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課前透視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本課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這是學生入學后接觸的`第一篇課文,謎語詩的內容淺顯易懂,很多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會背了,但是在識字寫字和感情朗讀方面還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因此應該結合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好表現”的身心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圖文對應,讓學生能夠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詩句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掛圖,民族音樂的磁帶。
2、學生課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筆。
教學時數
切入舉偶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誰能說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同學之間互相出謎語,互相猜,教師也參與其中)老師也出個謎語大家猜一猜好嗎?“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生猜謎語)這則謎語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畫》。(板書課題)
(好動、好奇、愛表現是低年級學生最大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謎語引出課題,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一、 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 在閱讀中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情。
三、 了解“蘭姆式”隨筆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一、抓住文中關鍵語句,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悟。
二、培養學生鑒賞“蘭姆式”隨筆的特點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曾經有人認為,讀蘭姆的散文,“定能啟迪心智,涵養性靈,活躍思想,豐富感情,振奮精神,增加對生活的熱愛和信心”。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蘭姆的散文《古瓷器》吧。
二、 字詞積累,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讀音:
抹:抹桌子(mā)
抹墻(mò)
抹上一筆深藍的色彩(mǒ)
翹翹尾巴(qiào)
翹首(qiáo)
模:模樣(mú)
模仿(mó)勁疾風勁草(jìng)
鼓足干勁(jìn)
削削減(xuē)
削面(xiāo)校校勘(jiào)
校刊(xiào)
三、 文體知識介紹。
隨筆,是散文的一支,是一種隨手筆錄、不拘一格的'文章。中國從宋代起,凡雜記見聞也用此名。“五四”以來,隨筆十分流行,形式多樣,短小活潑。解放后,隨筆是我國報刊常用的一種文學體裁,和雜文很近似。國際隨筆、市場隨筆、思想隨筆、語文隨筆皆屬此類。優秀的隨筆以借事抒情,夾敘夾議,意味雋永為其特色。
四、 通讀全文,整體把握。
引導學生梳理文章內容,理清結構。
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寫到“古瓷器”?這樣安排有什么特點?文章的思路如何?
明確:文中第1-7段以及最后一段寫到“古瓷器”,文中首尾部分都寫了“古瓷器”,這樣安排起到首尾呼應的作用。根據文章內容安排的特點,我們很快了解了文章思路:古瓷器--回憶--古瓷器。
五、 品讀有關回憶部分的語段。
思考:
1、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描寫從前生活的例子。
2、姐姐如何看待過去與現在的生活?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明確:
1、文中分別舉了買書、買畫、旅行、看戲、年終算賬等例子。
2、在姐姐的眼里,從前的生活充滿了樂趣,她留戀從前的生活。現在的生活似乎缺少了某種東西,顯得寡淡。
六、課外作業。
找出文中的哲理性的句子并加以感悟。
第二課時
一、 閱讀與理解。
1、集體朗讀最后一段。
2、思考: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明確:這一段分析總結了勃莉吉特的話,表達了一種對生活的感悟。文中提到青春已不在,即使再多的錢也無法買回,因此還是回到現實中來欣賞古瓷器吧。這一結尾升華了主題,同時與開頭部分照應。
二、 拓展與應用。
小組討論。
在文中找出姐弟倆具體而真切的生活體驗的句子,選擇最能引起你共鳴的一兩句與本小組的其他同學交流。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作小結。注意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
結合“相關鏈接”中羅素的《我為何而生》一文進行比較閱讀,了解“蘭姆式”隨筆的特點。
明確:蘭姆的隨筆語言流暢而不冗繁,多采用名言軼聞,句式靈活。在表現手法上,抒情、議論、敘事、描寫、想象、引經據典、比喻……各種筆法錯綜雜用。他對現實充滿了一種悲涼的觀照,他以含淚的微笑視待那種種辛酸,以幽婉明切的嘲諷視待那形形種種的不平,展示獨特的幽默風格。
三、 課外閱讀趙銳的《走向瘋人院》,進一步了解蘭姆。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的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更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要有堅定的信念,要“以花來證明。”
二、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品讀百合花的形象,感悟人生的意義,懂得信念對人生的價值。
2、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把握百合形象。(2)品味語言,感悟文章蘊含的哲理。
3、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圈點欣賞能力。
三、教學課件設想:
(一)、導入:
出示冰心的小詩《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朗讀并說說其中的含義。(成功要付出努力;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今天我們就帶著對這首詩的理性解讀,來看林清玄筆下一朵開在人們心田上的花,看看它開花的背后又有著怎樣令人心動的故事。
(二)介紹作者林清玄。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幻燈)
(三)、出示學習目標(幻燈)找一個學生朗讀。
(四)整體感知:
找一個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讀后同學們思考:
1、在百合開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艱難困苦,它又是憑借什么戰勝這些困難的'?
2、根據文章內容, 將下面的句子填寫完整。
這是一株 的百合花,因為 。
預設:堅強、執著、努力、自信、默默無聞、純潔、美麗 歡喜 全心全意 令人感動 看清自己 實現自我價值 勇敢 普通 認真
(五)細讀文本,賞析句子:
圍繞“是什么力量使百合開花,是什么力量使偏僻的山谷變成百合谷地的? ”這一問題,學習運用批注式閱讀法研讀詞句,選擇文中有關百合花的描寫,從某一角度進行批注式閱讀,談一談對百合花的認識。
教給學生作批注的方法,示例1。(幻燈)
學生默讀課文,自己作批注,交流。教師在總結學生句子的基礎上再示范幾個例子。
師生總結作批注的方法。(幻燈)
(六)拓展:想一想:百合花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七)寫一寫:如果在這么多的百合當中,就有這樣一株百合,它認為自己和雜草沒有什么兩樣,它沒有這種信念,你能用一段話來打動它,讓它鼓起勇氣,重拾信念嗎? (請你用“不管……都……”的句式, 寫上一段話來勸勸他。)
(八)總結:1、寫信念的名言。
2、聯系實際,想一想,現實中有哪些百合花一樣的人?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
3、贈花活動:口頭表達。
4、回扣課文,總結:林清玄散文特點。
(九)布置作業:
(十)溫馨祝福:送你一句話。
語文教案 篇4
一、設計指導思想
新課標的一個根本思想,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在學習理解新課標的這個思想的同時,努力將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即變“教”為“學”。教師不僅是課堂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活動的促進者,也是學生的對話者。“教”是為“學”引路、架橋、引導。新一輪課改的實施,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從而,在更高的層面上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課堂上,不僅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還應當使用現代教學技術。在《巴東三峽》一課的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CAI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教師組織、啟發、鼓勵、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維方向、路線、探求未知領域的知識,使學生盡可能獨自去開掘知識寶庫,進行愉快教學。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課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單元所選的都是游記,不僅帶領學生去神游祖國的山川湖泊,給學生以美的熏陶,還引導學生去領略異域的風土人情,拓寬視野。《巴東三峽》是游記中的精品,記敘了作者經過長江三峽是沿途所見到的無比雄偉綺麗的景色。另外,作者獨有風格的語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處。《巴東三峽》不但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游記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從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由《巴東三峽》開始,繼而學習后面的課文讓學生了解祖國山川壯麗可愛,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同時引導學生擴大視野,了解發達國家現代化狀況,增強對外開放意識,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旅游景點方位并掌握游蹤順序,了解游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比較不同景物的不同寫法以及作者滲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鮮明的語言風格。
三、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游記。向學生介紹有關游記的知識很有必要。首先要弄清游蹤,抓住景物特征,還要仔細揣摩語言,品位文章中蘊含的氫景之美,體會作者滲透在景物描寫中的思想感情。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來完成本課的內容與各項目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是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三峽的具體方位。讓學生在頭腦中有個總的印象。
B、是讓學生掌握游蹤順序,也就是有著旅游的順序。
C、是作者對三峽三處景點的介紹方法并不相同。希望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比較出三個景點描寫方法的不同之處。
D、是了解游記特點。
2、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可愛,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B、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事業。
C、通過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五、教法設計
本課以合作、探究為主,結合自主等多種方法。以學生介紹三個峽為重點。經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了解游蹤以及景點方位。
六、學法指導
由于本文是游記,這就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了解游記特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課文出發,學會定點觀察和移步換景,一般瀏覽和重點觀察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和適當的表現手法向人們介紹景點。指導學生采用邊看、邊想、邊說、邊寫的方法來學習。
七、媒體選擇
利用CAI課件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復雜的問題簡約化。在《巴東三峽》一課中,運用了Powerpoint技術,并將在網絡上下載的圖片以及有關三峽工程的資料應用于課件中,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八、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導入
課題
切入課件:三峽地圖
看課件,初步了解三峽地理位置
知識與技能
聽
聽朗讀帶
播放朗讀帶
聽朗讀,入情入境。
認
了解生字、
解詞
進行基礎認知
自由認知,了解生字、解詞
過程與方法
悟
引導學生學習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三峽概況。
教師將學生分組,同學生共同學習文章的前兩段,為下面學習奠定基礎。
自由分成三大組,跟隨教師學習文章前兩段,了解三峽概況。
賞
學生自由討論、完成教師分配給的任務,并為向大家作介紹做準備。
將材料發給學生,組織學生自由討論,完成圖表并為介紹做準備。
開始討論,完成教師發給的圖表。選出導游,為向大家介紹三峽作準備。
述
又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三峽
跟隨學生介紹暢游三峽并作評價和小結
通過準備,向大家分別介紹三峽
情感態度價值觀
拓
拓展
知識
1、與學生共同介紹部分人文景觀的典故,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2、
要介紹三峽大壩及其作用、意義,引導學生關心祖國建設,熱愛祖國山川。
開動腦筋,與教師共同介紹人文景觀的典故,挖掘課外知識。了解三峽大壩以及作用、意義,關心祖國建設,熱愛祖國山川。
板
書
巴東三峽劉大杰
體裁:游記
西陵峽
巫峽
瞿塘峽
語文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本課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利用虛擬網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生動有趣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花鐘》一文提到植物學家利用花開放時間的不同,制成“時鐘”,本教學設計由此入手,帶領學生進行研究型學習,研究“不同花兒開放的不同時間”以及“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花鐘的學習網站使本課有了豐富的外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在網絡上查找資料,了解“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等知識。
2、體會作者用多種方式來表達句意。
3、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網絡教學,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培養他們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美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精神和主學習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鮮花嗎?喜歡鮮花什么?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美麗和神奇)花兒不僅艷麗多姿,供人們觀賞,而且,它還有更有意思的用途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請學生自讀,指名讀)這有趣的花的“時鐘”,我們就把它叫做——花鐘(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入大自然這個神奇的世界。
2、看,(出示花鐘圖片)這就是花鐘。在我們祖國的許多城市,都有這樣的“花鐘”,臺北市陽明公園里有一座花鐘,許多游人都駐足觀賞;南京、哈爾濱都有這樣花鐘。許多國外的城市也有花鐘這樣的景觀,在號稱花園之國、鐘表之鄉的瑞士,花鐘已經成為它的第二大城市日內瓦的象征。這些花鐘,不僅美觀,還能報時。那是因為人們把鐘表的機械結構設置在地下,將花卉之美同鐘表的工藝結合在一起了。那么,今天的課文里又是怎么介紹花鐘的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輕輕地把書翻到第十三課,看課文都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
二、自主朗讀,感悟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師:讀了課文,誰來說一說,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什么就說什么。(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老師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花鐘里都有哪些花了?請同學們讀讀第一自然段,劃出有哪些花兒。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找花。
2、交流:
A、邊回答邊點擊出示圖片:牽牛花、薔薇、睡蓮、午時花、萬壽菊、煙草花、月光花、夜來香、曇花
B、你認識它們么?來叫一叫他們的名字吧。給大家幾分鐘,選擇一兩種花快速瀏覽一下,對它們能有所了解。
3、這些花分別是什么時候開放的呢? (生回答,師出示一表格)謝謝同學們,你們的回答讓我知道了很多,讓我來說一說。
A、師讀句: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了;下午三點,萬壽菊開了;傍晚六點,煙草花開了;月光花在七點左右開花;夜來香在晚上八點左右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開放……
師:你們覺得這段話怎樣?(太單調了,煩,太枯燥乏味,一點兒也不美。)
師:同樣寫“花開了”,文中是怎樣寫的?請大家讀一讀,可以挑其中一句,反復朗讀,想象一下這花的樣子?等會兒就把這些花兒真正神奇美麗的一面呈現出來。
交流過程:(隨機出示圖片)
生:“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牽牛花還真像個調皮可愛的小男孩兒。
師:(滿臉笑容)你也來吹吹看。(生邊做吹喇叭的動作,邊讀這句話。)
師:(燦爛地笑)唉呀!吹得還真響呢。
生:“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就是這樣(雙手捂著臉,再打開,露出一張可愛的笑臉)。
師:(大笑)哇,還真像個迷人的花仙子。
生:“萬壽菊欣然怒放。”(邊做動作邊說)就像過年時放煙花一樣,“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綻放,五彩繽紛。
師:(會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生邊做心花怒放的動作,邊讀這句話)
師: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花,我覺得這些花就好像是我們班的學生,他們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態。真是五彩斑斕,生機勃勃。
B、和剛才老師讀的這段話相比,文中這段話的優點在哪里?
生:課文中的句子,寫出了花的形狀、顏色,讀起來很生動,好像真的看到了各種花兒……
師:同樣寫開花,運用的語言不同,給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樣了!把你喜歡的句子告訴大家,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快樂!
師:看你們讀得這么美,老師也忍不住想參加,我們來接讀吧!(師生接讀)咱們一邊看圖一邊說,想像大自然中這神奇美麗的'一幕。
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師:那是不是“我們看到什么花開了,就知道幾點鐘了”嗎?
生:(豁然開朗):錯,應該是“只要看到花剛剛開放,就大致知道幾點鐘了。”
師:是啊,作者用詞是非常確切的。再看看這段話中的時間描寫,你還會發現什么?
師:接下去老師考考大家,就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老師說某一種花開了,你們得說出幾點鐘,這就是認識花鐘。
師:喲,萬壽菊開了。
生:現在大致是下午三時。
師:哇,薔薇開了。
生:現在大致是早上五點。
師:“大致”是什么意思?你們還能換個詞來說嗎?
師:你看,夜來香開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點。
師:煙草花開了。
生:大約是傍晚六點。
師:月光花開了。
生:現在是晚上七點左右。
師:午時花開了。
生:也許到十二點了。
4、省略號告訴我們什么?想不想知道還有哪些花也會在整點開放呀?就讓我們上網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達方式來描述一下花。
A、上網瀏覽
B、句式說話。_____點,______花________。
5、這些花太美了,用課文中的詞語來說這些花真是——“爭奇斗艷、芬芳迷人”。
師:剛才的學習中,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我們讀懂了、積累了那么多描寫花的詞語和句子。那,這一朵朵美麗的花,是不是都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同時也激起小朋友們的好奇心,花鐘里究竟有哪些秘密呢,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學生提問)
四、小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網絡,自主探究
這么多的問題,如果一個一個回答,這節課肯定解決不了,怎么辦呢?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利用網絡查尋相關資料,共同討論。
出示學習步驟:
(A)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B)利用網絡瀏覽相關資料。
(C)共同討論,介紹學習成果。
2、組內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巡視,隨機指導。
五、出示匯報,交流反饋
1、分小組匯報,從中理解“原來植物的開花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發揮小組學習的合作力量,從理解、模仿到遷移、創造〉
2、知識拓展“蟲煤花”“風煤花”“鳥煤花”“水媒花”等 。
3、師:啊,大自然可真奇妙!當人類了解了這些規律,又會怎樣了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植物學家的做法可真奇妙!你來說說妙在何處?(學生自由發言)
師:真是與眾不同啊!這位植物學家不僅善于觀察而且勇于創新。
六、激趣引申、課外拓展
今天,我們漫游了花鐘學習網,通過認真的閱讀,積極的探索,在廣闊的知識海洋里,學會了思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中利用自然規律服務于人類的例子有很多,老師相信,大自然里還有許多許多的奧秘等著你們去發現。
語文教案 篇6
一、古詩導入,試想畫面。
1、課件出示古詩《村居》,指名讀,讓學生說說詩句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讓遠離農村的學生對農村景色有個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學習的這首詞也和農村有關,請看屏幕。(課件出示:《清平樂 村居》,師介紹作者辛棄疾)
3、其實“村居”就是指“農村人家”的意思。讀了這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想到農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你們的描述讓老師陶醉,大詞人的筆下又會給我們展示出一幅怎樣的風景畫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詞人所營造的田園世界吧!
生自由練讀,教師檢查初讀情況。
指準“翁媼”(wēng’ǎo)和剝(bāo)。
(2)優秀的詞,不僅內容引人入勝,讀起來也是瑯瑯上口,悅耳動聽。老師有個建議,你們看,這首詞描繪的鄉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讀得輕柔、舒緩一點。
生再次按要求練讀,師提醒學生注意詞尾“小、草、好、媼”“東、籠、蓬”的押韻。
2、默讀全文,自主釋疑。
同學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這首詞讀正確了,真好!學貴有疑,大家再默讀這首詞,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來。
(1)詞句和插圖結合,理解“翁媼”,并知道 “相媚好”所表現的就是這對老夫妻感情的濃厚與纏綿!
(2)老師記得生活中“無賴”的意思是“賴皮”啊!在詞中怎么是頑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誰能告訴我?
學生討論理解“無賴”。
(3)師介紹“吳音”的意思。
(4)通過組詞的方法理解 “醉”。
我們已經大致理解了這首詞的意思,讓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詞,把你的理解讀進去。
三、品評詩句,生成畫面。
辛棄疾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個字就將一幅安寧祥和的鄉村生活圖景展現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詞,說說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哪些畫面?
生邊讀邊想象,教師指導學生用語言生動具體地描述:(根據學生的敘述,用課件相機展示畫面。)
1、風景圖
看到畫面了嗎?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擴充畫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樣兒的?水面上還長著什么?水面下還有什么……)
2、相媚圖
猜猜看,如此恩愛的老夫妻,他們可能在親熱地說些什么呢?
3、大兒鋤豆圖,二兒織籠圖。
看到兒子勞動的場面,老夫妻倆會怎么說?(體會大兒、二兒的勤勞)
4、小兒剝蓮圖
(1)引導學生抓住“臥”,理解小兒的天真、淘氣,以及自由自在的快活之情。
(2)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小兒是非常的頑皮,拿起筆,寫一寫你想象中的小兒剝蓮蓬的樣子!(注意觀察小兒的動作、神態)
四、體會意蘊,定格畫面。
1、你們看,這里有如畫的風景,有勞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溫馨……誰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說你現在的感受。
2、你最喜歡哪幅畫面?為什么?
3、現在你覺得“醉”還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讓我們再一次把這首詞讀一讀,能背的背一背,讀出我們對鄉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
(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農村生活的安寧、詳和,更深切地懂得詞人對這種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拓展建構,走近作者。
這首詞帶給我們的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辛棄疾一生給我們留下了600多首詞,有愛國詞,鄉村詞等,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一首——(鄉村詞)。
(課件出示辛棄疾的另外三首詞:《西江月》、《菩薩蠻》、《破陣子》)同學們,相信你們讀了這幾首不同題材的詞,你會對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飲酒》教案01-12
語文閱讀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