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文中的重點句子。
2、體會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小練筆:培養學生課堂上動腦、動筆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講到我在花港認識了一位青年,這是位怎樣的青年?(高高的身材,長得很秀氣,一對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2、他不僅長得秀氣,還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呢,你們說是嗎?為什么呢?
出示句子:
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
師:從中你讀懂了什么?(青年很愛魚,不是一般的愛,把自己都忘記了,不顧自己。。。。。)
二、研讀“忘我的境界”體會人物形象
1、師:那么你能從文章中的哪些句子體會到這個青年確實非常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4-12自然段)
(生邊讀邊找,然后在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
2、出示句子1: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1)這位青年是怎樣看魚的呢?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一個人,呆呆地,靜靜地,不說一句話。)(板書:看魚)
(2)重點理解:“靜靜地看”是怎樣地看?(專注,入神,仔細)
(3)想象說話,他這么靜靜的`看魚時,會想些什么?(啊,這條魚真可愛,我要畫下來。這些魚真是各有特點,我該怎樣才能畫得像真的一樣呢?魚在吹泡泡呢,我一定要畫下來。。。)
(4)師:你們已經走進了青年的內心,帶著對他的理解,來讀讀這句話吧!個別讀,齊讀
3、過渡:他就這樣看,看了多久?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
出示句子: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1)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寫青年堅持不懈地畫魚,持之以恒,到了忘記時間,忘記回家的程度了。
(2)哪些地方告訴你了?(可以從“每個”,一整天,常常,忘了”,體會到)
(3)重點理解“一整天”:從早到晚,刮風下雨可能也不間斷。
師:真是如癡如醉啊!你能通過朗讀讀出你的感受嗎?(同學們都被你精彩的朗讀感動了,我們都喜歡聽你朗讀呢!)
4、過渡: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我們不僅可以從他看魚看出,還可以從哪里看出?(板書:畫魚)
師:你從青年畫魚的神情動作中體會到什么?(畫魚很認真,全神貫注,可以從“每個部位”、“一絲不茍”、“細致”體會到。)
師:那你能用朗讀讀出青年畫魚認真嗎?(你體會的好,讀的更好!)
師:你還可以從中體會到什么呢?(畫魚很自信,胸有成竹,從“揮筆速寫”、“很快”體會到)
師:那你能把青年畫魚時的動態讀到你的心里去嗎?(謝謝你精彩的朗讀)
師:我們朗讀時,有時可以加上自己有些夸張的動作,我們來試試好嗎?(能背的可以不用看著屏幕)
師:同學們,這個青年為什么能畫的這么仔細,又畫的這么快?(跟他觀察仔細是分不開的)
齊讀句子1。2。
5、出示句子3: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1)理解“融為一體”
師:你是怎么理解“融為一體”的?(忘我的境界,和魚成為一體,不分彼此,自己也成了一條魚)
師:是的,此時青年仿佛進入了魚的世界,他已達到了一種癡迷的境界。真厲害!誰也佩服他?來讀讀。
(2)說說周圍觀眾的態度。
師:那么周圍的觀眾又是什么態度呢?
師:他們贊嘆些什么?議論些什么呢?(會有哪些人呢?)
(小練筆:一個小男孩——(地)說:―――――
一個小女孩――(地)說:―――――
一位老大爺――(地)說:――――――
一位()――(地)說:―――――)
選擇2-3題做,交流)
師:人們贊嘆他,議論他,而他有沒有反應?為什么呢?(除了他是聾啞人,更因為他愛魚,看魚專注,畫魚全神貫注,忘我)
(3)小結:是啊,當他靜靜地看魚,靜靜地畫魚時,眼里所見的是-----,心里所想的是------,筆下所畫的還是-------,他就這樣和魚融為一體了!(齊讀)
三,情感升華
師:當我把女孩說的話寫在紙條上“魚游到了你的紙上來啦!”遞給他時,他是怎么回答的?
“(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師:聰明的同學們,你知道這兩句話有什么關系嗎?(因果關系。正因為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仔細觀察,對魚很熟悉了,在心中已經有了金魚的鮮明的形象了,“胸有成魚”,所以他才能畫出活靈活現的動態的金魚。)
師:是青年手中的畫筆使魚游到了紙上,那么還是他的什么使魚游到了紙上?(一絲不茍、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勤奮執著。。。)
師:我們學過的課文,或是我們身邊有沒有具有這種品質的人呢?
(《全神貫注》中的羅丹,牛頓請客,王羲之寫字用墨汁蘸饅頭吃,身邊的……)
四、受到啟迪
是啊,同學們,如果我們也能夠像這位青年一樣,那樣忘我地、癡迷地沉醉地做一件事,那還有什么事做不好呢?(下課)
語文教案 篇2
回顧并激情導入。
我們美麗的祖國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鄉,有滿目蔥綠的西雙版納,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更有那神秘迷人的拉薩古城,那里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令人心馳神往。
上節課,我們一起隨著導游――少數民族作家次多初步游覽了《拉薩古城》。拉薩古城的哪里讓你最感興趣呢?(學生回答)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隨著作家次多游覽拉薩,領略古城的獨特風情。
介紹頁及學習方法。
這節課,我們還是采用特殊的學習方式――在計算機的幫助下,運用絡,自主學習,F在請大家進入《拉薩古城》的主頁,請看屏幕上學習軟件,有課文、學習向導、學習寶典、我來露一手、暢所欲言和知識拓展。其中,學習向導了學習課文的方法,學習寶典準備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學習資料,我來露一手里有幾道習題希望你們都能露一手。知識拓展了更為豐富的有關、拉薩的有關站。
借助“學習向導”,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點擊“學習向導”,請一位同學把其中的學習方法讀一讀。(學生讀)當然,同學們也可以互相討論,共同學習。下面就請大家用你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吧!
點擊“課文”,開始自主學習。
交流自主學習的情況。
同學們學的可真認真,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獲吧!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將剛才的學習情況向大家作個匯報。
1民居部分
先匯報學習課文的有關內容,再談自己的體會,還可以說說在“學習寶典”中看到的資料。注意練習朗讀。
2布達拉宮部分
重點理解、朗讀比喻句。
3大昭寺部分
讓學生演示文中所講到的`邊貝墻、香香鳥等圖片。
4八廓街部分
重點理解其中的兩句話,并結合已有經驗說說體會。
:
剛才,同學們在學習向導的幫助下,通過絡查找資料,自己主動的學習課文,能有這么多收獲,真不簡單呀!
請你欣賞。
拉薩是一個神奇而又美麗古城,她在我們的心中是一片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永遠令人心馳神往。請大家點擊“請你欣賞”就讓我們再次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吧!
暢所欲言。
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精彩的上之旅,盡情的欣賞了拉薩的美麗風情。在即將結束這次旅行之際,你最想說什么?
點擊“暢所欲言”,寫下自己的感受。
指名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線測試。
1選擇。這節課,我們通過絡學習了《拉薩古城》這課文,現在計算機要考考大家,想試試嗎?
點擊“我來露一手”(學生完成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
2綜合實踐活動。計算機的作用越來越大,課后我們還可以用計算機絡去學習更多更有趣的知識。老師還給同學們設計了一道綜合實踐活動題,(指名讀題)這項綜合實踐活動,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完成得很出色!
語文教案 篇3
【內容簡析】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是根據同名作品的相關章節改編的課文。課文由兩個既相對獨立,又有密切聯系的故事組成。課文的第一部分講的是湯姆?索亞和哈克貝利在墳場探險時目睹了一起兇殺案,湯姆勇敢地站出來指證兇手。第二部分講同學蓓姬過生日時,湯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險,湯姆和蓓姬迷了路,在摸索中意外地發現兇手喬。脫險后,湯姆告訴大家喬在山洞里,應該把他救出來,接受正義的審判。當人們打開山洞時,發現喬已經餓死了。課文通過湯姆?索亞的歷險故事,表現了湯姆?索亞是一個調皮、勇敢、善良、富有正義感的孩子。
課文故事情節生動曲折,語言通俗流暢,人物特點鮮明,內容貼近學生的經驗世界與想象世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設計理念】
在理解課文、學習語言的基礎上,教師要努力達到: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激起學生閱讀名著的欲望,拓展他們閱讀的視野,用學習一篇課文帶動閱讀一部原著、一位作家的作品,引導他們踏上閱讀名著之旅,在中西方文學的海洋中汲取營養,品嘗豐盛的“精神大餐”。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線素,理解湯姆是一個調皮、勇敢、善良、富有正義感的孩子。教育學生做一個勇敢、善良、富于正義感的孩子。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復述課文。
3.輔導學生預習課文,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
【重點難點】
把握故事情節與人物的性格,能正確流利地復述故事,理解湯姆是一個調皮、勇敢、善良、富有正義感的孩子。
【教具準備】
1.介紹作者馬克?吐溫的文字以及他的照片、著作的掛圖或課件。
2.圖書《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費恩歷險》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1.誰看過電影《百萬英鎊》?誰看過動畫片《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誰能講一講你看過或聽過的這兩個故事?
2.老師小時候看過動畫片《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我們當時與你們的歲數差不多,與主人公哈克貝里的年齡相仿。哈克貝里像生活在我們之中的小伙伴,他的想法、興趣,與我們“臭味相投”。我們當時是那樣激動,聚會時談論的主要話題就是動畫片《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的內容,為了早點兒知道故事的發展,我們到處借閱這本書。我們一讀便被它所吸引,愛不釋手……因為這部動畫片,我們認識了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還看了他的著作如《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那些趣事深深地留在我們記憶里,給我們許多快樂和美好的回憶。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根據馬克?吐溫的另一部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改編的。
4.板書課題,理解“歷險”的意思。
(1)用“險”字組詞,如“危險、險情、冒險、險惡、險關、險象、險阻、險峻、陰險”,體會“險”字的意思。
。2)思考“歷險”的意思,說說“歷險記”應該寫什么。
。3)讓我們與湯姆?索亞一起踏上探險之旅,感受那驚險、緊張的場面吧。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默讀,畫出生字詞,解決閱讀障礙。
2.默讀要求:
(1)邊讀邊標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邊讀邊思考:文章講的是什么事?
。3)為深入學習課文,請自己提出幾個問題,學習質疑問難。
3.師生共同解決生字詞。
。1)讀生字詞卡片。
。2)理解生詞的意思。
4.說說故事主要講的是誰,講的是什么事。
5.質疑問難,師生梳理問題,歸納問題。
三、默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想想故事主要講的是什么事。
2.默讀你認為最驚險的部分。
3.仔細閱讀,注意邊閱讀邊批注。先搞清楚人、物、景、事,再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把這些事、人、物放在情景中進行大膽想象,腦海里像過電影一樣出現當時的情景,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最后對復雜的事物,還可以畫示意圖,以幫助理解并記憶。
4.把自己認為最驚險的部分多讀幾遍。
5.自己試著講一講。
提示:
。1)在什么地方?經歷了什么事?當時是怎樣的情景?
。2)主要人物是誰?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事件是怎樣發展的?(起因、經過、結果。)
6.閱讀全文,理請故事的線索。
簡介主人公——在墳場歷險——發誓不說出來——出庭作證、指認兇手——去山洞探險——在家休養。
四、全班匯報
1.講一講你認為最驚險的部分。
2.可以補充別人講的部分或講自己與別人感受不同的部分。
3.評議:分別對同學講的最驚險的部分進行評議。
。1)講清楚墳場的景物了嗎?他們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說說書上第一幅圖的意思。
(2)講清楚三個盜墓賊打斗的情景了嗎?他們誰與誰發生了打斗,使用了什么物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說說書上第二幅圖的意思。
。3)講清楚湯姆作證時的矛盾心理了嗎?講清楚法庭審判的'經過了嗎?講清楚湯姆作證時神態、語言有哪些變化了嗎?講清楚喬是怎樣威脅湯姆的嗎?
(4)講清楚湯姆與蓓姬迷路的原因了嗎?講清楚湯姆與蓓姬遇到了什么,他們是怎樣做的嗎?說說書上第三幅圖的意思。
(5)講清楚湯姆與蓓姬是怎樣獲救的嗎?湯姆是怎樣對待喬的呢?
五、布置作業
1.練習復述故事。
2.完成積累任務,抄寫詞語花籃。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回憶故事內容
二、復述故事
1.要求:把故事講清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分小組練習。
3.選代表在全班展示。
4.評出若干個講故事明星。
三、全班討論
說說湯姆是怎樣的孩子,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要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指導學生歸納同學發言中能達成共識的部分。如:湯姆活潑、頑皮、天真爛漫、聰明好動,富于同情心,智慧、正直、勇敢……對同學之間的不同見解,要采取包容的態度,可以通過討論求大同,存小異,尊重別人的選擇。教師在討論中要有正確的導向,既要激勵學生有打破平庸、追求創新、敢于冒險的意識,又要引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四、小組討論
說說故事中哪里“險”,為什么說它“險”,怎樣“險”,湯姆是怎樣脫險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五、與同桌交流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六、介紹《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描寫的是以湯姆為首的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的生活。他們為了擺脫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義和呆板的生活環境,做出了種種冒險經歷。如: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許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湯姆被罰粉刷圍墻,竟施出詭計,不但使別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還自動奉上謝禮。后來和夏克逃到荒島去,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教堂為他們舉行喪禮,而他們卻躲在教堂的鐘樓上偷聽。這些頑皮的舉動,雖然不能給我們做模范,但是,他為了正義,毅然挺身出來作證人,拯救無辜的穆夫?波特。并在頑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獲了一樁謀殺案,成為眾人欽佩的小英雄。在湯姆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智慧、計謀、正義、勇敢甚至領導等諸多才能。他聰明好動,富于同情心;他一心想要沖出現實環境的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在姨媽眼里,湯姆是個調皮搗蛋的頑童,可是姨媽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謀”給軟化了。小說塑造的湯姆是個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有煩惱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克?吐溫在描寫以湯姆為首的一群兒童時,并不是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畫上,而是按照兒童的天性發展,對兒童的心理方面作了較深層次的描述。
七、出示作者的畫像,并簡介作者
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來門斯,馬克?吐溫是其筆名。1835年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那一年正好是哈雷彗星出現的時候。童年時代,馬克?吐溫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鎮里,這里是各種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見聞,成為他日后作品中的題材和特色。十二歲時,父親去世,馬克?吐溫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后來他換了不少職業,先后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等工作,并漸漸地著手寫作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寫作生涯。馬克?吐溫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說《跳蛙》,使他成為頗有名氣的幽默作家。三十五歲結婚后,他專職寫作,隨后的二十年,相繼完成了《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和《小哈克歷險記》等不朽名著。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的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審視角度自然而獨特,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具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著作。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
八、布置作業
1.把《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閱讀原著。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意義;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文章優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練的語言;
3、背誦本文。
過程與方法:
以誦讀貫穿教學始終,以誦讀法、談話法、點撥法等為主要教學方法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潔的思想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意境;
2、抓住重點詞語,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
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二、學情分析
作為初級中學的八年級學生,文言 文基礎較薄弱,閱讀能力偏低,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 高,因此在教學時,老師要指導學生疏通文意并積累重點詞語,更要從恰當的角度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三、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
(一)教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整體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結構―研讀品析―看圖背誦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為此, 我主要采用誦讀法、談話法 、點撥法等教學方法。
(二)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自學法等。
(三)教學手段:
制作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簡介文題
1、讓配樂欣賞山水美景(幻燈片展示),老師用優美的語言大導入:
同學們,面對這山明水秀、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色,你們想到了什么呢?老師情不 自禁地想起了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描繪山水美景的優秀詩句,比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同學們,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枚舉。你看,好山,好水,好畫,好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言文,被稱為是“一 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 “流動的山水詩”。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文言文――《答謝中書書》(板書課題)。
2、簡介文題。
“謝中書”是作者的朋友“謝征”的官職名,“書”是指“書信”,在古代是一種可以抒情議事的文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己朗讀課文,用筆劃出不會讀的字詞。
2、聽朗讀錄音,特別注意自己所標劃的字詞的讀音以及朗讀的節奏、語氣。21世紀教育網
3、學生自由練讀,老師提出朗讀要求:
、僮x準字音;②讀準節奏;③讀出感情。
4、讓學生自告奮勇展示自己的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聽完以后針對朗讀要求進行評價,老師提示學生重點掌握以下字詞的讀音:
猿(yuán) 頹(tuí) 與(yù)
5、老師再次強調朗讀要求,全班同學齊聲朗讀。
6、請學生試用一句話說說文章所寫的內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1、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筆劃出來。
2、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如果仍然不能解決等待在全班提出來共同討論。
3、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字詞上出現的疑難,同時板書以下重點詞語,要求學生重點掌握:
四時:四季
俱備:都
曉霧將歇:消散
夕日欲頹: 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欣賞
4、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口頭翻譯課文。
五、總結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世說新語》一書的主要內容及作者。
2、借助注釋、工具書,通過默讀、朗讀、翻譯等方法把握課文內容。
3、學習周處能接受批評,勇于改過自新。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介紹作品,導入新課(目標1)(4分鐘)
在我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說新語》,作者是南北朝時宋朝的劉義慶。這部書記錄了從漢末到東晉士大夫階層的一些遺聞軼事,反映了當時社會上一些上層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況,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雛形。
周處是普朝人,據《晉書·周處傳》記載:周處仕晉為御史中丞時,凡所糾察彈劾的人,即使是皇親國戚也不避諱。氏人齊萬年造反,朝臣恨周處強直,建議朝廷派周處出戰。有人知其有去無還,勸他以母親年老為由,不去出戰。周處說:忠孝之道,安得兩全?后來孤軍深入,斬敵甚多,弦絕矢盡,臨危不退,遂壯烈犧牲。死后追贈平西將軍。這樣一個戰死沙場的'國家棟梁,其少年時期則是另一番模樣!吨芴帯芬晃囊詷O富傳奇色彩的筆調,記敘了一個勇于改過的少年形象。
三、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提交全班討論。(目標2)(36分鐘)
1.注意下列詞語的意思:
兇強俠氣、并皆、尤劇、更相慶、磋跎、令名彰、改勵
2.揣摩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為鄉里所患
終為忠臣孝子
或說處殺虎斬蛟
蛟或浮或沉
始知為人情所患
人患志之不立
3.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怎樣翻譯好:
、倨皆辉,正見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為官地稱呼陸機、陸云。具以情告是以請具告的倒置。)
、诠湃速F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道理的這一寫法的好處。
3.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重點難點
1.重點: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難點: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了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和活動過程:
。ㄒ唬 教學準備階段:
1.準備《愛情是什么》音樂,并納入多媒體課件,F在的語文教學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調集各方面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ǘ┱麄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課主要為語文教學活動,教材致女兒的信內容共一課時。本節課的內容四十五分鐘完成。
需要對學生分組,前后桌4人一組,每組包括能力不同的學生,設組長1名,中心發言人1名,其他人可適時補充,組長主要肩負引領和鼓舞同學學習積極性責任。
為順利實施本節課,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外,還應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五個環節來完成: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聽歌曲《愛情是什么》,教師導入,愛情的歌被無數人吟唱過,愛情的故事經無數人傳誦過,但愛情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頭腦中翻騰過好多次,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他女兒解答這個問題時寫的一封信,你們肯定會從其中獲得很多教益。(教師板書課題)
(說明:教師首先要創設一種情景,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課堂教學氛圍與課文的內容和諧統一,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境界,奠定教學成功的基礎)
第二環節:出示目標,整體感知:
1.出示教學目標。
2.整體感知課文,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 課文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先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哪三種不同東西?前兩次他的反映是怎樣的?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現是又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2)作者認為的愛情又是什么呢?請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
(說明: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落腳點。學生必須速記并能夠復述,以明確學習任務。帶問題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這些工作主要由學生自己做,教師只作點撥指導,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探究質疑:
1.作為著名教育家的蘇霍林姆斯基,再給十四歲的女兒寫這封信時,用語通俗易懂,但又有許多的'語句充滿了哲理,蘊含著深刻的含義。請你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這樣的句子,結合課文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2.作者為什么把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釋愛情,這三者有什么聯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個?
3.作者為什么用一個童話故事給女兒解釋:什么是愛情,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女兒?
(說明: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講述一至兩個有代表性的語段,做到突出重點、解除難點,消除難點、把握特點,授學生以知識,同時在課文的講述中要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學習思路、練習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形成自學的能力和求異創新思維的能力。)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給女兒的信中談到自己對愛情的認識: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應該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嚴肅的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和幸福。深入理解這段話的含義,結合現在部分中學生存在的早戀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說明:這一環節,是在以上環節的基礎上,指導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實踐、練習,進而使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展,進一步認識到愛情這種感情,是需要慎重對待的。)
第五環節:梳理小結:
1.愛情是人類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2.只有人才能愛,只有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每個人都應該善待這份愛。
。ㄕf明:梳理小結主要是引導學生緊扣板書提綱,梳理文章結構,概括文章中心,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感,從而訓練學生的概括、綜合分析能力。)
1.把讀一讀,釋一釋寫兩遍。(p48頁)
2.以善待自己的感情為題寫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
六:教學反思
(一)五環節的教學模式,重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在講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學,使學生在讀、思、議、評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遷移,形成自學能力。然后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參與練,依據教材的內容練讀、練寫、練聽、練說,從而訓練思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ǘ┮驗楸酒巧婕暗綈矍椋瑢χ袑W生來講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所以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一開始學生有些畏首畏腳,當學生開始熱烈討論時,時間顯得有些倉促,教師在這個環節還要進一步的調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理解詞語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明白成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
1理解詞語含義。
2明白成語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
1播放龍的動畫片,(三條上下飛舞的龍,形象逼真,活靈活現)讓學生對龍有一個整體感知。
2談一談:動畫片中的動物你見過嗎?在什么地方見過?你喜歡它嗎?
3古時候有位畫家也很喜歡龍,就他畫龍這件事還引發了一則成語,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4板書——畫龍。認識龍字,你看一看他和那個字很像?你可以怎樣記住它。
【意圖: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師生共同參與探究
。ㄒ唬┞犠x識字
1、聽范讀,邊聽邊用鉛筆在不認識的字下面點個點兒。
2、找到了不認識的字,同學們有信心學會它們嗎?(有。┱埓蠹矣米约合矚g的方式初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解決。
3、在小組成員的互相幫助下,你們是不是又多認識了幾個字?(是)下面我想請相鄰同學互相當小老師,如果同學還有不會的你就主動幫幫他,如果他讀對了,你就在課題旁給他畫個…
4、大家讀得可真認真,愿意讀的同學請站起來讀課文。
【意圖: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能保證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三、共同探究深入學習
1輕聲讀第一段,找出畫家在哪里畫的龍。(出示詞語:墻壁。你來指一指教室的墻壁在哪里,觀察一下這兩個字都有什么?你會認了嗎?)
2現在請你來當小評委,評一評畫家的畫。(課件演示)生即可以評論畫家的畫,也可以評論畫家的技術。(你真是個合格的評委,即評論了龍
的樣子,又評論了色彩,看來你也可以當一位小畫家啦)
3當時圍觀的'人們是怎樣評論的?(課件出示詞語:贊不絕口。板書贊不絕口)誰能站在這幅畫前來表演一下這個詞語的意思。通過表演理解
詞語的含義。(你真是一位表演家,這么容易就讓我們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謝謝你)你能試著讀一讀這句話嗎?
4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畫家的畫技很高,請你再仔細的觀察這幾條龍有沒有缺點?(觀看課件,沒畫眼睛)這時你想對畫家說些什么?
5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難道是他真的忘畫了嗎?你覺得奇怪嗎?你認為應用什么語氣來讀這幾句話,自己試著讀一讀。
6全班齊讀第二段,要讀出夸贊和驚奇的語氣。
【意圖:給學生創造一個多角度的想象空間,打開思維的大門,激發表達的欲望,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朗讀。】
7面對大家的質問,畫家是怎樣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話嗎?為什么?(板書:點睛)
8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畫上眼睛后龍有什么變化?說一說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意圖: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給每個學生一個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9匯報合作學習結果:
a讀一讀,畫上眼睛后的有關句子。(動畫演示龍騰空而起。理解詞語:張牙舞爪?戳藙赢嬆隳鼙硌菀幌率裁唇袕堁牢枳?告訴學生根據
詞語表演也是理解詞義的一種好發方法。提示:爪是多音字,在這里讀zhǎo)(板書:騰空而去)
b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讀出人們的反映嗎?(讀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員。)
c為什么會這樣呢?你認為是畫龍重要還是點睛重要?(理解兩個都重要,如果沒有形象逼真的龍,即使點上眼睛也不會飛。點睛是很重要的
一筆,它給了龍生命。)
10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墻上的龍騰空而去。
11從此有了畫龍點睛的成語,F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們用它表達什么意思嗎?請你先來讀幾個句子就知道了。
12出示練習:
讀句子比較有什么不同:
這里很美,賽過天堂。
這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美麗的景色賽過天堂。
。ㄉ角逅,鳥語花香,使句子意思表達的更具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13總結:畫龍點睛常用來形容在說話或做事的關鍵處加上一筆,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四、識字游戲
同學們剛才經過積極發言,激烈的討論,形象的表演學懂了這篇課文。下面我們一起放松一下,老師請大家吃水果,愿意嗎?(課件出示水果
圖片)課文中淘氣的字寶寶藏在了每個水果后面,你要先讀對了它才能吃到水果,想吃的同學請快舉手吧?【意圖:在游戲中檢查學生認字的
情況,即可讓學生得到放松,又趣意盎然。】
五、再次齊讀課文
課文內容我們知道了,淘氣的字寶寶也都成為你的好朋友了,有心新把課文讀的更好嗎?
六、資料交流
我們知道,現實生活中并沒有龍這種動物,可為什么人們這么喜歡龍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有關資料。(也可看課件中提供的資料,了解龍的來歷,發展,種類等知識)。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 理解并學習象征、烘托、對比的寫作手法。
2. 認識海燕的象征意義。
3. 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
4. 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
教學設想
5. 《海燕》是一首散文詩。作者以象征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作品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渴望用戰斗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教讀本文,要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云變幻的壯闊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這也是審美教育。因此,以朗讀引起學生理解課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流暢的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按照朗讀、理解、朗誦這樣三個環節,達到教學目的。
6. 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師的示范朗讀(最好是朗誦)、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7. 課文內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讀課文基礎之上,重點在于對海燕的象征意義的理解。對大海變幻的層次分析,有助于對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適當的層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務。
教學步驟
一、 介紹作家與作品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散文詩《海燕》。作者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10歲就為生活所迫,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嘗盡了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俄國的勞動人民在沙皇統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就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題材。1892年9月高爾基發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1901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寫出了《小市民》、《底層》等劇本。1906年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志著其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在人間》,1922~1923年,完成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學》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二、簡介文體
《海燕》是一首散文詩。簡言之,散文詩就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以散文形式表現抒情詩的內容,是散文化了的詩,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詩的意境和嚴格的音節、韻律。
三、范讀課文
[一]播放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讀。
1、注意字音
2、思考畫面應怎樣切分
。壅f明]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層次,使閱讀向縱深發展。學生基本答出后,順勢劃分一下全文結構,用時不要太多。
層次劃分:
(一)(1—6節)暴風雨孕育之際海上景象
(二)(7—11節)暴風雨迫近之時海上景致
。ㄈ12—16節)暴風雨來臨之前海上景觀
[二]齊讀《海燕》,注意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展變化。讀畢,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所描繪的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展變化。教師板書,引導學生思考。
四、研討課文
[一]講析第一幅畫面
指名朗讀,思考:
1. 海上景象怎樣?海燕表現如何?
明確:環境惡劣;海燕矯健、勇猛,藐視惡劣環境,表現了海燕渴望暴風雨到來的快樂心情和英勇無畏的氣概。
2. 其它海鳥表現怎樣?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海鷗在飛竄,十分恐懼;海鴨在呻吟,嚇得掩藏了起來;企鵝非常膽怯,躲藏在懸崖底下。通過對比,突出海燕勇敢搏擊、藐視惡劣環境的英雄氣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鮮明。
[二]講析第二幅畫面
默讀并思考:
1.海上景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環境更險惡;這樣寫突出斗爭更險惡。
2.哪些詞語突出了險惡的環境?(動詞、形容詞)海燕較前有何變化?(見板書設計)
[三]講析第三幅畫面
齊讀,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么變化?海燕表現怎樣?(見板書設計)
五、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征內容,理解課文中的象征寫法。
[一]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征內容。
海燕(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
暴風雨(俄國人民反沙皇專制的斗爭)
大海(俄國廣大的革命群眾)
風、云、雷、電(沙皇的統治勢力)
海鷗、海鴨、企鵝(俄國資產階級中形色色的政客)
[說明]海燕、暴風雨、大海的象征意義是讓學生明確的重點;其他事物的象征內容,學生若理解有困難,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二]關于象征寫法。
1. 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與比喻、擬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現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則是修辭方法,只表現在具體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與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賦予事物一定意義,對托義之物須做細致描寫和刻畫,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礎上,無須描寫有刻畫。
2. 象征的作用:
(1)把作者要說而不愿直說的托義于物,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2)幫助作家把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巧妙地告訴給讀者。
六、 歸納《海燕》的寫作手法:
1.對比、烘托的手法
2.象征手法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指導書寫2個生字,能寫得正確、勻稱。
2.能理解《鋤禾》這首古詩的含義。了解農民種糧食是非常辛苦的,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10個生字;理解古詩的含義;懂得愛惜糧食。
2.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不容易體會到農民種糧食的辛苦。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昨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對中午小飯桌的同學的吃飯情況作了調查,投影出示統計表,看到這些數字,你想說些什么?
吃飯人數
全部吃完
剩下一部分
剩下很多
22人
1 人
13人
8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有的同學說:
“農民伯伯種田非常辛苦,不應該浪費糧食!币灿械耐瑢W來自農村,可以結合自已家的實際情況談一談。
如果有的同學說出有一首古詩是描寫農民種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鋤禾》,教師適時板書課題。
小朋友們,誰知道“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二、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ǘ┱J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也可以。)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c評:教師幾次強調學生指讀,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手、口一致,隨文識字。把識字落到實處。)
5.匯報學習情況:
(1)誰能把課文給大家讀一遍。(這里教師再次強調讀詩,在讀中認識生字。)
。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個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詞語搶答,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
日當午 鋤禾 汗滴 盤中餐 粒粒 辛苦
當讀到以下的詞語時,追問一下詞義,解釋不到位也沒有關系,后面還要深入理解詩意,“日當午 鋤禾 盤中餐”是什么意思?
(3)猜詞游戲:一個同學背對黑板,另一個同學任意指一個詞請他猜,其他同學不能出聲音,可以用動作提示他。目的是讓學生認字,理解詞意。
。4)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抽讀生字卡片,當讀到“禾、午”時進行擴詞。
(5)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c評:在識字中關注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先讀文,再學句、學詞,然后學字,最后回到文中。)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ㄒ唬┬〗M合作,理解詩意
1.讀課文,提出問題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
。▽W生可能出現的問題:(1)不理解詞語:誰知 皆 禾下土 ;(2)為什么說“粒粒皆辛苦”?)
2.合作討論,解決問題
如果有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記下來,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去,發現問題,進行適當地點播。
。c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小組成員相互補充,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的習慣。)
(二)匯報學習成果
1.哪個小組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幫助一下。
2.下面,老師想帶著你們一起去農田里看一看農民是怎樣勞動的,你們愿意去嗎?(看一段錄像,錄像內容是:太陽炙烤著大地,蟬兒在高枝上鳴叫著,農民在田間勞動。此處,教師邊放錄音邊描繪農民辛苦耕種的情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看圖談感受,讓學生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學生評讀,教師適時范讀。
4.誰還愿意讀?愿意讀的同學都起立,一起讀一讀。
5.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四、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ㄒ唬⿹斓舅胗螒,復習生字
錄像:配上喜慶的音樂,播放農民收割稻子的情景。
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每次5人上臺,兩次完成)
。ê诎迳腺N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課的生字)
教師問:你們打算把這些稻穗送給誰?為什么?你還想說什么?
。ㄟ@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發散,讓學生自己感悟道理,體會出勞動帶來的快樂。同時進行口語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ǘ┲笇懽
從生字中找出你認為難寫的字,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生認為難寫的字可能是“知、當”)
1.用電腦課件演示字的筆順,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書空。
2.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邊寫邊說出這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3.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
收集有關農民生產勞動的詩歌、諺語,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項鏈》教案01-30
語文《師說》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