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1-26 09:23:1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生字,學會寫9個漢字。

      2、能用喜歡的方法去識字,并準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用喜歡的方法在閱讀中識字。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樹的資料,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探討。談論話題“有關樹的知識”。通過同學們的談論,不難看出樹是人類的好朋友,這節課我們便來學習一篇關于植樹方面的課文。

      二、新課

      (一)自學

      初步感知,閱讀中自主識字。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會。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二)識字

      多種方式識字。

      1、同桌相互交流,把熟字與不熟的字進行分類。

      2、認讀生字、詞。不熟的字再認。

      3、同桌相互考查認字情況。

      (三)交流

      整體感知課文。

      1、練讀,讀準字音。

      2、小組內合作,選出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四)誦讀

      讀中悟,悟中讀。

      以小組為單位匯報用不同方式讀文。

      (五)評價

      全方位評價。

      1、在小組合作讀文時,組內成員相互評價。

      2、在全匯報讀文時,全班范圍內進行評價。

      (六)寫字

      自學易學的生字。

      1、認讀9個生字并擴詞。

      2、自主找出易學會的.生字。如“植、扛、培、隊、齊”。同桌交流學習。

      3、觀察田字格中的位置,練寫生字。

      (七)練習

      1、組詞,看誰組得多。

      植樹()樹()樹

      樹葉樹()樹()

      2、讀一讀、背一背《詠柳》。

      第二課時

      (一)交流

      讀中悟,悟中讀。

      1、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把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經同桌聽。

      3、誰能把描寫“春天”的那個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畫出小樹生長需要哪些條件。

      4、誰來讀讀“少先隊員是如何種樹”那一自然段?畫出你認為很美的句子,再讀一讀。

      5、讀第4、5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要植樹。

      6、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二)寫字

      自主合作學習生字。

      1、認讀剩余的難字并擴詞。

      2、“向困難挑戰”:看看誰能學會這些難字。

      重點指導:場的右半部是,荒中間部分是亡。蔥中間的點不要丟掉。

      3、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認真練寫。

      (三)練習

      1、照樣子寫一寫。

      我們和老師一起去種樹。

      我們和一起去。

      我和小樹是好朋友。

      我和是。

      2、在植樹的季節,你想對小樹說些什么?

      討論:說說樹的作用。你想對小樹說些什么?

    語文教案 篇2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7個生字、會認的10個字。

      3.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5.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并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什么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一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指名逐自然段朗讀:要求字音準確、聲音洪亮。(其余學生認真傾聽,聽后根據要求評議。)

      三、感悟課文內容,積累課文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隨機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贊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么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贊嘆……

      (4)齊讀這兩個自然段,再次體會我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俱、糾”等5個生字。會寫“俱、眾”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檢閱、議論”等21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兒童隊員的團隊精神,博萊克的勇敢參與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兒童隊員的團隊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14課,齊讀課題。讀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們預習了課文,你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

      2、說一說每一個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4、齊讀課文。

      三、學習我會認的字

      1、勾出我會認的字,同桌自學。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讀,齊讀。

      4、開火車檢測。

      四、學習我會寫的字

      1、指名教讀我會寫的字。

      2、齊讀生字。

      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組討論用生字組詞。

      6、說說哪些字最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

      7、作業:練習寫字。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韻母ao、ai,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會讀它們的四聲,復韻母ao ai教案(第一課時)。

      2、能準確拼讀聲母與ao、ai 組成的音節。

      3、拼讀兒歌,感受閱讀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單韻母,做“認讀接龍”游戲。

      2、課件出示a、o和 a、i 單韻母的組合,激發學生認字形、讀其音,引起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新授

      (一)ao的教學

      1、根據學生學前掌握的情況,相機引入ao的認識

      師:你是怎么學會讀的?又是怎么記往的?

      (生談學習體會、方法、經驗,師鼓勵推廣。)

      師:哪些小朋友還需要老師的幫助?

      (生舉手,師統計舉手的人數。)

      師:大家有興趣跟著老師用新的方法學習嗎?

      A、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利用“棉襖”圖發ao音

      師:圖上是什么?(讀“棉襖”兩遍)與衣服有什么不同?

      (建立學生對比區辨能力,抓住棉襖“厚”的特點,可借多媒體圖片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師:圖的右上角是什么字母?他們合在一起叫什么名字?

      (強調a和o是一個整體,再現a與o的組合,引出“復韻母”。板書:復韻母)

      師:再仔細觀察一下,你能發現圖片和字母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激發學生認知事物的興趣,也同時增強學生對ao形的感性認識)

      B、啟發學生比較情境圖,認識“棉襖”漢字

      師:你們發現和學習聲母時,所出示的情境圖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拼一拼,讀一讀。(出示“棉襖”詞、拼音卡片或課件)

      2、強調ao的讀音教學,練習發音方法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聽老師讀,并且用心觀察老師的口形,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復韻母ao ai教案(第一課時)》。然后說一說和發單韻母時是否相同。(在觀察、對照、比較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單韻母發音口形、舌位不變,復韻母是由前一個音快速向后一個音滑動,讀成一個音。)

      師:請小朋友們按這個方法自由練習。并仔細觀察聲調應當加在哪個字母的頭上?(師板書:āo áo ǎo ào)

      師:我們來進行一次男女同學小比賽,看誰讀得好,贏得掌聲多。

      3、ao寫法教學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ao在四線格里占哪幾格?(中格 和單韻母一樣)觀察一下a和o之間的'間隔距離不要寫得太遠。(再次強調整體性)

      師:同時請仔細觀察老師書寫,你們一邊書空,一邊說出筆畫。(板書:ai)

      師:請同學用拼音本書寫,比一比,看誰寫得最好。(一邊檢查書寫情況,一邊觀察學生書寫姿勢,及時表揚和糾正不良書寫習慣)

      (二)ai的教學

      1、做“比高矮”游戲,練習用ǎi音說話

      (師指名坐在前邊和后邊各一名學生起立,讓學生說誰矮。注意加上“前邊的同學”把一句話說通順說具體。師又指名坐在左排和右排各一名學生起立,讓學生說誰矮。注意加上“左排的同學”。還可以指導學生加上稱謂、姓名來說。)

      2、觀察圖畫,強化認識ai(示圖)

      師:誰能用前面學過的人名,為圖上的兩個小朋友起個名字,并帶名字說一說誰高誰矮。(引出“高矮”,初步幫助學生建立形成反義意識)

      師:ǎi是幾聲,它的一聲該怎么發?請小朋友們齊讀。(āi)

      師:ai是由哪兩個字母組合在一起的?(板書:ai)大家再大聲的齊讀兩遍。

      3、借助ao的發音方法,自主練習領略ai的發音四聲的發音。

      師:還記得ao是怎么發音嗎?(可再示范一遍)請小朋友們自己試著帶上聲調讀一讀。然后小組讀。(觀察學生發音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師板書:āi ái ǎi ài)

      師:有自信的同學能單獨讀一讀嗎?(再次強調口形的滑動變化)

      4、自主練習ai的寫法

      師:有誰愿意上黑板寫這個復韻母?

      師:請你給這位同學一個合理的分數,說一說為什么值這個分數?

      (補充評正)

      師:請你們以最快的速度在書上43頁寫一寫ai(和寫ao一樣,注意學生書寫時的正確姿勢、兩個字母的間距)

      (三)兒歌教學

      1、借助多媒體,學習重點字詞

      師:請小朋友們把兒歌中含有ao、ai的音節分別用△和○標出來。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對。

      師:你們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方法拼一拼嗎?哪些音節拼讀起來還有困難請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學習14個生字,認識8個詞語。

      2、認識8種樹木,了解這些樹木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從圖入手,激發情緒,導入 新課

      出示8種樹木的圖片,請學生簡單說一說這些樹木的名稱。

      二、認識楊樹、松樹、柏樹、樺樹、楓樹、榕樹、梧桐樹、木棉樹8個詞語

      過渡語: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片都是樹,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樹的名稱,還要知道他們的特點。愿意嗎?

      1、出示8種樹的圖片:誰認識這些樹,準確說出樹的名稱。

      板書: 楊樹、松樹、柏樹、楓樹、榕樹、梧桐樹、木棉樹

      2、認讀8個詞,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三、了解8種樹木的特點

      (一)了解楊樹的外形特點

      1、請你認真觀察楊樹的樹干是什么樣的,樹葉又是什么樣的?(楊樹直而高,樹葉大而茂密。這就是楊樹的外形特點。)

      2、師小結:我們觀察楊樹的樹干和樹葉就能抓住楊樹的特點,下面我們按照這種方法分別觀察其它幾種樹,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

      (二)了解其它樹的外形特點

      1、自己看圖找出各種樹的特點

      2、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情況

      柏樹:樹干長得直高,樹葉小,是鱗片狀,一年四季常綠。

      松樹:樹干筆直,樹葉尖尖,像一根針一樣,四季常綠。

      (讓學生拿出圖或者實物,通過比較區別松樹與柏樹的葉子。)

      樺樹;樹干直,樹皮白色,葉子成卵形 。

      楓樹:樹干不高,紅色的葉子通常三裂,葉子的邊有齒。

      榕樹: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常綠。

      梧桐樹:枝杈多,葉子掌狀分裂,花黃綠色。

      木棉樹:樹干淺綠色,花紅色,種子的表皮有白色纖維,可用來做枕心。

      4、除了這些樹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樹,它們有什么特點。

      5、出示表格,看一看誰填的又快又好。

      6、學習兒歌,理解意思

      (1)小聲讀兒歌。邊讀邊想,讀了兒歌你知道了什么?

      (2)兩人互相說說

      (3)指名說說兒歌每一句講的是什么

      (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

      梧桐樹葉像手掌,生動地寫出了梧桐樹葉的形狀;紅,綠兩個詞,使我們好像看到了秋天楓葉火紅,松樹、柏樹一年四季常青的鮮艷色彩。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嗎?

      (5)齊讀兒歌

      7、你能不能也編一首兒歌,說說其它樹的特點

      如:銀杏樹葉像扇子,柳樹葉子辮子長,槐樹葉子也像卵..

      8、指導朗讀

      (1)小組同學互相讀一讀

      (2)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讀一讀

      (3)老師也想讀一讀,你們聽一聽老師讀得怎么樣?要是讀得好,你就學一學,要是讀得不好,你們幫幫我,好嗎?

      (4)評議教師

      (5)練習朗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9、指導背誦

      (1)練背試背分小組背指名背

      (2)說說你為什么背得這么快?

      10、你們還知道其它一些樹木的特點,能不能利用下課的時間也寫寫兒歌呢,老師期待著你們的佳作問世。

      四、學習14個生字

      (一)找出生字

      1、教師出示詞語卡片,請同學們快速讀出來。(學生讀后老師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板書:楊樹、松樹、柏樹、樺樹、楓樹、榕樹、梧桐樹、木棉樹。

      2、這些詞語中,哪個是生字?請你到前邊標上著重號。

      楊樹、松樹、柏樹、樺樹、楓樹、榕樹、梧桐樹、木棉樹。

      3、請你打開書,找一找還有哪些生字老師沒有貼出來?

      榕樹壯、像手掌、四季、披綠裝

      (二)學習生字

      過渡語:我們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呢?

      1、提示:這14個生字中,有多少個字可以用形聲字的方法記?

      學生經過觀察,發現楊、柏、樺、楓、榕、梧、桐、像、披9個字可以用形聲字的方法記。

      2、好,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一會兒的時間準備一下,看看自己可以為大家介紹哪個生字?

      3、學習過程

      (3)好像的像,也可以用形聲字的方法記。大象的象是表音的,人字旁歸表義。

      (4)壯、裝一起記,壯士都是戰士,而且都很強壯。服裝的裝也可以用形聲字來記,上面是壯表音,下面是衣服的衣,表義。

      (5)四季的季可以與李區分著記,李是十八子,再加一撇就是季。

      (6)手掌的掌比較難記,我們已經學過課堂的堂,把堂字下面的'土換成手,就是手掌的掌。(也可以想黨字換一部分)

      (7)木棉的棉,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記,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它的顏色是白的,經過加工可以做成毛巾。合起來就是棉花的棉。

      (8)用類似的方法完成樺、楓、榕、梧、桐、披等字的學習。

      4、教師出示生字,學生用各種形式反復讀。

      5、用生字組詞。

      6、用生字說一句話。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兒歌,認識了8個詞語,了解了一些樹木的特點;學習了14個生字;我們還知道了形聲字是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我們抓住這個規律,可以認識更多的字,還能把生字記得準記得牢。這節課我們的收獲真不小。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內容:習作3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繼續習作;2、作后指導評改;3、工整謄抄。

      教學過程:

      一、學生繼續習作,教師巡視。

      (發現共性問題,發現優秀習作,解疑釋惑。無特殊情況,盡量不打斷習作思路,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一氣呵成地真實表達)。

      二、作后評議,完善提高

      1、大聲朗讀,昌其氣,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無錯別字?△景物描寫的順序是否恰當?

      △景物有沒有色彩、聲音?△小動物們在快樂地活動嗎?

      我的十分鐘

      2、同桌互讀、互改,推薦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賞,評議。

      4、“現場直播”——選擇一兩篇中等習作,生讀師訓,師生現場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為自己的.習作起個名字,匯報、評議。

      (投影)“好是改出來的”——現代作家 趙樹理。

      三、工整謄抄,及時鼓勵。

      板書設計: 發 現

      1、發現了什么?

      2、是什么樣子的?

      3、想到了什么?

      智慧瞬間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培養學生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

      3.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4.背誦默寫該詩歌。

      教學重點:背誦默寫該詩歌。

      教學難點: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討論、自主探究

      教學用具: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鄉人司馬相如、楊雄那樣,以一篇辭賦文章一鳴驚人,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歲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歲才奉召供奉翰林,兩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在李白入長安求仕無路的時候,寫了許多抒發懷才不遇的詩作,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行路難》(其一)

      二、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年輕時即漫游全國各地,曾經至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讒去職。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最后病死于當涂。其詩多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現實,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河,同情下層人民,鄙夷世俗,蔑視權貴;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消極思想。他善于從民間吸取營養,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奇絢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三、解題并了解詩歌寫作背景:

      《行路難》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載離開長安時所作。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行路難》作于天寶三年(774年),共三首,這是第一首。“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是李白遭受讒毀初離長安南下時寫的一組詩。詩中寫世路艱難,充滿著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四.詩歌分析

      1、是什么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撙清酒”“玉盤珍饈”不能食?

      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對他的一片深情厚誼,朋友們設下盛宴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為。因濃重的憂郁和深沉的悲憤,使詩人酒不能咽,饈不能食。因奸佞之閉塞賢路,使詩人悲憤、憂郁。

      2、賞析五、六句。

      這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即照應詩題“行路難”也抒寫詩人在長安經歷仕途風波的深切體驗和事與愿違的痛苦心情。這讓詩人有多么的失意和無奈。

      3、詩中借用歷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呂尚垂釣的碧溪,伊尹夢舟日邊的典故,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樣,為統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4、詩歌的最后一句表達感情怎樣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險峻而多歧,詩人卻相信終有一天將長風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彼岸。突出表現了他準備沖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是他唱出的最強音。

      5、討論本詩如何體現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

      1)巧用歷史故事

      2)夸張的描寫,形象的比喻

      3)跳躍式的結構,全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

      總之,全詩基調是激越的,是樂觀向上的。

      6.總結

      《行路難》是一首交織著憂郁和樂觀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始終是昂揚激越的。《觀刈麥》詩歌描寫了農民冒著暑熱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貧婦人的訴說,反映了當時租稅剝削的慘重和農民生活的困苦,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同情。

      五.課堂練習

      閱讀李白《行路難》詩,回答問題

      行路難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②,忽復乘舟夢日邊③。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注:①此詩是李白遭到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所作。②垂釣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釣魚。③乘舟夢日邊:伊尹將受商湯聘用時,夢見乘船經過日月旁邊。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1.詩人、面對華美的酒席,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連續的動詞,形象地表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詩人在“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兩句中,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兩個典故,詩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兩句詩,詩人的感情陡起,請說說詩人表達了什么感情,應該如何理解這種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停 投 拔 顧;內心的苦悶、抑郁

      2.比喻 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權貴堵塞

      3.詩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終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對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4.在經過前面感情的反復回旋之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 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獲得正確面對困難的有益啟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下列加點的多音字或難讀字的字音;學習運用下列常用詞語。

      字音 悶熱(mēn) 玩彈子游戲(dàn) 不能動彈(tán) 全身顫抖(chàn)

      著眼(zhuó) 卜卜亂跳(bo bo) 連攀帶扒(bā)

      啜泣(chu) 瘦骨嶙峋(lín xún)

      常用詞語 訓誡 迂回 凝視 啜泣 嶙峋 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3.讓學生嘗試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獲益的學習方式。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寓理于事、文字淺顯、故事性強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自己小時候爬懸崖歷險一事的敘述,告訴讀者一條重要的人生經驗。閱讀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對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如何對待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學習和影響是無法外加的,它必須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理解、體驗、感悟、內化才能起作用。本案例設計試圖從以下兩點著手,以期達到上述目的:

      1、學生體驗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不管是學生自讀還是課堂討論,都強調學生情感體驗的主動參與。

      2、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只有獨立學習,主動體驗,主動發現,學到的才有可能成為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東西。這篇文章適合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只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體悟得更深刻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按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策劃。學習活動分三個環節。

      (一)學生自讀課文,交流閱讀感想,提出疑難問題。

      自讀目標呈現:①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②初步體驗“我”小時候歷險經過,感受對待困難的態度與方法。回答: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最大的啟發或感想是什么?③發現問題,回答:你覺得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大家幫助解決?

      學習障礙預測:①朗讀過程中對多音字字音準確性的忽略;②口頭表達能力較弱者積極參與交流活動的主動性的喪失。

      教師幫助對策:①自讀前呈現本課難讀的多音字;②對口頭表達能力較弱者安排課前預習,閱讀感想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可進行書面準備;③必要的鼓勵。

      (二)整合師生問題,教師必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悟。

      學習效果期待:這篇課文的重點內容是面對困難時的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文章充分描寫“我”在懸崖上的恐懼心理和絕望處境,是為了說明“我”當時面臨的困難的巨大程度;而這么巨大的困難最后在父親的指點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終于被戰勝,化險為夷。“我”經歷了極度的恐懼后又體驗了成功的極大快樂與激動,這種大悲大喜的心理變化過程才使這件事成為“我”終身難忘的記憶,才使“我”在以后的回顧中悟出了終身受用的“人生經驗”。學生只有進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我”的心理和“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終于到達目的地的過程,才能深刻體會文中的生活哲理。假使“我”的遇險脫險的經歷能成為學生難忘的記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就能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那是達到了學習這篇文章的最佳效果,對人生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

      學習障礙預測:由于生活閱歷和閱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自讀課文的最大問題可能出現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可能會因為“我”的伙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可能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生“這么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教師幫助對策:在學生交流之后,迅速整合關鍵問題,要求學生關注重點片段,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在閱讀、想像、整合中讓學生充分體悟。

      重點問題和引導方式、引導內容先擬:

      1.對“我”為什么被困在懸崖的巖石架上及當時心理的關注與體會

      引導方式:讓學生細讀課文,就引導問題,篩選重點語句讀讀議議,調動學生的生活前經驗去體會想像“我”的處境和心理;

      引導內容:一是關注“我”是怎樣一個孩子,與別的孩子的有什么不同(“希望自己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瘦骨嶙峋”,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健康強壯);二是“我”當時的處境,有沒有人幫助“我”,鼓勵“我”?這對“我”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無助,孤身一人,其他小朋友不但丟下“我”走了,還嘲笑“我”;這無疑增加了困難對“我”的心理壓力,“我”會很難過,很傷心,也會更加害怕);三是關注“我”被困時的心理,找找描寫“我”爬懸崖時心理感受的詞句(“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驚肉跳”,“嚇得幾乎暈倒”);說說對“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這兩句話的理解(極度緊張恐懼,以至連自己哭了都不知道;認為“絕對”不可能爬下懸崖,因為“會摔死”,近乎絕望)

      2.對父親的態度、做法及意義的關注和探究

      引導方式:用假設情境激活思維,如“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不聽母親告誡,在外冒險,陷入困境,你父親會……”或“假如你是那個父親,將怎么辦?”等,在學生的討論中不知不覺地關注文中父親的態度、做法,探究其意義。

      引導內容:一是關注父親的態度(安慰與鼓勵,如父親找到“我”時的第一句話);二是關注父親的指點“我”下懸崖的方法(將困難分解,“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三是關注“我”下懸崖時的心理變化過程及脫險后的心理感受(探究父親這樣做的意義)

      (三)創設問題情境,鼓勵自由言說,內化所得經驗。

      1、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有沒有遇到過你認為無法克服的困難?你認為你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現在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你有沒有需要大家幫你想辦法解決的困難?

      2、假如你是杰利,將怎么辦?

      四、教學活動片段

      師:

      在自讀提問時,有同學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他父親不上去把他抱下來,而是讓他自己一步一步走下來?現在我們假設一下:假設你是那個父親,你將怎么辦?

      生1: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看到我兒子臥在懸崖上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我會害怕得不知所措,連忙打電話給警察,讓警察來救我的兒子,然后對兒子說:“不要怕,警察叔叔一會兒就來,你再堅持一下!”(眾人大笑)

      生2: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不會像文中的父親那么偉大,教他走下來:萬一他一害怕,摔下來怎么辦?我只會自己慢慢靠近孩子,小心地把他抱下來。

      生3: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也很可能會自己爬上去把孩子接下來。但我知道那是不對的,這樣對孩子是不會有好處的。所以我只能選擇讓孩子自己勇敢地從懸崖上慢慢走下來,不斷的給他鼓勵,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地下來。

      生4: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不會自己爬上去救他。我要鼓勵他自己去戰勝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克服眼前的一個個難關,最后到達勝利的彼岸。當然我也會為他照那束光,讓他明白,前方總有希望,在他遇到困難時,他的父親總會支持他的。

      師:

      雖然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但都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不過,我比較贊同后兩位同學的意見。你們不但知道文中的父親怎樣做,而且能深刻地理解他這樣做的目的,很好!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父親上去把他抱下來,那么“我”以后碰到困難時會怎樣?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和指點,“我”能不能獲得讓我一輩子受用的“人生經驗”?

      …………

      生1:假如我是杰利,我不會拋下朋友不管,我會盡力幫助他從崖壁上爬下來;即使我沒有那個能力,我也會馬上跑去叫大人來幫忙。

      生2:

      杰利沒有“拋下朋友不管”,雖然他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對“我”不放心,心里還一直牽掛著“我”,爸爸能找到“我”,肯定是杰利帶來的。

      生3:假如我是杰利,如果我們去爬懸崖,因為知道他身體不太好,所以我會跟在他后頭,幫助他爬上懸崖,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在往下爬的時候,我非但不準許別的同伴嘲笑他,還會讓這些朋友一起鼓勵他。

      生4:如果我是杰利,我會在大家決定把他丟棄在一邊時,勸大家想辦法營救他,一邊營救,一邊讓一兩個人去通知他的父親。

      師:

      同學們說得很好,從中能看到同學們身上有一種團結互助的精神,對同學、對朋友有一顆愛心。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事情并不是因為困難,我們才失去信心,難以辦到;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顯得困難,難以辦到。”當我們身邊的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多鼓勵他,幫他樹立信心,勇于面對困難。

      五、教學設計反思

      1.關于本課的教學重點的確立。以認知為核心的語文教學把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放在突出的位置,把情感目標當作一種附屬目標。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語文教育則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教師應根據文本的特點確定以人的生存發展為出發點的教學重點。《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特點(文字淺顯,哲理性強)和它所在的位置(以人生為主題的第一單元),決定了它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對學生人生態度的影響、思想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學習并內化對待困難、克服困難的經驗,而不是某一具體知識和能力。

      2.關于本課的教學形式的選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本文的教學目標決定了應該選擇學生自主閱讀這種方式進行教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的閱讀指導應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歸,就學生共同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一句話,不是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而是學生需要我們指導什么。同時,本文的教學目標也只有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感悟體驗才能有效實現。

      3.關于本案例的具體編寫問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設計,必定帶來教師思考重點和備課方式的改變。過去的備課,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考慮的是怎么導入,設計哪些討論問題,怎么結尾。這樣的教學設計是以教師的教為核心的線性流程。但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思維不會依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思維流程運轉,只要斷開其中任何一環,教學流程就不再順暢。本案例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具體寫法上試圖進行突破,但很不成熟,還有許多矛盾和遺憾。

      六、教學資源匯編

      (一)練習題設計

      1.變換角度復述故事。要求:盡量運用文中形象生動的語言;隨著敘述人的變換,敘述的內容要重新整合,有所創造。

      ①從內德的角度(以內德為第一人稱)來敘述事情的起因(1-6自然段)

      ②從杰利的角度(以杰利為第一人稱)來敘述莫頓爬懸崖陷入困境的經過(7-15自然段)

      ③從父親的角度(以父親為第一人稱)來敘述莫頓爬下懸崖,擺脫困境的經過(16-22自然段)

      2.搜集并摘錄三、五條對待困難的名言佳句,在班級交流。

      3.進入情境,想像作文:假設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個小伙伴,以《當同伴陷入困境后》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二)相關資料

      1. 學生范文

      勇敢些,再勇敢些

      這篇作文是廈門一中初一年級學生學完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后進入情境“親臨親歷”的優秀習作。作者將自己假設為亨特的好友杰利。

      我和內德他們走出了森林,可是,我人在向著回家的方向走,而心總想回到小懸崖上的亨特身邊。我不停地回頭,真希望看到亨特下了懸崖,向這里跑來。可是,我的身后只有我的影子。

      “嗨,杰利,還在想亨特嗎?跟他呆久了,你也會成為膽小鬼的!哈哈!”內德說著,其他人也笑了起來。我會變成膽小鬼嗎?還是回家吧,亨特他一定會回來的。

      正在吃晚飯時,莫頓叔叔急沖沖的進來:“杰利,你知道亨特在哪兒嗎?”“亨……亨特,他還沒回去?……我不知道……莫……莫頓叔叔。”我結結巴巴地答道。“哦,是嗎?”莫頓叔叔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我頓時慌了。

      莫頓叔叔走后,我急匆匆地拿起手電筒,向森林里小懸崖的方向沖去。森林里的夜色很美,可在我心里,現在的美景根本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亨特的安危。

      “亨特你在哪兒呢?”

      “杰利!快救我!”

      亨特的聲音帶著恐懼,帶著哭腔,在顫抖著。他哭過了。他餓極了。他累壞了。瘦弱的身影蜷縮在石架上。這都怪我。

      “亨特,呆著別動,我上去!”

      “……”

      這懸崖就像隨意堆疊的一堵堵石墻,我爬起來并不吃力。不多時,我就來到了亨特的身邊。

      “杰利!”亨特十分激動,聲音古怪地結巴著,就像我們已有幾十年未見一樣。他的手死死地抓住我,身子死命地往里靠。

      “亨特別著急,抓住我的手,眼睛不要往崖底看,勇敢點,我走一步,你走一步,明白嗎?”

      “嗯。”

      現在你把左腳踩在我踩的這塊巖石上,再將右腳移到左腳邊”,“很好,很好,再跟我將左腳踩在左下方的大巖石上,勇敢點,再勇敢點!”

      一切很順利,沒多久,我們就在懸崖下了。亨特抱著我,將身子全掛在我身上。

      這時,邊上的樹旁邊出現了一道人影,是莫頓叔叔!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得格外燦爛,笑眼里閃著淚光。

      2.同題詩歌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吳強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將不一樣;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

      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難邁出。

      于是就沒了下一步,

      于是就沒了路……

      (四)

      路盡天絕處,

      不妨嘗試再走一步。

      萬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文章美點賞析,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獲得美的熏陶;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并感受春酒之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家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拉近師生關系進入,引出課題并出示課題。)

      二、發現美

      讀《春酒》,我發現了____________美,結合具體的語句說說。

      1、出示:讀《春酒》,我發現了____________美。

      2、交流,穿插朗讀、引導。

      3、介紹琦君的經歷。

      三、表達美

      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鄉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親如一家,其樂融融的人情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仿寫

      1、出示: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鄉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人情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寫并交流。

      四、結束語

      (出示教師讀《春酒》后寫下的.一段話)

      【設計意圖】

      說明:

      簡短交流,融洽感情。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文章有很多的美點,不同的同學會有不同的體驗。這樣的設計有很大的開放度,又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聯系語境,培養思考力、表達力和朗讀能力。落實教學目標,落實重點難點。

      以此為窗口了解琦君作品的內容特點,引發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對琦君作品的關注。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豐富積累。

      提升理解,留下回味,以期“余音繞梁”。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項鏈》教案01-30

    語文《師說》教案02-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天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国产 | 三级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