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通用)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學習以“愿望”為主題的兩篇主體課文和一篇自讀課文,及識字、寫字、造句、聽故事等基礎知識的學習。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三篇課文,使學生初步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夠的,還要友好的措施;知道為別人奉獻愛的愿望是美好的,從而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好品質。
2.識字29個,寫字15個。
教學重點:理解兩篇主體課文,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理解《拔苗助長》的寓意。
學習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課件、小黑板、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7——8課時。
第一課時 拔苗助長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寓言《拔苗助長》,使學生知道凡事都不能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否則欲速則不達。
2.識字14個,能熟讀課文。
教學重點:識字15個,能熟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理解寓意。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放映《拔苗助長》。誰聽過這個故事?給大家講講。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寓言《拔苗助長》。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 自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認一認。
2. 互教互學生字。
3. 檢查生字掌握情況。游戲找朋友(一位小朋友舉起拼音卡片,另一位拿出于拼音相對應的生字)
4. 給生字找“鄰居”并讀一讀。
5. 熟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理解寓意。
1. 指名讀課文。
2. 討論:(1)農夫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為了讓秧苗快快長高,農夫是怎樣做 的?這樣做你覺得怎樣?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種種子的體會: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種子快點長大?你用了那些辦法?
3. 師小結:像農夫那樣做是愚不可及的蠢事,他違反實物的發展規律,好心辦了壞事。
4. 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事太急了不行?
四.鞏固復習。
1. 指名讀詞語。
2. 讀課文。
課堂總結: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書設計: 拔苗助長
拔 苗 助 總 終 于 疲 力 盡 累 非 常 枯 死
拔苗助長 總是 終于 筋疲力盡 累壞 非常 枯死
教學回顧:
語文教案 篇2
一、通過游戲,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畫楊桃》中,一個同學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個同學看到的是圓形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察結果卻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觀察不僅能給人帶來很多靈感,而且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樂趣。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具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鐘時間內,看出是什么圖形。
2.出示右邊第一幅圖3秒鐘。
3.你看到了什么?請把看到的與你的同桌同學交流交流,注意:(1)把話說清楚,說完整。(2)聽的同學要認真、專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請教。請教也很講究,態度要誠懇,語言要中肯。
同桌同學交流。
4.教師巡視,邀請一對觀察結果不同的上臺展示交流過程。
其他同學評價他們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楚、完整。
5.通過交流,全班同學分成不同看法的兩個方陣。
同學們同時同地看了一幅圖,看到的結果卻完全不一樣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確的呢?
(1)雙方可以進行爭辯,據理力爭。
(2)就不懂的可以虛心地向對方請教、提問或跟對方商討。
6.再一次出示該圖片,請同學們再一次仔細的看圖,能不能像魏格納一樣有驚人的發現呢?
結合第一次的觀察所得,說說: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現在又有什么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對這兩次的觀察有什么感受?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觀察方法:觀察時要仔細地看,反復地看,從多個角度去看,才會有許許多多新的發現,才能有像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
重點板書:
仔細地看
反復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組合作觀察,練習觀察方法,練習條理表達。
同學們,現在我們就要來試一試我們的火眼金睛有多厲害。小組同學合作觀察右邊第二幅圖,比一比哪一組同學的火眼金睛最厲害,腦子轉得最快,語言表達得最有條理。
小組活動,積極運用觀察方法觀察,積極思考,并集合小組各成員意見,最后統一觀察所得。
各小組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有條理地闡述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
其他小組可以就某一組的闡述補充自己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評價:每組選2名同學和老師組成評委團,給各小組評分。評分項目為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總分100分),附加項目是聯想能力(20分)。
三、小組競賽觀察,發現多,說得好。
1.剛才,同學們的.火眼金睛幫了小組的大忙,同時,同學們的觀察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現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火眼金睛最厲害,誰的口才最厲害。
2.出示第三幅圖(10個人頭圖)
3.從圖上先看到了什么;再進一步仔細觀察,看到了什么;反復看一看,換幾個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啟示?比一比,誰的發現多,誰說得好。
初賽:小組比賽,選出各2名優秀者。
復賽:優秀者在班級里比賽,評選出“觀察能力突出獎”和“小小口才家”。
4.發獎
四、總結:
生活中時時處處需要觀察,誰學會了觀察,誰就具有慧眼。只有我們仔細地觀察,反復地觀察,多角度地觀察,就會具有慧眼。
五、作業:把觀察樂趣與別人一起分享。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通過朗讀,體會其中的道理。
★學習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二、 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本畫出本課生字。
2、借助拼音反復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3、小組交流。
4、檢查學生生字的讀音。
5、開火車讀生字。鞏固生字的讀音。
6、教師重點指導
7、寫字指導。
三、 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 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自由讀課文,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
二、 學生討論回答。
三、 自由讀第2~4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四、 自由讀第5~6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五、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思考;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么?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通過小鳥與青蛙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樣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要像小鳥那樣飛得高,看得遠。《亡羊補牢》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認真改,還不算晚。
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像,初步理解課文寓言,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點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課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坐井觀天》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教學掛圖,課文朗讀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坐井觀天的成語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成語故事。
二、學習課文《坐井觀天》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故事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什么事?
2.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寓言兩則井河口渴
①小聲自由讀,把帶拼音的字讀準。
②老師檢查,指名認讀生字。
③你怎么記住這些字?把好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④采取多種方式檢查認讀效果。
(2)指導寫字。
①出示會寫的生字卡片。
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認真觀察,注意書寫。
重點指導:
沿:第五筆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
渴、喝兩個字右半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偏旁不同,可引導學生用會意的方法識記。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字是三點水旁;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③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學習課文《坐井觀天》
1.再讀課文。(出示掛圖)
(1)圖文結合,以讀帶講,了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可以設計如下口頭填空:
青蛙坐在(),小鳥落在()。
(2)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讀句子(投影)。
青蛙坐在井里,抬頭看見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飛來了,落在井沿上,說天無邊無際,大極了。青蛙不信,還說小鳥弄錯了。
(4)到底誰錯了?
①討論。
(小鳥是對的,青蛙是錯的。)
(5)青蛙為什么會認為小鳥說大話?
①討論理解。
②大話:不真實的夸大事實的話。(教師引導學生說幾句大話。)
③無邊無際:沒有邊際,形容非常大。(教師引導學生用無邊無際說一句話)
(因為小鳥在天空自由地飛,了解天是無邊無際的,青蛙整天坐井觀天,認識的天空只有井口大。)
(6)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卷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
(2)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3)感悟第二次對話。
四人小組再讀第二次對話。(一人引讀,兩人對話,一人擔任評委)
朗讀提示:
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讀出勸告的語氣)
(4)感悟第三次對話。
①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他倆的笑各有什么含義?(青蛙:自信、愚蠢。小鳥:真誠,善意。)
②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上面的問題。
③朗讀對話,讀出適當的語氣。
朗讀提示: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
五、引導想象,總結全文
(1)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他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2)如果青蛙仍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跳出井口,后來可能發生什么事?
(3)最后談談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結這個故事:
通過生動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樣自以為是,要像小鳥那樣飛得高,看得遠。
六、作業
讀編青蛙跳出井口的故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亡羊補牢》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①誰能說說《坐井觀天》的故事?
②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則寓言故事。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再輕聲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想想課題是什么意思,想好了,同桌互說互聽。
3.檢查學習情況。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讀音,注意正音。
沿:yán不讀yàn。
渴、喝聲母不同,渴(kě)
養:窿、坊是后鼻音。
悔:(huǐ)是h,,不是f。
多音字:圈羊圈juàn)圓圈(quān)
(2)自由讀,開火車讀,找出句子測讀。
4.指導書寫。
(1)出示會寫的字生字卡片。
認真觀察,注意指導。
丟:與去要區別。
叼:最后一筆是。
補:是*字旁,不能少一點。
(2)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三、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題目的意思
(1)提問:亡是什么意思牢指什么?
(2)說說題目的意思。
四、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能提到課文中的內容即可。
2.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寫了養羊人幾次丟養?(兩次)
(2)什么原因丟羊?(羊圈破了個窟窿)
(3)街坊怎么勸他的?
①指名讀街坊的話。
②指導朗讀:要怎么讀才能體現街坊勸他的誠意呢?
(要用關心的語氣讀)
全班齊讀。
(4)養羊人是怎么說的?要怎么讀?
(不以為然的口氣,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全班齊讀。
(5)讀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說,為什么用又字?
②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全班齊讀。
五、總結全文
1.為了不丟羊,你認為最正確的態度是什么?
2.如果你是養羊人,應從這件事中吸取什么教訓?
(一個人做了錯事,只要認真改,還不算晚。)
3.你想跟那個養羊人說什么?
六、作業
將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很多事情,有時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糕。看,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添了幾分家的溫馨。生活就是這樣,只要善于思考,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勢。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體會、感悟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畫畫嗎?這位叫玲玲的小女孩畫得也十分棒,她就要參加評獎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自己先讀讀課文,要求: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教師檢測學生學習情況:
個別讀文,注意讀準生字。
3、課件出示生字新詞,玩游戲“過關奪旗”。
第一關:讀詞。
第二關:擴詞。
第三關:說話。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己讀課文,讀出你的感受。
2、小組合作,交流自讀成果。
3、了解學生自讀情況,鼓勵質疑:
⑴讀了課文之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⑵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四、精讀課文,突破難點
課件出示爸爸說的一段話:“好多事情并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1、聯系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2、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3、分角色朗讀課文,再次體會感悟。
五、指導寫字
六、擴展活動
1、把你喜歡的字、詞、句積累起來吧!
2、找一些開動腦筋,變壞事為好事的小故事,開一個交流會。
語文教案 篇6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偉大的悲劇》。說課內容包括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重點難點以及說教學過程五個部分。
一、說教材
《偉大的悲劇》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于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偉大的悲劇》是一篇節選的傳記,課文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卻又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已經捷足先登,只好無奈但又十分堅毅地踏上歸途,最后一個個悲壯地死去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地精神面貌,尤為震撼人心。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團隊意識。因此,本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特色和亮點,在本單元,甚至本冊書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確立了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中的細節,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培養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三、說重點難點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基于此,我確立文章重點是:對斯科特探險隊崇高精神品質的頌揚和贊美。為了揭示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內涵,作者在把握事實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突現悲劇的不同凡響的意義,使讀者心靈受到震撼。教學過程中我以這些震撼人心的細節為重點,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飽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體會斯科特隊員的偉大高貴的品質,并在閱讀中逐漸實現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升。另外,文章對斯科特五人在失敗和死亡面前所表現出的坦然和勇敢進行了著力的描寫,而在這方面學生的情感體驗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是本課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融入課文,品味關鍵詞句,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突破這一難點,達到深刻閱讀體驗的目的。
四、說教法學法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選擇的教法是: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與高貴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法方面,我主要指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因為文章篇幅較長,我課前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預習,熟悉故事情節和人物。上課時,我以課件顯示“南極版圖”,突出南極點科學實驗站的名稱“阿蒙森---斯科特站”,用富有激情的介紹引出課文和人物。以此導入課堂學習、創設凝重、沉思的氣氛,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
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的.突破:
環節一: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個故事的情節。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遵循敘述類文體閱讀規律,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思維能力。
環節二:文中哪些情節深深地打動了你?默讀課文,圈劃這些語句,并用一句話概括。學生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要引導他們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環節三:小組選擇最能打動你的情節,并討論“是什么打動了你?”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討論過程中要組織學生朗讀重點的語段、句子,像“奧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靜地死去”等情節中的語句,并對關鍵詞語要反復品讀,以此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談到“斯科特的絕筆”這一情節時引導學生想象斯科特給國家、民眾、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寫一些什么。在對以上情節的感受和討論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偉大的悲劇”課題的深刻含義,從而突破文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環節四:為了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斯科特沒能實現“第一”的目標,而且沒能成功地返回祖國,可以說他是一個失敗者,但他卻贏得了勝利者都沒有的尊重和贊譽。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敗,我們該怎樣面對呢?這類問題既是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又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也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重要途徑。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認讀“肴、斟、羲、熏、逸”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以故事作為開頭的方法。
3.學習王羲之專心致志、勤學苦練的。
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2.難點:感悟王羲之書法藝術成就來之不易。
教具課件
(一)故事導人,感知書圣
1.教師口述開故事。
2.點明“文士”既是“書圣”王羲之,書法作品即《蘭亭集序》。
3.讓學生體會這樣開頭的好處。有條件的話,教師可出示《蘭亭集序》書法作品的課件或字帖,讓學生對“書圣”的作品有直觀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王羲之的書法藝術為什么能夠成為我國書法史上為人景仰的一座高峰?
教師可從學生的回答中,歸納出如下幾點,從而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自小受到文學藝術熏陶;2.創造獨具特色的書法新體;3.善于從動物身上學習書法規律;4.專心致志,勤學苦練。
(三)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1.字音上,要注意“斟”是翹舌音、前鼻韻母;“肴”的聲母是“y”不是“x”,要把字音讀準。
2.文中涉及書法藝術的四字詞語較多,可引導學生積累。
文人墨客筆墨紙硯佳作紛呈提筆疾書一揮而就雄健有力自然瀟灑出神人化各具神韻獨具特色運用自如筆勢開放富于變化專心致志勤學苦練
3.對于詞義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查找工具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供:
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佳肴:美味的食品。
矯健:強健有力。
飄逸:灑脫自然;優雅不俗。
(四)朗讀欣賞,感悟書法藝術
課文中有不少描寫王羲之書法創作的過程以及他的作品的介紹。這些語段生動、傳神,可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
1.“只見一位文士,取過蠶繭紙、鼠須筆,迎著和暖的春風,興致勃勃地提筆疾書,一揮而就。”
這段話描繪了王羲之創作《蘭亭集序》的過程,寥寥數筆,把王羲之自然瀟灑的創作過程出神人化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浮現出王羲之書寫的畫面,并通過邊讀邊做動作來感悟當時的場景。
2.“他認為運筆時,要如白鵝兩掌齊力撥水,這才能運用自如,使全身精力都貫注于筆端。”
“白鵝兩掌齊力撥水”形象地說明了運筆的用腕技巧。清代有位書法家曾作詩日:“全身精力到毫端,定臺先將兩足安。悟人鵝群行水勢,方知五指力齊難。”由此可見王羲之鉆研書法之深。
3.“他的書法,筆勢開放,富于變化,有時如浮云般飄逸,有時像驚龍般矯健,而結構又十分嚴謹。”
這段話形象地描繪了王羲之書法作品的特色。教學這段,教師可使用課件分別展示《蘭亭集序》中的`20個“之”字,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體會書法藝術的美。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把他們體會到的這種“美”讀出來。
(五)聯系實際,學習書圣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來的,這是與他善于思考、專心致志、勤奮好學分不開的。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課文,聯系實際,談談學習這課文的收獲。
(六)課后練習
第2題要求學生體會“如”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思。第1句中的“如”是假設的意思,可以替換成“如果”;第2句中的“如”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貓教案03-20
語文《春》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