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設計理念:
保護動物,珍惜生命這個觀點人人都知道,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光是說這樣的大道理也許他們并不能真正領會。《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篇課文通過講述一個平實卻發人深省的故事,將這一觀點滲透到了每個人的心中。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創設情境,從自身體驗入手,挖掘情感因素,通過小男孩的動作,通過 我 和小男孩的對話,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影響,有所感悟。由課文轉入真正的現實生活。
二,教學目標:
1比鮮8個生字。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苯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1比鮮8個生字。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難點:筆髁⒈;《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1,今天很高興能和二(3)班的小朋友們一起學習。我是吳老師,大伙兒親熱地叫叫我吧!(吳老師好)叫得多甜啊!吳老師心里美滋滋的!同學們好!那我們開始上課吧!
2,吳老師最喜歡小動物了,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你喜歡什么 (指一二名學生說)有一位善良的小男孩和大伙兒一樣,不但喜歡小動物,還和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你們想知道故事是怎樣的嗎 那就和吳老師一起走進課文去了解吧!請用響亮,整齊的聲音讀出課題。(課件出示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3,質疑:讀了課題,你想問什么呢 (生:小魚怎么到淺水洼去了呢 淺水洼是什么呢 )洼是什么呢 快向字典請教吧!(學生查閱字典 洼:凹陷的地方)
二,感知課文 讀準字音
1,成千上萬的小魚兒被海水送進淺水洼里,將會怎么樣呢 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讀讀這篇課文,并劃出生字,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或容易讀錯的字可以和你身邊的小伙伴們互相請教,互相學習,明白了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
2,生字都認識了嗎 吳老師可把它們都請了出來,認識的話,就請你們喊喊他們的名字吧!(課件出示標上拼音的生字,指名學生讀。注意至,死的平翹舌音。)
3,去掉生字上的讀音,你還能讀好它們嗎 (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分男,女生讀)讀得真不錯,吳老師很滿意,我還給這些生字找了好朋友,你們也一定能讀好!誰來試試!(課件出示詞語 指名讀詞語 全班齊讀)你們學習生字的本領真是棒極了!生字讀會了,就把生字帶入課文中讀一讀,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誰來讀讀 (指名分段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你知道了課文說了什么
4,反饋。誰來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課文說了一個小男孩在不停地撿魚扔魚)
三,品讀課文 感悟真情
1,小魚兒被海水送進淺水洼里會怎么樣呢 仔細讀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正確。(學生齊讀)如果此時,你就是淺水洼里的那條小魚,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生:我好想媽媽哦。我快被太陽烤成魚干了……)是哦,這么多的小魚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鄉,看不到自己的媽媽,不能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同時又面臨著死亡,多么悲慘啊!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吧,把你對小魚的同情讀出來吧!(指名讀 齊讀)
2,這些面臨死亡的小魚,卻遇到了一個善良的小男孩,他是怎樣做的呢 找到句子,讀出來!(指名讀 課件出示: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生回答:很愛小魚,想挽救小魚。。。)可老師不明白,他為什么要用力地扔小魚呢 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讀,想想吧!(讀句子 指名回答:他是想讓小魚回到大海去,輕輕地放,海水還會沖回來)太好了,你讀懂了這個疑問,也讓老師和其他同學明白了,我們握握手吧!(握手)你能學學小男孩的動作嗎 (學生做動作)大家看出來了嗎 (他好大的力)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一個學生讀)還有誰能像他這樣讀的就站起來一起讀!(部分學生站起來讀)從這句話中,你還讀懂了什么呢 (他一直在撿魚 很累)從哪個詞語告訴你的 (每個水洼 不停 彎腰…。)多么善良的小男孩啊,快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男女賽讀)
3,讀的各有千秋啊!老師都喜歡!可是吳老師還有一個疑問,小男孩明明知道撿不完,為什么還要撿呢 (喜歡小魚 救小魚 覺得小魚可憐。。)你們是從哪里知道的呢 (課件出示3—6自然段)這幾段是寫我和小男孩的對話,怎么讀好呢 和身邊的伙伴練練吧!(學生練讀)誰愿意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其他同學要仔細聽哦,要請你們說說你們的'看法!
4,你最喜歡誰的朗讀 來說說!(評價朗讀)讀得好,評得更好!老師也想讀讀,我讀文中的我,請你讀小男孩,請你讀旁白,其他同學你們此時就是淺水洼中那條生命垂危的小魚了!(師生分角色朗讀 讀小魚的同學把小魚卡片貼在誰的身上,誰就是被救的小魚)那些被救的小魚,會有什么話對這個小男孩說呢 (生:我真的太謝謝你了;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會報答你的……)小男孩,你聽了小魚的話,有什么想說的呢 (生:不用謝,救了你,我也很快樂……)這是一個心地多么(生:善良,可愛)的小男孩啊!那些還在淺水洼里掙扎的小魚,你想說什么呢 (這下我可死定了,快來救我吧。。。。)多么令人心碎的話語啊!原來在你心里,在小男孩心里,一條小魚就是一條(生:生命)讓我們象小男孩一樣,做個(喜歡動物,保護動物)的好孩子,做個珍惜生命的人吧!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看,可憐的小鳥受傷了,落在窗戶上,你會(生:我會給它涂藥水……)瞧,一只可愛的小青蛙被無情的關在瓶子里,你會(生:我會把它放回家……)一只小野兔受傷了,你會(生:把兔子帶回家給它養傷)你們都是一群有愛心的孩子,老師要把這些愛心花朵送給你們,希望每個小朋友心里都種植有一朵愛心之花,做一個保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愛心小天使吧!最后我們一起讀課文,把你在這堂課中學到的讀出來!(齊讀課文)
五 作業超市:(課件)
愛朗誦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讀這篇課文給爸爸媽媽聽吧!
愛寫作的你,把你學完這篇課文后的心里話記在寫話本上吧!
愛練字的你,想想有什么好辦法把生字寫規范,期待下堂課你精彩的發言。
愛小動物的你,建議你走近它們,觀察它們的生活環境是否遭到破壞,生命是否遭到威脅,想想該怎樣保護這些小動物吧!
教學反思:
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因此,看到小魚在淺水洼里,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你就是淺水洼里的小魚,你有什么想說呢 此情此境,深深地打動了孩子們的心。立刻對小魚產生了憐憫之心,這種感觸是深刻的。同時,在教學中創設一個救小魚的情境體驗,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升華,語言得到鍛煉,同時也營造了一個真善美的童心世界。
當然,這堂課既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情感還并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誦讀還不夠到位。我想,怎樣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挖掘課文的情感,體會字里行間中蘊涵的真情,還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造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第四自然段。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26.魯班和櫓板
看竹篙撐吃力
盯想鴨子蹼、撥水輕快
(有什么辦法)
圓形
找削櫓板扁形省力快
作業安排和設計:
課內:抄寫生字、口述故事。
課外: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魯班
介紹魯班。
2.繼續板書:和櫓板(領讀,指插圖):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看哪寫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3.重點指導理解:吃力、對岸、盯著、撲通、安。
4.認讀要求只識不寫的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力岸已經盯
四.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寫字。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認讀字詞。
2.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1)魯班造的櫓板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內容。
(2)他怎么想到造櫓板的?
a.指名讀第一、二段。討論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指名讀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魯班怎么想到櫓板的`樣式的?哪幾個詞告訴我們他看得很認真?
2.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小結:櫓板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3.練習概括各自然段所寫的內容。
輕輕讀課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坐船—想—看鴨子撥水—做櫓板—后人稱呼)
4,練習口述《魯班和櫓板》的故事。
三.作業
1.朗讀課文。
2.口述故事。
3.學習生字詞,想辦法記住它們。
第三課時
一.指名認讀生字詞
出示卡片,指名認讀。
二.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哪個句子、告訴我們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動作。用簡筆畫畫出河兩岸,要求指出“對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換個說法,怎么說?演示動作。
三.各自想辦法記住生字
指名學生說說各字的記法。
著重指導“安”的寫法。
四.總結談話
1.魯班怎么發明櫓板的?
2.講述故事《鋸子是怎樣發明的》
語文教案 篇3
課文導學
一、學習目標
1.體會古代志土為了國家利益勇于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聽臣民意見,認真納諫的大度胸懷。
2.學習設喻說理的方法。
3.了解“修、私、書、間”等14個常用詞語的用法,歸納義項。掌握“孰……與……”“此所謂……”兩種句式。
4.能背誦全文。
二、學習重點
l.認識齊威王納諫除蔽的積極意義。
2.學習鄒忌善于揣摩對方心理,善于運用設喻的語言藝術。
三、學法指津
(一)研讀步驟
1.本文語言不算艱深,篇幅也不長,要反復朗讀,達到熟悉課文內容的目的。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并突出“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三句話。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讀時應注意這一點。第三段要讀得層次分明,威王政令部分要突出“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三語;敘進諫情形部分,要突出“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三語。第四段敘納諫結果,“皆朝于齊”要重讀。末句是史家的評論,當用贊美的語氣讀。
2.自行翻譯,不一定要筆譯,把弄不清楚的問題作好記錄,請教同學或老師。
3.逐段自讀課文,理清層次結構。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他認真地思索這個問題,舉一反三,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并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諷諭齊王,他見威王后,沒有單刀直入地向齊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看到自身受蒙蔽的嚴重性,從而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納諫的舉措。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布政令,懸賞求諫,廣開言路,區分情況,給予獎賞。第四段:納諫的效果。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二)問題探究
l.鄒忌是從什么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蒙蔽的?
要點:“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2.鄒忌進諫時說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處?
要點:齊威王是個聰明有為的'國君,只要認識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該怎么辦,他很清楚,對聰明有為的國君,不需說多余的話。
3.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區別在哪里?為進諫者頒獎意味著什么?
要點:批評者勇氣的大小。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4.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為什么?
要點: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能力訓練
1.下列加橫線的詞讀音全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昳(yì)麗 時時而間(jiān)進 臣妾(qiè)
B.窺(kuī)鏡 期(jī)年 皆朝(cháo)于齊
C.弗(fú)如 孰(shú)與 數(shuò)月之后
D.朝(zhāo)服 衣冠(guàn)謗(bàng)譏
2.下列加橫線的詞語古今意義、用法一致的是:( )
A.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C.自以為不如
3.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語,指出其用法,并解釋。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②朝服衣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4.下面不是賓語前置句的一句是:()
A.夫晉,何厭之有?
B.忌不自信。
C.何以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5.解釋下面各組詞語: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
徐公來,孰視之( )
②能譏謗于市朝( )
皆朝于齊( )
6.選擇下列各句的正確解釋:
① 暮寢而思之
A.晚上睡著了,仍然在考慮這件事
B.晚上睡著了,仍然在想念徐公
C.晚上躺著考慮這件事
D.晚上躺著想念徐公
② 時時而間進
A.有時間或有人提意見
B.有時悄悄地有人提意見
C.經常間或有人提意見
D.經常悄悄地有人提意見
③雖欲言,無可進者
A.雖然想進言,但是沒有可以進言的了
B,雖然想進言,但是無法進言了
C.即使想進言,也沒有進言了
D.即使想進言,也沒有可以進言的了
7.默寫:
①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啟發的句子:暮寢而思之,曰:“ , ; , ; , 。
②威王采取納諫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數月之后, ;期年之后, 。
8.下面的短文節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讀后回答問題。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日:“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①給下面兩句話中的加橫線的詞注音:
甲: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 )
乙:燕相國受書而說之( )
②下面四句話中加點字不同義的一項是:( )
夜書,火不明
“舉燭”,非書意也
燕相國受書而說之
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③下面這句話有四種解釋,請選出正確的一項:( )
王大說,國以治。
A.燕王大聲說,一定要把國家治理好。
B.燕王大聲說,國家已經治理好了。
C.燕王很高興,國家因此也治理好了。
D.燕王很高興,就用這種方式治理國家。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會寫14個生字。
2.體會反義詞和近義詞的妙用,體會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這類詞語的表達效果,并加以積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內容的神奇,感受盤古雄偉、高大的英雄形象,體會他無私奉獻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話故事內容神奇、想象豐富的特點,培養想象力,激發閱讀神話的興趣。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內容。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與想象了解故事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積累特色語言,體會盤古的英雄形象。
課前準備:
搜集神話故事讀一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生交流讀過的神話故事。
2.出示課題盤古開天地(齊讀課題、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學生認讀生字詞,教師及時正音。
緩緩、一丈、逐漸、四肢、肌膚、遼闊、血液、祖宗
3.讓學生根據提示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品悟。
1.交流初讀感受。
2.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用心默讀,勾畫出讓自己感到神奇的語句。
3.交流勾畫的語句,并認真品讀,通過語言訓練讓學生感受故事的神奇,體會盤古的偉大。
四、總結拓展。
1.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宇宙,進一步感受神奇的變化與盤古的無私奉獻,升華情感。
2.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3.瀏覽各民族創世神話,激發閱讀神話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指導學生練習復述故事。
二、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三、讓學生積累本課優美詞句。
四、仿照第四自然段總分的構段方式寫一段話。可以從下面的話題中選擇一個接著寫,也可以自己確定內容。
1.公園的景色真美呀。
2.超市里,商品的種類真不少。
3.我們的校園可美啦!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作者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筆法。
2.理解、品味詞中的千古名句。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學會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抒情主人公“那人”形象的把握。
教學難點:
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給人的豐富聯想和深刻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同學們,南宋詞人辛棄疾有句話“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被人傳誦。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有人說,那是辛棄疾在尋找他的伊人,也就是文章中的“那人”;也有人說,“那人”就是辛棄疾自己;還有人說,“那人”不是指人而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眾說紛紜。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詞,看作者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
二、簡介背景:辛棄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因此,字里行間有種高潔的氣質,但是也有孤獨寂寞的顯露。
三.初讀體會
1. 自由朗讀文章(結合文章注釋提問,元夕之夜你在做什么,見到什么場景,那這首詞又寫了怎樣的場景)
2. 個別朗誦(正音)
3. 再讀詞文,分組討論上下片內容。
四.賞析詞文
(我們來分享一下大家對這首詞的理解)
1. 本詞既然以“元夕”為題目,那么詞中從哪些方面來寫元宵節的盛況的呢?下面我們請幾個小組派代表說一下。
( 提示 :A.焰火:如花樹如星雨——形態之美。
B.車馬:寶馬雕車香滿路——服飾華貴,觀者之盛。
C.音樂:鳳簫聲動——音樂美妙。
D.花燈:玉壺光轉——光彩奪目
E.士女: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妝扮、情態之美。
總結:上片反復渲染了一個動態的絢麗的燈節之夜。車多、人多、燈多;焰火美、音樂美、花燈美、服飾美、情態美。作者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覺器官,極盡渲染烘托,寫出了元宵節的熱鬧非常,盛況空前。)
2.元宵節盛況的描寫中既寫景,也寫人。上面我們看了熱鬧的景象,那文中又出現了幾類人,主角是誰?請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提示:兩類人:“笑語盈盈”的仕女;“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主角:“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形象: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3.寫景、寫人起到什么作用?(既然主角是“那人”,文章卻用十三句中的九句來寫景,寫別的喜歡熱鬧的女子,對于寫主角有什么作用和好處嗎?
提示:寫景寫人都是為了反襯女主人公。A.景越熱鬧,越見“那人”處境的寂寞與孤獨。B.他人越高興,笑語歡快,就越見“那人”的脫俗與淡泊。總之,這都是為了襯托“那人”的,這不是喧賓奪主,通過對賓的著重描寫,正起到了加強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采用烘云托月之法,用意全在烘托那人。)
4.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一個人,請結合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 “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提示:從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寫出作者盡管無法實現自己的志愿,也不愿隨波逐流過著醉生夢死的奢華生活,而甘愿在這瘋狂的熱鬧中獨守著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五.知識遷移:
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示。例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學問三境界)。
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的《蝶戀花》)。這首詞是寫離別的痛苦。閨中人一夜難眠,晨起登高,極目遠眺,西風黃葉,天涯路長,想和思念的人通個音信,卻因山長水闊而不知道他在何處。這句詞富有哲理,王國維以此說明第一境界:高瞻遠矚,選定目標。故也稱為“立志”。
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寫思念一個女子,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二境界: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故也稱為“追求”。
C.“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這首詩寫上元之夜,燈月交輝、車馬喧鬧。觀燈女郎,笑語幽香,飄然而過。然而意中人千尋萬覓,杳無蹤影,似乎已經絕望了。誰料驀然回首,竟看見他在燈火闌珊之處。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三境界:豁然開朗,親手得之。故也稱為“獲得”。
規律總結:
渲染就是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的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古典詩詞中常常運用這種表現手法。如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眼前的秋江之景,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俯仰間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蕭瑟悲涼的秋江景物的特點,為全詩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調。
再如柳永的《雨霖鈴》,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送別的環境,點出離別時的季節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作者濃墨重彩,通過這些景物描寫,極力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為全詞定下了凄涼傷感的基調,真正做到了字字寫景、字字含情
方法指導:
如何區分渲染和烘托兩種手法及其作用?渲染本來是國畫的一種手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詩歌則往往用來對環境、景物等進行描寫,這些描寫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遙隔楚云端。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預有問,平海夕漫漫。”這首詩寫寒秋時節詩人漫游長江下游時所產生的思鄉的悲哀和對前途的迷惘。首聯“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寫出深秋時節的景象。木葉漸脫,北雁南飛,北風呼嘯,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颯的氣氛。詩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從正面極力描寫秋寒,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顯突出。用在詩文中則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聯從大處落筆,寫深秋的蕭殺凄涼景象,頷聯寫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這種景象使詩人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現出來。這些景物描寫是從側面著意,用筆墨于景物,實則形象地襯出詩人的思想情感,是烘托手法。
很多時候渲染烘托合說,并不意味著兩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說明這兩種表現手法往往緊密結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詩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過景物(意境)來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們說,渲染氣氛,烘托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懷》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颯的氛圍,再通過這種氛圍烘托出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種沉郁悲壯、蕭條涌動的濃重悲涼的氛圍,再以這種氛圍烘托內心的情感。
烘托是一種側面描寫,即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從次要方面下筆,加以修飾和陪襯。烘托又稱烘云托月,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從云寫起;或為了表現紅花的美,反復地刻畫綠葉。所以烘托的“托”略帶“襯托”的意思。如《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作者對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種種描寫,就是從側面來烘托羅敷的美。渲染則是為了營造某種氣氛或創設一種意境,而對景物或聲音進行描寫。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作者開頭寫寒蟬凄慘悲切的叫聲,目的是為下文的離別渲染一種凄涼、傷感的氣氛。
課堂訓練
比較李清照的《永遇樂》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在立意和表現手法上的異同。
《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答:這兩首詞的共同之處:二者都是以元宵燈節作為描寫對象,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在表現方法上,都用了對比手法,極寫元宵盛況,反襯出一位獨處于燈火稀落之處的孤高女子,借以表現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抒發的是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用比喻、白描、對比、渲染、以樂寫哀等手法。
其不同之處是:辛詞只直接對過去的元宵沒有牽涉,而李詞對今年的元宵的用筆方式與辛詞不同,并沒有真正突出其繁華場面,而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
這主要是因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詞所抒發的是家國之慨和身世之感,而辛詞則是表現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從政治層面來說,是對朝廷奉行投降國策并由此帶來的政治現實的不滿,從而表現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在對比手法上,二者也有所不同,李詞除了今昔對比外,還從人與我、樂與悲等多方面進行對比,辛詞主要是將世俗與“那人”進行對比。李詞表面極寫元宵節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六、布置課后作業
1《全優設計》p111第六 第七題
2整理筆記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教學設計
導入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檢查預習](讀、寫)
整體感知
大屏幕投影問題: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沖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美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于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大屏幕投影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著 孩了的神態:低著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著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 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 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語文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本節課目標:
1、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和自信心。
2、能夠根據課文的內在聯系,合理想象,寫出完整的、有意義的故事。
3、能夠做到敘述清楚,語句通順。
4、鼓勵大膽新奇的想象,有創意的表達,并融進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自主的學習實踐中領悟到如何寫出情節完整的,有意義,有創意的故事。2、指導學生把故事寫得有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1、導入:今天,我們來寫故事。把課文中讀到的故事寫下來。
2、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布置自學
1、出示自學題: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故事來,先自己練習說說其主要內容。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指名學生介紹自己將要寫下的故事題目和主要內容。
四、精講精練本課的精講點:1、選擇最喜歡的`故事,先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2、組織同學匯報:誰來說說你或者你們組寫出了什么故事?根據學生編出的故事,相機生成,提煉出編故事的要點:(1)有情節(2)有意義。
3、拓展學生習作的思路:大家寫出了這么多有趣的有意義的故事,當然,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說一說。
4、指導學生怎樣寫: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使你寫的故事讓大家都愿意聽,愿意講呢?你有沒有什么好點子?
5、教師點撥,總結:敘述清楚,語句通順。請大家試著把故事編得有趣兒,讓大家都喜歡聽,同桌互相講一講,相互提提建議。大家看,咱們班的同學多了不起,編什么樣的故事,怎么編故事,這些都是你們自己想出來的,真是編故事的能手,一會兒,我們就試著把這些故事寫下來,有沒有信心寫好?
6、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能力,說出各自的想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學習實踐中體會到編故事要有情節,有意義,有創意。學生自由表達。學生提供好方法。同桌互相講編出的故事。
五、課堂練習。
1、本節課作業
2、學生完成
3、當堂反饋
六、總結提升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數出學過的字的筆畫數,并按筆畫數填寫。
2、復習鞏固學過的字。逐漸養成正確使用量詞的語言習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兒歌,知道看太陽,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使用量詞。
教具準備
掛圖、紙做大轉盤,詞語卡片、字卡、學生準備彩色筆。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能正確數出學過的字的'筆畫數,并按筆畫數填寫。
二、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量詞。
三、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量詞。
四、教學過程:
(一)、我會填
1、出示“子、頭、長、出、飛、火”,并把花瓶、紅花貼在黑板上。
(1)集體認讀。指學生說說:題目要我們干什么?(2)齊讀:“我會讀”。
2、學生填寫后,交流填寫方法。
(二)、看看讀讀
1、出示插圖。
2、觀察圖畫,說說圖意或編一個小故事。(學生自由發言)
3、讀詞。(根據學生發言,隨機出現文字:白云、木船、小河、小狗、鴨子、野花)
(1)齊讀。
(2)自讀:一只小狗、一條小河、一朵白云、兩只鴨子、一條木船、幾朵野花。
(3)對口令。
4、小組討論:把圖中的事物連起來說一說,比比哪組說得好。
(1)小組討論。(2)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說一說
一( )畫 一( )水 幾( )小雞
一( )陽光 一( )手 幾( )房子
幾( )魚 幾( )星星
(四)、擴展練習
出示“讀讀背背”中的插圖或看文中的插圖,用上數量詞表示圖中的事物。
五、作業布置:回家用一( )( )口頭造句。
六、板書設計:子、頭、長、出、飛、火
七、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學過的字。逐漸養成正確使用量詞的語言習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兒歌,知道看太陽,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量詞。
三、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量詞。
四、教學過程:
(一)、讀讀畫畫
1、按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指學生認讀.
2、觀察圖,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3、按要求涂上顏色,并分類認讀。
4、游戲:給每個字編號,如圖,共14個號,號碼位置固定,轉盤上的字隨轉盤轉動,停止后,用編號所指的字組詞,說句子或背兒歌、古詩。
5、練習:找一找帶有下面偏旁的字。
(1)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
(2)匯報、交流。
(二)、讀讀背背:東西南北
1、自讀,指學生讀,評議。
2、同桌互讀,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指導學生認清方向。
(1)早晨太陽從什么地方升起?
(2)說說圖中小女孩面向什么地方去上學,推斷出其余三個方向。
4、朗讀、背誦。(配上動作)
(三)、擴展活動
思考:下午的時候,面向太陽,方向該怎么說呢?
五、作業布置: 回家認方向。
六、板書設計:東 南 西 北
七、課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9
《失物招領》的語文教案
教學目的: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積累詞句,感誤引號的特殊用法。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能力。
4.讓學生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啟發想象,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貓教案03-20 語文《春》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