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再、象、像”等六個生字,人教版:一年級語文課文 稱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喜歡曹沖這位愛動腦筋,想辦法的小朋友,感受曹沖的聰慧。
4、能用“一邊 一邊”說話。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3 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教學重點:認字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課題,讀課題,學習生字“稱、象”
2、讀課題后質疑,師梳疑:誰稱象?這是頭怎樣的象?為什么要稱象?怎么稱象的?結果如何?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標一標自然段、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抽讀,齊讀。鼓勵學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記住生字。
3、小組交流,介紹自己記住生字的訣竅。
注意“稱、秤、和沉”的區別。 艘是平舌音。株、址是翹舌音。
4、識字的鞏固。認讀生字卡片。
三、自瀆感悟。
1、生自由讀課文,看還有不認識的字嗎?
2、教師示范朗讀。
3、自瀆感悟:課文里介紹稱象有幾種方法?哪種辦法好呢?在小組里書說你對這些辦法的看法。
4、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教師可用多媒體或模型演示“大象”如何上船,是船身壓低位置,再演示裝“石塊。,使船身壓瑟與大象等高,從而稱出石塊重量而知道大象的過程。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演示,再讀課文,感悟文字。
5、老師小結,啟發創新。
曹沖稱象的辦法比其他兩種辦法都好,這種辦法,即不需要造稱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很有創造性。曹沖的辦法實際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想一想:你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
6、讀后表達。讀第四自然段,說一說曹沖稱象的四個步驟。
四、指導識字。
要求一看,二描,三寫。
注意指導關鍵筆畫。“點、照”二字指導四點底。
“象、像”二字指導象字:下面的彎鉤寫正,起筆和收筆都在豎中線上。
“再”字要把下橫寫長,注意第四筆是“x”,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人教版:一年級語文課文 稱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六、課外實踐: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喜歡曹沖這位愛動腦筋,想辦法的小朋友,感受曹沖的聰慧。
4、能用“一邊 ……一邊……”說話。
教學重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我會認
生字檢測鞏固。同桌互相檢測。
二、我會說。
小組聯系用“一邊-----一邊------”說話。在指名說。
三、我會讀
同桌互相讀課文,互相評議。
四、我會講。
講一講自己課外收集的動腦筋故事,評最佳故事員。
五、我會講。
選擇你愿意寫的一個字寫一寫,說說為什么選這幾個字,評一評誰寫得好,誰寫字進步大。
六、我會填。
在 ·再
我( )家里看電視。
放學了,我們和老師說“()見“。
田方()跑步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我回家先看書,()寫字。
《稱象》教學后記
在學習課文時,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沖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沖的聰慧,更可貴的是激起了自己更為豐富的創造力。
一位學生在曹沖稱象方法的基礎上,又做了一種設想:曹沖的父親曹操手下有很多官員,如果曹操下令讓他的官員充當石頭,省去搬運石頭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嗎?又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說:“用人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萬一船上裝滿了人可還到不了劃線的位置怎么辦?與其這樣,不如弄來一群羊,也可以是一群牛,讓它們充當大象,因為一只羊或一頭牛的重量會比幾塊石頭或幾名官員重量的總和要重。”熱烈的掌聲在教室里回蕩,贊賞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發言的'學生,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多么大的推動力!在這節關于稱象方法的新設想中,我發給兩位學生各一份證書:新設想獎。當我看到學生雙手捧著證書那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激動時,我的內心受到震撼,與此同時我真誠地為他們喝彩。
我想,盡管學生的創新求異有時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給予學生掌聲與喝彩,少責難與批評,使學生成為勇于嘗試,敢于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氣餒,并且有積極健康心理的開拓型人才。
語文教案 篇2
復習內容:《大海睡了》、《冰花》、《北風和小魚》、《練習5》
復習重點:1.在語境之中區別“他、它、她”。
2.背誦指定課文。
復習難點:1.在語境之中區別“他、它、她”。
2.“氣、背、說”的正確書寫。
復習過程:
《大海睡了》
導入:我們印象中的大海是波濤澎湃的,是廣闊無邊的。他像個孩子一樣,活潑,好玩。學了《大海睡了》我們知道夜晚的.大海也有溫柔可愛的一面。
1. 背誦課文。(齊背,指名背)。
2.你喜歡白天的大海還是夜晚時的大海?
3.鞏固練習
(1)說一說“里”的筆順。
(2)擴詞
里( ) ( ) ( ) 月( ) ( ) ( )
(3)照樣子說一說。
風兒不鬧了,
浪兒不笑了,
大海睡覺了。
了。
《冰花》:
導入:前幾天我們鎮江氣溫下降到零下7度,不少小朋友告訴我說看見自家的窗戶上結窗花了,其實窗花就是冰花。能說說你家的窗花時什么樣的嗎?
1. 齊讀課文。
2. 提問:冰花什么時候出現?為什么會有冰花呢?
3. 鞏固練習
(1)選字填空
她 他
爸爸回來了,( )正在脫鞋。
媽媽在燒飯,( )是個勤勞的女性。
(2)口頭填空
啊,真漂亮!它像 ,像 ,像 ,一束束, ,晶亮, 。
(3)照上面句子的樣子,說一句話。
像 ,像 。
《北風和小魚》:
導入:天氣冷了,北風呼呼地吹著,它向草地吹一吹, ,它向梧桐樹吹一吹, ,它向鳥兒吹一吹, 。
1. 北風好厲害,但是小魚不怕,為什么呢?
2. 你喜歡這條小魚嗎?為什么?(雖然是弱者,但面對強者時,毫不畏懼。)
3. 鞏固練習
(1) 比一比,組詞。
毛( ) 出( ) 和( )
手( ) 山( ) 知( )
(2) 說一說“出”的筆順。
(3)正確書寫“和、知”。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3個字,認識一個筆畫和5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3、認識有關影子地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地興趣。
【課前準備】
找一個陽光燦爛地日子,師生共同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游戲,讓學生觀察影子的變化。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關于影子,你了解多少。
2、出示課題影子,注意輕聲音節的讀法。
3、有一個小朋友叫京京,他和你們一樣做踩影子,看著影這個字,說說怎么記住它。認識偏旁:三撇兒彡。
1、說說課前你觀察到的影子的情況。
2、(京在太陽底下玩,留下三撇小影子。)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細讀課文,學習字、詞、句,理解課文。
3、(理解前、后、左、右)
5、質疑,解疑。
再讀文,想象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問。
6、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借助拼音,讀文,把會認的字圈起來。
借助拼音,把要求會認的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前、后鼻音,翹舌音的字。
同桌對讀,互相正音。
開火車讀,檢查讀音,共同正音。
2、讀文。
3、小組合作學習:看圖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4、大組交流,你理解的關于太陽與影子的關系。(為什么影子有時在前、有時在后、有時在左、有時在右。)
學生自由發言
5、(為什么說影子象小黑狗?)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6、自己讀文,想辦法記下來。
邊讀邊做動作,加深對課文的印象。看掛圖,老師引讀,指導背誦。學生試背,會背的獎給自己一朵大紅花。
三、指導識字。
1、學習新偏旁
2、出示生字。
3、讀詞說句認字。
4、用像、跟著、朋友各說一句話。
、辯字、認字:貼上三個頭飾(男孩、女孩、動物的頭)老師一個個指著說他、她、它是我們的.好朋友,到底是那個他呢?誰能找字貼上去。
1、鼓勵學生說說偏旁的名稱。
2、小組交流,說說怎么記住這些字。
3、同桌交流,請個別匯報。
4、小組交流,個別幫助,集體匯報。
四、指導寫字。
1、復習飛、馬、鳥。
2、復習筆畫,學寫飛字。
注意與九的橫折彎鉤的寫法的區別。
3、學習新筆畫,指導書寫馬、鳥
1、讀出音節,并給生字標音,口頭組詞。
2、練習書寫,個別輔導。展示優秀作業。
五、擴展練習。
1、觀察說話。
說給同桌聽:我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右面是()。
2、交流:平常還看到哪些影子?
3、做手影游戲
1、全班交流,誰來說說。
2、交流,匯報,展示。
3、動起手來,在燈光下做出各種動物或人的形狀。(兔子、老鷹,鹿角、狼等等。)
語文教案 篇4
A案
學習目標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跡,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激情導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瞧,同學們,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蕩漾。多么如詩如畫的景色呀。在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著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著的追求。他為青山披綠衣,青山為他獻鐘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為最關鍵的詞語。
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跡宏偉價值命運
以文入情,感受奇跡
1、抓“奇跡”。
師:青山為證,綠樹為憑。老人綠化造林,執著地堅守著大山。從他的事跡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跡)
N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跡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后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跡?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聯系課文,結合注釋,學習第2自然段,了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里的小環境。(學習第3自然段)
Q用自己的話,概括老人創造的奇跡,再說說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R作者對老人是什么看法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系課文內容邊讀邊想,并背誦下來。
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B案
課前準備
1、中國地圖,認識晉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猜字激趣。
課件出示“老”字。
這個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誰來說說看。
《說文解字》中也是這樣解釋的:“七十曰老,言須發變白”,告訴了我們“老”的本義。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揭題讀題。
2、自學課文。
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語。
(2)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板書:離世)
(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現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板書:過世)
(3)他已經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板書:81歲)
(4)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板書:再也出不來了)
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跡,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么奇跡。
預設交流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課件展示林海,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導讀這段話。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點撥: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點撥: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
(1)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
(2)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①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干旱、霜冰、沙塵暴。
②結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3)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
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默讀課文思考并討論,一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是什么在支撐著他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
2、集體交流。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
語文教案 篇5
【課前透視】
本課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于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裁。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信息資料】
生字詞語卡片、課件或課文插圖、課文內容的錄音或錄像。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觀察談話:
出示《揠苗助長》插圖,啟發談話:你們知道這個故事嗎?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通過這兩則寓言,我們會明白一個什么道理呢?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引出課題)《揠苗助長》 。
2、解題引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寓言故事嗎?(學生交流)。教師介紹:寓言和童話、記敘文一樣,是一種文章體裁,它往往借一個虛構的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說話包含著某種意思。“則”在這里是一個量詞,表示條數。“二則”就是二條。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發學生的交流討論。自然引出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寓言的常識性知識,豐富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對話平臺
學習《揠苗助長》
一、初讀
1、讀題思考:
讀了課題你們想到了什么?相機教學“揠”字的讀音和意思,“長”在這里讀“zhang”。
2、出示課件或錄像資料,變“話”為“畫”,引導學生觀看,細致了解故事內容。
由題引入,變文字為畫面,激發學生的熱情,了解故事的內容,為學文奠定基礎。
3、自讀課文:
輕聲朗讀課文,找出并讀準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桌互相討論。
4、全班交流生字詞語的識記:
教師充分鼓勵學生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適時地強調重點字詞。
5、游戲鞏固識字:
采用“字詞大轉盤”“摘果子”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強調自讀自學,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知識掌握。通過交流豐富識字經驗,提高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二、朗讀
1、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說出朗讀體會:
你為什么這樣讀?結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教師相機啟發、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如:
指導讀第一自然段:啟發學生思考:
種田人為什么要幫助禾苗生長?種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而禾苗長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樣呢?在學生交流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巴望”一詞,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焦急和自言自語的語氣。
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啟發學生思考:
種田人想出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呢?他又是怎樣做得? 理解“終于,筋疲力盡”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焦急而又疲憊”的感覺。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最好手段,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再現了當時的場景,理解了人物。在對情節的深刻體悟中,讀出理解、讀出個性,解讀文本。
3、引導學生從農夫的自信的語言和最終的結果中,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和表現。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結果為什么是這樣?初步體會寓意。
抓住事情發展的最終結果,聯系農夫的表現,進行鮮明的對比。從強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討論
啟發學生思考:讀了這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過類似的事情嗎?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引發學生討論,教師相機點撥,抽象出寓意。
升華對寓意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對寓意的理解中,培養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事情,促進個性的健康和諧發展。
四、拓展
1、啟發學生思考:如果讓你給這個農夫起個名字,你認為他應該叫什么?說出自己的理由。
2、 你還知道什么寓言?講給大家聽一聽,并說說從寓言中你有哪些收獲?
開闊學生思路,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問題設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學生個性化的見解,豐富了語文積累,促進了學生想像能力、思維水平及表達能力的提高。
五、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焦、費、望、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在結構和筆畫上的特征,交流觀察的收獲,教師適當強調。如:
“焦”的上面,右邊是四橫,不要寫成“住”;“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費”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寫“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筆有變化。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重點筆畫的書寫。
3、學生自主練寫,寫后互相評議。寫得不好的多寫幾個。
抓住生字特征,加強范寫指導,自主寫字評議,提高學生書寫能力。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回顧。
2、啟發交流:
從《揠苗助長》的學習中,你得到了哪些收獲?教師相機過渡到本課的學習。
關注基礎知識,實現自然引入。
二、初讀
1、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⑴ 利用生字詞語卡片,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交流識字記字方法,教師肯定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并適當點撥重點字在記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⑵ 分段指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3、啟發思考:
通過讀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以學生自讀匯報為主,組織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抓好基礎的同時為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研讀
1、啟發學生思考:
根據讀文和自己的理解,學習這則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問題?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梳理學生回答,展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種田人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結果怎么樣?這個人做得對嗎?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結合著學生學習第一則寓言的基礎和課文內容短小,語言平實的特點,充分放手。引導學生根據讀文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指導,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像能力,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結組學習:
引導學生圍繞著梳理出的問題研讀課文。教師巡視,適當提示,比如: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等。
3、小組匯報交流學習成果: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讀書匯報,適時地引導學生理解語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豐富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蘊含道理的感悟和體驗。如:
抓住“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導學生體會“白”字,指導朗讀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撿了便宜心滿意足的語氣;撿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導朗讀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結果怎樣?指導學生讀出惋惜的語氣等。
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啟發學生交流:
這個人做得對嗎?
合作讀書,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提高了學習效益。互動的形式,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研讀氛圍,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加深了對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拓展
1、討論:
讀了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見過像課文中的種田人一樣的人和事嗎?
3、思考:
種田人正坐著等待兔子,假如你經過看見了,你會怎么樣來勸說他?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結合自己的認知實際,創設情境,創造新的思維發展點,引發學生討論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五、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守、丟、此、樁、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示范書寫。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揠苗助長: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長”。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靈活變通。也比喻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或不經過努力而僥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也作“精疲力盡”。
〖相關鏈接
1、寓言:文學體載的一種,是含有諷諭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經驗和知識的結晶,少數是哲學家與作家個人的創作,多數是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
〖閱讀在線
鶴和狼
狼吃東西特別饞。在一個宴會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頭鯁在嗓子里,差一點送了命。很幸運,這時剛好一只鶴從那里經過。狼便向她做手勢,請她過來幫幫忙。
女大夫立刻開始做手術。她以高超的技術為他取出了骨頭,然后,要求付給她一定的酬報。
“你的報酬?”狼說,“我的好大嫂,你是在開玩笑吧!我讓你從我的喉嚨里縮回脖子,難道這還不夠厚道么?快滾吧,你這沒良心的東西,千萬別再落到我的爪下!”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井、鄉”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井、鄉”等6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第一代國家領袖人毛主席的事跡嗎?今天我們要學習和毛主席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人物,了解時代背景。
師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毛主席的資料(圖片、文字等),
在班內交流,了解時代背景。使學生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課件出示毛主席的`相片,介紹毛主席革命歷程。)
三、朗讀課文,認識生字。
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初步懂得飲水思源道理。
1、把課文讀正確,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生詞,多讀幾遍。
3、檢查讀生詞。(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
4、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5、分自然段檢查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
6、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的“挖井人”指的是誰?“ 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誰?說說你從課文的那些地方讀懂的?
7、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8、讀課文,讀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各種形式讀,如:評讀指導、比賽讀)
9、讀石碑上的話,熟讀成誦。
四、配樂讀全文,體會飲水思源的道理。(課件可配置一首輕音樂)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上節課我們把課文讀好了,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生字。(課件出示學字方法) 拼拼音節,讀準音, 看看結構,認清形, 連成詞語,理解意, 自己學習,記得清。
二、記憶字形。
1、學生自學生字。
2、老師檢查學習效果。
3、識記生字,看誰記字的方法多。(課件出示全部生字,學生說到那個,教師點那個,出現此字的結構分析圖)
忘:上下結構,上邊“亡”下邊心字底。忘不了,忘記。
挖:提手旁,右上邊是穴寶蓋,下面是“乙”。用手拿工具挖,所以是提手旁。挖井,挖洞,挖坑。
井:筆順:二 井,兩橫一豎撇一豎。
井:人工挖成能取出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磚石。農村的吃水都是井里打來的。一口井,水井,井水。
外:左右結構,左邊半個多,右邊熟字“卜”,可與處區別記憶。外和里是反義詞。外邊,外村,外單位。
主:利用熟字“王”上邊加一點來記憶。主席,主人。
席:半包圍結構。廣字頭,里邊上是“甘” 下面是“巾”。
鄉:三筆寫成,撇折,撇折,撇。鄉親,鄉村,家鄉。
立:獨體字,筆順: 刻:熟字換偏旁。孩去掉女旁換上立刀旁。立刻:表示趕快,馬上。
念:熟字“今”加心字底。想念,懷念,都是心里在想,所以用心字底。
4.鞏固生字組成的詞。
(利用卡片)讀一讀下面的詞: 不忘 挖井人 外村 毛主席 鄉親 立刻 想念
三、指導書寫。
1、老師板書生字,學生仔細觀察,看看能發現每個字的什么特點?
2、學生發現字的特點,上臺試寫。
教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忘、想、念”。聯系第十課“意、總”兩個字的寫法。 特別指導心字底的寫法。
3、翻到98頁,在“我會寫”中,描紅、臨寫。養成邊寫邊記的好習慣。
四、實踐活動。
課外讀有關毛主席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動課交流。
板書設計:
22 吃水不忘挖井人
1、沙洲壩,毛主席,住過
2、沒有井 很遠 帶領 挖 關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
3、石碑 懷念
語文教案 篇7
單元教材簡析
本組圍繞著“熱愛生活”這一主題選入了四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每課文都洋溢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本組課文生動有趣,《比一比》、《菜園里》寫的是農村田園美景,讀起來瑯瑯上口,饒有趣味;《自選商場》則是對現代購物方式的解說;《日月明》巧妙地揭示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語文園地四》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延伸,又是對學生多途徑識字的提示;《我會拼圖》是對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能力的綜合訓練。
本組課文內容注重生活與學習之間的聯系,日常事物的名稱與學習生字詞相結合,為學生的識字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本組學習的重點是識字、寫字,提倡學生多方式、多角度地識字,體驗學習的樂趣。
單元總體目標
1、正確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朗讀的樂趣,豐富學生的知識。
2、提倡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識字,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識字。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認識筆畫“
3、初步理解量詞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準確使用量詞。
單元教學建議
識字、寫字既是本組的重點,也是本組的難點。在以往的教學中,識字、寫字往往顯得枯燥無味,所以在本單元教學中,老師想方設法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與學生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因而建議老師做到以下幾點:
1、運用情境描述、實物展示、課件展示等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在識字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借此拉近學生與書本的距離。
3、運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中培養學習的興趣。
單元教學時間
共8課時
1、(識字二)比一比2課時
2、自選商場2課時
3、菜園里1課時
4、日月明1課時
語文園地四1課時
我會拼圖1課時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清明》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