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初三化學教案

    時間:2024-10-30 13:28:15 九年級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初三化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初三化學教案15篇

    初三化學教案1

      【學習目標】

      (1)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

      (2)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3)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學習重點】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

      【學習難點】初步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

      【前預習】

      1、你對空氣有哪些了解和認識?(如有什么樣的外觀?性質?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是怎樣的?膠頭滴管吸取液體的原理?

      3、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入充滿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三個集氣瓶,有什么現象發生?體現了它們的什么性質?

      4、生活中你見過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學習1】我們同學現在對空氣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們對空氣卻知之甚少。最初,人們對于物質為什么能夠燃燒著迷,激發了好多人的研究興趣,于是一些科學家對于“燃燒的本質”展開探究,經過若干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這一奧秘逐漸被揭開,空氣的成分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下面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步入空氣成分的探究中吧。

      閱讀本第26頁的內容,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在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現了哪些現象?

      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

      【實驗探究】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完成下面表格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燃燒匙中的過量紅磷點燃迅速放入集氣瓶中

      反應停止,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

      【交流討論】請同學們結合本內容和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下列內容:

      1、寫出該反應的字表達式

      2、總結實驗結論

      3、總結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并討論若操作不當可能引起怎樣的后果?

      4、在拉瓦錫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我們的實驗中,為什么空氣的體積減少小于1/5 ?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自主學習2】閱讀第27頁內容,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空氣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體積分數。

      2、找出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判斷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并說明依據。

      空氣 海水 氧氣 石灰水 冰水混合物 冰

      【自主學習3】閱讀本第28—30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1、空氣中相對穩定的三種氣體是?它們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質主要用途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2、 什么可以造成空氣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 綠色化學的主要特點:

     。1)充分利用資和能,采用 的原料;

     。2)在 的條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于 、社區安全和 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注: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頭消除污染。

      【有效訓練】

      1、 空氣的成分以 和 為主,按體積計算,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它大約占空氣體積的百分比是 ;含量居第二位的氣體是 ,它大約占空氣體積的百分比是 。

      2、 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一瓶飲料,放在空氣中,外壁會潮濕,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

      A.二氧化硫 B.稀有氣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

      3、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用右圖所示的裝置完成。下列步驟的先后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傧扔脧椈蓨A夾緊橡皮管 ②用燃燒著的火柴檢驗瓶內剩余氣體時,火柴熄滅,說明主要是氮氣 ③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人瓶內,并把塞子塞緊 ④冷卻到室溫 ⑤打開彈簧夾,水壓入集氣瓶中,并接近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1/5 ⑥先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 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A.⑦⑥②⑤④③① B.⑦⑥③②⑤①④

      C.⑦⑥①③④⑤② D.⑦⑥①③②④⑤

      4、 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A.蒸餾水 B.雪碧飲料 C.河水 D.潔凈的空氣

      5、 下列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

      A.凈化后的空氣、五氧化二磷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銹的鐵釘、海水

      D.二氧化碳、液態氧氣

      6、 稀有氣體過去曾被人們稱做“惰性氣體”是因為(?? )

      A.稀有氣體在空氣中含量少 B.稀有氣體用途廣泛

      C.稀有氣體性質不活潑 D.稀有氣體非常寶貴

      7、 節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內填充的`氣體是( ??)

      A.氧氣 ? B.氮氣 ? C.稀有氣體 ? D.二氧化碳

      8、 下列活動中,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

      A.動植物的呼吸 B.工廠煙囪排放的煙塵?

      C.汽車行駛排放的尾氣?? D.焚燒麥稈產生的煙

      9、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空氣的凈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列氣體組中的各種氣體都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氮氣

      C.氧氣 二氧化碳 氮氣 D.氮氣 氧氣 一氧化碳

      10、 氮氣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學性質不活潑的是(? ?)

      A.焊接金屬時用氮氣作保護氣????B.燈泡中充氮以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

      C.食品包裝時充氮以防腐D.醫療上用液氮作冷凍麻醉劑

      【后提升】

      1、如果在本實驗中用蠟燭代替紅磷,可不可以?為什么?

      2、小明和小紅對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充氣包裝的小面包產生了興趣,在這種小面包的塑料袋內氣體充的鼓鼓的,像一個個“小枕頭”。他們認為這樣包裝主要是為了食品能長時間保鮮。那么,這是什么氣體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紅猜是氮氣。

     、僬埬銕椭麄冊O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判斷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確,寫出操作步驟。

     、谌绻∶鞯牟孪胝_,現象應該是什么?

    初三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

     。2)會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相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據給定的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

     。3)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一些因素,會利用有關氣體溶解度的知識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并能歸納出相應的概念。

     。2)學習通過實驗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的辯證思想。

      (2)樹立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的觀點。

      【教學重點】

      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難點】

      1、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含義。

      2、利用溶解度曲線獲得相關信息。

      教學工具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復習提問】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為什么只有在“兩個一定條件”下,它們才有確定意義?

      【交流回答】

      改變條件可以使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這節課我們就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的溶解能力。

      【活動與探究1】

      1、向盛有20°C水的燒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燒杯中加入KN03都達到飽和狀態。比較NaCl與KN03溶解的量,并討論能否在該條件下定量地比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g20°C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都達到飽和狀態。比較它們溶質的量,討論能否在該條件下定量地比較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g20°C水中加入NaCl直到飽和,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配制成不飽和溶液。比較二者溶解的量,討論能否在該條件下定量地比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歸納總結】

      定量描述物質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

      ①在一定溫度下;

     、诘攘康娜軇├,人們統一規定:在100g溶劑里

     、廴芤簽轱柡蜖顟B;

     、軉挝粸間。

      固體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溫度下;

      ②100g溶劑里;

      ③溶液為飽和狀態;

     、苋苜|的質量。

      【提出問題】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時所說的“易溶”、“難溶”與溶解度的關系嗎?請看下面資料。

      【課件展示】

      溶解度的相對大。20℃時的溶解度)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樣表示的呢?

      【課件展示】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結】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種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觀,不能表示物質在任意溫度時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觀表示某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 趨向,下面我們尋找另一種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線。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按教材P36~P37要求繪制溶解度曲線,并討論回答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1、溶解度的三種情況:

     。1)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03。

      (2)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如NaCl。

     。3)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0H)。

      2、交點P表示,在該溫度下,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

      【提出問題】

      我們研究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么氣體物質的溶解度又該如何表示呢?

      【課件展示】

      1、展示教材P38討論,并回答有關問題。

      2、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交流回答】

      1、氣體的溶解度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小,溶解度越;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練習討論】

      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學生活動】

      利用所學知識和閱讀教材P38~P39資料討論回答。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了固體、氣體物質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體溶解度的相對大小,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并且通過 活動與探究總結出了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們還可利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課后習題

      【布置作業】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

    初三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

      了解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是指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

      初步認識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大意義。

      通過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實驗探究、培養學生交流、合作意識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激發更多的學生關注健康、關愛生命。

      重點和難點

      蛋白質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實驗準備

      一組精美圖片(或制作成多媒體)、研缽、滴管、小燒杯、量筒、醫用維生素C、蒸餾水、漏斗、濾紙、玻璃棒、石蕊、碘酒、米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情景創設

      同學們都吃過飯了嗎?我們每天為什么要吃飯?為什么光吃飯還不行,還要吃菜呢?

     。▽W生回顧以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得出我們人類維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營養物質)

      群體互動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在生物學和化學中已經知道了不少。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常見的鹽,本單元所涉及的無機鹽將在下一個課題中進行研究。本課題我們主要研究的內容是四類有機物的營養物質。

      請分組閱讀教材p88~94,討論并完成p89、p93兩處的課堂練習。

      交流匯報

      各小組匯報小組的討論成果。

      鞏固提高

     、偬厥獾牡鞍踪|──酶;維生素的音譯名:Vitamin-維他命;

     、谘菔荆旱馀c淀粉的反應:單質碘+淀粉顯藍色。

      組間搶答

      給我們平時常吃的食物找“家”:米飯、羊肉、蘋果、白菜、牛肉、花生、糖果、豬肉、黃瓜、鮮奶、魚肉、玉米、雞蛋、柑橘、蘿卜、蒜苗、雪梨。

      主要含蛋白質的有 ;主要含糖類的有 ;

      主要含油脂的有 ;主要含維生素的有 。

      探究辨析

     、賿伌u引玉:警方常用“指紋顯示”來破案。方法一:取一個蒸發皿,加入少量的碘酒后,微微加熱,將留有手指印的證物(紙張或器皿)放在蒸發皿上方,過一會兒可顯示出清晰的指紋(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油脂在器皿或紙張上,而碘可溶于油脂中,從而顯示出指紋來);方法二:將硝酸銀溶液小心地涂抹在案情證物上,再用光照,則在物證上會顯示出黑色的指紋來。(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汗跡中含有無機鹽NaCl等,與AgNO3反應生成了AgCl,經光照,AgCl分解產生黑色銀的微粒,而顯示出黑色指紋)。

     、趯W生實驗探究維生素C的性質:取3片醫用維生素C(也可用學生自備的水果、果汁),碾碎后溶于10 mL水中并過濾,取少量濾液向其中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試液,觀察,可見 。說明維生素C的水溶液呈 性,醫學上常把維生素C稱之為 (可查閱資料或訪問醫護人員)。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比較穩定,在高溫條件下易被破壞。請想一想,如何食用新鮮黃瓜,才能充分利用黃瓜中豐富的維生素C。

      交流展示

      (“我”在維持人類生命和健康中的作用)

      課前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收集四類有機營養物的生理功用(每小組負責一類),并用第一人稱“我”寫成匯報交流材料。

      警鐘長鳴

     。ǘ嗝襟w展示)

     、傥鼰熍c疾病。圖片:肺癌患者的肺與正常人的肺的比較。

     、谫Y料:甲醛浸泡的雞爪和水產品。

     、圪Y料:硫黃熏制的白木耳。

      ④市場上銷售的毒大米和毒筍。

     、蓐P注生活中所見到的“黃曲霉菌”。

     、揸P注居室裝修中的“隱形殺手”──甲醛、苯。

      感悟交流

      看了之后你們有何感受?

      學后反思

     、傥覀儜鯓雨P注健康、關愛生命?

     、谖覀儜鯓雍侠戆才派攀?調查我們學校的食譜是否符合健康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畚覀優槭裁床荒芷、挑食?我們為什么要多吃蔬菜?

      課后調研

      你認為“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間說法有科學道理嗎?建議你做一做下面的調查研究:參考課本p94頁習題3中提供的數據,記錄自己(或他人)每天行走多少路,大約消耗多少油脂?根據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之比,制定一個科學的走路鍛煉計劃,并堅持實施,做好記錄,分析結果,在適當的時候完成調查研究報告。

      點評:本節課從“民以食為天”的吃開始,讓學生回顧已學的生物學知識,從而使本課題順理成章地導出。

      在學生互動活動中又設置了一欄:“其他,你感興趣的內容”,更是體現了“以人為本”張揚學生個性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師的“課后調研”給學生提供了七年級數學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可謂用心良苦。

      背景資料

     、20xx年11月10日楚天都市報

      摻有礦物油的大米對人體有致畸、致癌作用。一次性進食了較大量的含礦物油的食物,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腹瀉、偶有惡心嘔吐等癥狀。鑒別摻油大米的簡便方法是:用少量熱水浸泡大米,手捻有油膩感,嚴重者水面有浮油。

      ②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p116

      現代營養學家用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這個指數等于人體質量(千克)與人體身高(米)平方的商。一個健康人的身體質量指數在20~25之間;身體指數低于18,屬于不健康的瘦;身體質量指數高于30,屬于不健康的胖。

    初三化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了解鐵的重要物理性質

      2.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現象和相應的化學方程式,使學生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個常識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對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建立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

      【教學方法】講述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試管

      【教學過程】

      在前幾章中,我們學習了氧、氫、碳等非金屬的一些性質,在這一章中,將主要學習一種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用途廣泛的金屬--鐵,我們將介紹鐵的一些性質。以及一些常見金屬的知識。

      “鋼鐵”這個名詞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鋼并不等于鐵,雖然鋼的主要成分是鐵,但在性能方面跟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鐵的性質。

      一、鐵的物理性質

      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為7.86克/厘米3,熔點為1535℃,沸點為2750℃,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都不是純鐵,討論金屬的物理性質主要從色、態、光澤、熔沸點、密度、導電、導熱性質和硬度等方面來研究。

      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氧氣的反應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鐵可以氧氣中劇烈燃燒,鐵還可以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來制備氫氣,這些反應能說明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

      在第一章中,我們已經學過鐵可以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怎樣的?那么,鐵在常溫下會不會與氧氣反應呢?

      演示:演示實驗6-1

      現象: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銹了,第二、第三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變化。

      討論: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答: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鐵生銹是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鐵銹的成分很復雜,主要是氧化鐵,鐵銹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鐵制品表面的鐵銹如不及時除去,會加快鐵制品的生銹速度。

      討論:怎樣防止鐵生銹?

      防止鐵生銹可采用將鐵與空氣隔絕,或保持空氣的干燥,當然第二種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與空氣隔絕,如在鐵制品的表面噴上一層漆,在一些鐵制品表面鍍上其他金屬或通過化學反應使鐵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鐵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以防生銹。

    初三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上從空氣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教材分為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蛘咦寣W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魚的效果對比。

      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或者至少也應爭取看到錄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初三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鑒別一些常見的物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物質進行檢驗和鑒別,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與步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實驗方案的設計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常見物質的檢驗和鑒別的方法。

      2.教學難點:實驗方案的設計,物質檢驗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生活中的化學

      1、請你說說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

      例如: ......等。

      2、請你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出上述幾種物質。

      活動二、合作過關----巧辯試劑

      第1關:任選一種試劑鑒別

      兩瓶失去標簽的試劑分別是HCl、Ca(OH)2,你有多少種方法鑒別它們?

     、 , ② , ③ ,④ , ⑤ , ⑥ ……

      歸納整理常見酸性溶液、堿性溶液、碳酸鹽溶液的鑒別方法。

      第2關:加入一種試劑鑒別

      現有HCl、Ca(OH)2、NaCl三種無色溶液,選擇加入一種試劑來鑒別。(小組交流討論并發言,請學生到講臺進行演示實驗)

      所加試劑 現象

      HCl

      Ca(OH)2

      NaCl

      第3關:不加任何試劑即可鑒別

      現有HCl、Ca(OH)2、NaCl、CuSO4四種溶液,不添加任何試劑就能鑒別出來。

      要求:1、小組討論,團隊合作設計實驗方案。

      2、利用實驗藥品和儀器進行探究實驗。

      (實驗藥品:A、B、C、D四瓶試劑。實驗儀器:試管若干、滴管4支)

      3、記錄實驗現象,鑒別出四瓶溶液。組長匯報實驗方案和結論。

      A

      B

      C

      D

      溶液名稱

      活動三、我會整理

      1、鑒別物質的常用方法:

      物理方法:看、聞、溶……

      化學方法:①任選試劑鑒別②加入一種試劑鑒別③不加任何試劑鑒別

      2、檢驗及鑒別物質的一般步驟:取樣、操作、現象、結論。

      活動四、科技前沿

      1、酒精測試儀

      2、指紋識別儀

      3、便攜式DNA分析儀

    初三化學教案7

      課題名稱:第一單元 化學改變了世界 第二節 化學之旅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和內容,初三化學教案。

      2.初步學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活動反思”的方法。

      3.體驗化學科學探究的樂趣。

      重點、難點:

      1.學會提出問題。

      2.體驗科學探究的幾個環節及探究的樂趣。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 同學們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

      一、從問題開始

      [學生閱讀] 體驗科學始于問題。

      [學生活動] 交流討論你對“化學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 把你心中的化學問題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學生討論] 怎樣才能發現和提出問題?

      ①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②學會質疑,不輕信現成的結論;③善于變換角度看問題;④善于觀察;⑤善于從生活實際中發現和提出問題……

      [教師講解] 金剛石、石墨、C60的有關知識拓展。

      二、通過科學探究解決問題

      [活動天地] 以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探究為素材,體會探究活動的各個環節,化學教案《初三化學教案》。

      化學的'探究活動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 提出問題。

      2. 猜想與假設。

      3. 制定計劃并實驗。

      4. 收集證據。

      5. 結解釋與結論。

      6. 反思與評價。

      [學生活動] 請你提出一個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因素,并進行探究活動。

      [多識一點] 自變量、因變量、控制變量。

      三、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

      不僅要“三思而后行”,還要“行后而三思”。

      [學生自學] 化學探究實驗報告的規范格式。

      [學生活動] 分析P16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1. 較高的蠟燭燃燒時間短;

      2. 同一根蠟燭燃燒時間逐次減短。

      [學生分析] 上述結果如何解釋?

      讓學生充分的討論,教師走入學生中傾聽討論。

      [課堂小結]

      本節重點是知道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和內容,體驗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體驗化學科學探究的樂趣。

      [課后作業]

      針對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設計出實驗,并借助家中的器材進行實驗。

      [課后記]

      教材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能在輕松的氣氛中使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濃。

      初三化學教案

    初三化學教案8

      第三章 糖類 蛋白質

      教學目的要求: 1. 使學生掌握糖類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2. 使學生掌握蛋白質的基本性質,掌握氨基酸的兩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鍵的初步知識,認識蛋白質是生命現象最基本的物質基礎.

      3. 使學生了解糖類 蛋白質(包括酶)在工農業生產 日常生活的廣泛用途以及在現代化科學技術上的重要意義.

      4. 使學生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 蛋白質的鑒別方法.

      第一節 單糖

      目的要求: 1. 使學生了解糖類的組成和分類.

      2. 使學生掌握葡萄糖的結構簡式和重要性質,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 使學生了解果糖的性質和它在結構上跟葡萄糖的差別.

      教學重點: 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教學方法: 引導和啟發和實驗驗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 什么是糖? 哪些物質屬于糖?

      [學生討論]

      [講解] 糖類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 曾經用一個通式來表示: Cn(H2O)m;這是因為在最初發現的糖類都是有C、H、O三種元素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個數比恰好是2:1.當時就誤認為糖是由碳和水組成的化合物. 現在還一直在沿用這種叫法,通式并不反映結構: H和O 并不是以結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通式的應用是有限度的: 鼠李糖 C6H12O5

      甲醛 乙酸 乳酸等

      [設問] 如何給糖類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呢?

      [板書] 糖類: 從結構上看,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

      [板書] 糖的分類: 單糖 低聚糖 多糖

      [過渡] 在單糖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葡萄糖 果糖 五碳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 下面我們有重點的學習葡萄糖以及簡單了解其它單糖.

      [板書] 一 . 葡萄糖葡萄糖的結構和性質:

      物理性質: 白色晶體 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 甜味水果 蜂蜜)

      分子式: C6H12O6 (180) 最簡式: CH2O (30)

      結構簡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 CHO

      或CH2OH(CHOH)4CHO (CHOH)4

      CH2OH

      化學性質:

      還原反應:氧化反應: 與新制Cu(OH)2作用銀鏡反應

      CH2OH-(CHOH)4-CHO + 2[Ag(NH3)2]+ 2OH-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H2O + 3NH3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Cu2O + H2O

      與氧氣反應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酯化反應: 與乙酸 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指導] 讓學生學會寫復雜的反應方程式.

      制法: 淀粉催化(硫酸)水解

      催化劑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用途

      營養物質: C6H12O6 (s)+ 6O2(g) 6CO2(g) + 6H2O(l) + 2804kJ

      醫療 糖果 制鏡和熱水瓶膽鍍銀

      二 . 果糖

      分子式: C6H12O6 (與葡萄糖同分異構) 式量180

      存在水果 蜂蜜 比蔗糖甜

      純凈的果糖是白色晶體,通常是粘稠的液體,易溶于水.

      結構簡式: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多羥基酮)

      化學性質: 可以發生銀鏡反應!

      三 . 核糖

      CH2OH-CHOH-CHOH-CHOH-CHO (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 (脫氧核糖)

    初三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用分子、原子觀點分析化學反應實質;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似點、相異點和相互關系。

      3.了解原子概念及基本性質;

      4.解原子的組成,了解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

      5.了解原子的實際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以及相對原子質量和原子組成的關系。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和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作風及探索精神,對學生進行物質不斷運動和無限可分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認識物質的可分性,逐步培養量變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分子的概念及分子的性質,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是很小的,那么它是否還可以再分呢?

      分子是否可分?前一章有關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知識,為這一節的學習做了鋪墊,能順利的引導學生做出正確判斷--分子還可再分。

      教材是以x化汞受熱分解生成汞和氧氣的事實,導出x化汞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氧原子和汞原子構成的,并繪出了形象的示意圖。將宏觀知識與微觀知識建立起了聯系。通過示意圖的展示,能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原子的概念。為進一步說明原子的真實存在,教材以形象的描述、生動的比喻、引導讀者去想象原子的大小和狀態,并展示了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硅原子照片,確鑿證明原子也可以構成物質的事實。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原子不能再分,那么用其它方法或在其它變化中是否能分呢?教材圍繞這個問題討論了原子的組成。

      教法建議

      人的認識過程是在實踐活動中,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有些理論性知識由于學生缺乏與之相關的感性認識基礎,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在講解原子概念時,由于概念抽象學生難懂,建議教學過程中首先演示x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使學生從宏觀上得到結論:加熱x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氣(汞蒸汽有劇毒,實驗可在下圖中進行)在此基礎上,再采用電腦(或磁性黑板)模擬分子、原子圖象展示x化汞受熱分解的微觀過程,結合學生的分析、討論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便于學生理解。通過微觀展示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的"分"與原子的"合"得出原子的概念,并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如:對質量守衡定律的學習及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對有關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的學習(置換反應、分解反應等)能加深理解。

      分子可以構成物質,原子也可以構成物質。學生已經了解了分子的性質,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質那呢?通過展示x化汞受熱分解的微觀過程,結合閱讀課本、想象由學生總結分子的性質。

      至此,學生對分子、原子概念及性質都有了了解,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過分解反應得出的。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將分子和原子加以對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異和相關指處。重點應放在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化學反應中能否再分上。對比時可以采取復習、總結、討論的'方法。

      最后,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應讓學生閱讀"原子和分子發現"的選學內容,并組織相關的討論:為什么自從用原子-分子論來研究化學以后,化學才有了教快發展?使學生初步意識到,任何科學原理的創立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評價科學家在科學上的貢獻。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

      關于原子結構部分,就目前的實驗手段及教學條件來說,還難以讓人們直接看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學生缺乏作為分析原子內部結構的感官材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有關科學家研究原子結構的小資料,用以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研究原子結構所采用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原子的構成情況。

      教學設計示例 1

      教學重點:原子概念的形成及原子和分子的本質區別

      教學難點:原子概念的形成、化學反應的實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復習舊知識 投影: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兩個變化

      1)液態水受熱變為水蒸氣

      2)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

      2.問題引入: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有新分子產生,那么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如何改變的?又如何由原來的分子轉變成新分子呢?

      3.演示實驗:x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

      提出觀察要求:

      1)先給木炭加熱,觀察木炭有什么變化

      2)再同時給x化汞加熱觀察:

      a.試管壁上有什么變化

      b.木炭是否燃燒

      說明:錐形瓶中的藥品是硫粉,硫粉是用來處理實驗中的有毒物質

      學生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 ( 先給木炭加熱,木炭不能燃燒;同時給x化汞加熱試管壁上有銀白色小液滴,木炭燃燒。)

      4.講述:試管壁上的銀白色小液滴是金屬汞,在常溫下汞是金屬中唯一的一種液體物質

      5.思考:木炭為什么能燃燒?指導學生寫出x化汞受熱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一名學生板演) 判斷反應類型

      6.設疑:從宏觀上我們已經得到結論,加熱x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氣,那么這個反應在微觀上是怎么變化的呢?(引發學生想弄清x化汞受熱生成汞和氧氣微觀過程的欲望)

      7.多媒體展示:x化汞受熱分解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一)

      對照畫面講解x化汞及x化汞分子的構成 (x化汞是由x化汞分子構成的,一個x化汞分子是由一個氧粒子和一個汞粒子構成的)

      8.學生討論:x化汞受熱從微觀上是怎么變化的?結合多媒體展示的畫面(二)(三)

      9.匯報與交流:每組派代表發言。通過小組的分析、講解、補充和糾正得出:x化汞受熱后結合在一起的氧粒子、汞粒子彼此分開,成為單個的氧粒子和汞粒子。單個的粒子不能穩定存在重新組合,每兩個氧粒子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氣,而大量的汞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金屬汞

      10.問題思考:在x化汞受熱分解反應中,x化汞分子分解為氧粒子、汞粒子,而氧粒子、汞粒子又分解為更小的粒子了嗎?(沒有)

      科學上把這種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叫原子

      思考:通過剛才對x化汞受熱反應微觀過程的分析,你能說說什么是原子嗎? 回答后總結并板書

      板書 第二章 第一節 原子

      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指導學生畫出概念中的重點詞語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確信原子的真實存在,可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硅原子照片。

      11.問題討論:前面我們學習了分子的概念,現在又學習了原子的概念,請大家結合圖,討論x化汞受熱是如何發生變化的,變化的實質是什么?結合以下畫面討論

      裂變 重新組合

      化學反應實質:分子---→原子-------→ 分子 或直接構成 物質(五)

      12.匯報與交流:通過交流得出x化汞受熱反應的變化實質:x化汞受熱時x化汞分子先裂變成單個氧原子、汞原子,然后氧原子、汞原子再重新組合,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氣,而大量的汞原子直接構成金屬汞

      13.設問:根據以上的分析、討論請同學們說出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14:評價 講述: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分子裂變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構成物質(配合畫面(五)講述,同時板書化學反應實質)

      以上多媒體展示的畫面應分步出現

      15.設問:我們已經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質,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質呢?

      指導閱讀31頁總結出原子的基本性質

      16:問題討論:原子和分子是兩種不同的粒子,對照以下表中內容討論它們有哪些相似性,有什么本質區別,相互間有什么關系。

    初三化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了解燃燒和燃燒的條件,了解滅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緩慢氧化和自燃現象,及它們與燃燒之間的區別和相互聯系。

      目標:

      在了以上知識后,引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得出防火、滅火、及預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科學態度;

      使學生了解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燒和緩慢氧化。這樣能使學生認識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現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其中包括有發熱發光現象的劇烈氧化(燃燒),有不發光熱、現象也并不顯著的緩慢氧化(金屬的腐蝕和呼吸等)。在燃燒的問題上,講到了燃燒的條件,又要學生討論滅火的條件,簡單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間里發生急速燃燒時的爆炸,也談到了從緩慢氧化自發地轉變為劇烈氧化的自燃。為了使學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這些現象的本質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條件不同而發生了不同的現象。從而使學生自然的認識到:自然界的一切規律都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而規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條件存在,變化就會依一定方式進展。

      如果學生能對以上氧化反應的各個外因條件了解得比較全面、透徹,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滅火和預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學建議

      要求學生了解:

     、傥镔|在空氣里起氧化反應的時候是否有燃燒現象,決定于溫度是否達到這種物質的著火點;

      ②物質在空氣里的燃燒的急速程度,取決于可燃物跟氧氣的接觸面積大小;

     、鄱彼俚娜紵欠駮鸨,則決定于可燃物所處空間的大小和是否有氣態生成物產生。

     、苤劣诰徛趸欠衲芤鹱匀,則決定于氧化所產生的熱量能否散逸和進行緩慢氧化的物質的著火點高低。

      針對第一點的教學,要做好演示實驗,首先提出問題,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個實驗結果得出什么結論?從而由燃燒的'條件引出滅火原理是什么?即只需要燃燒的兩個條件不同時滿足就可。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區分幾種氧化,可列表對比,加深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燃燒和緩慢氧化

      重點、難點:了解燃燒的條件,并利用來處理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

      引入:在一個有關火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火在宇宙中永存,沒有人時就有火。人類在其生活和生產的實踐中識火、用火、駕馭火,從而創造出了高度文明的社會;鹗莿撛烊f物的上帝,也是毀滅它們的死神。人們,可要小心用火呀。

      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也帶來災難。如何利用它有益的一面,同時又防止它引起的災難呢?這就需要我們知道:火是什么?它是在何種條件下發生的?滅火的原理是什么 初中歷史?

      首先看第一個問題:火是什么?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人們認識到所謂的火就是物質燃燒所發出的光和熱。燃燒是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劇烈的氧化反應,F在,燃燒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愈發密切,如:冶煉金屬、飛機飛行、輪船和火車的行駛、火箭發射、火力發電等,都要經過燃料燃燒過程。

      設問:誰能對火做一科學的解釋?

    初三化學教案11

      【學習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會分析水的電解實驗。

      2.理解并區分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

      【重點難點】

      1.水的電解實驗

      2.區分單質、化合物和氧化物

      【使用說明】

      1.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本第三單元課題1,努力識記概念,然后合起課本,獨立完成學案(展示時要求脫稿)

      2.自學完后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將實驗部分完成

      3.將預習中出現的問題和學案中出現的問題用紅筆標注,以備集中討論解決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見的物質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維系需要水,各種生物體內都含有水,你能你說出水的那些物理性質?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是有一種元素組成的嗎?

      【自學指導】

      一、結合課本P46-47回答下列問題

      1.水的.電解實驗:

      實驗現象①通電后,兩極上都有_________;

      ②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氣體體積____,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___,體積比大約是____。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產物檢驗①正極上產生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是_____;

      ②負極上產生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

      實驗結論①水是由______和_______元素組成的;②化學變化前后________不變。

      2.思考與討論:

      (1)實驗前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的目的是什么?

      (2)實驗開始時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大于2:1,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3.知識鏈接:

      氫氣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_的氣體,密度_______。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____火焰,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煊幸欢靠諝饣蜓鯕獾臍錃庥雒骰饡l生爆炸,點燃氫氣前必須_____________,試管口___,用拇指堵住集滿氫氣的試管靠近火焰,移開拇指,發出____________表明氫氣不純,聲音_____表示氫氣較純。

    初三化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聯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課堂演示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標

      學習通過實驗認識物質性質的方法;

      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從生活視角觀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從社會視角分析其使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聯系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對溫室氣體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紹,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建議

      知識講解指導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建議以探索式學習為主,讓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而不是教師先講二氧化碳的性質,然后做實驗驗證給學生看。

      2.講授方法上,建議以談話法為主,引導學生觀察,與學生討論每一點二氧化碳的具體性質。

      3.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在強調不可燃性和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同時,單獨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況下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有利于學生理解滅火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學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講到二氧化碳與碳酸鈣反應得到碳酸氫鈣,這樣只會使難點集中,增加學生學習難度。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近來地球上氣溫正在逐漸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氣溫如此變化呢?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方法二:據紙報道,某農村一戶農民挖了一口井,約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時在井下燒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結果三人身亡于井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悲

      關于二氧化碳性質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為氣態化合物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無論呼入的新鮮空氣還是呼出的濁氣中都含有二氧化碳。雖然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識,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通過這節教學,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系統化、網絡化。與前面的物質學習聯系起來,織成知識網。通過本節的學習,完善并提高學生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動中作用的認識。

      在氧氣、氫氣后學習二氧化碳,從學習程序來說對學生并不陌生。如學習物質從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入手,到物質的用途學習。物理性質主要學習色、味、態、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等內容。二氧化碳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物質。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學習。

      此節教學的重點是二氧化碳的性質知識的教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形成知識的重要作用。實驗探究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節知識的教學難度不大,多數內容都為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或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學科中已經接觸過的知識。教學中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關于二氧化碳性質的教學建議:

      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物質性質、形成化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利用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情況(生源、實驗條件)不同,采用開放程度不同的實驗探究法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采取小組討論式學習模式。

      聯系實際生活、生產學習二氧化碳。

      課程結束指導

      引導學生依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從用途復習二氧化碳的性質。

      課外實驗指導

      二氧化碳性質實驗有條件時可以用干冰來制備,這樣能避免用鹽酸與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氫氣的干擾,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認識更清楚。建議補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實驗,用U型管做,并為講二氧化碳與水反應打下良好基礎且過渡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1

      教學過程:

      【引言】

      在某農村,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約有十四、五米,因為施工人員在施工時曾在井內燒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兒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結果很久不見動靜,上面的二女兒及鄰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結果三人身亡于井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悲劇呢?是誰在作案呢?

      原來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二氧化碳。

      在空氣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過1%,就對人類有害處,4%~5%人會感到氣喘頭痛眩暈,10%的含量人就會窒息死亡。

      【板書】第三節 二氧化碳的性質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氣體。

      【演示】

      如圖:兩只紙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

      【講解】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比空氣重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氣重。剛才我們介紹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難于擴散。

      【提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舉例說明。

      【小結】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壓強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壓溶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將溫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氣體二氧化碳就變成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其含義是“外形似冰,熔化無水”直接變成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二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

      兩支燃著的蠟燭都熄滅,且下面的火焰先滅。

      【提問】由此實驗可得出什么結論?

     。▽W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板書】1.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

     。ㄟM一步解釋上述事故的發生及蠟燭熄滅的原因)

      【講解】在久未開啟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處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危及生命。

      【提問】怎樣測試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

     。▽W生討論后歸納)

      【講解】在菜窖里做一個燈火實驗,如果燈火熄滅或燃燒不旺,說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進去。

      【演示】

      【現象】紫色石蕊試液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顏色變紅,加熱后紅色褪去,又恢復紫色。

      【講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液變紅。碳酸不穩定,加熱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和水反應: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

      【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板書】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a(OH)2+CO2====CaCO3↓+H2O

      【講解】碳酸鈣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體,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溶解變成溶于水的碳酸氫鈣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氫鈣溶液加熱后,又變成碳酸鈣

      廣西桂林著名的蘆笛巖內的石柱、石筍或溶洞都是長年累月發生上述反應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質,可用之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講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許多重要的用途。

      【板書】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且比空氣重,可用它來滅火。(簡介滅火器原理)

      2.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熱,可用它做致冷劑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業制純堿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結】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種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質后合理利用它。

    初三化學教案13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認識空氣的組成,學習從混合氣體中除去某種氣體進而

      測定其含量的方法。

      2、結合社會生活了解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3、通過驗證通風不暢環境中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別和認識空氣質量日報,增強關愛自然的意識和責任。

      4、在分析空氣組成基礎上,初步認識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

      二、 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認識空氣對人類和自然界的動植物的重要意義。知道空氣是自然資源。

      難點:設計實驗方案,測定不同環境中空氣的成分。

      三、 教學內容分析:

      空氣的成分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陌生的內容,空氣污染對于人類的危害也是學生經常見聞的,而采用科學的方法測定空氣的組成,自己親手做實驗來比較通風不暢的環境與通風良好的環境的空氣的質量,會帶給學生從未有過的體驗,當學生真正認識了空氣的成分,了解了空氣中各種成分的重要用途,他們自然就會把空氣當成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來對待。

      四、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三年級的學生認識能力已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的認識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對于空氣成分的認識,已不在滿足于小學自然課上“知道空氣是物質,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空氣可供給人和動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燒、空氣污染的危害嚴重”等常識,他們將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空氣,要思考空氣的成份是怎樣測定出來的?空氣中的這些成份是哪里來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會導致空氣成分的改變?空氣成分改變會產生什么后果?

      五、實驗用品:

      酒精燈、注射器、玻璃管(內有細銅絲)、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學過程:

      一、認識空氣的組成

     。ㄒ裕┛諝馐俏覀兎浅J煜さ奈镔|,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空氣的“海洋”里,離開了空氣,一切生命就無法生存。那么你認識空氣嗎?你覺得空氣是單一成分的物質還是多一成分的物質呢?你知道空氣中含有那些物質?請你結合生活經驗用事實進行說明

      1、教師組織學生們的研究討論和發言,隨著學生們的表述,板書出空氣中含有的物質。

      學生積極、熱切地通過多種形式來表述自己對空氣的認識。引導學生在新舊知識經驗之間、在日常生活與科學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通過對已有知識經驗的運用、改造來學習新知識。

      2、教師總結學生們的表述并提出新問題:今天我們的認識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怎樣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

      [活動天地]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思路:

      如何將密閉容器中的氧氣消耗掉而有不產生新的氣體?如何測得消耗掉氧氣的體積?

      然后再給學生講清該實驗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操作要領,最后再把學生的思維擴出去:你還能設計那些實驗?(這個問題可留做課外作業,學生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學生討論并表述觀點,在明確實驗思路及原理后,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注意操作要領,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氧氣大約占空氣體積的1/5。

      3、教師引導學生以具體的物質如氧氣、空氣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

      學生在感受空氣成分的基礎上認識到空氣是一種混合物,而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物質為純凈物。

      學生初次接觸物質分類的知識,對混合物、純凈物的認識不可能非常清晰,教師可多列舉一些學生容易辨析的物質讓學生進行判斷。

      二、關注空氣質量:

      1、[實驗探究]通風不暢環境中的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別

      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

      ●采集氣體樣品的方法

      ●讓學生學會檢驗二氧化碳

      ●初步學習通過對比實驗獲得結論的方法。

      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或用書上的方法課前采集操場上空氣樣品,課上采集教室內空氣樣品,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性質進行對比實驗,通過觀察到現象的不同而親身感受到通風不暢環境中的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別,增強環保意識。

      通過驗證通風不暢環境中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氣體,讓學生增強環境意識。

      因此,教師發動學生課后盡可能多地采集不同環境中空氣樣品進行對照實驗,使學生獲得深切的真實感受。

      2、[活動天地]認識空氣質量日報

      這一活動可采用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使學生明確空氣質量日報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空氣的指量。

      學生自學,認識空氣質量日報。

      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堅決不要代替;學生自學能學會的問題,教師堅決不講。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

      組織學生自學,多與社會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處處離不開化學。

      學生自學,小組內進行交流,談自己對空氣是一種重要資源的認識,談對空氣發現史的感受。

      課堂小結:

      通過“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和“通風不暢環境中的空氣與新鮮空氣的區別”兩個探究實驗,你覺得要研究一個未知問題大致要經過那些步驟?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論證——討論與交流——得出結論。

      學生學習科學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經歷科學活動,在此基礎上,再對活動過程進行歸納,就可以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初三化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物質的溶解性

      2.固體的溶解度及溫度對它的影響

      3.固體的溶解度曲線

      4.氣體的溶解度及壓強、溫度對它的影響

      教學重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教學過程:

      [復習]

      1.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定義;

      2.飽和溶液要在哪兩個條件下討論才有確定的意義;

      3.如何判斷某溶液是飽和溶液,若該溶液不飽和,怎樣才能使它變成飽和溶液。

      [引言]

      我們已經知道,在相同條件下,有些物質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質很難溶解,也就是說各種物質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們把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討論]

      根據生活經驗,溶解性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溶解性的大小與溶質、溶劑的性質和溫度等因素有關

      [講述]

      在很多情況下,僅僅了解物質的溶解性是不夠的,人們需要精確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質,這就要用到溶解度這個概念。

      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分析]

      條件:一定溫度下;

      標準:100克溶劑里;

      狀態:飽和狀態;

      本質:溶質的質量;

      單位:克。

      [舉例]

      在20。C時,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鈉(這時溶液達到了飽和狀態),我們就說氯化鈉在20。C時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時,氯酸鉀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C時,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鉀時,溶液達到飽和狀態。

    初三化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在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的基礎上,研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通過討論,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反應原理;

      通過實驗探究,學會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裝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

      通過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培養學生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的設計思路;

      通過篩選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發展觀察能力并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探究中,使學生體驗合作、發現的樂趣;

      在設計實驗裝置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課堂引入指導

      方法一:引導學生復習到目前為止學生已經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氣的方法,逐一篩選出適合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學會選擇,學會判斷,從中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驗學生的主動學習。

      方法二:從實驗室制氣的要求入手,講清楚原則,讓學生自己總結,思考到底實驗室中用什么方法來制備二氧化碳。

      方法三:單刀直入先講實驗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讓學生思考,實驗室選擇這種方法的依據是什么?通過對比突出該方法的.優越性,總結出實驗室制氣的原則。

      知識講解指導

      注意講解時的條理性,使學生明白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檢驗方法;讓部分學生清楚選擇該方法的原因和實驗室制氣方法選擇的依據。

      注意理論與實驗的結合,避免過于枯燥或過于淺顯,缺乏理論高度。

      聯系實際,講二氧化碳滅火器的原理,適用范圍,必要時也可講解常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全書乃至整個化學學習過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養學生在實驗室中制取某種氣體時,藥品的選擇、裝置的設計、實驗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節課對學生今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實驗及實驗探究能力都有深遠的影響。

      本節知識的學習比較容易,學生在前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礎上經過討論便可解決。本節學習的重點是能力訓練。學生在前面學習的氧氣、氫氣的實驗室制法,具備了一些氣體制備的實踐經驗,各項實驗技術也已經具備,此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正是時機。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合作,設計方案、表達交流、實施方案、總結表達等環節完成整個探究。

      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教學建議

      為了完成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設計2課時完成此節教學;

      本節是典型的探究學習模式。其中有兩個探究:制備藥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裝置的探究(重點、慢)。

      講授過程指導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可結合實驗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進行邊講邊實驗。

      注意運用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蛇m當與氧氣、氮氣的實驗室制法進行對比;結合裝置講解制二氧化碳裝置與制氫裝置的區別與聯系(均是固液反應不需加熱制氣);結合二氧化碳氣的性質,講解二氧化碳氣的檢驗和驗滿方法。

      課程結束指導

      復習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裝置及驗滿方法。

      布置學生進行家庭實驗,用醋酸和雞蛋殼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業,注意計算和裝置圖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種有廣泛用途的氣體,實驗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為止,你知道多少種能夠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W生討論,并列舉學過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師在黑板上逐一記錄)

      1.堿式碳酸銅熱分解

      2.蠟燭燃燒

      3.木炭燃燒

      4.石墨等碳單質在氧氣中燃燒

      5.木炭還原氧化銅

      6.碳在高溫下還原氧化鐵

      7.碳酸受熱分解

      8.人或動物的呼吸

      9.高溫煅燒石灰石……

      引導學生討論作為實驗室制法的條件是:

      1.制取應簡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氣體純度高,符合演示實驗的需要;

      3.操作簡單、安全,易于實現。

      學生評價每一種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板書】第四節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小結】以上方法都不能作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講解】經過不斷研究改進,實驗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鹽酸反應來制備二氧化碳。

      【板書】一 反應原理

      1.試劑 石灰石或大理石 鹽酸

      【講解】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碳酸不穩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終產物為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問】可不可以用稀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有大小一樣的石灰石各一塊,一支試管中加入稀鹽酸、一支試管中加入稀硫酸。(讓學生觀察到開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隨后加入硫酸的試管,反應速率越來越慢,最后停止。)

      【結論】不能用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來制取二氧化碳。

      【講解】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樣的裝置來制備二氧化碳呢?反應條件反應物的狀態等對實驗裝置有較大的影響。碳酸鈣是塊狀固體,鹽酸是液體,且反應進行時不需要加熱,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樣的反應裝置呢?(必要時教師可以講解制氧氣、氫氣的裝置特點)

      【板書】二、反應裝置: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講解】因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藥品狀態,反應條件類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裝置來制取。用投影顯示制氫氣和制二氧化碳的裝置圖

      【討論】

      1.長頸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錐形瓶可否用其他儀器來代替?

      3.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

     。▽W生討論、回答,然后教師實驗演示、講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長頸漏斗,結果沒有在集氣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講解】

      1.因為普通漏斗頸太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會從漏斗處逸出。長頸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體封住,氣體不會從長頸漏斗處逸出。

      2.錐形瓶可以用廣口瓶、大試管等玻璃儀器代替。

      3.氣體收集方法主要取決于氣體的密度和氣體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常采用集氣瓶口向上排氣法收集。

      4.可以根據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可以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火焰熄滅,則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板書】三 收集方法:向上排氣法

      驗滿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火焰熄滅,已經收集滿。

      【板書】四、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驗證二氧化碳氣體。

      【提問】怎樣證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怏w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

      【講解】上一節學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以用來滅火,如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還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滅火器。

      【錄像】各種二氧化碳型滅火器介紹

      【演示】滅火器原理實驗。

      常用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有:

      (1)泡沫滅火器(2)干粉滅火器(3)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小結】通過已學習過的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歸納出氣體實驗室制取的設計思路及方法,必須明確制取氣體的順序是: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所需藥品及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及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反應裝置。

      3.根據氣體的物理性質(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選擇合適的收集方法及驗滿方法。

    【初三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初三化學教案07-07

    初三化學教案04-15

    化學教案-初三化學教案——鐵的性質02-27

    初三化學教案【熱門】11-26

    初三化學教案【熱】11-27

    初三原子化學教案11-08

    【精】初三化學教案11-24

    【熱】初三化學教案11-25

    初三化學教案【精】11-28

    初三化學教案范文06-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老司机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少妇一级 | 一久道免费高清日本视频 | 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 | 中文制服丝袜中出 | 在线免费视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