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品10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接觸過這首兒歌,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教師思考: 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同時兒歌形式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比、尾、巴”等12個生字,會寫“云、公、車”3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信息資源:
1、猴子、兔子、公雞等各種動物圖片及相關動物尾巴圖。
2、學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文字、圖片、玩具或模型等資料,注意留心它們尾巴的特點。
3、認讀生字的相關課件。(生字卡片也可以) 重點難點:練習朗讀和認字是教學重點;讀好書中問句是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兩課時(根據教學實際自行安排)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以“動物王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導入,教師相機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認識“比、尾、巴”三個生字,注意“尾巴”的輕音讀法。 (從學生已有的識字經驗出發,先讓學生試讀、領讀,然后教師再重點指導輕聲的讀法。) 3、釋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邊讀邊圈劃出生字。要求:讀正確。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同座互相練讀,會讀的讀給小伙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然后請4個小伙伴合作讀,嘗試互相評價,注意把課文讀通順。
3、指名匯報讀,請學生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學生知道什么說什么,了解多少說多少,教師不設定統一的感知目標。)
三、隨文識字,感情朗讀。
1、認讀理解帶動物名稱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鴨”,看拼音讀準字音。
(2)不帶拼音,學生自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
(3)把生字卡片貼在對應的動物圖上,指名領讀。
(4)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2、認讀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2)重點指導問句的讀法: 誰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師重點范讀指導好問句末尾詞語的升調.學生做游戲,兩個小朋友,我問你讀,你問我讀,看誰的語氣讀的最像。)
(3)其他幾句問句學生可結合生活實際,體驗、嘗試讀。 在問句的指導中,教師幫助學生比較各種動物尾巴,順勢理解“最”的意思。
(4)聯系生活實際,拓展運用詞語。日常生活中什么東西長?什么東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彎”相反的詞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認識“把”,教師重點指導長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傘”的停頓和斷句。學生感悟體驗著模仿讀。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師生、生生引讀、對讀。
2、同座拍手讀。
3、加上動作表演讀。
4、男女生比賽讀
5、小組內評讀、推薦讀
6、開展“比尾巴”表演賽(背誦) (多給學生展示、評價的機會,如“你喜歡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讀的還好?比試著讀讀!薄罢l還想讀,站起來一起讀!薄皩τ谒睦首x,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課外資源,拓展運用。
1、貼畫,說尾巴。結合書后“讀讀畫畫”讓學生貼(指名貼)、畫(全班學生在書上畫)。然后教師再鼓勵學生說說它們尾巴的特點。
2、開展“動物尾巴介紹會”。讓學生以小解說員的形式介紹自己收集的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表達形式不限,能用上今天學習的詞語更好。 (充分展示學生課外的學習資源,如圖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學生還可模仿書上的句子也編幾句小兒歌。
六、指導書寫“云、公、車”。
1、學生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導學生發現寫好這三個字的關鍵,教師范寫。
3、學生描紅,練寫,看誰寫的正確美觀,寫幾個不限,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及時展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
七、課外建議:
1、回家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
2、請爸爸媽媽幫忙繼續查找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文字和圖片資料整理好放在成長檔案袋中,課余時間和小伙伴交流。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愛迪生愛科學,刻苦鉆研,堅持不懈,后來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引導學生向愛迪生學習,愛科學,學科學。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世界聞名、省吃儉用、頑強、合適、不懈”等詞語;會用“節省、頑強、合適”造句;了解句與句的關系。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愛迪生進行實驗的故事。
教學重點:
1.通過重點詞、句、段,體會愛迪生熱愛科學、不懈努力的。
2.了解段落中句與句的關系,弄清敘述層次。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暽衷~。
垃圾瓶瓶罐罐燃燒聾瞎
省吃儉用頑強合適價錢便宜
。ǘ┙虒W另一部分生字詞。
愛迪生做實驗,要用上各種各樣的化學物品。如:
磷(l0n)是一種非常容易燃燒的化學物品。
。ㄈ├^續學習課文。
第2、3自然段
1.12歲的愛迪生在火車上賣報。賣完了報,他做什么?請你們自己讀第2自然段。
2.學生自讀。
3.這一自然段中,什么是你沒有想到的,使你很感動?(12歲的報童賣完報,想盡辦法在火車里做實驗。)
4.車長同意他在吸煙車廂占一個角落。我們可以想見,愛迪生怎么向車長提出要求,車長才同意的。如果你是愛迪生,你會怎么說?
5.后來,車長又為什么把他趕走了,而且還打聾了他的耳朵?
當車長把愛迪生那些心愛的瓶瓶罐罐、化學藥品扔到車外時,他會怎么樣?
6.這兩個自然段說的是一件什么事?
。簮鄣仙诨疖嚿献鰧嶒,不小心著了火,被車長趕走了。
。ㄋ模├^續學習課文。
1.愛迪生為了研究科學,耳朵被打聾,對于12歲的少年該是一次多么大的打擊!生活又是那樣地貧窮,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是愛迪生是怎樣做的?
指點:這一段開頭第1句就很明確地告訴我們“愛迪生鉆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
2.整個這一段都是講他鉆研科學的決心怎么沒動搖的'。緊接這總說的一句,后面講了幾句?每句講的是什么?第1句與后面幾句是怎么聯系起來的?
3.齊讀第一句。第2、3、4句各指名一人讀,以弄清段落中句與句的關系。
4.這一段的內容能用一句話概括嗎?
指點:這就是“愛迪生鉆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作者把這一句概括全段內容的話,寫在全段的開頭,我們一看就明白了。
第5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從上一段學習的內容,我們一看就明白,這一段寫的是什么。
3.指點:寫的是“愛迪生試制電燈”。這一內容也是用一句話寫在段落的開頭。
4.誰能根據全段的內容具體說說這一段寫的是什么?
5.提示:這一段中的“常!薄皩嵲凇薄安恍浮薄敖K于”這些詞語告訴我們什么?(不懈:即不放松。)
6.齊讀全段,突出上面這些詞句。
7.結合教學“躺”,發準后鼻音;突出字形教學,寫好“身”最后一筆。
教學“供”(g3ng),就是“給”的意思。組詞:供給、供應、供不應求、供銷。
8.現在看看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
第一層(第1句):總的說愛迪生試制電燈。
第二層(第2、3句):說愛迪生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廢寢忘食地做實驗。
第三層(第4句):說他終于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最后一段
1.上課一開始,我們說愛迪生是“發明大王”,這是為什么呢?讀了最后一段就明白了。
2.齊讀。
(五)復述課文。
各自準備,從第3、4、5自然段中擇其一段,講講愛迪生怎么熱愛科學,刻苦鉆研。
(六)課后練習及作業。
1.造句:節省頑強合適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一、應用學過的識字法子記住本課的生字,會寫要求寫的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二、初步了解反義詞,領會反義詞意義上的相反或相對于,主動累積詞語。
教學準備:
老師:生字卡片,1幅組成多組反義詞的丹青。
門生:預習課文,自制生字卡片。
課時支配:
兩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1、語言激趣,情境引入。
一、孩子們,我們生存中有很多的事例都分外有意思,你看:遠處的山巒有高有矮,小河里的流水有緩有急,公路上的汽車有快有慢,就是咱們人呀,也有男有女,心境也有好有壞,以是呀傷心時就哭,雀躍時就放聲大笑。生存中的.這種相干的事例,孩子們能再說一說嗎?
二、生說自己所見到的反義詞征象。
三、孩子們,請停一停,教師真不忍心打斷你,我們生存中的這種詞呀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你們通過了仔細的察看,找到了生存中的語文,看來呀,我們生存中語文可真多,只要你仔細察看必定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今日我們所說的這一些意思相反的,我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反義詞。板書:反義詞
四、反義詞呀很有意思,一對對的,就像我們唱歌同樣,我們就叫如許的句子叫反義詞歌。補充課題:歌。誰能起來勇敢的讀讀這課題。指名生讀,齊讀。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二、再讀課文,勾勒生字。
三、自學生字。
A、自讀生字,讀準生字字音。
B、同桌互玩生字猜猜猜游戲。
四、搜檢生字認讀。
A、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B、指名讀。
C、全班齊讀。
3、再讀課文,感知反義詞。
一、生字我們經由快活的學習都學會了,那末孩子們,我們到生字放在課文中,你還了解它嗎?那教師就請一名小朋友來讀,其他的小朋友當真的聽,假設他有碰到了難題,你們還得伸出支援之手來協助喲。
二、生讀,其余生聽,并實時評價。
三、孩子們,適才人人都能找出這么多的反義詞,信賴文中的反義詞你們必定也能找到吧,請小朋友們拿出筆來,在書上找出他們來,并給他們作上摩登的記號。
四、孩子們自找反義詞。然后交換。
五、這些反義詞呀,藏在句子中都被咱們找出來了,然而有一些詞呀,意思不大好理解,能說出你還不曉得意思的反義詞來嗎?
A、孩子們相互交換。
B、重點引誘理解:細心、馬糊容易難題平安傷害(可用聯絡生存現實法、造句法來理解)
3、看圖說反義詞。
一、指點生用自己的話說出第二題中的反義詞,注重說完全。
二、補充圓柱圖,讓孩子們對比說。
4、本課小結,功課。
一、師小結,這一節課,我們走進了秘密的反義詞天下中,在那里學到了很多的反義詞的知識,讓我們在經后的生存中去多多察看,信賴會學得更多。
二、功課:認讀生字,完成讀一讀。
第二課時
1、溫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一、生字接力
二、摘蘋果認新字
三、導入新課。
2、丹青比照,說寫反義詞
一、生看丹青,自己說出反義詞。
二、小組交換:
友誼提示:請結合書上丹青,用上這一對反義詞,把丹青的內容說出來。
三、全班交換。
出示第一幅圖,讓生說出反義詞,再讓其用上這一對反義詞語言。鉛筆是直的,香蕉是彎的。
其它幾幅丹青,法子出上。
四、讀反義詞。
五、對照寫反義詞。出示兩幅丹青,生看著寫反義詞,能寫甚么就寫甚么。
3、課間操,反義同伙鼓掌歌。
師:哭的同伙在那邊?生:哭的同伙在這里——笑,哭對笑。
……
4、識記生字,指點謄寫。
一、出示本課要求寫的生字,指名生認讀。
二、說出記憶字形法子。
三、用這些生字組詞。
四、指點謄寫。
重點指點:義易容
板書設計:
反義詞歌
笑——哭甜——苦新——舊明——暗快——慢深——淺
細心——馬糊容易——難題平安——傷害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體會“雖然······但是······”在句中的意思。
3.了解四合院的結構特點、人們居住情況以及它的發展變化,對北京的文化產生興趣。二。教學重點
了解四合院的結構特點及人們居住的情況,對北京的文化產生興趣。
準備:北京四合院的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文特點)
二.初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查字典,了解課文內容。
1.按要求自瀆課文。
2.集體交流讀課文。(指名讀——自愿讀——重點段齊讀)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四合院的?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做批注劃。
2.集體交流。結合查閱的資料。
3.師結合學生匯報,相機板書。
。1)北京老城區仍然保存著“四合院”這種老式住宅。
。2)介紹了四合院的結構特點、人們居住情況及大小規格。
。3)介紹四合院的發展變化。(由一家一戶到一家多戶,連外國都人仿著建設。)
4.看課件四合院課件。
四.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帶點詞語的用法。(雖然······但是······)
1讀句字體會前后分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段中和第三段中)
2.師小結。表達的意思不同,后一分句沒有順著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意思改變了。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做轉折關系的復句。
五.讀全文,對北京的古文產興趣。
六。作業:1、繼續閱讀有關四合院的資料。
2、從學過的課文中摘錄(雖然······但是·······)關系的句式的句子。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2、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3、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感悟鄉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熱戀。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課前收集田野風光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過鄉村生活的經歷嗎?想了解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嗎?看錄象。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麥哨》這篇課文,讀完后,相信你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給定時間,讀得快的多讀幾遍。
2、反饋:
⑴ 有哪些地方容易讀錯?給同學提一個醒。
、 詞語檢查。指名讀,齊讀。
應和 掠過 湖畔 襯衫 肚兜 晶瑩 鵝黃 嫩綠 芽苞 初放 麥穗
黑白 相間 裹腳 剝開 嚼碎 肺腑 此起 彼落 撩起
三、感悟課文
1、課文錄音范讀。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你從中感受到什么?讀一讀首尾段,比較異同點。你還從文中的哪些地方讀出歡快、柔美?
2、默讀課文,畫出你最喜歡的部分,說說為什么喜歡?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⑴ 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這是一個比喻句,這里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 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 寫了哪些農作物?
② 讀一讀,還有哪里讓你覺得美?
、 分號前后的三個分句有什么相同之處,這樣的句子該如何讀?讀出韻律美,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⑶ 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ā昂喼薄北硎就耆绱,這里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贊嘆。閱讀時,要讀出贊嘆的語氣)
⑷ 每根麥桿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ò邀溗雰罕茸髁耸裁?這樣些讓你感覺的到什么?)
⑸ 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巾。全文就這一句描寫孩子們的穿著,文字精練簡潔,念上去有些順口。這樣的句子銘記在心,多念幾遍,記在腦海里。
四、總結,談感受
1、鄉村的生活為什么柔美、歡快呢?僅僅是因為鄉村景色怡人嗎?
提示: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鄰居,他們和人們的“歡快、柔美”有關系嗎?
。ń浝蠋煹倪@一點撥,學生不難感受到人們“歡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長壽,是孩子的聰明可愛,是夫妻的恩愛美滿,是鄰居的和睦友好。從孩子們歡快的神情,看到人們的歡快生活;從人們的歡快生活,聯想到整個鄉村歡快、柔美的生活。)
2、學完課文,麥哨和吹麥哨的孩子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話對他們說嗎?
3、拓展閱讀詩歌《麥哨》:
麥哨(詩)
春的原野
鼓起渾圓的唇
期待
麥稈的一頭傳出
悅耳的清脆
碧野之間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沒,看天
渾然一體
一支悠揚的樂聲
傳來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我呼吸的節律
感觸年少情懷
如歌
在青春的另一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幫
春天的少年和著麥哨
拌著亙古的聲調
喜悅滿眼
4、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運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并引導發現偏旁與字義的關系。
。、辨認3組多音字,在不同的詞句中選擇其正確讀音。
。、朗讀短語,逐步形成積累的習慣。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感受大海的美麗。
【課時安排】
。痴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又到了“我的發現”時間了。這一次,我們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二、我會認
1、把帶有四種偏旁的字打亂順序貼在黑板上,學生先自由讀,然后做分組游戲。
。、學生自由讀一讀,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發現。
3、交流發現:
每一行的字都有一個相同的偏旁。
。ㄏ鄼C在四行字的前面板書四個偏旁)
還發現了什么?能舉個例子嗎?
。ㄌ崾峙耘c手有關,如“搖”要用用來搖……)
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字的偏旁與宇的意思有關。
。础⒂眠@種方法你又認識了哪些字呢?
(多種形式讀“我會認”中的生字)
5、你還認識有這四個偏旁的字嗎?
。ㄐ〗M互相討論,進行匯報)
三、我會讀
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三個句子,你們讀一讀,看看大家還能發現什么?
。薄⒊鍪竞卸嘁糇值腵三個句子,分小組讀一讀。
2、指名讀:
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ň渥永镉袃蓚字是一樣的,但讀音卻不一樣)
對了,這就是我們說的多音字。
。、用它們不同的音來說說不同的詞。
。、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
(交流、鞏固學過的多音字)
四、生活識字
老師展示拍攝的照片──學生熟悉的街道和校園。引導學生認讀照片上的生字,鼓勵學生平時留意身邊的漢字。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沖由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
3、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心理和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二)過程和方法
1、訓練學生通過揣摩人物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鑒賞主要人物的語言。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從而加深學生的社會認識。
教學重點:
1、分析林沖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
2、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計: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
1、了解作家作品
2、積累字、詞,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
梁山好漢,108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魯智深是拳打鎮關西,楊志是失了生辰綱,武松是景陽崗打虎,那林沖又是因為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林沖的一段故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說家,生平事跡缺乏可靠記載。
、 《水滸傳》
《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南宋時期,有關宋江等“劫富濟貧”“扶危濟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間流傳。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現水滸故事的話本、雜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創作的基礎上,加工編成了《水滸》,它藝術地再現了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產生、發展、經過直至失敗的過程,歌頌以宋江為首的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敗。
《水滸》最早為100回本,后來出現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嘆腰斬《水滸》,刪掉了71回以后的內容,又將第一回改為楔子,成為70回本,這樣故事性增強,情節緊張生動,引人入勝,語言簡練生動,人物性格鮮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水滸》和《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并稱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理清文章思路
一)、積累字、詞
1、下列讀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C )
A、赍發(jī) 喝彩(hè) 砧辱 模樣(mú)
B、酒撰 調和(tiáo) 迤邐 朔風(shuò)
C、差撥(chāi) 彤云(tóng) 洗漱 央浼(měi)
D、提防(tí) 倉廒(áo) 吹撼 氈笠(zhān)
解析:
A、玷辱 B、酒饌
D、提防(dī)
2、對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D )
A、當時管待林沖酒食(款待,招待)
B、只見那個人將出一兩銀子(拿出)
C、老軍都點見了堆數(點清)
D、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減少,消失) 解析:消耗:消息
二)、學生復述故事情節
三)、師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開端(第1自然段): 林教頭滄州遇舊知。
發展(2-5 自然段): 陸虞候密謀害林沖,林教頭買刀尋敵。
進一步發展(6-9 自然段):林教頭接管草料場。
高潮和結局(10-12自然段): 風雪夜山神廟復仇。
四)、分析文章線索
明線:林沖由忍辱負重到奮起反抗的思想發展過程
暗線:敵人對林沖的陷害
四、結束語:
林沖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家境殷實,生活幸福,這樣的一個人,為何會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我們下節課分解。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
1、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2、認識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與意義
教學步驟:
一、根據情節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1、補充介紹與課文有關故事情節
林沖是《水滸》里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個由安于現狀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陸虞候設下一條毒計,讓林沖買了一把寶刀,然后高俅命令林沖帶寶刀入府,乘機誣陷林沖陰謀行刺,林沖因此被刺配到滄州。在去滄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陸虞候買通,多次想殺害林沖,幸虧被魯智深救下,安全來到滄州。以下是課文的情節。后來林沖逃到柴進家里,柴進又把他介紹到梁山,成了農民起義軍的一員。
2、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⑴滄州遇舊
、倮钚《霸跂|京時,多得林沖看顧”,后又是林沖“救了他免送官司”,并“與他賠了些錢財,方得脫免”,最后還是林沖“赍發他盤纏”才“于路投奔人”。這充分體現了林沖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性格特征。 ②林沖來到滄州,雖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違心地說自己是“惡了高太尉”才“刺配到這里”,對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雖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說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并無反抗之意,抱有刑滿釋放,重獲生路的希望。 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兩個”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濟困的英雄林沖,身在危難之中,依然不顧自己的苦難,一心為別人著想的高貴品質。
⑵買刀尋敵 當林沖得知陸謙來到滄州陷害他時,他大怒,離開酒店去買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地去尋,這時的林沖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但尋了三五日,不見動靜,他“也自心下慢了”,顯示出他安于現狀的'性格。
、 接管草料場
①調他到草料場時,他不但沒有意識到是新的陰謀,反而認為是“好差使”。見草屋已“四下里崩壞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可看出林沖逆來順受,隨遇而安的特點。 ②林沖外出沽酒前,“將火炭蓋了,……把草廳門拽上,……把兩扇草場門拽上鎖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條理;沽酒回來后發現草廳倒了,“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充分體現了他小心謹慎的性格。
、 手刃仇敵
當林沖在山神廟得知敵人的狠毒陰謀時,他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了。當他聽到“拾得他一兩塊骨頭回京,府里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干事”等話語時,他怒火中燒,舊恨新仇,一起涌上心頭,拽開廟門,挺著花槍,大喝一聲“潑賊哪里去!”這山崩地裂的一聲大喝表明,經過艱苦思想斗爭的林沖,終于忍無可忍,拋棄了幻想,同從前所依附的封建統治集團徹底決裂,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認識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義
1、原因:關鍵在于一個“逼”字
①相國寺里辱嬌妻
、诎谆⑻蒙显庀莺
、垡柏i林里謀性命
、芑馃萘蠄鰯嗪舐
2、意義:
、僬f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
②深刻揭示了“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三、合作探究: 林沖殺差撥和富安,用的是花槍,為什么殺陸謙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認識其手段的殘忍? 殺陸謙的解腕尖刀本就是為他而準備的。林沖殺陸虞侯的手段是殘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顯示敵人的陰險狠毒和林沖的被逼無奈,最終忍無可忍,以此來釋放心中的憤怒。因而林沖殺陸虞侯,是借殺人來控訴,控訴陸虞侯的不義和社會的不公,從而顯示林沖造反的正義性;林沖殺人,既是殺掉自己的結義兄弟,也是在殺“自己”,殺掉那個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個全新的林沖也從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第 三 課 時
教學要點: 分析文中的細節描寫和景物描寫及作用
教學步驟:
一、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
①開頭細致描寫了陸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談舉止,暗示他們是在密謀害人的事,而且和林沖有關系。這些細節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出了李小二給林沖報信,林沖尋敵復仇的情節。
②林沖要去沽酒來吃,離開草料場時,“將火炭蓋了……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草廳被雪壓倒后,林沖“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便“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這才“把門拽上,鎖了”,到山神廟里去安身。這些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了林沖安分守己、辦事謹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訴讀者,草料場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林沖疏忽,使情節發展合情合理。
、哿譀_進了山神廟,“入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边@個細節描寫為下文“用手推門,卻被石頭靠著了”埋下伏筆,陸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廟外邊看火邊說話,林沖躲在廟內聽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轉變。看來,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細節。
④關于刀槍武器不離身的細節描寫。林沖離開天王堂時、到市井買酒時、奔山神廟安身時,都有關于隨身攜帶尖刀、花槍的細節描寫,最后,才有“挺著花槍”沖出門去殺死仇人的情節。這個細節描寫,既符合林沖禁軍教頭的身分,表現他細心、謹慎的性格特點,又使故事情節天衣無縫。
⑤關于方向位置的細節描寫。關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滄州城東15里有草料場,草料場東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場和市井中間有一座山神廟。林沖買酒、到山神廟,都是往東走。發生在同一時間的陸虞候等到草料場來放火陷害林沖是由草料場西面而來,這樣雙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卻至關重要,使情節發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討: 文章兩次寫到了偷聽,請找出來并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
、俚昀铮豪钚《钠拮佑幸馊ヂ,但由于陸謙等人是在謀劃害人的虧心事,因而做賊心虛,怕人聽到,只能暗中私語,隔墻之耳也就聽得不甚清楚了。
、趶R里:林沖無意中聽到了陸謙等人謀害自己的全部對話。陸謙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沒想到深夜冷落蕭條的山神廟里會有人,更想不到會是林沖;加上他們自以為陰謀得逞,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無所顧忌;林沖又僅隔廟門,因而聽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二、分析景物描寫——風雪的作用
1、直接描寫
、.剛去草料場,“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
②.出門沽酒時,“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 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下得緊!
、.沽酒返回時,“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緊了!
2、用側面描寫 到草料場后,“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這些描寫,使讀者對當時風大雪緊,留下具體印象。正因為風大雪緊,林沖才出去沽酒,才會途中見到山神廟;正因為風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壓倒,林沖才去山神廟安身;正因為風雪大,為了抵擋風雪,林沖才將大石頭堵門;正因為廟門被抵推不開,才有機會讓陸謙等人的陰謀暴露,促使林沖性格變化,起到推動情節層層發展的作用,同時渲染了氣氛,襯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號的朔風,飛揚的大雪,破敗的草料場,孤寂的破廟,形成一種荒涼、寂寞的冷酷氣氛,而草料場那“必必剝剝”地爆響,“刮刮雜雜”地燃燒起來的熊熊烈焰,也點燃了林沖反抗的怒火。正是在這悲壯、凄涼的氣氛中,林沖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轉變,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2、完成學案和習案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勇敢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2.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語言文字
3.想象布魯斯怎樣動員士兵進行第八次抵抗,寫一份動員書。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布魯斯堅持不懈的精神
難點:緊扣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能在課文的空白處發揮想象,練習寫動員書。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主要內容。
1.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八次》。
2.【課件出示詞語】這些是課后習題3中的詞語,誰能響亮地讀一讀?
3.有兩組反義詞藏在這里面,你發現了嗎?(板書反義詞)朗讀
4.看著這兩組詞語,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個故事。(教師簡述故事內容)
二、品讀感悟,把握人物精神。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教師:孩子們,蜘蛛,我們經?梢钥吹,多普通、多不起眼啊!它是怎么讓幾乎失去信心的王子重新振作起來的呢?請大家慢慢地、細細地讀一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這究竟是一只怎樣的蜘蛛?可以在課文中圈一圈,劃一劃你認為重要的一些詞句。
2.一讀:這是一只怎樣的蜘蛛?
3.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理解感悟,教師及時板書。
4.二讀,抓住重點詞語體會第四句話:【課件出示語句】“就這樣結了斷,斷了結,一連結了七次,都沒有結成!
(1)讀詞語“結了斷,斷了結”。你有怎樣的感覺?能換成“斷了結,結了斷”嗎?為什么?
(2)比較“結了斷,斷了結”和“斷了結,結了斷”的異同,體會次序變化的作用。(“斷了結,結了斷”讓人感覺總是蜘蛛結網總是失敗,沒有希望成功了;“結了斷,斷了結”就說明這只蜘蛛并沒有灰心,堅持不懈。)
(3)分組朗讀句子,齊讀句子。
雖然蜘蛛結網還沒有成功,但是我們一樣感受到了蜘蛛怎樣的精神?
(4)小結閱讀方法:讀書應該抓住關鍵詞反復品味,寫作文也要在用詞上多花點心思,動點腦筋。
5.三讀:找關聯,回歸文本
(1)蜘蛛結網是一個很普通的現象,在生活中,很少有人專心地看蜘蛛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結網,那為什么布魯斯會注意到,并且長時間地去觀察這只小蜘蛛呢?(都是七戰七敗,有著共同的遭遇)
(2)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課件出示語句】“對這場戰爭,他幾乎失去了信心。”
現在讀完了第三自然段,我們再來想一想,“幾乎”不能刪去還有沒有別的'理由?
教師引導:一個完全失去信心的人是萬念俱灰的,不會再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正是因為布魯斯沒有完全失去信心,他才會從無意中看到的這只小蜘蛛身上受到啟發,看到希望。所以,面對困難、面對敵人,取得勝利的真正的力量往往來自于我們自己,來源于我們的內心。(齊讀句子)
6.小結閱讀方法:讀書時應該經常把前后文聯系起來,這樣會對一些重點詞、重點句子有更清晰的理解、更深刻的感悟。
7.指導朗讀:現在,讓我們用布魯斯的眼睛再來看看眼前這只堅持不懈的小蜘蛛。(齊讀第三自然段)
學習第四自然段
1.引讀課文: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布魯斯感動極了,他——
2.王子會怎么想?會說些什么?
3.教師情境渲染,以情激情:【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齊讀)
——是啊,布魯斯王子心想:蜘蛛都能干第八次,難道我堂堂一個王子還不如一只小小的蜘蛛嗎?不!絕不!于是他猛地跳起來,喊道——生齊讀“我也要干第八次!”
——作為王子,難道我真的要放棄抗爭,眼睜睜地看著國土淪喪、國家滅亡嗎?不!絕不!于是他猛地跳起來,喊道——生齊讀“我也要干第八次!”
——難道我真的能忍心看著我的人民家破人亡、背井離鄉嗎?不!絕不!于是他猛地跳起來,喊道——生齊讀“我也要干第八次!”
3.教師:是的,布魯斯喊出是信心,是決心,是堅持不懈的精神!
學習第五自然段
1.信心百倍的布魯斯是怎么做的呢?【課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讀。
2.在第八次戰斗前,布魯斯做了哪些事情?你覺得哪件事最重要、最關鍵?為什么?(“動員”最重要,因為沒有信心的軍隊即使人數再多也沒有戰斗力,也不可能戰勝敵人。)
3.假如你是布魯斯王子,你覺得怎么說才能打動他們,使他們振奮起來,跟你一起進行第八次抵抗呢?
4.現在你們就是布魯斯,請你寫一份動員書,一定要能鼓起人們必勝的信心和勇氣。
5.交流動員書,指導演講。
6.正是因為有了激動人心的動員,蘇格蘭人民才有了勇氣與信心,他們拿起武器,跟著布魯斯王子投入了第八次戰斗中。誰來讀讀最后兩句話?
此刻,你心情怎樣?再次朗讀。
三、拓展延伸,升華文本主旨。
1.(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板書):由灰心喪氣到再次充滿信心、從七戰七敗到第八次獲得成功,布魯斯王子靠的是一種什么精神?
2.如果布魯斯在第八次抗爭中又失敗了,你們認為布魯斯會怎么做?第九次、第十次呢?
3.小結:這“第八次”既是指蜘蛛、布魯斯在第八次的堅持中獲得了成功,更是向我們宣告了一種精神,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一起來響亮地讀一遍課題。
4.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你們會進行“第八次”嗎?
5.在結束這節課之前,老師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烏龜陶陶。在《犟龜》這本圖畫書里,陶陶聽說獅王二十八世邀請所有的動物參加他的婚禮,就立即出發。一路上發生了哪些事呢?他趕上婚禮了嗎?同學們可以找來這本書讀一讀。讀完了故事,請同學們聯系本課的內容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就知道老師為什么要推薦這本書了。
語文教案 篇9
學習目的:
理解龍女和柳毅的人物形象及其意義。
理解本文想象豐富,用筆夸張,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寫作風格。
品味本文凝練生動、句式多變、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重點
理解龍女這個人物形象。
理解柳毅這個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理解本文想象豐富,用筆夸張,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寫作風格。
品味本文凝練生動、句式多變、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方法
閱讀、分析、評價、鑒賞
學習過程
一、藝術特點解析
1、故事曲折,想象豐富,用筆夸張,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寫作風格。小說的情節并不復雜然而寫得極有波瀾,盡其曲折。故事一開始,“鳥起馬驚,疾逸道左”,情況異常,似有征兆。然后見到一位色殊形穢的婦人,竟然不是凡人,而是龍君之女。柳毅到了龍宮,滿以為可以馬上見到龍君,不料“王久不至”。龍君本應是神力無限,覽書后卻不能去解救女兒的苦難。正當龍君一籌莫展之際,情節突變,“大聲忽發”,錢塘君化作赤龍騰空而去。結局部分先寫龍女得救回宮,后讓錢塘君出場,讓他補敘戰斗的經過。敘事絕不平鋪,曲折有致,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并使情節富于吸引力。
2、波瀾起伏的情節,根植于作者豐富想象的沃壤。龍宮殊異的景物,奇特的.人物,也是借助豐富想象和夸張筆法生動描繪出來的。這突出地表現在錢塘君形象的塑造上。出戰時,作者以夸張的筆墨、繪聲、繪形、繪色地描繪出震撼人心的形象。他一怒吼,如同“天坼地裂”,宮殿為之“擺簸”,他力量無窮,行動神速,頃刻間,使涇川變成一片血海尸山,無情郎變成腹中之物。這種人物在現實生活當然不存在,但他卻寄托著作者的理想,人們的反抗情緒通過這個復仇者的形象充分地層現出來,這正顯示了浪漫主義手法的特征與作用。
二、品味凝練生動、句式多變、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凝練而生動的語言,在文中俯拾即是。柳毅問龍女:“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作者寫龍女的反映只用了“始楚而謝,終泣而對”八個字,十分細膩地寫出龍女先楚而后泣、先謝而后對的內心感情的發展變化過程,這一過程既反映出她悲苦不勝、迫切求助的心情和溫婉的性格,還表露了一個善良的女性初見陌生男子時欲語還休的羞怯之態。龍女回宮時,作者寫她“自然蛾眉,明擋滿身,綃●參差,面容“若喜若悲,零淚如絲”,并有“紅煙”、“紫氣”、“香氣”相繞。就這樣,以經濟的筆墨刻畫出具有仙姿神韻、飄逸輕柔、美貌多情的形象來。句式上有駢有散,富于變化。駢句主要用于人物肖像神態的描寫和場景有鋪敘,以抒發作者強烈的心靈感受,加深對讀者的印象。駢句的運用,還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和音樂美。句式的運用服從于內容的表達和人物的刻畫。錢塘君戰罷歸來與洞庭君有這樣一段對話: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傷稼乎?”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眱扇说膶υ,一個問得急促,一個答得干脆。問得急促,突出問者的專注、急切;答得干脆,則顯示答者對其所作所為的坦然、快意。這就是使用一連串的省略式短句所起的絕妙作用。
語文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的:
1、領會作品的內容和主旨,理解小說所表現的一種內在的優美。
2、體會小說情節的基本模式,理解情節中的細節、情節的搖擺、出乎意料與情理之中等技巧對情節運行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情節搖擺在本文中的具體體現。
2、思考并領悟對處于困境中的人給予物質幫助之外,還應給予精神關懷這一道理。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關于作者:
海因里!げ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家。生于科倫一雕刻匠家庭。1939年入科倫大學學習日耳曼語文學,同年應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曾負過傷,當過俘虜,對法西斯的侵略戰爭深惡痛絕。1985年逝世。是戰后德國最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被譽為是當代德國的歌德。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種譯本,在全世界擁有廣大的讀者。六年的軍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鮮血、殘骸、廢墟……使他的作品充滿灰暗、抑郁的基調。但也有人說伯爾的作品既彌漫著下層人民同命運抗爭的痛苦,也滲透著歡樂的精神。
1947年伯爾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51年成為職業作家。這一時期伯爾參加了“以探討一切當代問題為宗旨”的“四·七”社,并成為該組織的重要成員。他的創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旨在探索戰爭給德國及其民族帶來的種種災難。作品基調灰暗、抑郁,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是士兵。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火車正點》(1949)、長篇小說《亞當,你到過哪里?》(1951)和短篇小說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等。成名作《火車正點》已成為聯邦德國“戰后文學” (即“廢墟文學”)的代表作。五六十年代,伯爾創作進入一個新階段,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更廣闊,技巧也日趨姻熟。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小《……一聲沒吭》(1953)、《無主之家》(1954)、《九點半鐘的臺球》(1959)、《小丑之見》(1963)等。這些作品主要寫西德戰后 “經濟奇跡”中的小人物的種種遭遇,其中《小丑之見》被稱為這一時期形成的“不順從文學”的重要作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作品《在橋邊》。
(二)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并復述小說的主要情節。
我在橋邊數人數,每次都故意把一個可愛的姑娘漏數掉。
(三)重點研習:賞析細節
(1)亂數
思考:怎樣亂數?為什么亂數?我想通過亂數表達什么?
“我以此暗自高興,有時故意少數一個人;當我發起憐憫來,就送給他們幾個!薄爱斘覑阑饡r,當我沒有煙抽時,我只給一個平均數;當我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時,我就用五位數字表示我的慷慨!
“整天,整天,我的不出聲的嘴像一臺計時器那樣動著,一個數字接著一個數字積起來,為了在晚上好送給他們一個捷報!边@就是“我”的工作,“我”早已等同于一架“計時的機器”了。 這個工作對我而言是枯燥、無聊、單調、空虛、灰暗的。
我對這個工作不滿意,但為了生存,“我”又無力抗爭。我唯一能作的反抗就是故意制造不準確:“我以此暗自高興,有時故意少數一個人;當我發起憐憫來時,就送給他們幾個……當我惱火時,當我沒有煙抽時,我只給一個平均數……”這些充滿反諷和揶揄的筆調表露了“我”對這種生活的不滿和反抗。
渴望意義的人面對無意義的世界, 會表現出厭倦。厭倦是一種既不肯接受又不想反抗的心態。我把厭倦看做無聊的一種形態,一種包含激情的無聊。(周國平)
(2)不數:姑娘來的時候,和她同時過橋的人,我一個都沒數。
思考:為什么此時會不數?
因為我心愛的姑娘此時過橋了,在單調、枯燥的工作中,姑娘的出現就像一泓清泉,沖淡“我”對毫無意義工作的不滿,點亮了“我”原本灰暗的生活。這是主人公無聊生活中的唯一亮色了。
思考:姑娘在橋上經過的時候,我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樣子的?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簡直就停止了突突的聲音。”“所有在這個時間走過的人,我一個也沒數。這兩分鐘是屬于我的,完全屬于我一個人的,我不讓他們侵占去!薄拔业男挠滞V沽颂鴦印薄八幸磺杏行以谶@幾分鐘內在我朦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過的人,都不會進入到統計中去而永垂不朽了!薄斑@很清楚,我愛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薄拔以趷鬯。這是很清楚的,我在愛她!(齊讀這兩段,感受我的心理。)
小結:“我”是真的在愛著她了!在姑娘過橋的那個瞬間,如此美好而激動人心的幾分鐘成了主人公的全部幸福所在了。
(3)漏數:主任過來檢查時,我把她一個人漏數了!
思考:為什么這次我會數得如此認真?
主任統計員的出現,這直接關系到我的生計問題!拔摇钡膬刃挠芍暗摹坝鋹偤蜌g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內心充滿了緊張和矛盾。
思考:為什么我數得如此認真,但還是把她給漏數了?
表面上看,“我”為了生計,壓抑住了自己對姑娘的感情,“因為我必須數,不能目送她過去”,而在內心深處,仍然是真摯的愛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壓倒了空洞無意義的職業——“我一輩子也不會把這樣漂亮的女孩子轉換到未來完成式中去;我這個心愛的小姑娘不應該被乘、被除、變成空洞的百分比。”
思考:姑娘是我的什么?
毫無疑問,她是我追求的愛情,同時,她又不單單是愛情。那個“可愛的姑娘”代表“我”心中美好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并不代表我的現實追求,所以不具有特殊的固定性。換另一個可愛的人,甚至動物,“我”也會這么做。
思考:漏數有意義嗎?作者想通過的漏數表達什么?
“漏數”并不能改變現實什么,但它表現著對美好事物的維護、堅守,表現著一種精神追求。對姑娘的愛與其說是愛情,還不如說是主人公的一種精神寄托,是他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這樣的.個人境遇中,依然堅持的對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種守望。
思考:漏數的結果是什么?
結果是我被調去數馬車,反而獲得了與姑娘進一步接觸的機會。這結果雖有點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小說的主色調還是比較明快的。
(四)重點研習:理解搖擺
1、小說中,即使故事的開端和結局都很簡單,作家也不愿意讓人物選擇捷徑一口氣跑到底的,而是要讓他千折百回,每一個地方都可能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越是曲折,越是跌宕,小說越是精彩,這就是小說情節搖擺所產生的魅力。這篇小說也是如此,情節在短短的篇幅中幾經搖擺,“我”的內心情緒也隨之起起落落。請同學們說說故事的主人公的情緒有著怎樣的起伏?
開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無意義的生活現狀,隨著情節的發展,“我”愛上了過橋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現,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悅,這是主人公第一次的情緒起伏。這也是情節的第一次搖擺。
隨著情節的發展,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點幸福卻也并不能一帆風順。于是,就有了情節的第二次搖擺。作者安排了主任統計員的出現。主任統計員要來檢查了,“我”的內心由之前的“愉悅和歡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內心充滿了緊張和矛盾。
第三次搖擺在高潮部分,表面上看,“我”為了生計,壓抑住了自己對姑娘的感情,“因為我必須數,不能目送她過去”,而在內心深處,仍然是真摯的愛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壓倒了空洞無意義的職業——“我一輩子也不會把這樣漂亮的姑娘轉換到未來完成式中去”。情節運行到這里,似乎要滑向悲劇的結局了?善寤芈忿D,“我”居然被主任統計員認為是“好人、很可靠”,幸運地逃過了檢查,將被調去數馬車,反而獲得了與姑娘進一步接觸的機會。
小結:倘若只按“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過程看,這篇小說的情節是很簡單的,甚至不會引發多少的同情與思考。但正是因為有了情節的一次次搖擺,有了主人公內心情緒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說簡單又豐厚,搖曳而生姿。以上是我們通過情節這一元素走進了伯爾的《在橋邊》,感受了飽受戰爭創傷的小人物的那一點微不足道的悲歡。
2、伯爾通過這個故事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1)是愛情么?是表現愛情的巨大力量么?并請談談你的判斷理由。
小說表面上,是在表現愛情對于一個無力掌握自己命運的小人物具有的強大的精神力量,深層的更在于表達對德國戰后,飽受戰爭創傷的小人物的精神狀態的關注。因為主人公的愛情,僅僅只是暗戀,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訴那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插入問:主人公是把這次愛情作為可以實現的現實追求來看待么?)與其說是愛情,還不如說是主人公的一種精神寄托,是他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這樣的個人境遇中,依然堅持的對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種守望吧。
(2)除此以外,作者還想告訴我們什么呢?請同學們將眼光再次投向小說的結局,談談它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a)小說的結局極富戲劇性,多少有點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么?為什么?
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故事的發生部分,已作足了鋪墊。
b) 要來檢查的和認為“我”是一個可靠的人的并給予我數馬車這一美差的都是“他們”。那么“我”眼中的“他們”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呢?
他們看到數字時的“臉上放出光彩、容光煥發、心滿意足、眼睛閃閃發亮、喜歡這個未來完成時……這是一個只關心數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會,這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滿足于“我”送上的數字的官員,其實這些數字根本都是“不準確的”,隨“我”的心情故意亂數的,“我”也“是一個不可靠的人”,這樣的一個社會氛圍,這樣的一種官僚主義作風,注定會有如此荒謬的結局。所以,這樣的結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c) 作者通過這個結局反映了怎樣的一個社會現實?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從始至終都沒有人給過主人公真正的精神關懷。盡管由數人換成了數馬車,但改變的僅僅是工種,他的處境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改變。他的精神需求也許永遠也不可能實現了,他作為人的存在價值和生存意義,也許同樣被永遠地忽略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課文這樣的一句話“坐在馬路那一邊數汽車的礦工”,說明像主人公這樣的遭遇并非特例。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德國戰后重建中,偏重物質而缺乏精神關懷的社會現實。
小結:這就是伯爾的小說,在極短的篇幅里,在看似平靜的敘述里,既有小人物同命運抗爭的痛苦,也滲透著理想主義的歡樂精神。通過情節的一次次搖擺,闡釋了深刻而復雜的主題,帶給人們無盡的思考。
(五)聯系現實、拓展延伸
不僅在伯爾的小說中會出現這種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情況的發生。在紛繁復雜、追求利益的現代社會,人們太重視物質上的追求和滿足,而忽視了精神的充實和探索。很多人舍得給自己的父母花錢買很多高檔物品,卻舍不得每天陪父母聊聊天;很多父母整天忙于掙錢,卻沒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心。在這個社會,很多人認為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大的幸福,給人物質上的幫助就是最大的幫助。孰不知,真正的幸福與物質無關,真正的幸福也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相反有時失意時的一句鼓勵,痛苦時一個擁抱,沮喪時的一個眼神,落魄時及時伸出的一只手,那才是真正的幫助,真正的關愛,那才能讓別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樂園教案02-05
語文的教案【薦】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