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1-10 08:26:0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口語和書面的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2、學習用對比突出變化,用列舉數字說明變化的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談話:生活在信息時代,我們都深切地體會到了什么叫日新月異萬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這些變化,用自己的筆去記錄這些變化嗎? 2、師板書變,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為變組詞。 3、師簡單歸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周圍生活的變化。

      二、組織活動:

      (一)看一看: 1、我們知道時間是一部永不停息的機器,永遠向前飛轉;時間又是一匹永不停蹄的駿馬,永遠向前飛奔。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隨著時間也都在發生變化。 2、小組內交流:注意周圍的生活環境中,有無忽略的現象?看一看誰的發現最新奇?(確定感興趣的話題:例如我們的學習用具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全班交流。

      (二)找一找: 1、在我們身邊發生這么多的變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這些變化表現出來呢? 2、根據反映的問題收集材料,選擇好方式。 用數字顯示變化 用圖片或攝影作品的顯示變化 用實物顯示變化

      (三)說一說: 1、我向同學們報告:xx(如電視、筆、住房)的變化 2、我朗誦搜集的詩歌 3、我放了訪談錄音 4、評價:誰的`發言最精彩?誰的點評最得當?

      (四)寫一寫: 1、習作要求:內容真實、科學,意思表達清楚、明白,有一定條理,語言通順。題材、體裁、題目都不受限制,主題緊扣變。 2、指導習作: (1)出示反映變化的圖片、資料,然后進行描述。 (2)明確寫作要點:要求寫出今昔的變化;昔的內容少寫,今的內容要多寫。 (3)學生各抒己見,講講身邊的變化。 3、自擬題目,寫一首小詩或寫一篇新聞等。 4、寫完后小組交流,學生自評,小組評價。

    語文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前后聯系

      《撈鐵牛》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俺國古代科學技術成績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說明了無論什么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變化規律,告訴人們要想把問題解決好,必需要善于考慮,注重調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學原理的深刻道理。從而激發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主要內容”。教學時,俺們首先可讓同學圍繞著課題提出問題。同學可能提出:為什么要撈鐵牛?誰去撈鐵牛?他是怎樣撈的?結果怎么樣?這樣帶著問題邊讀邊想,就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了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將陷在淤泥里的鐵牛撈上來的事跡。還可以引導同學在熟讀的基礎上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局部,每局部各寫了什么;然后把各局部內容連起來想一想,練習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一課的教學十分關鍵,為后幾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文章資料處置上詳略得當的寫作能力。

      (3)懂得關于水的浮力的知識。

      2. 能力目標

      (1)培養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培養同學的想象力及實驗能力。

      (3)培養同學有條理復述課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科學道理,激發同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通過本課教學使同學認識到無論處置什么事情,都要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摸清具體情況,然后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3)使同學懂得謙虛是美德,無論個人能力多大,都應戒驕戒躁、謙虛謹慎。

      (4)教育同學從小要學好科學,認識事物,變害為利,為人類造福。

      (三)、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的重、難點是理解懷丙是以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點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所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和具體撈鐵牛的過程,懂得懷丙撈鐵牛方法的科學性。難點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點詞語弄清船能“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從而懂得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記敘層次清楚,行文簡明有序,是這篇課文語言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二、說同學

      同學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教學中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注重讓同學在語言實踐中通過抓各種描寫的句子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而了解宋代懷丙和尚在打撈鐵牛前做了哪些準備,又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使同學明確遇事時要善于動腦考慮。 三、說教學流程(第二課時)

      (一)、情景描述與課件演示相結合,導入新課

      教師用生動、充溢激情的語言,借助課件演示“河中府”、“黃河”、“鐵牛”,把同學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黃河上,想象洪水沖斷浮橋、鐵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同學的思維帶入遠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體會故事內容。(這一步驟的設計,為理解懷丙撈鐵牛方法在當時的科學性、發現懷丙的聰明才智做好了準備。)

      (二).默讀全文

      用搶答的方式回答:撈鐵牛的方法是誰想出來的?課文第幾段有描述?(這么做有利于激發同學學習興趣)

      (三).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比較句子

      體會“出色”一詞的`作用。 1.出示投影,讀句子 (1)這個和尚名叫懷丙,是工程方面的專家。 (2)這個和尚名叫懷丙,是當時工程方面的專家。 (3)這個和尚名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方面的專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較哪句好,好在哪里。 (這正是體現學科特點,提高同學語文素養的地方,突出強調懷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個了不起的人。激發同學對懷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讀重點句段,感悟懷丙的出色表示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邊讀邊想邊勾畫。那些方面看出懷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讀考慮,然后小組討論。(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

      2.匯報交流。同學們發表的意見可概括成三個方面。

      (1)設想出色(叫水送回);(2)準備出色(準備周密);(3)操作出色(撈起鐵牛)。

      3.抓語言描寫

      “讓俺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俺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懷丙正是認識和理解了水強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這與眾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齊讀這句話,體會他的勇氣和智慧。

      4.抓局面描寫(第二小節)

      大家議論紛紛,卻束手無策,想象人們都議論些什么?懷丙此時能主動承當打撈鐵牛的責任,更烘托出他的過人之處。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有趣的機器人導游》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紹了在中國科技館和哈爾濱冰雪節“工作”的有趣的機器人導游,重點描寫了機器人導游的“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復習,了解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重點指導朗讀指定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的寫法。學習自然段“總-分”的寫法,把自己知道的有趣的機器人情況跟同學交流。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機器人的有趣,對機器人產生興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機器人導游,朗讀指定的句子,并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對機器人產生興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能夠體會到重點段落的寫法以及全篇文章的脈絡。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當我們外出旅游時,經常需要導游如果為你導游的是一位機器人,那一定別有一番情趣。別有一番情趣“別”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30有趣的機器人導游齊讀課題。其目的機器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復習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此環節,我主要是針對字詞和課文兩個方面進行的。檢查詞語時,我注意到了音、形、意三個方面的重點指導,尤其在多音字的處理上,我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多音字的兩個不同讀音,還教給了學生在不同語境中如何選擇正確讀音。在檢查讀課文時,只在讀準字音和把句子讀通順兩方面作了具體要求。并通過生生評價培養學生傾聽的別人讀書發言的習慣。

      (三)深入學習課文。

      對于課文的`學習,重在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機器人給人們帶來的無窮樂趣。課文的重點段落是三、四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又是重中之重,在這段的教學中,一個問題“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靈靈的有趣”統領全段,讓學生說感受的同時充分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并學習“總-分”句群的寫法。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學生已經有了前面的經驗,我就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選擇自己喜歡的機器人并批注喜歡它的原因,在總結這一段的寫法時,我也放手讓學生自己說出,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概括出寫作方法。

      對于全篇課文的結構,我想到學生獨立掌握會有一些困難,因此,在這里我采用了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引導學生逐步概括出全文的寫作方法,并說明了使用這種方法的好處,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嘗試運用。

      (四)資料交流。

      了解了文課中的機器人導游,同學們課下也搜集了材料小組內交流,然后在集體交流。最后我給同學們又補充了兩個機器人,目的是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機器人的興趣。

      (五)布置作業。

      課下請同學們學習課文的“總——分——總”寫法,寫一件小物件或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簡說

      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阻力、遙遠、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確確實實、超常、記憶力、本能”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讓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課文《蜜蜂引路》,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測、阻”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證”是后鼻音。在寫字指導方面,“論”的右邊不要寫成“倉”,“試”的右邊不要多一撇,“概”的中間不要寫成“良”,“減”的左邊不要寫成三點水;要指導學生根據字形結構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3.中年級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明確默讀要求,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然后可采用分層次默讀的方法進行訓練;初次默讀,整體感知全文,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讀,深入到詞句或帶著問題思考。如,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試驗的過程,然后畫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較多和比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細致深入地加以體會。

      4.課文的描寫處處體現著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作者嚴謹的作風體現在:課文的開頭,作者用了“聽說”一詞。是聽說的就不一定真實可靠,因此這既成了“我”作試驗的原因,也體現了“我”不輕信盲從的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理解“聽說”一詞在這里的意思。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于觀察;給蜜蜂做上記號,是為了好與其他蜜蜂區分;在兩里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等。這一系列試驗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嚴謹的品質。

      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試驗的過程,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節,通過這樣的比較,體會作者科學的作風。作者不光是認真觀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學生注意“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確確實實”等詞語不僅十分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心理,還體現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質。課文中的結論,作者有明確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記憶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無法解釋的本能)。

      這不奇怪,科學史上這種現象很多。教師可酌情給學生講一講法布爾生活的時代和當時研究條件的局限,再結合參考資料的有關內容(也不一定是定論)啟發學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個明確肯定的答案,要學習的是滲透在試驗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對試驗結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能會發問:那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么?超常的記憶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認方向的一個因素?但不管怎么說,作者能夠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進一步說明他是一個嚴肅地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

      5.課后編排了資料袋,其中介紹了蜜蜂有趣的知識,(跳圓舞,擺尾舞),學生可以與自己收集的資料對照,也許還有新的發現。有條件的同學,學完課文后,可以再觀察觀察蜜蜂,看看還能有什么新的發現。

      四、參考資料

      1.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從小生活貧困,15歲考入師范學校,畢業后在初中教數學。一次帶學生上戶外幾何課,忽然在石塊上發現壘筑峰和蜂窩,從此“蟲心”煥發。他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本昆蟲學著作,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10冊之巨的《昆蟲記》。

      2.探測高手:美國軍方從1998年就開始進行兩項研究,由美國蒙大拿大學的昆蟲學家主持。一項是研究利用蜜蜂探測地雷并定位,另一項是利用蜜蜂探測生物武器。因為蜜蜂完全有條件成為名副其實的探測高手。首先蜜蜂有異常靈敏的嗅覺i比狗鼻子還強許多。其次它們還有驚人的記憶力,能夠記住大量不同的氣味。人們很容易訓練蜜蜂飛向一種散發氣味的物質,不管它是不是食物。而且蜜蜂還有一種特性,就是它們不僅能夠記住自己聞到的氣味,還能把這種認識傳給自己的同類。換句話說,只要訓練一只蜜蜂,就能使同它接觸的所有蜜蜂都跟它一樣“訓練有素”。最后,蜜蜂還有一張王牌,就是它們基本上在什么樣的氣候條件下都能生存。

      3.動物是憑借什么來辨別方向,認識路線的呢?科學家們利用蜜蜂和鴿子所做的動物導航實驗,已經初步揭開了這兩種動物導航的秘密。著名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奧地利生物學家弗里希,曾在20世紀40年代,用一系列實驗測出了蜜峰的基本導航能力,證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陽作為羅盤進行導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陽作為參照點,通過“舞蹈”告訴其他蜜蜂如何到達它發現的花源地。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 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善于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2、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 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干發現事物的實質,才干發現生活中的美。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 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

      教學進程:

      (一) 利用圖畫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 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幼稚時形似白色絨球。

      3、 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 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 聯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 學習生字、新詞。

      1、 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 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黃昏一本正經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 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考慮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 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局部。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晝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現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黃昏)

      綠 金色的草地 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熱愛之情。

      2、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 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書: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 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 指名讀,評讀。

      (3) 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 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 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現呢?

      (1) 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考慮:“我”有什么新發現?

      (2) 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 這個發現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發現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 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 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 升華情感。

      1、 學習本課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書設計:

      揪 發現 不揪 喜愛

      早晨 中午 黃昏

      綠色 金色 綠色

      合 張 合

      蒲公英會合攏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習若、昂、崩、震這四個易錯的生字;讀寫平靜等九個詞語,能夠理解并運用這些詞語。

      2、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的結構: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三部分來寫文章。

      3、重點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自讀課文能讀懂些什么。

      二、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認讀幻燈片。

      2、錢塘江潮的錄像片段。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看課題《觀潮》,你能想到什么問題。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觀潮的地點、時間、簡單概括當時的情形)

      (二)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請學生說說自己已經學會了哪些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2、重點交流的幾個字:

      若為上下結構,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區別,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課文看看文中有沒有自己不理解的詞,提出來集體交流。

      4、用上課文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話。

      (三)了解文章結構

      再讀課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讀課文。集體評議哪種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幾種情況:1、四人小組朗讀,每一個自然段,對此種讀法加以肯定。

      2、三個小組朗讀,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分工,對此方法要表揚,是正真的讀懂了課文。

      老師點撥,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時間順序寫的。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潮來前)

      1、明確錢塘江大潮的'時間是農歷八月十八;最佳的觀潮地點是在海寧市鹽官鎮;這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2、潮來前的情形是怎樣的,作者從兩方面進行描寫。

      一是周圍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觀潮臺、遠處的小山(特點非常平靜);

      二是當時的人們(人山人海、昂首、等著、盼著)

      3、指導朗讀該段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課本以外有關于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3、復習學過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第二、三自然段,體會錢塘江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該部分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一讀課文,初步感知

      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說說讀了課文對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發揮,一個詞、一句話等等都可以)

      (二)再讀課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1、聽到的:(研讀句子,同時落實感情朗讀)

      (1)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分析:這是一個比喻句,把潮水來時的聲音比作悶雷。請學生體會悶雷一詞,播放悶雷的聲音與潮水來時的聲音,之后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說明潮水越來越近)

      (3)人們的反應:人聲鼎沸、沸騰起來(反襯出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4)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夸張的用法,的把潮水的聲音與山崩地裂時發出的聲音相比較,說明聲音之響,氣勢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說明潮水給人們的一種沖擊力。)

      2、看到的:(研讀句子,同時落實感情朗讀)

      (1)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重點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與潮水來時的關系。明白白線指的就是潮水。)

      (2)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越來越近,越來越急,越來越高)

      (3)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墻。(比喻,把翻滾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墻)

      (4)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比喻,給浪潮以特寫鏡頭,比作白色戰馬,這就是文章開頭所寫到的天下奇觀)

      (三)三讀,看誰讀得好

      感情朗讀,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比賽。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試著給課文分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抓住表示時間的詞給課文分段。

      2、欣賞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片段,試著用自己的話描繪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并與課文比一比,看誰寫得更好。

      二、教學過程

      (一)指導分段

      1、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早上,午后一點左右,霎時)

      2、給課文分段,并說說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觀看錄像,進一步了解錢塘江大潮

      1、觀看錄像,結合課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寫得好。

      2、試著用自己的話給錄像配上解說詞

      3、集體交流,看誰的描述最準確,最能吸引人。

      (三)作業:

      1、檢查課文背誦情況

      2、聽寫詞語

      3、完成作業本相關作業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 | 亚洲精品色在线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脸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熟女50岁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