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5-01-12 12:32:1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2 感悟語言運用的妙處。

      3 熟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 體會景、情、理三者內在的聯系。

      2 語言運用的妙處。

      [預習要求]分四人一組研讀課文,從文章的詞語句子、情感哲理、寫作特色等方面提出問題。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蘇東坡突圍》,這篇文章主要講述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后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作者認為這段煉獄般的經歷讓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寫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板書課文題目

      (二)作者簡介:

      提問:同學們,都說蘇軾是位少見的曠世奇才,你們能具體說說嗎? 明確:蘇軾是豪放派詞風的創始人。他的詞豪放高曠,情濃意遠,我們學過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作。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當時就有“蘇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譽。他還稱得上是一位高級廚師。 “東坡肉”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中國古代楷書有“顏、柳、歐、蘇”四大流派,這里的“蘇”,就是蘇軾,可見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學們,見過他的書法作品嗎?同學們可以翻到封面欣賞一下。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期間,每次游覽人們傳說的古戰場赤壁,都不免觸景生情,發出驚世浩嘆。由此,中國文學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兩篇精妙絕倫的散文。他寫成《前赤壁賦》時,展紙揮毫寫了一幅長卷,這幅長卷寫得尤為成功。傳到明代,董其昌拜觀了真跡,十分傾倒,說蘇軾的書法筆力欲透紙背,全用正筆中鋒,每波劃盡處,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董其昌作過一段著名的跋語: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為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三) 投影展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1 著重體會景與情及內在聯系。

      2 熟讀并背誦課文。

      (四)重難點解決過程:

      ①放錄音,學生聽

      今天,讓我們伴隨著名播音員夏青的朗誦步入蘇軾為我們構筑的文學和哲學的殿堂,領略蘇軾那卓絕的雄風。

      ②教師配樂朗誦全文,要求聽準字音,聽出節奏,聽教師對文章感情變化的處理。

      聽完朗誦,你對《赤壁賦》有什么感覺?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抑揚頓挫的聲韻之美。自己讀不出的東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 我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師:很好!著名現當代作家巴金曾說《赤壁賦》給人瀟灑神奇、出塵絕俗的純凈的美感。我們同學在預習中也讀出了這一點,

      ③ 學習第一段

      1、 抽讀第一段,正音。

      2 、全體朗讀一遍。

      3 、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寫美在何處?為什么寫得賽似仙境?劃出寫景的句子,兩人討論,形成一個整體畫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的順序,將這個畫面描述出來。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擬個簡單的提綱,目的在于通過想象再現東坡先生的此時此地此景。請一個同學描述。

      明確:蘇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輪皓月,下面是萬頃碧水,月光如煙霧般籠罩江面,清風徐徐吹拂,一葉扁舟如一片葦葉,輕浮水面,任意左右東西。景象澄沏,又似朦朧,如夢境一般。

      作者寫自己在遼闊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蕩的太空中乘風飛行,毫無阻礙簡直就要遠離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賞心悅目。但我感覺卻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妙,長江的大氣、飲酒吟詩的快感,豁達的情境都使下文悲之情更加濃重和凄涼。作者的這一段描寫蘊涵著一種深沉雋永的詩意,一下子把人帶進了詩的國土,沉醉在山水風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領略那深蘊的人生意義。這種境界和意蘊是過去的賦從來沒有表現的。

      投影一幅畫面小結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4、提問:“徘徊”是來回走動的意思,而月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何“徘徊”? 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 我認為這里的“徘徊”是寫月亮移動緩慢的意思。

      生: 我想是側面寫了作者的心理,他覺得月亮對游人含情脈脈,不忍離去,因而對冰清玉潔的月亮產生愉悅之情。

      師: 這位同學的解答把景與情交融在一起了,很好。“徘徊”一詞真是一字千鈞,體現了蘇軾語言的精練生動,詞簡情真。

      5、 下面我們一邊聽朗誦一邊跟讀第一段。注意輕重緩急,讀出羽化登仙、飄然世外的歡快之情。全班齊讀 ④ 學習第二段

      1 抽讀第二段,其他同學默讀并正音。

      2 教師引導。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從樂到悲變化是否太突兀?悲從何來? 明確:我們先來理作者情感的變化線索。作者從樂字引出歌來,“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是指《詩經·陳風·月出》詩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為什么蘇軾在船中誦讀“明月之詩”里的“窈窕之章”?

      生:七月即望,正好是七月十六日,月圓之夜,吟明月之詩為了召喚月亮出現,而月亮也似乎聽到蘇子的呼喚聲:“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了。 生:《月出》詩寫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嬌好容貌和幽閑體態,引起感情上愛慕和煩悶不安。這與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內容是有聯系的,所以吟此詩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

      師:從扣舷而歌的歌詞看,顯然是從《月出》詩里生發出來。“流光”指江面上閃爍蕩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兒,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糾兮”么?“渺渺兮予懷”表現臨風悵惘 ,思緒黯然,不就是“勞心悄兮”么?但這歌詞與單純的民間情歌有所不同,這里的“美人”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表現的是政治的感慨。悲從何處來,來自作者遭受貶謫后的苦悶,看到江水之闊,面對宇宙之大,難免產生知音何處,而發出天各一方之嘆,在游賞之“樂”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這“樂”本就屬于苦中作樂,借山水而暫時排遣其內心的郁悶。所以從“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進一步引出憂患 整個人生的哀思來。這是由樂到悲的第一層心境。

      提問:由樂到悲的第二層心境是通過什么來寫呢? 生:客人的洞簫聲。 師:如何寫簫聲?

      如此幽美的自然環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請找四個詞概括,并分別組詞。(哀怨、思慕、啜泣、傾訴)

      師:經過吟詩與吹簫的描寫,使“泛舟”的快樂氣氛向悲哀轉化,完成了兩段之間的過渡。這一過渡自然圓轉,不露一絲圭角,使讀者不知不覺地為這種感情的抑揚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傾聽下面的對話 ⑤學習第三段:

      1 抽讀第三段,其他同學默讀并正音。

      2 教師引導。第三段先說英雄偉大,再說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一句對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這段如何通過對比寫出人生短暫? 明確:“月明星稀”的詩是由眼前的明月聯想而起的,由身邊的赤壁又聯想到曹操橫槊賦詩和赤壁之戰的情景。

      它通過客人的一段議論,用對比寫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1、曹操和“吾與子”對比,說明像曹操稱雄一世,也逃不脫失敗的命運;更何況我們命運不濟,仕途坷坎,只有“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 麋鹿”,泛舟喝酒罷了,還談什么理想,談什么建功立業?這是令人悲嘆的啊。

      2、對人生渺小而短暫這是客人抒發的第二個悲嘆的原因。吾生之須臾和長江之無窮對比,說明人生短暫,如匆匆過客。 “蜉蝣與天地,滄海與一粟”對比,說明人的渺小。 3、還有是現實與理想的對比,說明想長生不老而不能,只有“ 托遺響于悲風 ”的悲哀。

      師:同學們注意,這兒的“風”已不是徐來的“清風”,而變成了“悲風”,顯示了情緒的變化,將情融于景中去抒寫。

      ⑥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二、三段,像“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這樣的句子真是一氣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要讀出蘇軾散文的舒卷自如,恣肆雄健的氣勢。 全班同學自由朗讀

      ⑦學習第四段

      1、 抽讀第一段,正音。

      2、提問:第四段議論讓人難以理解。“哀吾生之須臾”與“水與月”有什么關系?“且夫”一句與解答客的問題又有什么本質上聯系?師:文章從第四段開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發到哲理的暢達,進而以蘇子的對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來。你看它從幾個方面論述主旨?

      生:兩個層次,“且夫”表示進一步議論,屬本段第二層次。 師:第一層次扣住第三段哪一點來說理?

      生:從“而又何羨乎”看是針對“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來闡發的。 師:從什么角度說明不必羨慕宇宙的無窮?

      生:從“變與不變”的角度,從變的角度說,天地宇宙也是瞬息萬變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樣,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從虧到盈不斷地變化;從不變的角度,我和萬物都是永恒的。 師:分析得非常準確。作者用什么修辭方法闡述“不變”的觀點。 生:用水與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來說理,寓理于景。

      師:以水和月為喻的一段議論,可以看出佛教禪宗對蘇軾的影響。他認為作為個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參與了整個人類的生命活動,而作為整個人類,又同宇宙一樣是永恒存在的。這種“物我一致”的觀點說明了蘇軾對生命的肯定和對生活的熱愛。 師:第二層還是圍繞同一個問題進一步說理,從什么角度來論述? 生:“取與不取”的角度,重點講“取”。

      師:大自然是個無窮寶藏,可以作為人們的精神寄托,所以蘇軾認為人對自然萬物,不該取的不取,該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須臾”而羨慕其“無窮”,而要使無窮的自然萬物為“吾生”所享用,從中得到樂趣。這樣議論最后又回到了“樂”上來。

      (展示問題六:蘇軾這種聽任自然,力求豁達的心境卻讓人有消極感,他是否有陶淵明歸園田的心境?)

      生:蘇軾這番話看起來很超脫,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虛之感,所以所謂的聽任自然,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

      生:我不這么認為。蘇軾的人生觀應該是樂觀曠達的,因為當時他被流放到這偏遠的黃州,又幾乎喪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講喪氣話,不甘陷于苦悶而力求解脫,這很不簡單。

      生:他與陶淵明的心境還是有區別的,陶淵明是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里小兒,他是真正厭世。蘇軾的思想從本質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嬌》中拿周瑜比,現在與曹操比,都是感嘆人生短暫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樣有所作為。 師:對。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筆法百篇》中說:“篇中所言,不過隨時行樂,惟“美人”二字,則公真意所在。”

      在同學們的討論中,從現實出發來思考,對這一段還有許多問題:

      蘇子聽任自然的觀點,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社會是否可取?“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在今天卻是應該爭取的;聲色是大自然固有的,不以聽、看而存在,此處是否反映了蘇軾唯心主義觀點?“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也是不對的。

      生:我認為聽任自然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客觀形勢對自己最不利時,蘇軾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順乎自然積極去適應現實,在現在競爭社會中,要立足于社會,我們同樣要積極地去適應現實,投身到激烈的競爭中去。 生:在現代社會,“一毫而莫取”的觀點顯然行不通,你不去爭取,只有被別人“吃”掉。 生:你的理解是斷章取義了,他說這話有前提“茍非吾之所有”,如果用這種態度做官,那現在會少很多貪財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師:很好。同學們不是只停留在讀懂字詞句上,而是立足于時代來評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請看后面的問題:你們是否認為蘇軾應該是一個唯物主義者? 生笑而答:不能苛求。 生:“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作為成語現在還用,如果說是對大自然無節制地索取、破壞,顯然是不對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風、明月,所以不至 于破壞生態。 ⑧學習最后一段:

      下面我們看最后一個問題: 最后一段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和人生態度?)

      生:呼應開頭,如“舟中”呼應“泛舟”;“東方之既白”呼 應“月出東山”。結構渾然一體。 生:最后寫“客喜而笑”,情感轉悲為喜。 師:此時已不是開頭那種單純的山水之樂了,“笑”說明什么? 生:是分外欣慰和輕松,蘇軾通過自我調節達到了精神上的滿足。 師:那么后面的寫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反襯,用“杯盤狼籍”的雜亂形象來反襯內心世界的舒坦、寧靜。這時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達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輕松娛悅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覺醒來,“不知東方之既白”矣。而我們讀者好象也在清風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隨他進入一個酣甜如夢、忘憂驅愁的文學和哲學的境界中去了。 下面讓我們一起朗誦四、五兩段,著重體會景、情、理的交融。 ⑨ 課文總結:

      本賦通過主客問答,水與月的譬喻,探討人生與宇宙的哲理,表現了作者在貶謫生活中的復雜、矛盾的心理。 (五)閱讀遷移:

      其實,作者的心情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本文中,而是貫穿在被貶到黃州后的所有作品中。我們來共同感受一下。投影兩詞:《卜算子》和《定風波》。

      教師簡述如下:第一首詞作于公元1080年初貶黃州之時。寫出了蘇軾經歷人生重大打擊后孤苦凄涼而又驚魂未定的感覺,與本文表達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首詞寫于公元1082年三月,此時的蘇軾已經能夠坦然面對甚至享受人生的風雨了,最后一句最能概括全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而這些情感變化合在一起恰好說明了蘇軾抒寫的是自己的真性情,蘇軾的人生是真實的人生。 (六)作業:讀罷《前赤壁賦》,我們不由地將翻開同有“一洗萬古”之妙的《后赤壁賦》。古人認為:若無前篇,不見此篇之妙;若無此篇,不見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鳴谷應,風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開。同學們,去欣賞吧!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乖”等7個生字,會寫“性”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抓癢、踩印、梅花”等13個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真實,具體的表達方式,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2、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詞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導語:(拿出一本卡通書《多啦A夢》)這本書你們都喜歡看,誰能告訴我這本書的`主角是誰?(生答:大雄和機器貓)。沒錯,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愛而且無所不能的機器貓,但是它不是真實的貓,現在我們來看看現實生活中的貓(課件展示貓的圖片)。今天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來看看他養的貓。

      板書:貓(齊讀)

      二、初讀課文,掌握生詞新詞

      1、初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2、反饋自學情況:

      a、指名讀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請同學上臺聽寫

      c、點評并重點講解:“憑”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筆稍短;“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點寫成“令”,“癢”偏旁不是“廣”,“辟”字的左邊不是“啟”。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字音,同時點擊畫面出示相應拼音。

      三、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a、詞語質疑

      任憑:不論,無論無憂無慮:沒有憂愁和擔心

      屏息凝視:指屏住呼吸,聚精會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氣勃勃:形容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b、聽課文錄音。

      c、集體朗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給你什么感受?

      (2)自由討論,小組交流匯報

      (3)檢查匯報情況,請幾個小組代表談談

      板書:古怪

      淘氣可愛

      (4)請選擇你最喜歡的部分,自由組合讀書,把“古怪”“淘氣”“可愛”的味道讀出來。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文章內容,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準備: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現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二、學習新課,了解文章內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們后來認為幸福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由發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了什么?

      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5.反復讀: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理解。

      6.談談你的幸福觀,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注: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在此環節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里要采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三、演課本劇

      1.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2.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3.匯報演出。

      四、作業: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訓練掌握約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在交際中不斷提高交際能力。

      教學設計:

      一、解題出題,激發興趣

      1、板題解題:約請,就是預先說定邀請。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學會“約請”的本領,可以鍛煉自己的膽量,做一個文明人。

      2、出題激趣:三(1)中隊將舉辦一次對全校開放的主題隊會,準備由中隊長約請教音樂的'顧老師輔導同學們排練文藝節目。假如你是中隊長,見到顧老師應該怎么說?

      二、例文示范

      中隊長:顧老師,您好!打擾您了!我們三(1)中隊將舉辦一次主題隊會,想請您抽空去輔導一下我們排練文藝節目,好嗎?

      顧老師:好!我安排一下,明天下午放學就去輔導你們,行嗎?

      中隊長:行,謝謝顧老師!

      三、方法點撥

      1、約請時要有禮貌;

      2、約請的原因要講清;

      3、約請的內容和要求要講具體

      4、結束時要表示感謝。

      四、按題同桌訓練:×月×日是你的生日,你約請你的同學參加你的生日會,你該怎么約請他們。

      五、小組自選提問評議考核:先在小組內約請,評出選手再進行全班表演約請。并請同學給你打分,全班交流評議。

      六、實踐訓練: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向老師、同學約請,學會約請。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武夷山“如詩如畫”的美。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進行禮貌,環保教育。

      運用猜半邊的識字方法重點學習幾個字。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武夷山“如詩如畫”的美。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德育滲透點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那今天老師就跟你們一同去美麗的武夷山游覽吧!

      二、教學生字:

      1.提問:武夷山在哪?

      2.出示課件1:福幅

      (1)提問:發現了什么?

      (2)猜字:輻蝠富

      (3)分組用字典驗證、

      (4)總結過渡:你們真了不起,不但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還認識了幾個課外的生字,那現在就讓我們就從北京出發到福建去看看吧!來到了福建省境內,你們想不想快點看到武夷山呀!

      三、默讀課文。

      要求:不指讀不出聲、

      邊讀邊思考:武夷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的確,武夷山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那里峰峰有溪水環繞,水道隨山峰彎曲回轉、你們愿意爬山還是有水呀?

      2.要求:爬山的讀2段,游水的讀3段、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可以自己讀,也可以邀請其他同學共同游覽、(如果你想與別人一同游覽你怎樣邀請對方呀?)

      3.自由讀文。

      五、學習課文、

      (一)學習描寫“山”的第二段:

      1.爬山的齊讀第2段、其他同學思考: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點?

      2.匯報,體會“奇”:

      (1)指名讀句子。閉眼想山峰什么樣?平時見過嗎?

      (2)還有多少山寫了嗎?改標點。

      (3)看課件2:看看這些山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說一句話。

      (4)帶著你的感受再讀這句。(指名評讀,師評)

      3.體會“險”:

      從哪看出險?誰能通過朗讀讓我們聽出大王峰的險峻?(指名評議)

      自讀,讀出大王峰的險、

      4、帶著你的感受給同桌讀、

      5、老師引讀、

      (二)學習描寫“水”的第三段:

      游水的同學齊讀第2段、其他同學思考:武夷山的水有什么特點?

      體會曲:指名讀、看九曲溪的平面圖、

      體會清:

      指名讀、(出示句子)

      出示課件:水清的圖、(想象透過溪水還能看見什么?)

      指導讀、(聲音輕)(提問:為什么這樣讀?)

      體會靜:

      指名讀句子,其他人閉眼想、

      你就坐在竹筏上通過這面鏡子還能看到什么?

      這一切都映入水中真是一幅水上的風景畫呀!再讀、

      誰通過朗讀讓我們看到這又清又靜的溪水、

      (三)第4段

      這樣的美景看夠了嗎?(看錄像,老師范讀第4段)

      說說你的感受?

      帶著你的感受齊讀、

      問:為什么人們會有一種如詩入畫的感覺?

      六、總結:

      就要告別武夷山了,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同學們,像武夷山這樣的美景還有許多,神奇的大自然他那寬廣無私的胸懷賦予我們如此如詩如畫的美景,然而由于人為的破壞和污染,北戴河的海已無往日的蔚藍,云南的許多景點也失去了往昔的容顏,大自然的臉上多了幾許人為的雀斑,聽到這個消息你有什么感觸?心動不如行動,用心去親近自然,欣賞自然,感受自然贊美自然,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熱愛自然,贊美自然,保護自然吧。

      學生積極性很高。

      學生查字典,體會形聲字的特點。

      學生默讀課文、

      尊重學生的選擇,自主學習。

      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語言文字訓練。練習說話。

      學習朗讀。

      朗讀與評讀結合。

      互讀。

      直觀感受理解“曲”。

      直觀感受理解“水清”。

      通過想象體會清。

      通過理解讀出清。

      體會大自然的美。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愛自然的情感。

      禮貌教育,尊重別人,與人交往能力的培養。

      通過給教材改標點,樹立自信心。

      展示了自己,欣賞了別人。

      關注他人的教育。

      滲透環保教育。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山河。

      環保教育。

    語文教案 篇6

      一、文學及文體常識:

      《勸學》作者是____,也叫____,后世尊稱他為____,戰國后期____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屬于_____學派。在《勸學》這篇文章里,作者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目的、意義、態度和方法,課文從中選取了三段,著重論述了學習的____和學習應持的____。文章緊扣____________這一中心論點來論證,反復闡明了人的`____、____、____

      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學習和積累取得的。課文三個段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論證中心論點:第一段從____;第二段從____;第三段從____,提出了三點:要____、要____、要____。文章善用比喻,____、____是這篇文章的特點。

      二、寫出本文的二個成語:

      ________和________

      三、寫出下列加【】內的字詞的拼音:

      1.木直【中】繩()

      2.金就【礪】則利()

      3.須【臾】之所學()

      4.而聞者【彰】()

      5.假舟【楫】者()

      6.君子【生】非異也()

      7.聲非加【疾】也()

      8.故不積【跬】步()

      9.【騏驥】一躍()()

      10.【駑】馬十駕()

      11.功在不【舍】()

      12.【鍥】而舍之()

      13.金石可【鏤】()

      14.用心【躁】也()

      15.【假輿】馬者()()

      16.【?】而望矣()

      17.雖有【槁】【暴】()()

      18.蟹六跪而二【螯】()

      19.日【參】【省】乎已()()

      20.【?】以為輪()

      21.【靛】青【蓼】藍()()

      四、古今異義詞:

      1.學不可以已可以: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2.蚓夫爪牙之利爪牙: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3.金就礪則利金: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4.輮以為輪以為: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5.故木受繩則直繩: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五、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

      1.雖有槁暴________通________意為________

      2.君子生非異也________通________意為________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________通________意為________

      六、解釋下列黑體字的意思:

      1.冰,水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繩

      3.輮以為輪4.其曲中規

      5.雖有槁暴6.金就礪則利

      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8.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9.吾嘗?而望矣10.聲非加疾也

      11.而聞者彰12.假輿馬者

      13.而絕江河14.而神明自得

      15.故不積跬步16.駑馬十駕

      16.駑馬十駕17.功在不舍

      18.鍥而舍之19.金石可鏤

      20.下飲黃泉21.用心一也

      22.蟹六跪而二螯23.用心躁也

      七、活用情況:

      1.輮以為輪________用法,意為________

      2.非利足也________作________,意為________3.非能水也________作________,意為________

      4.上食埃土________作________,意為________5.下飲黃泉________作________,意為________

      八、定語后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中心詞+之+定語模式

      九、一字多義:

      于: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

      之:

      鍥而舍之,筋骨之強,青,取之于藍,蚓無爪牙之利,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使之然也,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而:

      順風而呼,而青于藍而聞者彰,而寒于水而致千里,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而絕江河,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而神明自得,吾嘗終日而思矣,鍥而不舍,吾嘗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登高而招,而見者遠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認真閱讀例文《我的班主任》,領會作者怎樣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把人物描寫得細膩感人的。

      2、能通過討論交流,學會圍繞中心選擇材料,能自擬題目。

      3、學會寫好人物動作神態的要領,做到細膩感人。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圍繞中心選擇和組織材料。

      教學難點:把人物動作、神態寫得細膩感人。

      課前準備

      1.放大抄錄《我的班主任》全文。

      2.布置同學們回憶老師關心幫助過你的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師恩難忘》,明確寫法

      1、指導學生重讀《師恩難忘》。

      (1)師恩“難忘”,師恩“深重”,田老師教了作者4年,發生的事很多,作者選擇了什么事來寫?為什么要回憶這件事呢?

      (2)讀了文章,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我們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感受呢?

      2、學生朗讀思考,教師檢查點撥。

      3、師生共同小結:由此可見,寫人要選好典型事例,還要把人物寫生動,寫具體。

      二、學習例文《我的班主任》,領悟寫法

      1、自讀例文,想一想:

      (1)作者選擇的事例有什么特點?

      (2)作者是怎樣把人物寫生動、寫具體的?把描寫馮老師動作、神態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

      2、分小組討論、交流。

      (1)選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從“小”處見“大”。

      (2)寫時抓住了人物動作、神態來描寫,細致人微,具體感人。如“一只溫暖的手扶著我的前額”,“慢慢地向上抬起”,“一雙眼睛望著我”……

      (3)相應地寫出“我”的.感受和反應。

      三、閱讀習作要求,運用寫法

      1、指導學生閱讀習作要求:“我們的成長無不滲透著老師的心血。像上面上課時糾正寫字姿勢之類的事,哪個老師沒做過?”啟發學生回憶所有教過你的老師(包括課外興趣小組的輔導老師)。確定其中一個,選擇他(她)幫助、教育你的一兩件事,認真想一想后再寫下來。

      2、引導選材:老師關心幫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組織討論:怎樣才能把這件事敘述得具體生動?

      4、擬題,完成初稿。

      5、組織修改。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

      教學進程:

      (一)利用圖畫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白色絨球。

      3、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聯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

      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經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現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綠 金色的草地 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書: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指名讀,評讀。

      (3)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現呢?

      (1)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發現?

      (2)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這個發現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發現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華情感。

      1、學習本課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書設計:

      揪 發現 不揪 喜愛

      早晨 中午 傍晚

      綠色 金色 綠色

      合 張 合

      蒲公英會合攏

      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9

      一、周教學內容:

      本單元圍繞“手和腦”這一主題展開,編排了《手和腦》、《烏鴉喝水》兩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

      二、周教學重難點:

      生字:認識12個生字,正確書寫14個生字,學習新筆畫“豎提”“彎鉤”與“斜鉤”。

      積累: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兩件寶》。

      2、認識自然段,學習給段標序號。

      3、區分“怎么”和“什么”,練習在句子中使用。

      三、周學科融合: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應能初步體會動腦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具有勤于思考和勇于實踐的探究意識和積極創造性。

      四 周學情分析:

      本單元圍繞“手和腦”這一主題展開,是學生認識自我的第一個單元,<手和腦>告訴學生:人類一切勞動都靠手和腦.<烏鴉喝水>進一步說明手腦并用,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勤動腦動手才能創造幸福生活。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樂園教案02-05

    語文的教案【薦】01-2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365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日本韩国欧美国产一级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资源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