
二、加強了知識間的對比和聯系
三、注重了知識的生活化以及趣味性
還有幾點不足:
一、上課還不能胸有成竹,步驟不清,體現在角度的教學上面,還沒有比較角度的重要性,就開始認識角。
二、教學語言還需要錘煉
三、煽動學生情緒還不夠,學生參與欲望低,自主性差。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認識東西南北的教學目標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22頁例3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會描述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給出的路線,自己畫出簡單的路線圖。
2、通過描述和畫簡單的路線圖,培養空間觀念。
3、使學生通過生活實例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教學重點:在描述路線過程中,會正確選擇參照點,會根據參照點正確說出另一個點相對于參照點的方向和距離。
教學難點:根據描述的路線,自己畫出路線圖。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根據平面圖,在作業紙上完成下列問題。
(1)醫院在圖書館_____偏_____ 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2)圖書館在醫院_____偏_____ 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3)動物園在圖書館南偏西20°的方向上,距離是600 m。請在平面圖上標出動物園的位置。
反饋:第(1)題和第(2)題的區別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練習,復習三方面內容:
1、在平面圖中,用方向和距離描述某個點的位置;
2、方向的相對性;
3、根據方向和距離的描述,在圖上確定某個點的位置。為下面學習描述和繪制簡單路線圖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題圖。此次臺風的大致路徑如下圖。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臺風的移動路線嗎?
1、分段描述,理解移動路徑。
(1)師:從臺風生成地到第一站,臺風是怎么變化的?
師:沿正西方向移動,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師:移動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師:從臺風生成地到第一站,我們把哪個點作為參照點?
生:把臺風生成地作為參照點,發現臺風向正西方向移動了540 km。(PPT課件演示:臺風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動了540 km)
(2)師:到了第一站之后,臺風改變方向了。(PPT課件演示:然后改變方向)。它是怎么改變方向的、移動了多少距離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動了600 km,到達A市。
師: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來的?移動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把哪個點作為參照點了?
師:同意他說的嗎?再請個同學來說一說。(PPT課件演示:向西偏北30°方向移動了600 km,到達A市。)
師:我們剛才描述臺風第一次移動時是把哪個點作為參照點的?我們發現兩次移動,描述路徑時,參照點是不一樣的。
(3)師:到達A市后,臺風又改變方向了,接下來是怎么變的呢?(PPT課件演示:接著,臺風又改變方向。)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動200 km,到達B市。
師:同樣他說的嗎?再請同學來說一下。
師:這次把哪個點作為參照點?(PPT課件演示:向北偏西30°方向移動200 km,到達B市。)
師:最后又改變方向了,怎么移?(PPT課件演示:最后又改變方向了,向正西方向移動100 km。)
2、完整描述移動路徑。
同桌兩人一組,看著圖,互相說一說臺風的移動路徑。
全班交流說一說。
3、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如何描述這樣的路線圖。(出示課題:描述路線圖。)在描述臺風移動路徑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每移動一次,參照點都發生改變,要根據新的參照點來描述它的移動方向和距離(PPT演示)。
4、練習。
教材第26頁練習五第8題。
(1)先獨立完成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二行,集體校對答案。
(2)獨立完成表格的第三行。反饋時提問:書店到商場,以哪個點為參照點?東偏北45°或北偏東45°是怎么得來的?
(3)獨立完成表格的第四行。反饋時提問:商場到小玲家,以哪個點為參照點?東偏南30°是怎么得來的?
(4)完成第2個問題,要求平均速度得先知道什么?怎樣計算平均速度?
【設計意圖】在描述路線圖時,最大的困難是參照點變了,隨之需要確定的方向、距離也不斷變化,使得正確描述路線圖對學生具有挑戰性,而且描述路線圖時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前面“根據兩點的相對位置,用方向和距離描述另一點的位置”的語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這些無形中給學生解決問題提高了難度。所以在教學時,應采用分段描述的方法,降低難度,以便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描述方法。
三、拓展提升
教材第22頁“做一做”。根據同伴的描述,畫出路線示意圖。
我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約30°走100 m到公園。
1、討論:要畫這個示意圖,首先得確定什么?
(出發時的位置。如果學生講了比例尺也行,如果沒有講,那就到后面反饋時去分析。講比例尺時,重點要討論一下,為什么選用這樣的比例尺。)
2、自己動手嘗試畫。
3、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分析自己畫的方法。重點解決:“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以哪個點為參照點?“再向南偏西約30°走100 m到公園”以哪個點為參照點?
【設計意圖】學生在前面描述路線圖時做得比較細致,學得比較扎實,所以在繪制路線圖時,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先動手嘗試,根據學生畫的結果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查漏補缺,再次體會、理解“參照點變了,移動方向和距離也隨之變化”。
四、應用反饋
教材第26頁練習五第9題。
“1路公共汽車從起點站向西偏北40°行駛3 km后向西行駛4 km,最后向南偏西30°行駛3 km到達終點站。”
1、獨立完成第(1)題,集體校對。
2、第(2)題:根據路線圖,說一說公共汽車沿原路返回時所行駛的方向和路程(同桌交流,最后全部交流)。
【設計意圖】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個練習,一方面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另一方面檢驗學生掌握情況。
五、回顧反思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在描述路線圖時,要特別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在總結回顧中,進一步深入理解所學知識。
六、布置作業
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上學和放學的大致路線。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查出家附近的地圖,以便更準確地進行描述。
【設計意圖】利用描述路線圖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認識東西南北的教學目標】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精選】03-05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01-06
小學數學角的認識教案11-24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優)03-05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薦)03-05
小學數學《認識米》教案05-17
小學數學《10的認識》教案02-24
小學數學《倒數的認識》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