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我的建議》,了解文中“建議”的材料選擇和安排。
2、讀懂“習作要點討論”,領悟關于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議”的一般寫法。
3、按“習作要求”,選擇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寫一篇日記,要能表達真情實感。
二、教學時間2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文《我的建議》。
1、自己先讀讀《我的建議》主要寫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議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議嗎?為什么?
3、小結。
因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寫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雖然很普通,但作者寫得很美,寫出了別人沒有觀察到的東西,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對“最米人的池塘”,他沒有具體寫,這樣,同學們不是更想去了嗎?
二、宣布本次習作內容:《我的建議》。
春天來了,大家想去春游嗎?你認為到哪里去最好?請仿照例文寫個建議。
(三)拓展思路,習作指導。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個地方最值得人留連往返?
板書:
我的建議
交代地點 簡潔
2、要以理服人。抓住關鍵的景點,有序、仔細地介紹這一景點。盡力把這一景點介紹清楚,介紹具體,能吸引讀者。
板書:
主要景點 具體 文章結尾 點題
(四)學生習作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交代地點 簡潔
我的建議 主要景點 具體
文章結尾 點題
習作講評
一、簡介本次習作基本情況。
大部分同學能選取一個地方,抓住關鍵的景點,有序、仔細地介紹這一景點。并把這一景點介紹清楚,介紹具體,能吸引讀者。還能結合課內外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習作練習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學寫得較籠統,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習作集體點評。
我 的 建 議
陸弘翎
春姑娘又輕輕的來到了人間。在青翠的山間,留下了她的足跡。我建議同學們到詩情畫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腦海里。
走上干凈的階梯,好像走進了地球另一邊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條隨時準備騰空的臥龍,景色秀麗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頂峰,就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煥然一新,松柏向我們點頭,鳥兒向我們歌唱,連路邊平時不起眼的小草,也歡呼雀躍起來,襯托在小草上的鮮花,也那么透明晶瑩,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語,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變的不同尋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這好像一幅畫。
我希望老師和同學采用我的建議,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總評:你進步了,老師為你高興!繼續加油!
1、用詞不當,應將“輕輕的”改成“悄悄地”
2、“,”應改成“。”
3、這句話過渡很自然。
4、“,”應改成“。”
5、想象力豐富,比喻恰當。但“騰空”應用“騰飛”更好。
6、“煥然一新”、“歡呼雀躍”、“透明晶瑩”這幾個詞使文章增色不少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自學理解積累文中字詞,《空城計》教案。
2、了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加深對“智慧”的內涵的理解。
3、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并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于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空城計》教案》。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傘…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么歌嗎?
二、新授
(一)解題、閱讀定向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教師小結:《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歷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著作除本書外,他還與施耐庵合寫了《水滸傳》。
2、簡要介紹小說特點及閱讀要點:小說三要素、閱讀方法——通過環境、情節的分析
來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諸葛亮”及“智慧”。)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計”是什么意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積累表示時順序的詞語。
2、讓學生認識、理解、積累表示轉折關系的詞語。
3、讀懂短文意思,了解讀書方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習積累,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通過自主認讀學字學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弄清詞語的含義。通過讀短文引導學生感悟讀書的'妙處,激發讀書的興趣。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
第1課時
教學設計:
一、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1、學生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認讀,正音。
2、想一想從各組詞語中發現了什么?(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
(1)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只是表示不同的時間。
(2)橫著讀每一行詞語時,左右兩側詞語是一一對應的,表示同一時間段。
(3)豎著讀每一行詞語或橫著往下連讀每一行詞語時,會發現表示時間的推移。
3、小組交流。
4、同桌互讀,全班齊讀。
5、拓展:邊讀邊想象畫面。
二、讀一讀,用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自由讀句子
2、讀通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想一想這三句話有什么共同特點?
3、小組交流
第一個句子去掉”卻”字,感覺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轉折和強調之意)
鼓勵學生自己朗讀,體會另外兩句話中加點的詞語的作用。
4、全班交流(幾個表示轉折的詞語能互相換位置嗎?)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6、在學過的課文中,再找找這種形式的句子,體會表達效果。并會自己選詞造句。
三、讀一讀,記一記
1、自由讀古詩文名句。
2、教師簡單介紹含義。
3、練習背誦
第2課時
教學設計:
讀一讀
1、自由讀短文,想一想讀書有什么”妙”?
2、把穩重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小組交流。
3、鼓勵學生質疑,組織學生結合語言環境弄懂詞意,如”不得要領””對質””逸聞軼事””故作高論”等。
4、引導學生再讀,討論交流:短文主要內容是什么?你對題目的理解是怎樣的?
5、默讀思考:讀書究竟有什么妙處?把印象深刻句子畫下來,謝謝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敘中有議,敘議結合的寫法;
2、繼續培養速讀的能力;
3、懂得不忘記過去老一輩的苦難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1)學習邊敘邊議,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理解"我"對養菜的特殊感情。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方,流傳著。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說法。地菜就是薺菜,在很多年紀稍大的人心中,這是一種很好吃的菜·現在吃過的同學不多。這是我國的一種民俗。養菜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們今天的口味,這是一一種有苦味的草,但在幾十年前的舊中國,它卻是窮人的救命草。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挖養菜》,就反映了這種生活。
作者簡介。
張潔,當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從小被父親遺棄,靠母親撫養長大,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改革開放之初,她發表了短篇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尸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引起強烈反響,被認為是思想解放在文學界的反映。她的《森林里來的孩子風誰生活得更美好風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總之,這是一位在當代文學界很有影響的女作家。
三、教師范讀課文。
要讀出感情,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特點。
四、自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2.本文寫了哪幾件事?
3.通過敘述這幾件事,表現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
4.我們從文中得到什么啟示?
明確答案(或提示):
1.線索是"挖芥菜"。
2.寫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慘遭遇;童年挖芥菜的美好時光;解放后與孩子們挖芽菜、吃芥菜。本題允許學生提出更多的答案,如四件事、五件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主題是要了解上一代人的心情,珍惜身邊的幸福生活。
4本題應該允許學生自由發揮,可以切中一點,不計其余。
五、組織討論。
圍繞"代溝"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作者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兒女們的做法亦無可厚非,可以選中一個切入點,有針對性地聯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理解當代學生的.心態,要知道,這一代人恐怕連遷就的筷子都不會伸出去,但這未嘗不是好事,我們不應該總想著把自己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強加給下一代。
六、找出文章中運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的句子。(目標1)
張潔的散文自成一體,很有風格,語言清新、流暢,富有表現力,情文并茂。
1.體會夾敘夾議的寫法。
可以以文章第一部分中的"不敢回家"和第二部分中的"兒女們不愿吃芥菜"為例.指導學生體會其中敘議結合的寫法。
2.學習作者高超的語言技巧。
可以以文章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為例,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體會作者高超的寫法技巧和語言能力。
七、寫作訓練。
根據自己的體驗,聯系課文,圍繞"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這一中心,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讓學生自由發揮,不要作過多的指導,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
八、教師小結(思想教育)
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夾敘夾議,寫一位關心兒女成長的母親。回憶她童年時代的苦難,向孩子們提出殷切的希望。全文以"挖薺菜"為線索展開廣泛而充分的聯想,希望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消除兩代人的隔膜,與孩子成為心心相通的朋友,并希望他們能珍愛生活,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
九、布置作業
A、完成練習四。
B、完成練習二(揣摩語句)
D、 圍繞"什么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這一中心,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十、說課精要:學生解答問題時,讓他們自由發揮,不要作過多指導,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
十一、教學結構:導入--簡介作者--范讀--提問--交流--討論--自由發表意見--寫作訓練--小結。
【教學總結】
本課教案設計的得意之處,首先是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從了解“饞丫頭”的故事中,體會“我”所經受的生理和物質的苦痛;通過被追打一事,體會“我”所經受的精神的苦難,從而進一步理解精神的苦難甚于生理和物質的苦痛。其次,對于在文中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句話的理解,遵循作者寫作的思路,充分體會完前文的鋪墊,再去體悟,這樣,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才更加到位和深刻。不足之處是:文章對比的寫法,夾敘夾議的語言,在課堂上沒能夠透徹的處理。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字詞積累。
2、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3、體會作者贊美自然、贊美人類淳樸的愛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情感目標: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諧統一。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純樸善良的高尚品質。重點 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難點 對小伙伴們性格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學習方式 質疑研討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以童年往事為話題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狀況,解決字詞障礙。
(一)生字注音
點綴(zhuì)顫動(chàn)清澈(chè)恬靜(tián)駭(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嘔(ǒu)憨直(hān)
(二)生詞解釋
浮光躍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閃著金光。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實直爽。
三、初讀感知
1、指名學生朗讀文章,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品讀賞析仔細閱讀課文1---5自然段,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找出文中描寫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確:
(1)來到塘邊繁星閃爍。
(2)整個月牙泡泛著金光恰似藍天上一彎晶瑩的新月。
(3)白天在微風中蕩著綠浪
(4)又點綴著許多像披著青紗跳舞的少女。
引發學生閱讀和探究的興趣。積累詞語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學生快速進入文章,體會角色。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情況。讓學生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及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2、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作用是描寫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為下文作者贊美大自然和諧的美和表現農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樸美好的心靈作鋪墊。注:以上兩個問題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教師注意引導。
五、學生對本課進行小結。
六、作業:
1、掌握本課所學生字詞。
2、景物描寫訓練。
要求:(1)要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2)200字左右。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自學課文中的2個生字,積累詞匯;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
2、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設疑,導入課題
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的回憶,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
(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自讀提示,明確目標
輕聲速度閱讀提示,看看閱讀提示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學習目標?(學生小結)
點擊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1、說說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快樂?
2、體會母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一)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清順序,明確內容。
(二)細讀探究
1、自主讀文,畫出桂花給“我”帶來快樂的句段,邊讀邊在書中作批注,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2、小組交流,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講給同伴聽,不懂的內容,同伴互助或做標記,集體交流。
3、代表匯報,分享閱讀感悟。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并恰當點撥。
學生匯報哪些內容,教師相應點擊哪部分課件演示給學生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用“讀句子,想情景,談感受”的方法,重點交流以下內容:
1、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滿樹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偷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課件演示桂花樹與梅花樹的對比)
2、桂花一開,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臺風啊!”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著:“只要不來臺風,我就可以收幾大籮。送一籮給得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體會饋贈的快樂,引導學生 練習生活實際談感受。)
3、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課件演示桂花香,課前泡一杯桂花茶,讓學生聞一聞,嘗一嘗,體會桂花的香;感受“浸”字的.恰到好處,同時進行夸張句的訓練)
4、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搖花樂,這是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創設想象人物的內心,體會“我”童年的搖花樂。)
教師點擊課件演示搖花樂的情景,把學生帶進花香飄溢的桂花雨之中,體會課題的含義。
指導朗讀,通過讀讓學生體會“我”童年的搖花了。
出示琦君父親看見琦君搖花時的即興詩:
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
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指導朗讀這首詩,通過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我”童年搖花的樂趣。
5、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體會母親的話的含義,揭示主題——熱愛家鄉)
四、感情朗讀,拓展升華
多么令人難忘的搖花了呀,同時,作者也把快樂帶給了我們,然而,作者僅僅在寫搖落的桂花雨嗎?同學們,放開聲音,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童年的搖花了,體會濃濃的思鄉情!
板書設計:
12 桂花雨
搖花樂
思故鄉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古詩教案01-25
語文樂園教案02-05
語文寫作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