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9-25 08:38:2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本文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雋永的散文詩,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緊扣各種景物的特征,賦予它們不同類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時,應聯系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理解景物的象征意義,并體會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同時輔以一定的練習,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原則。

      二、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體會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

      2、 體會文章描繪出的含蓄雋永的意境,從而感受作者的愛憎情感。

      [教學重點]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義,體會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

      [教學難點]

      如何將不同性質的兩類事物加以區分,從而體會作者愛憎情感。

      [教學準備]

      投影儀及投影練習5張,鞏固性講義練習一份。

      [教學方法]

      通過閱讀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內容,輔以練習檢測鞏固課堂效果,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教學過程]

      1、 布置預習:

      認真閱讀《秋夜》,標出自然段落,分清結構層次,劃出重點、關鍵詞語,思考其 深層含義。

      2、導入:

      1924年初,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一個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國形成,但是窮途末路的封建軍閥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一方面殘酷鎮壓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瘋狂圍剿新文化運動, 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動人心弦的戰斗篇章——《秋夜》(板書課題)

      3、 簡介《野草》(投影下列內容,并指名朗讀)

      《野草》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詩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寫于1924年至1926年之間。這期間是魯迅思想向共產主義世界觀飛躍的前夜,因此,《野草》總的主題是:“催促新的產生,對于有害于新的舊物,則竭力加以排擊。”(《三閑集我和〈語絲〉始終》)

      4、 研讀文前提示,出示教與 學的目標(投影)

      a) 體會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

      b) 體會含蓄雋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檢查預習,思考:

      文中作者寫了秋夜中的哪 些景物。作者對這些景物寄寓了強烈的愛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熱愛的 ?哪些是憎惡的?(歸納板書)

      棗樹 天空

      熱愛(光明) 青蟲 憎惡(黑暗) 月亮

      紅花 惡鳥

      6、 以上都是些很常見的景物,但在作者筆下卻蘊含著悠遠的藝術魅力,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運用了象征手法(板書),而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細研讀課文)

      課文第一節:作者為什么不說“有兩株棗樹”卻用“一株……還有一株……”?

      (討論明確):這是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指出贊頌對象,使讀者有一個突出而強烈的印象。

      7、 為什么說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從“繁霜灑在園里的野花草上”這一句,我們能否看出其深層含義?

      明確:

      (1)“微笑”是指反動軍閥表現出的虛偽做作的微笑,顯示其欺騙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

      (2)“繁霜”實指軍閥政府實行文化高壓政策,極力摧殘“園里的野花草”。

      8、 指名朗讀第4節,思考:

      (1) 棗樹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繪棗樹的句子。(略)

      (2) 為什么“只有創傷,其他一無所有”的棗樹卻欠伸得很“舒服”?

      討論明確:“一無所有”的棗樹更便于戰斗,因為折磨增強了他的毅力,摧殘砥礪了他的斗志。

      (3) 文中寫棗樹時用了三個“直刺”,其含義是否相同?

      討論明確:一二兩個“直刺”表明了棗樹的斗爭對象,第三個“直刺”寫出了棗樹那種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戰斗風格。

      (4)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棗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呢?(板書:)

      堅毅不屈的戰士形象,是作者著力贊頌的對象。

      9、 小紅花又是一種什么形象呢?(投影下列判斷題)

      (1)“小粉紅花”象征了那些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作者對其的感情是:同情………………………………………………………………( )

      (2)第三段化用了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中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告訴人們黑暗不會永遠地統治大地,光明終將到來。…………………………( )

      (3)紅花的夢——秋后有春,堅信春天必然到來,充滿勝利的信心。落葉的夢——春后是秋,明白斗爭有反復,是艱難曲折,錯綜復雜的,因而必須進行韌性 的抗爭。…………………………………………………………………………………( )

      10 、 分析:小青蟲形象:

      快速閱讀(7-9)節,思考:

      (1) 7節和9節中作者兩次提到“夜半的笑聲”這兩種笑聲是否相同?

      明確:第一次:蔑視的笑、勝利的笑,是示威與挑戰。

      第二次:快意的笑、歡欣的笑,是對未來的神往。

      (2) 文末有“蒼翠精致的英雄們”具體指的是什么?

      明確:具體指小青蟲

      (3) 這些小青蟲又象征了什么呢?作者對其態度是什么?

      明確:象征追求光明,不怕犧牲的進步青年

      態度:a 批評其亂撞,不講策略的弱點。

      b 更敬佩(板書:)其追求光明,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

      11、 作為作者深深憎惡的“天空、月亮、惡鳥”等景物又有哪些特點?他們的象征意義是什么呢?作者對其是什么態度?

      討論明確: (1)天空:奇怪而高 月亮:圓滿 惡鳥:夜游

      (2)象征:陰險冷酷、丑惡狡猾的反動勢力。

      (3)態度:鞭撻

      12、 在鐵枝似劍的棗樹的直刺之下,他們的狼狽形象是什么?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其狼狽象來。(投影下列判斷題)

      (1)“月亮躲到東邊去了”并不是月亮真的向東邊離去,而是指其慌不擇路,脫離了原有的軌道。( )

      (2)“哇”的一聲,是惡鳥絕望的哀鳴,從另一角度顯示反動勢力惶惶不可終日的驚恐心理,反襯棗樹的戰斗威力。( )

      (3)兩三個青蟲休息在燈的紙罩上喘氣,是因為看到同伴葬身火海后產生的恐懼心理及畏難舉動。( )

      13、 有人說:有意境的作品能夠用各種藝術方法使讀者產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審美感受,那么本文的意境有什么特點呢?

      自由討論后明確:本文的意境含蓄而雋永,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來刻畫形象,用“棗樹”與“天空”這兩種景物構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畫面,因而意境深遠而又奇特,這種效果又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藝術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達作用,那么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投影下列內容)

      象征手法的表達作用:把現實和幻想融為一體,確切真實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格化的景物所代表的社會力量,寄托作者的愛憎情感,表現作者自身的戰斗精神,運用象征手法的課文還有:《海燕》 、《松樹的風格》、《井岡翠竹》、《白楊禮贊》等。

      14、 總結課文,進行思想教育。

      本文刻畫的棗樹形象由于它的隱喻和象征作用,能夠使讀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個寓于人生經驗的堅強斗士形象,更能幻化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形象。可以說,散文《秋夜》形象地體現了魯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執著于現在的戰斗的偉大精神,作為我們中學生也應向魯迅學習,既要學會作文,更要學會作人,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15、 練習鞏固(略)

      附板書

      棗樹:堅毅不屈的戰士形象(贊頌)

      熱愛(光明)青蟲:追求光明,不怕犧牲的進步青年(敬佩)

      紅花:被壓迫、被摧殘的弱小者(同情)

      秋夜(象征)

      天空(奇怪而高)

      憎惡(黑暗)月亮(圓滿) 陰險冷酷、丑惡狡猾的反動勢力(鞭撻)

      惡鳥(夜游)

      三、 教后感

      教授這篇課文,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 教學目標要明確,要出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學什么,可以時時檢查教師的教學環節是否正確。

      2、 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 習積極性。除了調動積極性啟發回答問題外,還要輔以一定的練習加以檢測反饋,這樣比單純的講課要實在得多,要告訴學生學習的方法:授人 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3、 當學生遇到較深、較難的問題時,要善于啟發誘導。例如本課中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不寫兩株棗樹,而用“一株…… 還有一株……”,學生回答認為這兩株一是代表共產黨,一是代表國民黨,這明顯是錯誤的,如何引導呢?我舉例:假如你考試成績差了,老師對你說,學習第一要努力,第二還是要努力……這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很快便想到這是強調,所以很自然地解決了“反復修辭強調作用”這個問題,所以教師的臨場發揮駕馭課堂的能力要強。

      4、 要利用電教設備,擴大課堂的容量。

    語文教案 篇2

      《珍珠鳥》聽過不少次,印象較深的有兩節課,一節是4號在夫子廟小學陸華山老師上的,之所以印象深,是因為更像常態課,就是我們需要的那一種。另一節是竇桂梅老師的,在東南大學禮堂,第一課時后,我們以為結束了,想不到又用了一節課,就挖“信賴”!有些想不到,語文課需要“挖”嗎?開學第一課《難忘師恩》結束后,我對“挖”有了進一步認識。

      片段一

      師:“娓娓動聽”是什么意思?

      生:是很有趣,很動聽。

      師:你能把這個故事說一遍嗎,可以看著書,也可以不看書。

      生:(看書朗讀)大家聽得不太認真。

      生:(沒有看書)但也說不上有趣。

      師:(把故事說一遍,學生聽得很入神)

      田教師說的故事,像我們三個人中的誰?

      生:(齊聲)老師。

      師:你怎么知道?

      生:因為課文中有“娓娓動聽”這個詞。

      對于詞語的理解有查閱資料或聯系課文內容,我傾向于后者,但是更重要的應該是運用,因此,理解的層次的不僅僅是知道其意思,還應該知道什么情況下怎么運用,“娓娓動聽”本來學生說出意思也就可以,但結合故事加深理解、感受,既讓學生加深了對故事內容的'了解,對“娓娓動聽”的理解層次也更加深刻。

      判斷二:

      課后思考題“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這樣問題比較模糊,對于小學生有較大難度,記得兩年前上這節課時,只是就問題答問題,效果也不好,于是我將這個問題化解。

      師:為什么說在作者的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生1:因為作者是一位作家。

      生2:因為田老師的文筆很好。

      生3:因為田老師每一則故事都十分吸引人。

      師:“文學的種子”是什么?(沉默片刻)

      生1:可能是成百上千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生2:可能是老師說過的令作者記憶深刻的一句話。

      生3:可能是田老師寫過的文章。

      生4:可能是田老師幫作者修改過的一篇作文……

      這么一挖,對于這個難題進行分解突破,對田老師人物的認識進一步加深。

      片段3:

      還是這句話:“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師:四十年后作者再次遇到田老師,此時作者已不是那個不滿6周歲的孩童,而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然而他卻恭恭敬敬的向他行禮,并和田老師談往事,想像一下,他們會談些什么?

      生1:也許會談田老師曾經講過的一個故事,對他的影響很大。

      生2也許會談到老師的某一堂課令他記憶深刻。

      生3:也許田師會說作者很有出息,而作者會告訴田老師,他之所以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教師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生4:也許作者會讓老師再講一個故事給他聽一聽。

      ……

      這個問題是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目地是啟發學生想象,通過想象作者對恩師之間的對話,加深對“師恩”與“難忘”的感受。

      語文課不是讓學生將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在課堂上用自己的語言出來,那樣只能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自信心,語文課要幫助學生學習那些有困難、不會的且又必須要掌握的東西,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語文的能力。所以在語文課上教師還得依據教學目標,有意識地挖一挖,帶領學生鉆一鉆,論一論,這樣的語文學習才會更加有效。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

      2.認識部首的意義,并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在括號里選擇能夠和后面的名詞相搭配的動詞。

      4. 練習修改不通順的句子。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古詩《竹里館》。

      7.補充圖意,再把幾幅圖連貫起來說一說。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l. 審題。

      (1)指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題中的這段話。

      (2)學生思考并說出這段話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說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晨”、“碧”、“澈”、“粼”4個字。(“晨”和“碧”要把豎畫縮短,寫得上緊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橫畫縮短,把字寫緊湊)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描紅的情況,教師及時小結。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作業,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據情況進行矯正強化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讓學生說一說做這道題的步驟。(先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2.指導。

      (1)分別觀察最左邊的四幅圖,說一說這四幅圖上分別畫了什么。(提醒學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圖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細觀察第二豎行的4個古文字,再和左邊相應的圖作比較,看看有什么發現。(古文字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

      (3)認讀第三豎行中的4個部首,并與左邊相應的古文字作比較,有什么發現?(部首是由古文字演變而來的)

      (4)聯系左邊的圖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見”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關?(以“彳”作部首的字與人有關;以“子”作部首的字與小孩、后代有關;以“立”作部首的字與立、直有關;以“見”作部首的字與眼看有關)

      3.練習。

      (1)根據上面的推測,想想有哪些字屬于這個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孫、孤;“立”:站、端;“見”:觀、覽、覺)再口頭匯報,并說出理由。

      (2)翻開字典,找到檢字表中這四個部首的所在頁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寫在書上。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填寫的字,可以補充。

      (2)師生共同評議正誤。

      (3)比比看誰寫得又對又多。再讀一讀這些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畫出能夠搭配的詞)

      2.指導。

      (1)分別讀一讀每個括號里的兩個詞。

      (2)討論:括號里每一組的兩個詞在意思上有什么聯系?(意思相近)

      (3)明確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詞,也會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詞語相搭配。

      3.練習。

      (1)兩人一組討論括號里的詞哪一個能和括號后面的詞搭配。

      (2)用“——”畫出選出的詞語。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選的詞語。

      (2)把選出的詞語和后面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先指名讀,再齊讀) 鼓舞斗志,改正錯誤,推廣經驗,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廣”、“提高”4個詞,要求學生說出后面分別和它們搭配的詞。

      (4)說一說括號里剩下的詞語可以和哪些詞相搭配。(如:鼓勵同學、克服困難、推動生產、增加收入)

      二、學習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句。

      (2)要求學生做縮句練習。(夏天是個城市)

      (3)說一說這個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當)

      (4)口頭修改,要求不改變原意。(“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麗的”)

      (5)教師歸納修改病句的步驟:一是讀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進行修改。

      3.練習。

      (1)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練習修改第(2)、(3)兩句。

      (2)教師根據學生的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其余兩題的答案是:(2)把“和”換成“戴著”,中間用逗號隔開。

      (3)“烏云和”改為“烏云密布”,中間用逗號隔開。

      4.反饋。

      (1)逐題討論修改情況,確定正確的答案。

      (2)舉出兩種錯例,說明不可以改變句子原意。①第2句僅把“和……紅領巾”去掉。②第3句僅去掉“烏云和”。

      (3)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練習情況。

      (5)讓學生大聲朗讀修改后的句子。

      5.課堂作業:將修改后的通順句子抄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談話幫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可由教師講解。

      萬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門庭若市:形容宮門里,朝廷上,進諫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樣,非常熱鬧。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熱鬧紛雜。

      比肩繼踵:肩膀挨著肩膀,腳碰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項背相望:形容人多擁擠,連續不斷。

      濟濟一堂:形容許許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借助查字典自讀這首詩。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講解這首詩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嘯:即嘯歌,撮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詩的大意:“我”獨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撮口長嘯。竹林幽深,沒有人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本課的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說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內容。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復述故事。

      過程與方法:

      1.感悟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2.借助示意圖,理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復述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故事說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進行想象。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教學難點】

      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讀寫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課文大意。

      3.品讀課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課文第一幅插圖。

      2.你從圖畫中看到了什么?(一個老公公和一個老婆婆正在屋里說話,一頭小驢待在驢圈里。這幅圖描繪的是一個民間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讀這篇故事嗎)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

      利用多媒體課件揭示題目,圍繞題目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檢查預習,自主識字。

      1.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2.在小組內匯報交流預習情況。

      3.課件出示會認字。

      (1)讀音難點:“賊、縱”是平舌音,“顛、旋”是前鼻音。

      (2)學生讀生字,說說自己記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應讀三聲,“顛”的讀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讀錯。

      4.課件出示“積累詞語”。

      (1)“窟窿”的“窿”讀輕聲。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對詞語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翻山越嶺”“走南闖北”。

      5.課件出示一類字和會寫詞語。

      (1)學生讀生字,組詞,說句子。

      (2)教師提示書寫“喂”“賊”“狼”“抱”。提示“漏、喂、賊、狼、抱、膠、偏”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胖、驢、粘”也是左右結構的字,但這幾個字左右相當;“莫”是上中下結構;“架”是上下結構,下面的橫要寫得長一些,能夠托住上面的部分;“厲”是半包圍結構,寫的時候要注意里面是“萬”,不是“力”。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

      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為閱讀課文做好準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課后示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明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經過(第3~18自然段),結果(第19、20自然段)。

      4.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設計意圖:

      用示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故事的敘述順序,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提高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四、讀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讀課文第1、2自然段。

      2.畫出描寫小胖驢、老虎和賊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么。

      3.課件出示小胖驢的圖片和相關句子。

      (1)一個老公公,一個老婆婆,還喂著一頭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驢。(小胖驢非常誘人)

      (2)老虎嘴饞,一心想著吃這頭小胖驢;賊手癢,一心想著偷這頭小胖驢。(老虎和賊都惦記著小胖驢)

      設計意圖:

      欣賞圖片,朗讀句子,感受小胖驢的誘人,弄清老虎和賊的特點,體會故事的有趣。

      五、課堂小結。

      小胖驢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誘人啊,老虎想小胖驢的肉肯定很好吃,賊想小胖驢肯定能賣個好價錢。那么,老虎和賊是怎么做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故事說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圖,理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復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進行想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本課生字、詞語,指名認讀。

      2.分段朗讀課文,師生進行評價。

      3.回憶故事的'起因。

      板書:小胖驢老虎賊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回憶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關系,為理清故事的經過和結果做準備。

      二、細讀經過,感受有趣。

      1.默讀課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畫出有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3.交流匯報體會,學生讀勾畫出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1)寫老虎和賊來偷小胖驢的句子最有意思,一個“抓”字和一個“挖”字寫出了老虎和賊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說話的時機真巧,正當老虎鉆進驢圈,賊也正想往下跳的時候,他們說話了,阻止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3)老婆婆說的話真有意思,先說什么都不怕,再說就怕漏,讓老虎和賊摸不著頭腦,都以為“漏”比自己厲害,所以害怕起來。

      (4)描寫老虎和賊的心理活動的句子真形象。出示句子,學生讀句子,然后把這兩句話改為陳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體會老虎和賊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驢圈里想:“翻山越嶺我什么都見過,就是沒見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

      ②賊蹲在屋頂上想:“走南闖北我什么都聽說過,就是沒聽說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

      (5)描寫賊從屋頂跌下來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書。

      板書:騎虎

      (6)描寫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寫還有動作描寫。

      老虎未料到房上會有東西掉下來,心想:“壞事,‘漏’捉我來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馱著賊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斷了”“賊骨頭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驚人,使盡了平生的氣力。板書:馱賊

      (8)描寫老虎和賊逃跑時的心理活動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賊栽得暈頭轉向,一摸是個毛乎乎的東西,心想:“壞事,‘漏’等著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邊有棵歪脖老樹,老虎想:“‘漏’真厲害,像膠一樣,粘住我了。到樹跟前,得把它蹭下來,好逃命。”

      ③賊也想:“‘漏’真厲害,旋風一樣,停都不停,一定是馱到家再吃我。到樹跟前,得想法躥上去,好逃命。”

      這幾句話寫出了老虎和賊的心理活動,誰都以為對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生動形象。

      (9)描寫老虎和賊把對方甩掉的句子真具體。出示歪脖老樹圖和句子,幫助學生理解。

      到了樹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賊順勢一縱,躥到樹上。老虎一邊往前跑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賊一邊往上爬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

      (10)讀了老虎和賊在歪脖老樹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讀課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賊都被嚇得滾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塊兒,嚇昏了過去,真可笑啊!

      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學生讀課文第18自然段。板書:滾下山坡昏了過去

      4.自由讀課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結:一個“漏”字,把走南闖北的賊嚇得腿腳發軟,把翻山越嶺的老虎嚇得渾身發抖。他們使盡平生氣力逃跑,想方設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讓“漏”嚇得昏了過去,這“漏”的本領真大啊!

      設計意圖:

      通過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內容和多種形式的閱讀,體會老婆婆這句話的重要性及老虎和賊的反應,想象在老虎和賊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說明的道理。

      三、品讀結果,感受有趣。

      1.齊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結果。

      3.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老婆婆說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賊以為“漏”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東西)

      4.讀完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場景?和同學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感受老虎和賊的狼狽、小胖驢的悠閑,理解“漏”的真正含義,感受老虎和賊的可笑。

      四、回顧總結,感受有趣。

      1.借助課后第三題,學生練習復述課文。

      2.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要道聽途說,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不應該盲目采取行動)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特別的作業》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選讀課文,文章淺顯易懂,有很多對話描寫。課文通過學生們完成老師布置的特別的作業找春天,了解了小麗的作業—— 自己親手畫的一幅玉蘭花畫,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任何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生命,做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人。另外,小麗的做法還啟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獨立思考。而小龍在小麗的啟發下,也明白了小蜜蜂也是有生命的,等展示完作業之后就放掉它。這是一篇教育學生要愛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要與自然和睦相處,培養環保意識的好教材。

      【設計意圖】

      二年級的'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還較差,但他們想象力豐富。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教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在帶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語言,并從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多音字“盛、扇”。

      2、通過讀文體會真實的情感,、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3、通過說話、寫話的訓練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4、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人與自然怎樣進一步和睦相處,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讀文體會真實的情感,有感情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人與自然怎樣進一步和睦相處,增強環保意識。

      【教具準備】:花瓣式詞語卡片、笑臉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剛剛老師看到同學們做的作業,做的很工整,誰來跟老師說說,你們回家都什么作業啊?(出示詞語:一項作業、布置)

      二、揭題質疑,學習第1自然段

      1、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板書課題:特別的作業)

      2、誰能給特殊找個近義詞

      3、讀了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計:作業怎么會是特別的?特別的作業是什么?

      4、師: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一起去讀讀課文。(出示:第一自然段)

      A、自由讀讀這一自然段

      B、(指名讀)誰愿意用響亮的聲音來幫老師布置這項作業

      5、有什么特別的嗎?

      三、初讀感知,學習第2~3自然段

      1、展示作業:孩子們會怎樣展示自己的作業呢?請同學們打開書156頁,用自己平時常用的方式自由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哪些作業呢?

      2、指名說,板書:紫丁香 楊花 柳枝青草……省略號說明什么?(貼花瓣展示作業)3、(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4、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可有趣了,于是給他們排著隊伍出來了,我們一來讀讀吧!

      有用水碗盛的紫丁香

      有放在鉛筆盒里的蘭花

      有插在瓶子里的柳枝

      有裝在塑料袋里的青草

      5、師生合作讀,讀著讀著,你發現了什么?

      6、你能把第一句的動詞也學著后面的句式一樣放在前面呢?該怎么改同座討論一下吧!

      7、瞧,句子的后面還有個省略號“······”呢,那說明 那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麗的作業吧

      四、學習第4~7自然段

      1、文章的那幾個自然段是關于小麗的作業呢?請同學翻開書自由讀讀課文

      2、哇!這么快就找到了啊,我發現剛才四種作業一個自然段就介紹完了,可現在小麗的一種作業就用了4個自然段來介紹,看來課文有的介紹的很簡單,有的介紹的詳細。

      3、(分角色讀4—7自然段)能代表春天嗎?為什么沒有摘而是畫,直接摘一朵玉蘭花多簡單呀!

      五、學習8~10自然段

      1、我們再來看看小龍的作業吧!在文章的8、自然段。(分角色讀課文)

      2、這是你找到的春天嗎?

      3、你覺得小龍是個怎樣的孩子?

      4、你能把小麗和小龍的作業也學著上面的句式,送到隊伍當中去嗎?

      5、自由讀句式,你覺得誰的作業做得最好,

      6、是啊,那些紫丁香、楊柳、青草、柳枝都能代表春天,可是小麗和小龍的作業不僅能代表春天,還表示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愛,難怪于老師說······(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7、(貼笑臉)老師笑了,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這么棒,胡老師也笑了。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配音樂的春天美景)春天到處生機勃勃,桃花開了········

      2、你們喜歡春天嗎?老師也很喜歡,有開在上坡的桃花(老師根據圖片示范句式)

      3、老師送給你們幾幅圖片,誰也來學著句式說說:有 的

      七、作業:寫寫畫畫

      1、今天胡老師也給大家布置一項特別的作業,畫一幅一幅美麗的春天的畫,你們的畫上會畫些什么呢?請你先寫出來吧。有 的

      2、師巡視指導

      3、實物展臺展示學生的作業,老師給予評價

      板書設計:

      一朵花的圖片

    語文教案 篇6

      核心提示:這篇課文講述了郊游歸來妹妹要求父母抱,卻得到“一匹出色的馬”而快樂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為背景,描寫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對話展開情節敘述,解答課題設置的懸念,“一匹出色的馬”其實是爸爸拾起...

      這篇課文講述了郊游歸來妹妹要求父母抱,卻得到“一匹出色的馬”而快樂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為背景,描寫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對話展開情節敘述,解答課題設置的懸念,“一匹出色的馬”其實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作者靈活地運用敘事、寫景、抒情的手法,表現孩子在自己的想象與游戲中獲得的快樂,創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適時的關愛與正確的引導能使我們的童年更快樂。

      優點之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入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文字里駐足、細品,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內涵,還在無聲中告訴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閱讀”這種基本有效的讀書方法。同時,我在課堂上還注重了雙基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不足之處:

      讀文較多,寫字時間不夠。

      改進措施:

      設計隨文識字,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同時加快上課的節奏。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了解內容,體會比喻句的用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外內容,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心靈的美好。

      ★初步了解課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了解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什么叫清澈?清澈的湖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學生獨立識字,然后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

      (1)、生活中識字: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鏡 映 演 蕉 幻。

      (2)以舊帶新識字:則—側 電—龜 奶—扔。

      4、寫字指導:扔 掉 眼 睛。

      三、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自瀆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賽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了說說感受。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使學生具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具準備:

      圖片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課文。

      1、看圖,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畫出寫景的段落。

      2、指名讀描寫景物的段落:說說你的感受。

      3、假如你也坐在了船上,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讀出來。

      4、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小潔看著湖水,為什么會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5、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讀出遺憾、惋惜的語氣。

      6、全班讀出第五自然段:小潔向哪兒跑去?從哪兒看出來的?

      三、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體會小潔的感情變化。

      四、擴展練習:

      小組合作說一句保護環境的廣告詞。

      五、布置作業。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園地》教案02-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福利在线91 | 亚洲一级黄不卡在线播放放 | 在线看午夜福利网站 | 中文字幕无线观看中文字幕 |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51 | 亚洲中文字视频 |